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了孤独✨习惯了独处✨我们之间的鸿沟不是时间,不是空间,而是渐行渐远的价值观

齐哒莫-希达多

<h3>知识是山,智慧是她的顶点……很多人,即使穷其一生也难达顶点。然,何必让目光囿于顶点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无限——很多人不远千里上峨眉登泰山,虽无缘亲眼目睹云海卷舒佛光乍现,也会给人生留下难得的体验。</h3><h3>通过任意一点,会有无限多条线,走出自己的那条,便不枉来过世间。我要在黑暗中描写光明,在光明中书写黑暗……能见常人所不能见,便是智慧,抑或严重的精神疾患🙏😱🙏😱</h3> <h3>这次来到德国,只有一个私人目的——到法兰克福中央墓园去祭奠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我的哲学思想启蒙者阿图尔特·叔本华先生🙏🙏🙏您的思想穿越百年找到我,现在该我飞行万里来找到您[爱心]</h3> <h3>独自旅行[呲牙]特别感谢图中这位老人的热心帮助,亲自驱车,徒步,耗时一个小时陪助我达成此行目的,节省我不少时间。 Danke, gutherzigen Menschen[微笑][微笑]</h3> <h3>在法兰克福中央墓园,我感受到的是安静与平和,完全没有中国坟地那种阴森和恐怖👿👻😱🙏</h3> <h3>叔本华先生,我终不远万里来到您面前,虽谈不上千辛万苦,也是破颇费周折。您的墓实在太简陋太不起眼了,简直无法想象这块碑石下躺着一位天才的哲学家。</h3><h3><br /></h3> <h3>多年前,你的思想穿越百年深深地触动了我,在我的思维墙壁上破开一个窗户,让我对这个世界以及对自己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路。你让我再次坚信,生命之上,还有更高的价值存在。我虽不能就此断定灵魂的存在与精神的不死,但是与之在时间面前不堪一击的肉体,实在不值一提。</h3> <h3>死亡,无疑是不幸的事,但是,你决不反对它的降临,因为你会把生命当做整体来看待并尊重它的完整性……'我困倦了,我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前额顶着的桂冠,把我累倒;而我听命于梦想,心灵给我预示的一切,我全部做到。'是的,若谁能像您那样孤独地过一辈子,自然会懂得孤身上路是怎么一回事。</h3> <h3>在迟来的荣誉面前,你只淡淡的说了句:'反正他们发现了我。'——这是一个绽放了自己美丽的人应有的回答。您希望人们爱你,但是您决不要求,甚至反对人们只爱你……在个人崇拜的现象中出现了多少疯狂和愚昧的端倪!今天,我不敢绝对的地讲:你已被人们发现。但是,我敢肯定的说:已经有人发现。而其中一位,现在就虔诚恭敬地站在您面前。</h3> <h3>我点上了一支蜡烛,献上一盆美丽的鲜花,配上我准备的AMAZING GRACE音乐,读了以下一段献词:在这棺木中静静躺着的非比一般的天才,虽在人世间生活了整整一辈子,却在大部分时间内不为人知。来此祭奠的人当中,没有一个和他有着血缘上的关系。他孤独的死去了,正如他身前孤独地生活着。但此时此刻,站在墓前默默的祭奠者似乎已经表明:他的孤独获得了补偿。那种要了解永恒的热切渴望,伴随这个人的一生,而这种渴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在死神临近之时,才罕有的,像梦一样的瞬间在脑海里掠过。这个真诚热爱真理的人,从青少年起就厌恶表面现象,尽管这样做让他疏远了各种社会关系。这个深不可测的人,胸膛里跳动着一颗温暖的心。他终其一生对造作都深恶痛绝,始终忠实于自己。它孑然一身,受尽别人的误解。由于出身和教育的帮助,这个有着天才思想的人得以免受人生世事重负的羁绊。他对此伟大的馈赠心存感激。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对得起这份馈赠。为了肩负起崇高的使命,他不惜放弃了所有其他人都会开心享受的乐趣。他受之无愧的月桂花环在他生命的黄昏之时才终于戴到他的头上。尽管如此,他对自己要完成的使命,却怀着钢铁一样的信念。在那漫长的,不公正的默默无闻之中,他从不曾偏离其崇高的孤独路径半步。 在完成了生命全部的使命后,你又将回到那来自上天恩宠的地方……</h3> <h3>最后,把一块刻有我名字的金属牌,埋在你墓石旁边,静静地陪伴着您。我在您的墓前陪伴了一个小时,而您的思想,将会陪伴我的一生!这个世界上,能让人折服的不是暴力,更不是权力,而是人格的魅力……</h3> <h3>对于一个人,自爱,自信,自知,是极好的优点,可是,稍有不慎,表现出来的就是:自恋,自大和自满[撇嘴][撇嘴]因此,夜深人静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对着镜子问问自己:自己身上体现出来的究竟是优点还是缺点?亦或是本来的优点正在变成缺点?</h3> <h3>给人造成痛苦的不是贫穷,而是欲望,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欲望……然而,进一步考察,促使欲望产生的最主要器官莫过于人的眼睛。'