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生活中的书法</b></h1><div><b> </b>——记我的六年学书心得</div><h3><b> </b></h3><h3><b>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阁楼台,我更迷恋它朝晖夕阴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最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斑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记得这是高中一次语文考试的一道排序题,我是为数不多的做对这题的学生,老师夸奖说我是懂书法的。当时欣喜不已,将这篇小短文记在了笔记本上,高考完后我跟随老师学习书法,时至今日,已过六个光阴,可我还不敢说自己真正懂书法!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它历经千年而不衰,在中国文化精粹之中,早已根深而果茂。诸如其他艺术一般,书法是“技”,承载着“道”。艺术的修炼,即是文化的修炼;是道的修炼,更是生活的绵延。在书法黑白虚实的世界里,我们能领悟到自然的奥秘和生活的本真!</b></h3><div><b> “书法是最能抒情达意的艺术,发胸中块垒,写人生悲欢,痛快淋漓莫过书法,委曲尽致亦莫过书法。”陈孝宁先生如是说。书法是凌驾于生活的悲欢爱恨之上的体悟,年年岁岁的书法锤炼与生活磨砺造成了我对这一体悟的升跃:一直以来皆醉心于汉隶的古朴拙茂、率性天成,因它铭刻了永恒的真;魏碑是多民族、多文化思想融合下产生的不朽篇章,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论魏碑有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十美。一言以蔽之,魏碑抒写的是特定时代的人苍茫荒远之心境。魏碑如此真性情,无怪乎难工更难精也!以前一直写不好它,原因就在于未能理解其苍劲残蚀之美;字写得太实太刻板,或章法如排算子,便丢了灵气,同时也剥夺了欣赏者想象的天地!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社会百态的洗礼,我才恍悟:魏碑不正是生活五味的大杂陈吗?以前觉得颤笔是做作,现在却喜欢用它来表现作品的沧桑感和残蚀味。而篆书的雅正绵劲、收放有度使我默契书法之道亦是一张一弛:即要讲求一字一章法的收与放,也要注意书法学习过程中勤练与感悟的结合。现在开始练习行书,虽然之前也接触过不少行书,可从没确定主攻方向,二王流美一路的书风是不喜的,点画锋芒毕露是泄气的,终究觉得颜派行书最美:豪迈洒脱如傅青主,阳刚雄健如钱南园,藏锋用笔隐去了棱角分明,使点线面变得浑穆端庄、大气精神,中锋行笔让每个线条的精气神伴着沙沙作响刻进艺术的丰碑。</b></div><div><b> 徜徉于书法点、线、面的天然雕饰之中,颇有牢笼万物、吞吐众相之慨。青主“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道出了书法艺术审美之真谛。书法的修炼需要“眼高手低”的艺术态度:眼高,即是有一定层次的眼界与审美水平,需要知识与见识来丰富,这是保证自我提升的关键;手低,不是指写得差,而是手上的技术活不能僭越于审美之上,当在审美境界的指引下挥就出乎腕下之作。审美出了问题,就会在自我满足中沾沾自喜,这是眼低手高的表现;当然也有人是眼高手也高的,那就是人书俱老的书法大师们。</b></div><h3><b> 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临与创,快与慢,软毫与硬毫相过渡,小字到榜书的交替,无不是层层叠叠的历练及对生活心摩手追的共鸣。书法的修炼是自由的:书道自由,在百花齐放中写出汉字的灵气与味道;心性自由,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才是书法人应有的人生态度!</b></h3> <h3><i> 习书六载,虽无甚成就,但生活感悟及心中鸣响多少滋生,非敢妄谈大道,直抒胸中臆想,趁得闲暇记之;望有道君子莫嗔!为幸矣!</i></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