童年的小伙伴、今日的同学情

葭飞

<h3>1955年新学年开学,我们从幼儿园毕业进入了上海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同窗六年,1961年学期结束,我们六乙班全体同学毕业了,各自考入了中学,那时的我们还不懂互道珍重就像一群放飞的小鸟带着热情、好奇和困惑开始了新的旅程,从此以后大家天各一方。五十年后跨入了新世纪,进入耳顺之年的我们归来时已经脱胎换骨今非昔比。今天我们再次相遇依稀还能辨出当年的模样,或许就是因为脑海中还留着那六年的美好的时光!</h3> <p class="ql-block">时间定格在2017年5月27日阳光明媚五月天,附小的同学相聚在中山公园的御花园酒店。回想起2004年11月大家的第一次相遇到今天又过去了十多年,每次聚会时那种难于言表的心情:脚步有些迟疑又有些迫不及待;有些紧张又有些激动难耐;有些忐忑又有些期盼!</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张其祥 张懿 曾云 吴承坚 曹允瑜 后排左起 :陈佳飞 梁文琬 束玲 袁淑芬 王珏珏</p> <h3>岁月无情、容颜不再,但陌生而熟悉的同窗情谊让大家每次相见都会有叙不完的话题。</h3> <h3>在岁月洗净铅华、一切尘埃落定的现在,你不觉得大家都淡定了许多、坦然了许多吗!</h3> <h3>跨越了时间的流逝,那种苍桑感也会给人于无形的震撼。</h3> <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10日11位同学相约在东诸安浜路上的唐宫,欢迎五十五年后重新联系到的三位小伙伴。相识、相聚、别离、惦念,同学聚会成了人生的盛宴。有一首歌曲唱出了日月可鉴的同学情:同学情是一份真挚的情、同学情是一份难忘的情,同学是无话不说的好姐妹、同学是情同手足的亲弟兄。一本毕业证各自奔西东,从此我们不常见,同学情意装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悠悠岁月催人老,久别的同学盼重逢。左边是从德国回来的张懿愽士,右边两位是曾经在我班呆过的小同窗,张其祥和顾友杰。</p> <h3>张懿来国内做学术交流</h3> <h3>当年一师附小的校址是在穿过愚园路的乌鲁木齐路上,座落在第一师范和市西中学的后园。我们同学里有不少都住在愚园路上,至今乌鲁木齐路以西沿街的法国梧桐和道路两边的西式洋房、新式里弄住宅依旧,虽然经过了一系列历史波折后,如今的愚园路恬静温婉还是不失昔日风度。</h3> <h3>隔着马路替汪同学照一张童年时快乐的家。虽然旅美多年,但相信童年的记忆永远不会从脑海中抹去。</h3> <h3>拍一些小时候生活过的弄堂、街道,给远在纽约的老杜同学带去那些抹不去的快乐回忆。大家都很牵挂着你,人生岂能尽如人意,逆境中愿你坚强如以往,同学们为你加油打气,战胜病魔永不放弃!</h3> <h3>时过境迁,愚园路虽然是条有故事的马路但现今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也已经成了小学同学曾经的童年回忆,唯有珏珏至今还住在这条路上,只是从路北搬到路南、从自家的女儿嫁成了人家的媳妇。</h3> <h3>回首前尘,时光停留,一个个场景扑面而来。小学同学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虽有同桌的你,课桌中间画起"三八线",偶尔还会吵吵闹闹;虽有竞争对手,暗自较劲,可六年时光伴随着我们终将长大,惜别、纯净了最初的同学情。遗憾的是留给大家的只是刚入学一年级时乙班同学的集体照,但却没有六年级时的毕业照。</h3> <h3>那时还有一部分同学在一个叫一、二复的班级里,升二年级时合併到乙班,从此以后大家同窗共读,还记得每年都会有师范的应届毕业生来每个班实习,还记得小小年纪同学间互起绰号,还记得那个年代敲铜打锣赶麻雀运动,更记得小学高年级时学校让我们搭炉灶烧菜做饭活动…至今还记得很多共同经历的难忘岁月,如人生浓墨淡彩的画卷,值得珍藏怀念。</h3> <h3>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那个年纪还不甚懂得留恋不舍同学情,小学生涯分别在即,我们还是互赠了各自的寸照,让大家留住了各自的瞬间。在以后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任时光流逝,每个同学也经历和改变了许多东西,但同学情历久弥新。下面一页的照片中还有五个女同学和很多其他同学没联系上,如果能在现今飞速发展的网络平台有幸看到我们的牵挂,期待着奇迹的发生!</h3> <h3>问同学情是什么?为什么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同学直叫人时常想起、难以忘记,那是因为同学情至纯至真,没有名利的杂质,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的六年童年岁月。这些男同学去照相馆留留下了难忘的记忆。</h3> <p class="ql-block">2004年11月7日在静安寺老松盛酒家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附小六(乙)班同学的第一次聚会。感谢杜尔止和曹允瑜牵头和联络发起找寻失联多年的附小六(乙)班同学,这是除爱情、亲情、友情外人生又一种美好的、不可或缺的、值得终身回味的感情⋯⋯!