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经典----特列季亚科夫画廊部分展品的拍摄与赏析

木木

<h3><br></h3><h3>摄影 文字 覃华林<br></h3><h3><br></h3><h3><br></h3><div>  我非常喜爱以列宾,克拉姆斯柯伊,爱瓦佐夫斯基,瓦斯涅佐夫,列维坦,盖伊,苏里柯夫,希施金,沙夫拉索夫,谢洛夫等俄国众多著名巡回派画家为代表所创作的一系列早期的油画,它丰富的表现力、写实的风格、细节的描绘、场景的结构、光线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人物的表情等等都达到了艺术的顶峰,欣赏这些画作对于提高我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以及摄影技巧有着巨大的借鉴作用和示范参考,这些画作之所以成为不朽的经典,是因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和大自然有着深刻而敏锐的观察力,并且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后的精心之作,再加上画家精湛的绘画功力,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便诞生了这一幅幅传世的杰作,我始终认为,任何一位绘画的作者都不是用画笔和颜料在描绘世界,而是用心在描绘世界,用自己观察世界以及大自然的景物并且 经过自己思考后的心得在描绘世界,画笔和颜料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工具而已,反过来说,你可以从这些作品中体会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批判与诠释,对大自然的歌颂与赞美,感受得到他们心灵跳动的脉搏,由于这些作品紧紧的抓住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俄罗斯壮美的自然风光,所以都具有独特的俄罗斯印记与风格,这种印记与风格是不可复制的,这也是这些作品成为传世经典的原因之一,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俄罗斯早期的绘画以其强烈的人文精神、高超的表现手法深刻地反映了画家所处时代的俄罗斯社会的特点,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像、还有宗教、宫廷故事、平民生活、历史事件、战争场面等等,这些画作组合在一起,就把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生活画面活生生的展现在今人的面前,让我们能够一睹若干年前的俄罗斯社会风貌,于是我想,再过千百年后,与其它流派的绘画作品相比,谁能走得更远呢?</div> <h3>到莫斯科旅游一定要到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去看看,我到莫斯科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走进了画廊,能够近距离的观赏,拍摄这些世界顶级大师们的原作,实乃人生中的一大幸事,非常的难得和激动,那一张张精美的画作强烈的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在这里留连忘返久久的难以忘怀。</h3> <h3>特列季亚科夫的雕像树立在画廊前的花园里,据资料,巴维尔.米哈伊洛维奇.特列季亚柯夫1832年12月29日生于一个多子女的富商家庭,成年后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位热爱绘画艺术且拥有丰富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的收藏家,他收集了众多俄罗斯画家的作品,如今,他收集的画作大都成了传世的佳作,并构成了今天俄罗斯国立美术博物馆——特列季亚柯夫画廊的收藏主体,1892年,特列季亚柯夫在自己去世前六年,将自己的画廊连同全部收藏赠送给了莫斯科市。