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确切地讲是我的养父,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父亲的点点滴滴,其实从未离开过我的心里。遗憾的是我手里竟然没有一张父亲的照片。父亲生活的年代,照相应该是件奢侈的事情,小时候我印象中父亲只有一张他和二哥在天安门前的合影,那是二哥在北京当兵之时,父亲千里迢迢到部队探亲,二哥领着父亲到天安门游览时留下的一张珍贵的合影。记忆中照片上的二哥身着军装英气逼人,父亲也就四十多岁,虽然个子不高但身姿挺拨,双目有神折射出他超乎常人的聪明睿智。童年时代凡是到我家玩过的小伙伴恐怕我都向他们炫耀过那张照片,可惜后来拆迁搬家,我又离家过早,那张照片早已无迹可寻…再有一张就是父亲临终前的这张照片,这也是侄女小霞在老家费尽周折找着翻拍后刚刚给我发过来的…打开手机一眼看见父亲那饱经沧桑的容颜,我突然悲从中来,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心疼得失声痛哭,哭得撕心裂肺,哭得气息奄奄…哭得丈夫手足无措随之也泪水涟涟…看着照片上我那年仅六十却苍老得令人不忍直视的父亲,往事象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展现在我的面前…
人们常说血浓于水,但这句话对我们裴常两家这样充满了千丝万缕联系的家族来说好象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常家本有五女,我排行第三,我出生之时,裴家母亲已经生有七个儿子,七哥仅仅大我一个月,盼女心切的裴家父母执意想拿七哥与我交换,因为我的两个母亲自小情同手足,其时只有三女的常家父母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从此改写了我和七哥的命运。裴常两家的缘分到此还不算完,在我六岁时,也许是父母之命,也许是天定姻缘,常家大姐竟然嫁给了裴家三哥为妻。更为离奇的是几年后生母弟弟之女又招赘裴家四哥为夫。由此可见两家父母对彼此的高度信任和绝对认可!也谱写了一段段令人啼笑皆非的佳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的两对父母在对待我和七哥的问题上保持了空前一致,自从把我俩交换之后,他们好象早已忘记了谁是亲生谁是抱养之说,尤其是我的父亲(我实在不愿意称为养父)他简直把我当成了心头之肉掌上明珠,真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大姐嫁给三哥之后,七哥因为在我们村上学,经常会在大姐家吃住,大姐对弟弟自然是关爱有加,作为七哥的亲生父母,照顾他本来应该是裴家父母的分内之事,可他们非但对他不闻不问,反过来还非常生气地责怪大姐:小剑才是你的亲妹妹,你不要认假不认真。温顺知礼的大姐当面不敢顶撞父亲,事后却不止一次地和我诉说委屈:你说咱爸骂我认假不认真,我照顾的难道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吗?他就只想让所有的人都对你好,难道他这不是认假不认真吗?还有一次我放学后正赶上七哥和父亲不知发生了什么冲突,七哥竟然出言不逊,好象还骂了父亲,气得我上去就打了他一记耳光,一边还说:你再骂我爸一句试试!他就和我打了起来,看到我俩怒气冲冲打成一团,在场的父母和大姐反而笑不可遏…事后大姐多次感慨:唉!咱这一家子认假不认真的人呐!
多次听说过这些故事的表哥,每当看到《雍正王朝》中十四阿哥伙同八阿哥九阿哥和他的亲哥哥雍正皇帝作对时,总会调侃说:哎呀!这个认假不认真的十四阿哥不会和你家沾亲带故吧? 奔腾不息日夜欢唱的美丽沁河不仅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也见证了父亲对我异乎寻常的如山父爱…
我的母亲祖上系书香门第官宦人家,上次和表哥表姐(母亲的侄子侄女)去他们的祖屋杨家大院(杨家大院现已为国家AAAA级文物保护单位)参观游览,表姐曾把母亲出嫁前住过的地方指给我看,我才知道母亲小时候也算是个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千金小姐,母亲还长得非常漂亮。而父亲却相貌平平家境一般,这样的两个人究竟如何相识相知相恋已无从得知,但我却亲眼见证了我的父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不渝爱情…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此我不想赘述,裴家祖上的产业父亲没有得到一砖一瓦,母亲陪嫁的珠宝和财物也被日本鬼子洗劫一空。我的父母真的是白手起家,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兄妹盖起了遮风挡雨的房子,房子的门窗都是我那心灵手巧的父亲自己设计亲手制作的,那颜色那样式在那个年代在我们望川绝对是数一数二。在那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找对象首先要看家风如何,然后就问你家几个儿子,儿子众多的家庭孩子们找对象是十分困难的,可是我的哥哥们却一个个如愿以偿地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这不能不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我的父母异于常人的人格魅力。小时候常听嫂子们在一起打趣:你说咱们是不是都没长眼睛,一个个傻乎乎地嫁到这个穷家,还死心踏地的从未想过离婚。这个家如果真的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她们难道真的是傻子吗?