他欲望拥有它所见到的一切!'。一个先天的盲人,环游世界对他不具意义,即便是拥有世界对他也无甚兴致……一个人,不会嫉妒他所看不见的东西,就像我们不会苦恼于我们智力想不到的问题……诚然,控制欲望才是一种修炼🙏🙏🙏矛盾的是:没有了欲望,也就没有了欲望被满足那一刻的快感,或多或少会有些遗憾。因此,我不赞同禁欲,且反对纵欲,而主张寡欲……</h3> <h3>今天坐在海边想了很久。近两年来,我觉得快乐充实了许多。较之以前,我的生活环境没有什么变化,我的人际关系没有什么变化,我的兴趣爱好也无甚变化,我的工作内容更无多大变化,所变的,是我的心态。究其原因,无外乎我学会了原谅自己,在了解的基础上原谅自己,不再无谓的强迫和为难自己。</h3> <h3>曾经几时,我这样感慨过: "我想,所谓焦虑,就是对可以预见到的问题束手无策!是的,我避免不了,也解决不来,最重要的是:我承受不起……任其发生吧,显得自己无情,解决不了吧,显得自己无能……"——可见当时我的思想压力之大,甚至常常于恶梦中惊醒。&nbsp;</h3> <h3>痛苦的类型很多,物质匮乏所致的,我所幸无太多经历;身体病痛所致的,暂时还未出现;剩下的,只有精神层面的,那种'最高级'的痛苦。在精神痛苦面前,肉体痛苦实在显得肤浅,甚至有很多人愿意用抽耳光,扯头发,头撞墙的方式来暂时转移由懊悔和自责引发的精神注意......</h3> <h3>为了拯救自己,不让自己疯狂于精神折磨之下,我甚至任由自己钻进宿命论的圈套——我把一切无力解决的困难都归结于无可避免的必然性。把责任直接推给'命运',这样做,虽然很有效地给良心找到了安慰,却也给懒惰留下了充分的借口——凡事既已天注定,与我何干?其实我深知宿命论的弊端——那就是不断限制理性而达到自欺以寻求内心平静的玩世不恭。</h3> <h3>因此,为了避免陷入自欺自堕的泥潭,又得摆脱能力所不达智力所不及的痛苦,摆在我面前的唯一任务就是——了解自己。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也认识到自己性格当中的弱点和短处,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确定自己想做什么?不做什么?能做什么?对于力所不及的则报以不强求的态度,这样才能避免因错误认识自己的能力所引发的必然后果——自己对自己的不满。凡事做决定之前,一定多加考虑,只有在确定自己的的确确无能为力后,才不会羞愧地躲在自欺的面具下。我生怕由于事前考虑欠周全,而后来又发现了所'不可避免'的痛苦原来可以避免,我想,这个'发现'比痛苦本身,会痛苦上百倍…… 因此,一个人如果不能恰如其分认识自己和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又恰好有精神道德方面的洁癖,他将在没完没了的自责于内疚当中不能自拔……</h3> <h3>餐后散步,越来越爱这片寂静的树林。一路深入,快走两小时余,几次担心迷路,或许已经迷路……突然窜出两只野兔,仿佛说着:回去吧,人类,这片丛林不是你们该待的地方……是啊!我得承认,我一直认为人类开始改造环境来适应自己是一步极臭的棋,比如房屋,比如空调……人类硬生生地把自己从大自然中剥离出来,住在自作聪明的温室里……如果有那么一天,大自然稍微发下威,打破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温箱,估计我们的祖先猿猴还能得以保存,而人类将面临集体性的毁灭……</h3> <h3>没有一项人造景观可以同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媲美,美得如此静逸,美得如此真切……毫无虚伪,毫无造作,毫无浮夸……我不知何为高端大气上档次,我不知何为低调奢华有内涵……我只知道,一颗平静的内心就能和这大自然同样美……人生中什么该留下?什么该丢弃?就到大自然这面镜子里去寻求答案吧……人生旅程,只有把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放下,才能走得更远……</h3> <h3>我热爱大自然, 喜欢晨间丛林散步……有人认为这或多或少有些危冒险,因为有野兽。但是在我看来,危险的是人不是兽。动物欲求很直接很简单,无非交配与食物。相比于动物,我更喜欢植物。植物比动物单纯和天真多了。它们公开显示着它们的存在和欲求:阳光,空气,水和土壤。再无其它索取,它向人类索要过什么,而动物和人类又从它那里得到了多少?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没有了植物,地球上就不会有其他生命可以延续。植物比动物更坦率,正如动物比人类更诚实。由于人类特有的理性使他们具有进行伪装的高度能力,要认识人,和人打交道,就比和其它物种难得多了。</h3> <h3>我相信世界上没有特别钟情于人肉的动物,有得裹腹,便不会有危险,因此,进入丛林前我只需多带些食物便是,除非你让它们首先感受到来自你的危险。