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羊城广州,处在绿树花海中,丝毫不见初冬的寒气。在市教研员吴鲜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鹰潭一行6人来到广州暨南大学邵逸夫体育馆,投入到全国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之中,享受课堂盛宴,领略名师风彩,参悟教学真谛。
暨南大学分会场的开幕式上,小语专委会理事长陈先云致辞。他提出要把握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还需要有学理的支撑。他提倡“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认为更应重视“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并从“教学目标问题、教学重难点问题、教学文体问题、教学整体问题、教学评价问题”五大方面为老师解惑。最后殷切希望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们能够聚融众智,展示成果,分享心得。
一堂语文课,最终要问孩子能得到什么?本会场16节课分阅读课(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与表达课(口语交际和习作)两种课型,各有侧重,亮点不同,真是精彩纷呈,令人喝彩不断。下面我从不同的课型分“积言、识体、习法、得能”四个方面,说说自己的点滴心得。
阅读—积言
阅读教学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而字词句段的积累是阅读的根基。 上海邵苓苓老师在“说清蝙蝠的冬眠”这个环节,联系语言环境,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各有侧重地学习和理解“屋檐、僻静、崖壁”等词语,积累词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河北刘春霞老师执教《准时的登陆表演》,在理解“鱼贯上岸”一词时,巧妙得法,令人印象深刻。她先从“贯”的本义—“穿铜钱的绳子”说起,接着补充“腰缠万贯”一词,然后引申“鱼贯”就是“像穿在往子上的鱼一样有秩序”,再带领学生书写。最后下课时还不忘提醒学生“鱼贯而出”。从本义到引申义,从一字到多词,从识到写,从课本到生活,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串贯一体,绝了。
阅读—识体
所谓“文体不同教法各异”。不同的文体承载着作者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情趣。一篇文章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文体,它有什么特点,怎样写的······这都要老师引导学生分清文章文体,掌握不同文体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相同的文体,学生的年龄,认知不同,教学也应不同。同样是科普说明文,三年级的《动物的休眠》,邵老师在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勾画关键词语并归类,从而发现作者是按“原因、时候、地方、怎么休眠”来介绍蝙蝠休眠的特点,最后布置任务: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介绍蝙蝠和给博物馆里的蝙蝠写标签。学生在对比之后作了正确选择。四年级《准时的登陆表演》,刘老师对比“归巢”和“登陆表演”,“身长30_40厘米”和“小巧玲珑,让学生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六年级《奇异的琥珀》,李老师让学生找表现细节,情感,有联系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语言生动特点,由此用韦恩图表归纳这类讲故事型说明文为文艺性说明文。同类文推荐人称转换后的《菌儿自传》和《雪 雾霾和风》,丰富了学生的阅读。 长篇梗概与精彩片断怎么教?浙江王顺梁老师执教《鲁宾逊漂流记》,以微课型式开篇学习梗概内容,直接告诉学生梗概的意思、意义,在哪里可以见到梗概。要求学生读文后,将故事梗概以小标题形式完成结构图;学习“精彩片断”时,让学生组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运用图示读,对比读,联系读等方法交流成果。整节课,老师以生为本,引导如行云流水;学生自主研讨,进步点滴可见。 小说是如何构思的?四川杨坤老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巧设悬念,告诉了我们答案。他独辟蹊径,板书“伸出两根手指”,就是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将文章分几次呈现,让学生不断猜想,不断验证作者的思路,最后在恍然大悟中为作者的铺设拍案叫绝。
小说又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重庆的骆应华老师在《穷人》一课教学中,抓住了环境烘托和人物内心读白的描写,使得桑娜贫穷而不失善良的人物形象在学生脑海中逐渐高大丰满起来。
表达—习法
老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
广州的欧义赐老师阳刚帅气,但在与稚嫩的二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敲门声响起》时,却是那样的童趣,细腻。他的课堂宽松愉悦,时不时响起“孩子们”、“哎一”的呼应声,让与会的老师忍俊不禁,欢笑出声。欧老师始终把“说清楚,说完整”作为指导和评价学生的标准,学生在这样简单明了的标准下,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表达—得能
习作教学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如何让学生“用我笔写我心”,表达真实感受? 山西美女王丽娟老师倡导“好文不厌百回改”与“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文出一处。她执教《不一样的美食》功夫用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上。她利用网络技术,将手机、学生习作与大屏幕联系起来,实时有效进行教师面改,学生自改,互改。事实证明,老师在课学上舍得给孩子时间,孩子就能不断思索,不断修改,不断进步,就能提高习作能力。
一点遗憾:想象中的书声朗朗稀少,多的是多问多答课堂,“授”过多。另一会场终竟成为此行心中的白月光 感恩此行,结识了有志教研的美女帅哥;感恩此行,观赏了广州的人文风情,虽时间紧迫但印象深刻;感恩此行,在小语的道路上,我不孤独,五湖四海有志者同行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