网上不是流行一种说法吗?有趣的男人是极品男人。现在想来父亲应该算是这一类极品男人。母亲婚后的物质生活虽然和婚前相比有天壤之别,但因了父亲的聪明幽默,母亲的精神生活一定是满足的快乐的…我们家有一条铁定的规矩,那就是每顿饭母亲做好后,第一碗一定是双手端给我的父亲,任谁也不敢冒这天下之大不韪…有一次我给父亲端饭,因为那时还小不懂这个规矩就单手给了父亲,母亲看到后一筷子敲到了我的手上,也让我牢牢记住了给长辈端饭必须双手奉上…母亲的言传身教让哥哥嫂子们也一直恪守孝道。分家单过后,不管哪个哥哥家做了诸如饺子之类不常吃的饭食,嫂子们总会先给父亲端来一碗,而我的父亲却总是把我抱在腿上,他吃一口喂我一口,为此不知收获了大嫂二嫂多少的白眼,更把长我六岁还未成家的六哥气得偷偷咬牙却又无可奈何…按理说别的哥哥成家单过之后,我和六哥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最长,感情应该好于别的哥哥,可是恰恰相反,我俩就象一对仇人…那年父亲去世三十周年祭奠活动时我们兄妹同桌吃饭,我还气得指责六哥从来就没象别的哥哥那样关心过我呵护过我,谁知道六哥比我更为委屈,他说:"你小时候最不是东西,经常在父亲面前告我的状,跟上你我不知挨了父亲多少冤枉打,有时候我是打哭过你,本来哭过之后玩得好好的,可你只要看见咱爸回来马上就又哭着告状,咱爸从来不问青红皂白,拖过我就是一顿痛打,打就打吧?打完之后仗着父亲在场你还要问我:咱爸打得你该不该?咱爸打得你对不对?你说你气人不?‘’别的哥哥们听得哈哈大笑,六哥则哭得泣不成声…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在三哥他们化肥厂做零工,每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有一天下班回来,适逢赵树理的故乡尉迟村赶会唱戏,(我们老家和赵树理的故乡仅相隔三里)我就缠着父亲带我去,父亲可能太累了,实在不想去,可是任他如何哄劝,不懂事的我那时根本不听,哭着闹着非去不可,万般无奈的父亲只好拖着疲惫的身体领我上路,气得母亲嘴里不停地叨叨:你就惯吧!你就惯吧!到了那里父亲给我买了一碗丸子汤一根油条,自己却没舍得吃一口,吃饱喝足的我呼呼大睡,哪里还顾得上看戏?父亲只好背着睡着的我踏上归途…这件事过去几十年了,现在想起来我都恨不能扇自己几个耳光。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我更能体会到父亲对我的极度宽容和忍耐!他是多么爱他的女儿,才能这样娇纵她的任性胡为呢?
父亲对我的娇惯和宠溺凡是认识我们家的人都心知肚明,每年过年六哥没有新衣服我有,有什么好吃的六哥吃不上我能,父亲可以忍受我的无理取闹,也可以忍受我的胡搅蛮缠,但是原则问题上父亲却绝不含糊。记得那是一个秋天,邻居大妈抱着她家的小孙子到我家串门儿,那个孩子正啃着一穗老玉米,那时候的玉米既不上化肥又没有污染,更没有转基因之说,那种香味仿佛我现在还能闻到,当时真是让我馋涎欲滴。正好我家房子背后有一块玉米地,我实在斗不过自己的馋虫,就偷偷跑去摘了两穗拿回家让母亲煮给我吃,得知原委的父母顿时雷霆大怒,母亲的反应尚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是一贯宠溺我的父亲这次却让我猝不及防,他态度异常坚决:给人送回去并赔礼道歉!父亲的话至今我铭记在心:“你给我记住,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不许再动别人一针一线,这是做人的底线!”那是我今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当然,也是我记忆中父亲唯一的一次对我发火…
父亲有一件黑色的棉大衣,每年的冬天,父亲都会披着它在外忙碌。童年时代的我每天傍晚都会眼巴巴地盼着父亲的出现,远远看见身披黑大衣的父亲,我总会飞跑过去扑进父亲的怀抱,而我的父亲总会满脸堆笑地用他的大衣把我紧紧地裹在怀里,那是迄今想起世界上对我来说最最温暖的怀抱…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会打趣:“老虎皮”又回来了,死丫头又该无法无天了!是呀!在我幼小的心里,父亲就是为我驱寒保暖的“老虎皮”,也是为我遮风挡雨的“保护伞”,只有在父亲身边我才可以撒娇耍赖任性胡为…
亲爱的父亲,您在天堂能看见您最疼最爱的女儿吗?您知道您的女儿有多么的想您吗?您还能找见回家的路吗?您在咱家客厅墙上精心贴满的让您自豪骄傲的我的一张张奖状您还能看得见吗?
亲爱的父亲,您和母亲不是说好了要好好供我上学陪我长大吗?您们怎么可以这样不守承诺这样狠心地弃我而去呢?这个世界上谁还能象您那样疼我爱我娇我宠我呢?
亲爱的父亲,小时侯尽管条件有限,但您却让我在精神上过得象个骄傲的公主,是您给了我幸福给了我自信!而不懂事的我尽惹您生气了,对不起了!我的父亲!
子欲养而亲不待!亲爱的父亲,您不是最疼您的女儿吗?您怎么可以把这样的遗憾和痛苦留给您的女儿?
亲爱的父亲,女儿真的太想您了!您在哪里?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