另外,这里毕竟不是深山老林……人的欲望则复杂得太多,单单饮食而言,今天想吃飞禽,明天又想吃走兽,后天又钟意游鱼……人呐……真是聪明地有些过分……邪恶并不在欲望之中,而是在带有知识的欲望之中……我仔细观察和研究,我相信,假如这个世界真有一个造物主的话,她是偏爱植物的繁衍与生存的,因为一切禽兽的生殖器官都藏在隐蔽部位,唯有植物却顶戴于冠以供观赏……这一点大概已经或多或少体现了世界的意志。</h3> <h3> &quot;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quot;。一所大学,重要的不是楼有多高,面积有多大,设施有多繁华,重 要的是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重要的是无数代师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h3><h3>在中国近代充满迷惘、浮躁与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下,要寻找大师,已实属不易,这本就不是一个产生大师的时代,好在,仍有一批又一批的学者,勉强使得中华文化的脊梁不至于垮掉,中华文明的精神不至于随时间推移而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h3> <h3>终于来到燕南园57号(三松堂——冯友兰先生故居),跟去年寻访 鼓浪屿漳州路44号林语堂故居一样颇费周折。</h3><h3>蔡元培先生对于中华教育方面文化方面改革方面的重大自无需多言。李大钊同志的名字大概也耳熟能详。在稍有文化修养的人面前一一枚举那些陈年伟绩显得有些多余。然而,对于冯友兰先生,这个中国哲学界所避之不开的大师,我是感恩戴德的。没有他的思想和精神影响,没有他的学术著作指导,在中国文化面前,我是愧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无论我长着一张多么具有中国特色的脸。</h3><h3>没有三松堂,冯友兰依然是冯友兰;没有冯友兰,三松堂只是破屋陋室而已……</h3><h3>遗憾的是,没更多时间去趟昆明湖悼念王国维先生……今年吧,我会专程了却这一遗憾。</h3> <h3>博雅塔下,未明湖边。犹如蓝天之于飞鸟,海洋之于游鱼,地洞之于鼹鼠……人,也只能在和他相适应的环境下才能享受舒适。</h3><h3>和大多数人不同,我不为欣赏美景,不为闲适散步,只为静默沉思。曾有多少伟大的头颅在这塔下,这湖边,灵光一闪,为人类的整体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太阳][太阳][太阳]很显然,无论我内心多么的渴望,倒影里那并不饱满宽阔的前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你,不是……[可怜]</h3><h3><br /></h3> <h3>好吧,艰巨而伟大的事业留给配得上的人。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能在有限的活着的并清醒着的时间内认清自己,便是幸事。</h3><h3>一个人不能常常冷静地思虑,他就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就会因对自身优劣势的错误评估而闹出诸如炫耀自己并不具备的能力这样的笑话……在人生中诸多的令人难以承受而又本可避免的痛苦之一便是:人们在需要表现某种力量时才发现自己根本缺乏那种力量。[尴尬]</h3> <h3>不是在权利面前俾颜奴膝就是在金钱面前处心积虑,这就是我生活环境中的'聪明人'[撇嘴]更多的,是那些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得过且过甚至麻木不仁的'视众材料和看客'[难过]</h3><h3>世界如此清晰毫无羞涩地呈现给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人的幸福痛苦显然与财富和地位没有必然关系!否则,乞丐脸上不应该出现微笑,权贵脸上不应该有愁容!另一方面,海明威,川端康成,亚力斯多德,三毛,王国维,老舍,玛丽莲梦露,屈原,阮林玉,张国荣……这些人就不该出现在长长的自杀者名单当中[撇嘴]可是,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去承认这个事实。乞丐常常为下一顿在哪儿吃发愁;权贵常常为下一顿吃什么而烦忧。也许正是因为摆脱了与饥饿做斗争的麻烦,得来的闲暇又不知如何打发才好,于是酒精,毒品,赌博等等成了各个社会物质丰富但精神空洞的人的主要消遣。</h3><h3>我努力观察,周围大多数为钱而忙得不可开交的人们,今天为了谈业务,明天为了找项目,他们不是因为贫穷,而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的贪婪。作为旁观者,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方向上都彻底错误了,还沾沾自喜地炫耀自己的方法如何正确……将来有那么一天,当他们发现自己拼搏一生而为存折上多出的那么几个零终究等于零时,该是多大的一个讽刺呀……</h3> <h3>常常远离人群,静默思考生命之意义。