前排左一是李蔚成 依次是袁淑芬、王珏珏、杜尔止,后排左一是束玲,依次是丁梅玲、梁文琬、汪桐荪,旁边是宋祖铭和曹允瑜。</p> <p class="ql-block">2005年4月24日静安寺鹭鹭酒家的第二次聚会,增加了吴承坚和陈佳飞,队伍又壮大了。</p> <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9日在镇宁路上的上海菜馆,请来了我们毕业时的班主任赵老师(前排左三)。赵老师当年是从师范毕业后分配到附小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还记得他那时的青涩和严肃,五十多年后与我们见面大家都有些拘谨,也没问问他还记得彼此吗!</p> <p class="ql-block">在静安寺的避风塘,曾大律师(张小熊)和年轻的夫人(右二)第一次参加我们的聚会,弥足珍贵的照片让大家看得如此投入。汪同学虽然生活在美国,这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同学聚会了。</p> <p class="ql-block">右起袁淑芬、陈佳飞、珏珏和曾夫人。</p> <p class="ql-block">还是学童时的模样,让人难以割舍的还是浓浓的同学情。左起曾经住在华山路大胜胡同的李蔚成,住在巨鹿路我家隔壁景华新村的束玲和住在愚园路愚谷邨的梁文琬。</p> <h3>小广东阿梁不失当年的童贞,依然活泼可爱哦!</h3> <p class="ql-block">2014年2月12号在避风塘的又一次相聚。如今大家已经分散居住在上海的各个角落,每次聚会都还会选择在我们曾经熟悉的静安寺附近,"我家在静安"这曾经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长在静安、玩在静安,静安情结在心中就像无法抹去的初恋情人,不仅是她的美丽和繁华,还有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令人痴迷和陶醉,像陈年美酒、逾久弥香。</p> <h3>2015年9月25日在谷泰饭店,请来了旅居美国的数学谢老师(前排中间那位)。</h3> <h3>2016年10月10日在静安寺晶品稻香。</h3> <h3>再来一张特写。前排右一就是同学中公认的班花珏珏同学,更是男生们心中永远的女神。</h3> <h3>老杜同学离开上海前的聚会,当时看到他红润的脸庞还得知已成功诫酒,都在为他高兴,未料想已经病魔缠身。塞缪尔.约翰逊说,人的勇气能承担一切重负;人的耐心能忍受绝大部份痛苦。同学们都期盼你勇敢地与疾病抗争、争取早日康复,重返上海与大家相聚。</h3> <h3>侃侃而谈的曾律师。</h3> <h3>每次老同学相聚都是短暂而愉快的,都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彼此共处时光,也会将这份没有尘染的纯洁情感永远延续,大家共同期待17年10月份更大规模的相聚。</h3> <h3>我们相约在2017年的秋天,期待欢迎国外归来和近期联系上的孙煜、陈燕萍、石从民和魏金林四位半个多世纪前的小伙伴。</h3> <p class="ql-block">五十五年过去了,一首老歌一张照片都可以勾起一段藏在心底的记忆,一起同窗共读的六年岁月谁能忘记,尽管各自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份同学情依旧是彼此心中无法替代的校园情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让我们互道珍重,去书写好人生的最后一笔。</p> <p class="ql-block">美篇中的记录停止在2017年的秋天,从那年以来的近七年间,除了疫情中曾经间隔了两年,似乎每年都有相聚。经王珏珏提议,吴承坚提供的照片资料,又有了后续记录如下。</p> <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23日在南京西路1788号大楼聚会</p> <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1日在嘉定张懿来沪工作的上海科大院区内聚会,这已经是第二次选择在此聚会的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6日在静安寺航站楼上海人家聚会</p>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29日在静安寺上海1号酒店聚会</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6日在普陀区红子鸡饭店聚会</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0日在徐家汇荣兴酒店聚会</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0日拍的第二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0日男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1号在品荟静安店聚会,部分同学提早离席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