</h3> <h3>画廊大厅</h3> <h3>由此上楼进入展室参观</h3> <h3>由于受拍摄环境的影响,比如光线,反光,角度等等,有许多图片效果不太好,我就不贴上来了,在贴上来的图片中选择了一部分图片,根据资料再加上我个人的理解配上了文字说明,所有的画作的名称和原作者的人名都是根据原画作下方的铭牌上的俄文自己翻译的,其中有一部分也参考了资料,不一定准确,请大家理解并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h3> <h3>克拉姆斯柯伊:无名女郎(1883年)</h3><h3> 关于这幅画后人有几种说法,我取其中的一种。</h3><h3> 此画是世界美术史上肖像画杰作,也是画家晚年最得意的作品,画家塑造了一位19世纪俄国新时代女性的完美形象和精神气质:高贵却不华丽,冷漠而又深沉。这幅画和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时期的,因此有人说这就是安娜.卡列尼娜</h3><div><br></div> <h3>查良卡:瓦伦左娃肖像画 画像中女主人身着的裙子画得质感极佳,将纱的轻盈透明,绸缎的光泽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家的笔触真实、细腻、传神,仿佛就像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坐在你的面前。</h3> <h3>列宾:托尔斯泰肖像</h3><div>列宾与托尔斯泰的个人关系很好,他的许多作品都受到了托尔斯泰的影响,这幅肖像画为后人留下了托尔斯泰极为真实准确的面容。</div> <h3>波罗维科夫斯基:捷米金娜肖像画(1798年)</h3> <h3>基普连斯基:罗斯托普钦娜肖像画(1809年)</h3><h3> </h3> <h3>艾瓦佐夫斯基:九级浪</h3><h3> 这是画家最成功的作品之一,画家以恢宏的场面和惊心动魄的光影效果,喧染了人与大海的殊死博斗,画面逼真,色彩动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h3> <h3>艾瓦佐夫斯基:彩虹(1873年)</h3><h3> 画面上大船就要被大浪摧毁,船员们在救生艇上奋力拼搏逃生,而一轮彩虹却隐约出现在海浪中....</h3> <h3>苏里柯夫:女贵族莫洛卓娃 女贵族莫洛卓娃是沙皇的亲属,她年少时守寡,拥有农奴八千人。她是当时的狂热的"分离派"旧教徒,因为激烈地反对沙皇的宗教改革,被沙皇阿历克塞·米哈依洛维奇亲自下令逮捕,并流放到远离莫斯科的帕洛夫斯克,关在地牢里,后因饥寒交迫死去。<br></h3><div> 由于莫洛卓娃笃信旧教,疏财仗义,救济贫民,还为残疾人和狱犯缝制衣服,施舍乞丐,因此深得民众爱戴,素有普济众生的美誉。而维护旧教又使沙皇不安,因此被捕流放。画家选择押解莫洛卓娃赴流放地途经莫斯科街道情景。这是一幅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历史画面。画面由莫洛卓娃乘坐的雪橇向纵深飞驰而过,画面自然分成两个部分,右半大部是一群旧教的信徒,曾获得过莫洛卓娃施舍的流民乞丐,他们赶来送行。其中有人掩面悲哀哭泣,尤其在近景处特别典型地描绘了两位虔诚的追随者,一位老妪和一个乞丐。他们心目中的莫洛卓娃无比崇高神圣。那个乞丐举两个手指与莫洛卓娃对应。<br></div><div> 新教用三指划十字,旧教用两指,这手势表明坚持旧教习俗决心。人群中个个显得悲哀,他们中有贵族有平民,都身着民族特色服装,都是旧教的捍卫者。而画面左上方描绘了一组新兴资产者和拥护新教的人物,他们喜笑颜开。画中主体形象是莫洛卓娃,这位近于疯狂的贵族女子,由于长期的苦苦修行,使得她面颊清瘦,脸色苍白。但她神情傲慢,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在她那被黑衣包裹的身体和微露的面孔上,嵌着两只放射出复仇光芒的眼睛,仍然显示出清教徒那迷人的魅力。画家为了使雪橇在画中飞奔而过,就在雪橇边画一男孩,他的飞跑姿态立刻使雪橇飞驰起来。 这幅画表现出苏里柯夫伟大的历史画家的气质。画中几乎找不出概念化的人物形象,也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表情。好奇的,害怕的,惋惜的,嘲笑的,讥讽的,关怀的,惊恐的和看热闹的等等,画中人各显其态,表现了画家深厚的功力</div> <h3>盖伊</h3><h3>画家尼古拉.盖依创作的《彼得大帝审问王子阿历克谢》。