我不思考"我为什么活着",而是思考:我为什么没死?究竟是因为对生的贪恋还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我想,都兼而有之吧。</h3><h3>既然作为人——这种把自己从自然物种当中单例出来并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的生命存在,是应当给自己续存寻找一些可靠的依据的。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命的本质、生命的逻辑形态、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生命哲学与伦理等,这些,都是我需要了解并形成自我认知的命题……当然,还有生活的责任——在儿子来到世上那一刻, 我真真正正成了"被需要的人", 我便自愿地交出了自由换取了责任。</h3><h3>我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所抵抗的不是别的,就是死亡。不过,无论怎样的抵抗,我的脚步都会毫不停歇地奔向这个终点 🏁我生命之要义就是到达终点时,能够不惭愧的说一句:责任我尽到了,该懂的,我也基本上懂了……然后,体面地回到我来之前的地方</h3> <h3>登山,见满山经幡,细看,梵文佛法,不解其意……闭目凝神,海风习习,经幡哗哗作响,原来,风,要把我看不懂的一切读给我听……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自乘风而来,亦可踏浪而去……在这红尘世间,无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论你是金枝玉叶还是庸脂俗粉,在浩瀚自然面前,你都几乎是一个为零的存在,并毫无可逆地一步步化为乌有……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h3> <h3>今日来到昆明湖,主旨是完成去年未完成的一个心愿——祭奠王国维先生。</h3><h3>"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华大学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 这样的评价您是受之无愧的。</h3><h3>关于您的死,说法颇多,大体上认为你是殉情清朝,还受到了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严重影响。我想,这些都是马虎的推测。叔本华先生旗帜鲜明地反对自杀(虽然他的哲学无不充斥着生命痛苦与无聊并进的主题),因为自杀并不是否定生存意志本身,而只是对命运加之于个体身上的不幸和不公做出的抗议......</h3><h3>您所处的时代不好,但毕竟造就了那么多伟大的学者和英雄。这样来看,快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并不比原来好一些。我相信,一个糟蹋自己身体的年轻人比之一个不懂得养生的老年人更让人痛心疾首。这就是两个时代的区别。</h3> <h3>有两个地方适合静默思考,一是教堂,另一个是墓地。我今天选择了墓地🙏。</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对死的认识决定着他对活的态度。在这方面,中西方的文化传统差距是非常巨大的。</h3> <h3>西方的墓地完全没有中国式坟场的恐怖(像孤魂野鬼这么吓人的词在西方语系里都找不到贴切的翻译),这里甚至让人觉得心情平和……难怪许多人,各种年龄阶段的人喜欢在这里散步……</h3><h3><br /></h3><h3><br /></h3> <h3>在清雅幽静的墓地里散步三个小时,思考了很多……这里的亡灵跟我有关吗?不,这里没有埋葬我的友谊或亲情……!真的无关吗?这个……,里面躺着的可都是我的同类。更何况,还有不少我终身崇敬的学者,诗人,科学家……</h3> <h3>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死亡这一必然发生的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h3> <h3>在西方的很多大学校园里,就有墓地。</h3> <h3>生与死难道只是隔着一层薄土?</h3><h3>不,它们之间隔着一个世界,一个只接受单程票的世界……</h3><h3>一个墓碑上用德文刻着:我一生原谅了很多人,也有很多人原谅了我!很多人?就是说不是所有人……,也许……他仍是带有些许遗憾离开的吧…我想,今后我的墓碑上该刻些什么呢?</h3><h3>"我没留遗憾,所以不回来了……</h3> <h3>到墓地思考生死,来教堂反省得失……</h3><h3><br /></h3> <h3>国内教堂,也曾去过几次,总感觉有点那种东方人穿圣袍西方人着袈裟似的不伦不类……当然,这是我着相了。我既未领悟空无亦未达至坐忘,毕竟还飘荡在凡尘烟火间,不定期来教堂忏悔反省成了我生活中的必要内容。