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br></h3><div>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div><div>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div><div>立春节气</div><div>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div> <h3>雨水节气</h3><div>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div> <h3>惊蛰节气</h3><div>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即视太阳 在黄道 上自黄经345°至360°(0°)的一段时间 ,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至3月20日(或21)结束,约15天。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5°57′S移至赤道。狭义上,指惊蛰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345°的时刻,即在3月5日(或6日)。</div> <h3>春分节气</h3><div>春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 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 (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div> <h3>清明节气</h3><div>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民俗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的得名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码”。</div> <h3>谷雨节气</h3><div>谷雨,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表示这个时期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div> <h3>立夏节气</h3><div>立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5月5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div> <h3>小满节气</h3><div>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div> <h3>芒种节气</h3><div>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每年六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div> <h3>夏至节气</h3><div>夏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div> <h3>小暑节气</h3><div>小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传统上为夏季第五个节气。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105°至120°的一段时间,约15.7天。</div> <h3>大暑节气</h3><div>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div> <h3>立秋节气</h3><div>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div> <h3>处暑节气</h3><div>处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div> <h3>白露节气</h3><div>白露,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div> <h3>秋分节气</h3><div>秋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div> <h3>寒露节气</h3><div>寒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div> <h3>霜降节气</h3><div>霜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div> <h3>立冬节气</h3><div>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开始。</div> <h3>小雪节气</h3><div>小雪,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11月22或23日为小雪节气。我国广大地区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div> <h3>大雪节气</h3><div>大雪,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div> <h3>冬至节气</h3><div>冬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div> <h3>小寒节气</h3><div>小寒,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div> <h3>大寒节气</h3><div>大寒,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