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充分交流分享北师大研修班的学习成果,促进外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学员们的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2016年12月7日,北师大美兰区教育管理者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交流研讨会在区政府204室召开。北上“取经”归来的我们,分别一周后,重新齐聚一堂,交流分享学习的收获。这次研讨会由区教育局符应辉副局长主持。研讨主题是外出学习与专业成长。<br></h3> <h3> 研讨会以符应辉副局长的讲话拉开序幕。符局这次带队参加北师大的研修活动,同我们学员一起听名家讲座、观摩名校……起到了表率的作用。在发言中,符局首先简单地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过程,高度评价这次的学习情况,认为这次的研修班纪律好、学员们的学习欲望强烈,七天行程收获不少。符局还分享了他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最后强调七天行程已成为过去、成为记忆,但我们的学习成果不应成为过去,应传承下去。</h3> <h3> 符局的讲话勾起了我们学习的回忆和畅谈的欲望。接下来,五个小组的组长依次发言,交流了学习心得。各组组长首先对小组的学习情况作小结,认为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能克服寒冷、不午休的困难,坚持不缺一堂课,积极听讲,热情交流,真是为学而来。大家认为此次北师大学习之行收获非常大,学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无论是听专家讲座、还是观摩名校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对北师大的人文环境、海淀区民族小学的古朴典雅的校园环境、民族小学马万成校长朴实专注办教学的态度、以及汪志广和洪成文两位专家的讲座,给予了很高的肯定。大家一致体会到:参加本期培训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思想境界,进一步拓宽了办学思路,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h3> <h3> 在研讨会上,学员们不光是谈自己的收获,个别学员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如十中范高彬校长提出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如何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这是我们今后思考的重点。龙峰小学王虎副校长反思怎样把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设计协调实行起来,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我们能不能用。</h3> <h3> 在研讨会上,还听到不同的声音。个别学员指出个别专家的讲座内容让人不理解;专家提出了理论和模式,但如何操作并不展开;学校的管理不是简单的仿制和粘贴。交流就需要不同的声音,不同思想的碰撞,才能拓宽思路、提升认识。</h3> <h3> 编外学员刘斌主任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他认真听取学员们的交流发言,并在会上提出了三点建议:</h3><div>1、我们缺乏的不是书本知识,缺乏的是开拓自己的眼界。我们要不断走出去,开拓眼界,增加生活的厚度;</div><div>2、我们要学会在反思中提高,要有批判的态度;</div><div>3、我们要把学习的收获运用到学校管理中,要有“工匠精神”,要钻研,不甘于平庸。</div> <h3> 美兰区教研室何邦烧主任在会上作培训活动总结发言,发言的主题是“木铎金声 一百年”。何主任首先介绍这次活动为何走进北师大,接着他重点阐述了走进北师大学什么的话题,指出:1.学习“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之精神;2.学习当今教育改革发展之思想;2.学习严谨治学之态度,睿智思维之方法;4.架起美兰与北师大交流合作之桥梁。最后向我们学员提出了三点要求:1.要责任担当,争当改革发展先锋;2.要统筹规划,编制本单位、本部门发展的路线路、时间表;3.要坚持实践,结出改革发展成果。 </h3> <h3> 学员们在研讨会上,专心听取别人的发言、认真作记录、积极交流发言,那学习的热情、那严谨的态度、那专注的眼神,不亚于在北师大的学习。为研修班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h3> <h3> 海口到北京,距离为2000多公里,但我们的学习之路是永无止境的。从11月20日至11月26日,培训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周,但北师大木铎的金声将响彻我们的一生。学习培训已经结束,但却是我们学习的开始。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不断的加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学校的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开创学校教育发展的新篇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