</h3> <h3>不过,请原谅我,我并不相信上帝住在教堂里,我更不相信有全知全善全能的上帝……我无需举出"上帝能否造出一块自己搬不动的石头"这样的逻辑悖论,也不想推导"上帝能不能让1+1不等于2"之类的数学例证。</h3><h3><br /></h3> <h3>&nbsp;我想说,当地震、台风、海啸、瘟疫肆虐的时候,上帝的全知全善全能便自相矛盾了[撇嘴]:你不知道灾难会发生?或者你知道灾难发生你不阻止?还是你知道灾难要发生却无能为力?[撇嘴][撇嘴][撇嘴]任何一个问题都将使你陷入尴尬!所以,我不要求我心中的上帝心中的神全知全能,我只希望您慈爱善良……🙏🙏🙏</h3> <h3>既然我的上帝那么不同,我就不刻意选择教堂的形式了。管它里面进行着的是礼拜抑或举行的弥撒,我只想有个地方能让灵魂静一静,我无意打扰任何人,包括您,敬爱的上帝……</h3> <h3>我是一个极其平庸的人,我常常妄想以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方式来驱散心中的空虚无聊😔我屡试屡败,屡败屡试,除了事后招致更深层次地自我厌恶,什么都没驱赶掉。</h3> <h3>我常常责怪自己,做不了书斋里的学者,也成不了世外桃源里的隐士,甚至连做一名自由穿梭在大自然怀抱里的流浪汉都不够纯粹,尴尬啊,我的人生!</h3> <h3>向往那些在书中才能见到和想象到的精神浪漫时代。如今这个财富和权利唱主角的物质时代,最浪漫的是金钱,物欲追求的不择手段把道德轻蔑地踩在脚下,物质和权利的向往吸引了人们的大部分注意力......灵魂迷失,信仰空白,思想平庸,传统价值崩塌……似乎,世界在我们来到之前便设定了我们应该崇拜和追求的东西,没有选择,不去随波逐流的爱去崇拜去追求你就太孤立了,无论那些生怕与社会时代脱节的人跟随得多么吃力,甚至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方向是否正确。物质的世界不能只有物质,浮躁时代更应该给精神生活保留一些位置……</h3> <h3>总体上,我是幸运儿,我无需为生计而奔波劳碌,我也有承受孤独的能力……然而,这样我就可以宣布我拥有自由吗?我很难底气十足地回答这个问题。我相信命运,也不畏惧他带给我的一切刁难。我不想埋愿,更不削抱怨,凡是降临到生命中的一切痛苦和磨难,不管是出于偶然还是故意,一律表示欢迎,均当作是命运所赐的绝佳的磨砺机会欣然接受。这样绝不是消极,恰恰相反,命运的,交给命运……能把握的,好好把握……生命敢于承受超过其限度的折磨,这种承受本身就是伟大的胜利。</h3> <h3>我必需顽固地去做我自己,这就是我的命运安排。我将毫不顾及平凡庸俗的意见,并告诉他们:世上最伟大,最困难的不是"征服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所征服;不是去改变社会,而是用不被扭曲的社会所改变……只有这样,我才能体现出作为人之为人的意志自由……只有这样,我才不至于把自己当作随波逐流的可怜虫。让一切卑微,虚伪,狡诈,贪婪统统滚出我的世界,我会高兴于因此而显得与世俗格格不入。</h3> <h3>每次站在这座隐秘在树林深处的小小跨线桥上,总让我联想到早年读过的一本小说里关于抛尸的场景描述……也记不清是杜拉斯的《情人》还是米兰昆德拉的《无知》……已经不重要了……我只是站在桥上默默地想,我也希望将来我死后,我的情人能把我一片一片地或一块一块地抛向这一辆辆行色匆匆南来北往的列车上,分送至世界各地………我要把左手伸向北京,我要把右手伸向纽约……让我的头颅前往格陵兰,让我的双腿踏进南极圈……我在最后尽情地拥抱一次世界!在路上,让飞禽走兽把我吞进它们胃里,让蛇虫鼠蚁把我握搬回它们家里……从此,我都懒得挥手,让这具偶然组合的有机体飞灰湮灭吧……</h3> <h3>【群】字很有意思[悠闲]要么【君】,要么【羊】。这两个角色都是我不感兴趣的。不当前者是因为自知;不做后者是因为我自立。索性只能另辟蹊径独来独往了🚶🚶🚶。我说过,我是一个有个性的路痴,不削意跟路,没能力带路,所以,自己走自己的……</h3><h3>于不相宜的热闹,我宁可形单影只,并且早已习惯,不做改变之打算[饥饿]。因此,我再次拜托朋友圈里的先生女士们,不要再把我无端拖入某些群,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便是。你们的群里可以没有我,恰如同我的朋友圈里可以没有你……谢谢[抱拳]</h3> <h3>人的一生会接触到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变化,这些人从越来越多变得又越来越少……生活必需始于加法而终于减法……有些人无论离你多近陪你多久,始终进不了你内心;而另外一些,甚至素未谋面 ,你却早给他们空出了位置……我宁可它空着,有种宁缺毋滥的坚定和固执!想一想,总有那么一些,哪怕一个,和你怀着同样的憧憬仰望同一片蓝天或星空,就会感到欣慰和鼓舞……</h3> <h3>曾经也一度认为欲望是全部痛苦的罪魁祸首,近日重读王小波: &quot;以前下乡在农场,为了防止公牛斗架伤身影响春耕,于是把它们都阉了!对于一般的公牛,只用刀割去即可。但对于格外生性者,就必须采取锤骟术。