这幅画表现了俄国历史上一场尖锐的政治斗争和王室传奇的片断,揭示了改革与守旧两种对立观点的冲突,1718年,皇太子阿列克谢因参与反对彼得大帝改革的阴谋而被关进要塞里的特鲁别茨科伊棱堡,成了要塞的第一个囚犯,后在这里被处死,在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彼得大帝对自己唯一的儿子绝不迁就,大义灭亲,从而把俄罗斯带上了强盛之路。</h3><h3>这幅画中彼得大帝严厉斥责王子的面容和王子理亏而又抵触的表情跃然纸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h3> <h3>列宾的名作:伊凡雷帝杀子 这幅画原名叫《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画家描绘的是沙俄的伊凡雷帝在一次与他儿子争执时,用手中的笏杖猛掷过去,不幸击中儿子的头部,鲜血如注……这一偶然的暴烈冲动致使后者奄奄一息、即将送命,伊凡意识到这可怕的后果,立刻上前搂抱住垂死的儿子,睁大恐怖、悔恨交加的双眼,他想求儿子饶恕然而已无力回天,画家描绘的伊凡悔恨、惊恐、绝望的眼神,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为了增强画面的恐怖感,画家有意采用了深重的红色调。背景阴暗,以加强前景的恐怖气氛 ,红色的地毯,映出这幕血腥的击杀。</h3> <h3>这幅画的细节。</h3> <h3>苏里科夫:近卫军行刑的早晨</h3><h3> 这是18世纪俄罗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件,1698年彼得大帝出国访问时,国内的近卫军发生了兵变,彼得大帝得知后仓促回国镇压了这次兵变,行刑在克里姆林宫的宫墙外的红场上进行,画面中心是即将被处死的近卫军军人,周围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是他们的家属,骑着高头大马的彼得大帝在场监刑,整个画面充满了肃杀与冷酷的氛围。</h3> <h3>盖伊:真理是什么?耶稣和彼拉多(1890年)</h3><h3> 这幅画描写了圣经中的一个场景,耶稣与彼拉多的对话。耶稣说:我为此而来,为此来到世间,我为真理做见证。彼拉多反问耶稣:真理是什么?画中的彼拉多似乎在边走边说,一幅傲慢,玩世不恭的神态,耶稣虽然站在黑暗之中却显得沉稳坚定。彼拉多是古罗马的总督,就是他后来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h3><h3>此画对人物神态的刻画非常到位,光线的运用也非常讲究,的确是经典之作。</h3><h3><br></h3> <h3>盖伊:良心的纠结</h3> <h3>列维坦:深渊(1892年)</h3><h3> 这幅画取材于一个民间故事,磨房主的女儿和村里的一个小伙子相爱,父亲不同意,设法把小伙子抓走了,姑娘悲痛欲绝,跳入了深渊。</h3><h3><br></h3> <h3>列维坦:晚钟(1892年)</h3><h3> 小河静静的从教堂边流过,晚霞中飘来教堂的钟声,那钟声缓慢而悠杨,久久的廻响在小村庄的天空中,这个画面和我到俄罗斯的苏兹达里看到的情景非常的相似,只有到过那里的人更能感受到这幅画所描绘的意境,更能理解俄罗斯的油画为什么那么精美,那么吸引人了,换句话说,俄罗斯的大地本身就是一幅幅精美的油画。</h3><h3><br></h3> <h3>列维坦:三月(1895年)</h3><h3> 俄罗斯的三月已经有些暖意了,尽管白雪还复盖着大地,但照在农舍墙上的阳光让人感到了温暖,屋顶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地面上的积雪已蒙上了一层尘土,杂乱脚印下的积雪也已经有了湿润感,画家准确细致的描绘了俄罗斯的三月。</h3> <h3>波西托洛夫:海滩上(海滨浴场)</h3> <h3>列维坦:雨后的河湾(1889年)</h3> <h3>列宾:不期而至(1888年)</h3><h3> 被流放的革命者突然回到家中,走进屋里,全家人(母亲,妻子,儿女,仆人)都惊愕的没有反应过来....</h3> <h3>苏里科夫:缅希科夫在别列卓夫(1883年)</h3><h3> </h3><h3> 缅希科夫是彼得大帝的宠臣,他战功赫赫但贪婪无度,彼得大帝死后继位的前皇后叶卡捷琳娜一世仍然信任他而权倾朝野,并将自己年仅16岁的女儿嫁给了后来继任的小皇帝,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小皇帝听信政敌之言将他革职并把他全家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亚,他的妻子也死于流放的路上,画中的缅希科夫和他的两女一子在西伯利亚流放的小屋中,遭受政治打击的缅希科夫穷困潦倒,失去了往日的荣华富贵,走入了末路,但他似乎并不服气,还在回忆着昔日的荣耀。