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left;"> 我的家乡是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乾县在黄帝时称好畤,为祭天之所.夏朝时为雍州之域,商时为岐周之地,春秋战国时属秦。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奉天县置乾州。民国2年(1913)改乾州为乾县。乾县亦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唐王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合葬墓乾陵位于乾县。“乾州四宝”-锅盔、挂面、豆腐脑、馇酥风味独特,并有酱辣子、豆面糊等多种中华名小吃。 </h1> <h1> 乾陵是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长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约85公里处。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长安西北方向,即八卦的干位,故称乾陵。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乾州四宝:锅盔 挂面 豆腐脑 渣酥。 有句话说:“先食乾州味,再游女皇陵”,可见乾县小吃知名度之高。</h1> <h1> 公元六二四年至七零五年,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烹食困难,监工士卒便用头盔烙馍,因而得名。兹后多经改进,形成独具风味的食品。锅盔直径八寸,厚六分,形似菊花,内瓤起层,美味可口。 我们本地人给它起了个非常形象的名字:齿轮锅盔</h1> <h1> 外省人一提起羊肉泡馍,第一个反应就是“西安羊肉泡馍”这个招牌。</h1><h1>西安羊肉泡馍是正宗的伊斯兰饮食,是西安的回族群众经过千年的挖掘总结,摸索而成的一道西安地方名吃。它讲究馍不要太熟,要死面馍,用的羊肉全是精羊大腿肉。操作时,用小锅回汤加粉丝调理,有时也加水。最主要的特点是饼掰的越小越好,也可以说不是掰馍而是用指头掐馍。它的吃法很多,有单走,干拔,一口汤,水围城等。</h1> <h1> 乾县羊肉泡馍讲究的是全羊和原汁。这种吃法充分体现出了乾县乡党的性格特点,比如掰馍的手法,如核桃大小,给人感觉既快又惠。乾县乡党天生没有那种吃西安羊肉泡馍慢慢掰馍的性子,但凡去省城西安办事,吃过西安羊肉泡馍。总的评价有两点,且如出一辙。一是味道不如咱县的,二是掰馍太麻烦咧…… 乾县羊肉泡有以下讲究:<br> 一、讲究羊,必须是一年的精羊,就是结扎了的一年公羊,肉嫩味好;二、羊宰杀后各个部位都不能扔,必须一样一样洗好;三、大锅慢火熬煮,先煮血,次煮下水,末才煮肉;四、吃时必须把羊的各个部位都割一刀下碗,既有羊肉,又有羊血,还有羊下水;五、必须是发面馍,不管是锅盔还是蒸馍都可以,随便掰开放入碗中(碗一定要大),各切一刀羊肉、羊血、羊下水交给大师傅,大师傅拿起碗,用一大勺原汁汤来回浇三至四次即可上桌(回汤),这种吃法深得牙不太好的老年人喜爱,也称“ 冒馍”。年轻人一般都喜欢 “煮馍”,将馍掰好肉切好送到炉头处,在小锅里加羊汤煮3、5分钟,馍筋道汤明亮。所以乾县羊肉泡馍的味道,是比西安羊肉泡馍更有地方特色。</h1> <h1> 乾县挂面采用上乘精粉,加盐水和成面团,人工反复揉搓成长蛇状的大条,压在瓷缸内“回性”两晌,再将大条分成小条,挂在竹竿搭成的面架上拉丝。面条徐徐附落,渐渐由粗变绸,状若发丝,晾晒风干,落下大架放上案板切做八寸长短,用马莲草扎成小把。挂面手工做成,细、白、筋、光,面丝细匀,加上烹调时汤煎、油旺、醋酸,并以嫩韭菜、白菜心、鸡蛋饼切碎置汤中做"漂稍",色、香、味俱佳。酒后食用,解酒开胃,引人食欲。</h1><div><br></div><div><br></div> <h1> 用马莲草扎成小把,这是家里过春节时自制的挂面。</h1> <h3><br></h3><h1> 食用酸汤挂面时,先将挂面在锅中煮熟,用笊篱捞出后放入凉开水中冰过,再用筷子捞成小撮,在甑笆上滤净水浇酸汤食用。</h1> <h1> 调制酸汤十分讲究,开水中兑上陈醋,加上骨头汤或肉汤,再添上五香调料煎熬,汤沸后放入香油、大油,佐以切成碎片的鸡蛋饼、葱花、韭菜、白菜心、香菜等漂稍,将挂面挑入细花碗里,浇汤即可享用。</h1>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乾州酸汤挂面讲究汪(油要多)、煎(汤要热)、稀(面要少),汤清亮溢香,百步可闻,入口油而不腻,下肚舒肠开胃,食后不仅醒目提神,又可舒脾健胃,是庆贺佳节和招待宾客的美味佳。</span><br></h3> <h1> 每到春节,大家冒着严寒走亲戚。进门一碗碗热腾腾的酸汤挂面入肚,寒气尽散。由于讲究"旺 煎 稀",一碗一筷子面也称"一口香",年轻人一口气吃二、三十碗也不稀奇。乾县人不管走南闯北多么远,对家乡的那一碗酸汤面永远念念不忘……</h1> <h1> 傍晚时分,乾县城乡各地随处可见豆腐脑摊子。豆腐脑, 属于“乾县四宝”中的一绝,不仅豆腐细腻,而且嫩滑顺口,且营养价值极高,已“酸、辣”为特色,是补品中的瑰宝。乾县的豆腐脑多用河水泉水,近年来多用天然水制作,虽是半固体,但凝而不散,翻而不碎,用浅勺轻轻舀到碗中一片,如双折,则折而不断。加上食盐、姜、蒜泥、酱油、五香醋、油泼辣子,真是红白相映,味浓辣香,引人食欲。国内外的游客参观乾陵时都要品尝一下这种美食。</h1> <h3> 渣酥,也乾县著名小吃,用马油和面,包以冰糖,青红丝、绵白糖作馅,馇酥入锅油煎,饼即发起成泡,颜色金黄,香酥可口。据传馇酥原为宫中食品,唐代祭祀乾陵时作为供品敬献,随之流传到民间。因马油难得,故今多以大油代之。</h3> <h1> 乾县的酱辣子,一般家里到冬天都会炒一大盆。早上热腾腾的馒头夹上酱辣子,相当过瘾!</h1> <h1>现在也有瓶装的酱辣子,方便携带。</h1> <h1>豆面糊糊,非常养胃。老人小孩都喜欢……</h1> <h1> 我的家乡乾县,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县城,但这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乾县儿女。思念故乡,其实就是思念故乡儿时的伙伴,思念那间老屋子,思念生命中过往的亲人,思念那片土地上的美食……</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