也就是割开阴囊,掏出睾九,一木锤砸个稀烂。从此后受术者只知道吃草干活,别的什么都不知道,连杀都不用捆……王小波年轻时认为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他……后来他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quot; 我不得不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令人尴尬的或许不是那诸多的层出不穷的欲望,而是终有一天会失去所有欲望的能力,有多少生活得以忍受都是美好的想象力在发挥着作用!然而令我不解的是 : 究竟是生活锤了我自己?还是我自己在锤自己?</h3> <h3>今天终于抽出闲暇,专程来祭奠王小波!不过,与其说是祭奠王小波,不如说是祭奠"王二"更加确切。现实中略显腼腆的王小波早已飞灰湮灭,作品中生性的"王二"将永世长存!文字,是一个人的精神面相。对于文字的驾驭和运用,即使在我知道的,为数不多的作家当中你都算不上高手,可是于艺术而言,作者的个性远比技艺重要得多。我甚至不能像对王国维,对鲁迅,对林语堂,对冯友兰那样称你做先生,就像我不会称张国荣,周星驰为先生,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你们的喜爱。你们都是认认真真特立独行地演绎和诠释着自己,丝毫没有"好为人师"的倾向,至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学到什么?悟到什么?由他们去!用局外人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会更客观,更精彩,更有趣……</h3><h3><br /></h3> <h3>这次我带来精心准备的三样礼物:①笔。作家怎么能没有笔?②小工具套装。你可以尽情继续你的发明创造。③避孕套。我还特意在上面扎了小孔。我相信,如果有什么能从"孔"里漏出来,一定是生命与活力……我甚至都想过要不要刻上一句"邹宇到此一游!",相信你不会介意有人和你一样顽皮。是你的孩童般的乐观和惊异使你那么的与众不同和惊世骇俗。你使我相信,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只有心中没有仇恨和抱怨,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很多人做不到,但王二做到了……</h3> <h3>外国作品读的最多的属法国🇫🇷作家,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却是德国🇩🇪作家!不过既然来了巴黎,当然要来拜拜这些文豪!</h3> <h3>其中读得最全面的要数让·雅克·卢梭,从《论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到《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斯》,甚至年老后的随笔集……不止一遍,他不仅启蒙了那个时代的法国人,也或多或少影响着现代的我[微笑]。</h3><h3><br /></h3> <h3>先贤祠里安葬着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不过许多享誉世界的伟人,如巴尔扎克、莫泊桑、笛卡尔,至今仍不得其门。即便是有幸入室的伟人、通常也很难觅到一个宽敞的位置。甚至连雨果、左拉、居里夫妇、大仲马都只能挤在"四居室"内</h3> <h3>......墓室里最大最显眼的位置留给了卢梭与伏尔泰,让他们这两个生前的对头,死后却不得不长相厮守,面对面的看着对方,几百年,几千年,一直对视下去......不知道这是历史的玩笑还是真正法国式的幽默,我衷心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多久,这对敌人终究化解矛盾,冰释前嫌……</h3> <h3>恰如有正常餐食享用时我绝不会吃方便面,有纸质书报看时,我也不会看手机📱……我很庆幸智能手机没有出现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否则,以我对自己的了解,我很可能沉迷于那几十平方厘米而放弃整个世界.....或许有清醒的一天,那也一定是什么都来不及再改变的时候......可能最后的墓志铭会是这样:玩儿一辈子📱!</h3><h3>更值得庆幸的是,在通过手机获得信息之前,我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要说书本上的《红楼梦》与电子版的《红楼梦》有什么不同,我还真答不上来,但是感觉,是感觉,完全的不同。现在的智能手机能提供相当大量的信息,但信息本身不是知识。举个例:你去看病,一个医生询问症状后立马掏出手机输入关键字,然后照着度娘开处方......又或者一名法官在做判决时不是翻看厚厚的法典而是埋头手指搜索相关法条……[尴尬][尴尬][尴尬]知识是系统化处理了的信息。读书为的是博学、慎思、明辨.....碎片信息很难做到这一点……当然,如果能从丰富多彩的世界直接获取知识最好不过。