</h3> <h3>希施金:莫斯科郊外田野里的中午</h3><div> </div> <h3>马克西莫夫:巫师光临农民的婚礼(1875年)</h3> <h3>科尔祖欣:祷告之前(祭坛前)</h3> <h3>希施金:雨中的橡树林(1891年)</h3> <h3>马科夫斯基:躲避暴风雨的孩子(1872年)</h3><h3> 外出采蘑菇的姐弟俩突然遇到了暴风雨,小姐姐背着弟弟迈开大步慌张的往家里跑,弟弟的小手紧紧搂着姐姐的脖子,姐姐的背上最安全,这样的镜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啊。</h3> <h3>库因芝:北方(1879年)</h3> <h3>费多托夫:少校相亲(1848年)</h3><h3> 少校在媒婆的带领下来到了商人家的门口,听到媒婆通报商人家里忙乱起来,商人想利用女儿结交上流社会,而上校图的是商人家丰厚的嫁妆,此时,女儿为遵母命特意穿上的时髦露肩长裙而羞涩,扭捏着要躲开,慌乱中手帕也掉在了地上,母亲一把拽住女儿,母亲虽然身着闪光的绸缎,头上却系着农妇的头巾,家中的摆设也土里土气,画家用画笔深刻的描述了这具有讽刺性的一幕。</h3> <h3>弗拉维茨基:塔拉卡诺娃公主(1863年)</h3><h3> 塔拉卡诺娃公主一直认为自己是正宗的皇室血统,皇家的天下怎么能交到叶卡捷琳娜二世那个德国丫头手里,于是夺权失败,被关在了涅瓦河边的彼得保罗要塞,在关押期间涅瓦河发大水,洪水漫进了牢房,无处可逃的老鼠纷纷爬到了床上,公主站在床上,绝望的看着节节上升的洪水,被活活淹死在紧锁着的牢房里。 </h3><h3> </h3> <h3>瓦西里耶夫:湿草地(1872年)</h3> <h3>克连多夫斯基:省城内的广场</h3> <h3>索罗金:旧货市场</h3> <h3>费多托夫:偷吃早餐</h3> <h3>伊万诺夫:阿波罗,吉阿金特,基帕利斯学习音乐与歌曲</h3><h3> 这三个人都是希腊神话故事里的人物。</h3> <h3>雅布什金:前往莫斯科的婚礼车队(1901年)</h3> <h3>谢德林:苏莲托的小海湾(1828年)</h3> <h3>瓦斯涅佐夫:三勇士</h3><h3> 画中描绘的是中世纪俄罗斯的三个英雄人物:尼基季奇,穆洛梅茨,波波维奇,作者为此画付出了17年的努力,当作品在1898年展出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从而奠定了他在俄罗斯美术史上的地位</h3> <h3>瓦斯涅佐夫:伊戈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与波罗维茨人大战之后(1880年)</h3><h3> 伊戈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是俄罗斯帝国的前身诺夫哥罗德大公国的大公,因骁勇善战被称为勇士伊戈尔,多次征战波罗维茨,俄罗斯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还有一部很有名的话剧"伊戈尔王", 至今仍在上演,此画描绘了战争的残酷。</h3> <h3>瓦斯涅佐夫:十字路口的勇士(1880年)</h3><h3> 战斗过后,骑士人困马乏迷了路,茫茫荒野中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碑,上面写着:向右边走会失去马匹,向左边走会失去生命,向前走两者都会失去,到底向哪个方向走呢?</h3> <h3>维列夏金:战争祭礼(1871年)</h3><h3> 此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力,画家本人参加过战斗,也做过战地记者,对战争的残酷有亲身的感受,所以他的关于战争题材的画作都能真实的反映战场的实况。</h3> <h3>希施金:橡树林边(1882年)</h3> <h3>希施金:在造船用的森林里</h3><h3> 这个森林里的树木都是准备用于造船的,可见一个海洋大国对于造船的重视。</h3> <h3>希施金:晚归</h3> <h3>希施金:黑麦田(1878年)</h3> <h3>希施金:松林(1872年)</h3> <h3>萨维茨基:铁路修筑工</h3><h3> </h3> <h3>普里亚力斯立科夫:在1812年</h3><h3> 这幅画是描写在1812年俄罗斯人民反对拿破仑侵略的自卫战争,寒冷的俄国旷野让远道而来的法国军队水土不服,几乎被全部歼灭。