我相信在世界上第一本书问世之前,早就出现了很多伟人,他们当然阅读的材料就是社会和大自然本身!所有书籍,无非就是不同的人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描述而已!读书能激发人的思考,同样,也能限制人思维!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强]我承认自己是保守派,始终觉得放下手机📱拿起书本📚是件好事!真心反对这个意见的人大可尝试告诉你的孩子:放下📚,📱更方便......⌛️时间会揭晓答案!</h3> <h3>花了很长时间细读了【法】让·梅叶🇫🇷这篇长达十余万字的《遗书》,假如不是您不相信上帝,更不相信所谓的天堂和地狱,我一定认认真真写一封回信,而且审慎地请人译成"古典法语"(le fransais classique),烧给应该在天堂的您。</h3> <h3>我希望您因为几百年后还有人专心致志阅读您的作品而感到欢欣鼓舞——但是,我也必须毫无隐瞒,同你一样直率地道出这样的看法:从这封长长的遗书中,我看到了勇敢——和哥白尼,和布鲁诺,和伏尔泰同样的勇敢,但是,却没有看出智慧——假如您看到您冒着您早已预料到的污蔑、诽谤和侮辱,换来的却是今天这个轻佻、浮躁、放荡的世界,先生,捶胸顿足的该是您啦!</h3> <h3>的确,您用您所处的那个时代一切可能掌握的知识精彩而严谨地论证了您的观点,甚至都非常正确地认识到"自然界一切产物最初是按照它们所由组成的物质粒子的自然的和盲目的运动规律形成的,而且还在按照这些规律不断形成着......"那么,为什么您不进一步考察一下"人"?</h3> <h3>他们同样由贪婪、懦弱、自私、懒惰这些要素不断形成着的特性呢?您怎么能够忽略几乎所有伟大哲学家包括您自己都或感慨或证明过"人的群体智商为零"这么一个恒古不变的事实呢?世界上哪个民族不是大肆宣扬自己继承了如何如何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却避而不谈同样遗传下来的粗劣本性呢?</h3> <h3>如果当年能有人提前发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理论将给您的思考带来多么有益的帮助啊......文艺复兴之后,人们固然是整体的走出了神学的迷雾,却又钻进了科学的胡同!由于精神迟钝而使得内在空虚的面孔并没有因科技的发展有所减少。企图用持续的物质刺激来填补精神的空洞无疑是荒唐可笑的,不断升级提速的交通工具反而让人们出门更早回家更晚……</h3> <h3>信仰上帝就一定比信仰科技更愚蠢吗?相信日心说就比相信地心说更聪明吗?我看未必!上帝也好,科技也好,日心说也罢,地心说也罢……哪一个所谓的"常识"不是人们从当时的官方听来的并深信不疑的东西?即便是站在课堂上尊尊教诲学生们知识的老师,他们所传授的大部分知识也只不过是带着一种盲目的信任从他们老师那里听来的,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实证和研究!</h3> <h3>您会同意那些动则花掉平民十年甚至五十年收入去买所谓名牌包背在身上以为能提高自己身价的人比那些虔信上帝而苦修的人更聪明而同时认为这些贩卖无中生有所谓奢侈的商人比贩卖救赎券的教士更善良吗?人,的确是地球上高智能的物种,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热衷于发挥他们大脑的优势,恰恰相反,知识上的拿来主义是越来越热烈的。我们应该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考!可是,现实生活中各种欲望、野心、金钱、权利的观念,对财富和称心事业的追求,几乎吸引了人们的全部注意,连最该具有丰盈想象力的孩童时期,也基本上被浩若烟海的现成的知识的海洋所吞没,哪还有精力独立思考?上帝的奴隶和科技的俘虏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我们的后代在回顾高傲的我们和我们回顾矇昧的猿猴也不会有什么区别——除非现代的人就是"人"的最高形式——也除非科技不再发展作为杀戮同类武器的更大威力!</h3> <h3>我敬佩您的勇敢,虽然您和您的同道中人已经被记入历史,可是,现代人面临的政府和您当初面临的教会并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在您之前,乃至您之后的所有时代,敢于对抗当权者的利益都是非常危险的,这一点毫无改变,也不会改变!正如歌德说的:我们好不容易用船在愚昧的海面上撕出一道口子,可它马上又在船尾合拢啦……</h3> <h3>中西方对待死亡的观念差异是巨大的......西方的墓园绝对没有中国坟地的阴森可怖,甚至能在其中感受宁静和闲适,很多当地人会来这里散步和思索,更有世界各地远道而来的客人拿着地图各自寻求自己精神的慰藉……曾经有人指责我这样去墓地拍照好吗?对于无知,任何解释都显得多余......去过很多墓地,大多数伟大的人物,他们的墓地规模和他们的名声、贡献、功绩、显赫是不成正比的,恰恰是一些无名之卒的墓室倒是显尽了高端大气上档次——价值连城的棺材若只是装了具庸俗不堪的身体,那也只是糟蹋了棺材而已,还能有什么?