</h3><h3><br></h3> <h3><br></h3><h3>希施金的《松树林的早晨》1889年</h3><div>希施金是19世纪俄国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也是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br></div><div>名作《松树林的早晨》描述了大森林中的早晨,朝雾弥漫,一切都刚刚苏醒,阳光从树梢射进密林,潮湿的空气里仿佛能嗅到松树的芳香,在这宁静的早晨,母熊带着几只小熊正在腐朽的老树杆上上下玩耍,生动表现出俄罗斯大自然的美好。<br></div> <h3>古恩:瓦尔沃罗缅耶夫斯基家深夜里的争吵(1870年)</h3> <h3>克拉姆斯科伊:无法慰藉的悲痛(1884年)</h3><h3> 画家在47岁那年儿子不幸夭折,失子之痛让他构思创作了这幅画作,画家三易其稿,最后成功的塑造了一位因失去儿子而悲痛欲绝的母亲的形象。</h3> <h3>谢米拉茨基:清真寺里的舞会</h3> <h3>马科夫斯基:在画家的工作室里(1881年)</h3> <h3>马科夫斯基:斯特洛加罗娃(肖像画)</h3> <h3>艾瓦佐夫斯基:黑海(1881年)</h3><div> 这幅画是画家的晚年之作,和"九级浪"不同,画面上没有狂风,没有巨浪,如同智者的胸怀,风暴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画家笔下的海浪细节真实,层次丰富。</div> <h3>库因芝:第涅伯河畔的早晨</h3><h3> </h3> <h3>库因芝:雨后(1879年)</h3><h3> 雨后的天空中乌云还未散去,一缕阳光透过云缝洒在田野里,站在画前,观者似乎感觉到湿润的空气中散发出的泥土和青草的芳香</h3> <h3>波戈留波夫:涅瓦河上的运输(或者:涅瓦河上的雪撬)</h3> <h3>沙弗拉索夫:阴雨天气下的克里姆林宫</h3> <h3>瓦西里耶夫:牧归</h3> <h3>瓦西里耶夫:解冻</h3> <h3>萨夫拉索夫:白嘴鸦归来(1871年)</h3><h3> 白嘴鸦在俄罗斯非常多,特别是一早一晚,当教堂的钟声响起时,总是伴随着满天的鸦鸣,画面描绘了单调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白嘴鸦的归来让人看到了勃勃生机。</h3> <h3>瓦西里耶夫:在克里米亚的山上</h3> <h3>彼洛夫:猎人在休息(1871年)</h3><h3> 画家刻画了三个在打猎间隙休息的猎人,由于画家本身就喜欢打猎,所以他画笔下的人物非常的生动,左边的那位是个打猎的老手,正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他打猎的故事,中间的那位却带有讥笑的表情认为他在神吹,而右边的那位却是个新手,完全认真的在听他讲述而信以为真,三个人物在画家的笔下维妙维俏,引人入胜。</h3> <h3>这幅画的细节</h3> <h3>彼洛夫(1866年) </h3><div> 彼洛夫于1866年创作的三套车描写了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在冰雪中拉车的情景,三个孩子由于饥饿与寒冷非常艰难地拉着车,可以看到他们衣裳破烂,营养不良,他们应当是上学的年龄,然而他们过早的要为生活而奔波,据说画面中后面帮忙推车的就是画家本人。 </div><div> 有资料说,此画被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展出后的一天,有一位年迈的老妇人步履蹒跚来到美术馆门前,此时已经下班闭馆了,她悲痛地敲着门,这不停的敲门声惊动了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开们后见是个老年妇女,询问后得知,原来老人是《三套车》作品中三位拉车孩子中最大的那个孩子的母亲,不久前她的儿子去世了,老妇人悲痛欲绝,每当想起儿子都要痛哭一场,这一天她又想到受尽磨难不幸早逝的儿子,强忍不住来到美术馆想再看看儿子的模样,美术馆有严格的规定,值班人员听了老妇人的诉说,流着泪水找到馆长,馆长赶忙来到美术馆,看到老人痛苦的神情,破例陪同老人走进美术馆来到这幅画前,老人眼望着画面满眼含着泪水不停的诉说着对儿子的思念,这一刻深深的感动了馆长和工作人员,随后馆长做出了一个决定,以后老人无论什么时候来都可以进入馆内参观,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div> <h3>普基廖夫:不相衬的婚姻(1863年)</h3><div> 