让墓园蓬荜生辉的,是那些薄土之下伟大的灵魂......</h3> <h3>上次在先贤祠只看到雨果、左拉、大仲马共处一室,没找到小仲马,便注定了我这次蒙马特公墓之行......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墓上还专门刻上FILS(儿子)......小仲马的成就当然不亚于他父亲,完全有资格入住先贤祠的,但是,他是宁可和自己的"茶花女"靠得更进一些的......</h3> <h3>没费什么周折,我在小仲马墓的附近也找到他当年的情人,《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原型——当时巴黎最著名的交际花阿尔丰西娜·普勒丝(1824~1847)的墓穴,胸前那朵永不再凋零的茶花诉说着多么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呀……</h3> <h3>我不会忘却谁给我的身体提供了营养,</h3><h3>更不会忘记谁在我精神上注入了能量!</h3><h3>对于马里·亨利·贝尔,可能人们更熟悉他的笔名"司汤达"......在占地十公顷划分三十几个区的蒙马特公墓里寻找一个特定的墓穴还真不是一件易事。虽然有指引图,但是对于法语名字的结构并不清楚,于是按照马里M开头寻找,完全无果,后又退而求其次找亨利Henry,终于找到一个A Henry Murger 的墓穴,询问了几个当地人,得知安息在此穴下的确是一位作家,但是,似乎对他的作品并不清楚,这倒是让我有些起疑——中西方老百姓的阅读习惯是大相径庭的,十个中国老百姓告诉你不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并不奇怪,但是十个法国人回答你不知道《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就显得有些可疑啦,更让我觉得有些没底的是:在我记忆中,司汤达的墓碑上是刻了一些他专门交代过的文字的!随着天色渐晚,我终于也只能带着些"怀疑"准备打道回府......有意思的是,在我无意中歇息时,突然抬头看见"A HENRI BEYLE"名字下赫然刻着STENDHAL[微笑]真可谓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特别是碑上用意大利问刻着的SCRISSE ,AMO,VISSE,(活过、爱过、写过)已经让我确信不疑......我终究是圆满完成了此行的目的。这些伟大的灵魂,几百年了,我不知道你们的后人在哪里或者还有没有后人,但是你们的墓前总是布满鲜花💐💐💐……你们的思想荣耀了家族,更丰满了人类......</h3> <h3>有人说我骄傲[流汗]假如你们说的骄傲是我在某些观点上由于深思熟虑小心求证后所体现的自信和坚持,那么,是的,我骄傲,并且打算保持[悠闲]</h3><h3>虽然在和那些古哲先贤的思想相遇时每每让我的智力受到惊吓,让我的信心受到打击[鄙视][委屈][可怜]但是,只要我回眼看一看我周围的人,那许多被自己的思想禁锢起来的人,我的自信会立即回到身上。由于过于依赖感官享受,大部分人除了物质追求就再无其它追求,甚至不能理解其它追求[擦汗][擦汗]</h3><h3>我说过,骄傲是由于过于自信而自己堵上自己的耳朵,一个人不能兼听,他就会陷入一种不可挽救的错误。真正了解我的人,稍微细心一些的人不难发现:我绝不会堵上自己的耳朵,还一直敞开着我的心灵!我会恭恭敬敬站在真理一边,但不会服服贴贴站在'权威'一旁......</h3> <h3>请不要冒充我虽欲望着但还根本没有的角色——知己!</h3> <h3>我连自己都不完全了解自己,所以也就不奢望有什么人比我自己更懂我自己...…</h3><h3><br /></h3> <h3>我从不在物质上感到自卑,却常常在知识上感觉窘迫......好在我这个年岁已经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多年前我就坚定地选择了由自己的思想来支配自己行为,哪怕这已经导致周围的人和我咫尺天涯……</h3> <h3>其实这个结果是我预料当中的——我和很多人,几乎是毫无交集的平行线,我作为人之于人群的关系不是水滴💧之于大海🌊的关系——融入其中便失了自我,而是树🌴之于森林的关系——无论这片林子如何,我总是我,我绝不会在别人的地图上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即使偶尔因迁就而出现的礼貌性的临时偏离,也很快回到属于自己的轨道......</h3> <h3>我们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因为空间上的距离或者时间上的长短甚至血缘上的瓜葛而理所当然地有什么亲密无间的优势……所以,沉默,离开,互为过客,并肩而立,别纠缠不清,保持应有的礼貌足矣!</h3> <h3>只因我们之间的鸿沟不是时间,不是空间,而是渐行渐远的价值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