这是一幅近景特写人物图,表现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迎娶一位少女为妻的情节,据说画中的新娘正是画家的未婚妻,新娘背后那位双手交叉在胸前,用严峻谴责的目光注视着这幕人间丑剧的人就是画家本人,画家为此而痛心疾首,一直到死都难以忘怀这次沉重的打击</div><h3><br></h3><h3><br></h3><h3><br></h3> <h3>索罗金:西班牙乞讨的女孩(1852年)</h3><h3> 女孩脚下的鞋早就破了,露出了脚趾,从门后面伸出来一只贵妇人的手,小女孩心中充满了屈辱,胆怯的不敢上前,画面上虽然只画了贵妇人的一只手,观者却仍然能够感受到她的傲慢与不屑,画面中的两个人物却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气场,体现了画家深厚的功力。</h3> <h3>涅夫:幻想(1840年)</h3><h3> 涅夫的作品“幻想(或者梦想)”,画家的画笔把这位沉思的女士描绘得维妙维俏,她在想什麽呢,是憧憬自己的幸福生活还是向望自己的白马王子呢,画面简洁明朗,给人以极大的想像空间,让观者与画里的主人翁一起各自陷入了沉思。</h3> <h3>伊万诺夫巨幅油画:基督显圣(1857年)</h3><h3> 画家为这幅画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耗时20年,画面描写的是圣经中的场面,施洗者在约旦河边为人们施洗,他告诉大家,自己预言过的基督显圣就要实现了,你们看,基督已经出现在不远的山坡上,此时,人们或惊喜,或诧异,或怀疑,表情各异,画家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十分生动</h3><div>该画是画家从1832年开始构思,直到1845年才基本完成的作品,期间创作了多达六百余幅的小稿,可以看出他所付出的心血和劳动。</div> <h3>这幅画的细节</h3> <h3>布留洛夫:女骑师(1832年)</h3><h3> 这幅画很有意思,这匹马瞪着眼睛跳跃着身躯,似乎是一匹烈马,与骑在它身上的文雅的贵族女主人形成强烈反差,同时,女骑师白色的服装和马的黑色也有着强烈的对比,有人说这是文弱征服暴烈,蛮力屈服于脆弱的美,是当时浪漫主义最爱的题材之一。</h3> <h3>布留洛夫:波兰国王斯托凡.巴托里围攻普斯科夫城</h3><h3> 故事情节取自俄罗斯历史,表现了立窝力亚战争中的一个片段。</h3> <h3>布留罗夫:拔士巴(1832年)</h3><h3> 拔士巴是大卫王的统帅乌利亚之妻,大卫有一次看见了沐浴中的拔士巴,被她所迷倒,为了把拔士巴占为己有,于是派乌利亚到前线去送死,这幅画画家主要的还是描绘拔士巴裸露的侗体,女主角的脸部留在阴影中,更显得皮肤的光滑与洁白,黑仆的黑色也起了反衬的作用,脸上的微红则增添了女主人的妩媚,难怪大卫被她所迷倒。</h3> <h3>阿列克谢耶夫:在莫斯科的红场上(1801年)</h3><h3> 画面当中的圆形高台是处决犯人的地方。</h3> <h3>阿列克谢耶夫:彼得罗巴普罗夫斯克交易所和海军部风光</h3><h3> 这应当是描绘的圣彼得堡风光</h3> <h3>参观者凝视着画作,似乎在与画面上的人物对话,如果你身临其境,站在这些画前,又是一个绘画艺术的爱好者,你也一定会裹足不前,用心欣赏,毕竟,这样的机会在人生的长河中太少了。</h3> <h3>这些参观者,你看她们投入的观赏,那专注的神情,何偿不是一幅幅新的画作。</h3> <h3>当我今天编完此帖收篇时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编辑这篇帖花了我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由于篇幅较长,还有画作的名称,作品的作者和内容没有查清楚以及翻译的原因,再加上拍摄的不够理想,因此还有好多片子没能贴上来,不能不说是有些遗憾的,但是,我能够亲眼观赏这些原作并拍摄下来,并且能与朋友们分享,我已经心满意足了。</h3> <h3>谢谢朋友们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