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从三亚出发,开了三个多小时的车,翻山越岭终于来到东方江边白查村。</h3><h3><br /></h3><h3> 村子掩映在椰林中,后面是群山环绕。据了解,白查村目前还保留着81间黎族特有的船型茅草屋,船型屋是千百年来黎族文化的缩影和见证,被人们称之为"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已经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 我这次就是听说了黎族古老村落的故事专程到白查村拍摄的,这些即将消失的村落也许再过几十年就不存在了,留下的记录会成为这里的人们以及后人珍贵的回忆!</h3> <h3> 就如村寨远处的俄贤岭一样,群山深处的白查、俄查黎族部落曾经是一片长久以来游离于世人视线之外的部落。而现在,当我走在白查村茅草屋的旧村庄里,已经是空荡荡,人去寨空,只看到几个老人不愿离去,坚持留守在这里。</h3> <h3> 一位老阿妈脸上纹着特有的图案,从村中缓缓走向自己的小屋,屋子里堆满了捡来的废报纸和塑料瓶,一位老阿公在门口用塑料绳编着什么…</h3> <h3> 看到老阿妈脸上的纹身,想起了曾经了解的关于海南黎族妇女纹脸的历史。黎族妇女鲸身纹脸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在《山海经海内南经》,文中说汉武帝于元卦元年(公元前110年)平定南越时,在海南岛设的珠崖、儋耳二郡,就有"点涅其面,画体为鳞采"的土著居民(即黎族先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h3> <h3> 按照黎族说法,黎族妇女鲸身纹脸的原因出于对祖先的膜拜和信仰,黎族妇女不纹脸纹身,死后祖宗不认,而且也嫁不出去。(不过也有说是担心黎族妇女婚后偷情所以纹脸让其丑陋,因为黎族最早的风俗是女孩子到17-18岁成年之时,父母就会让其独自居住在村边的小屋里,可以和喜欢的男性幽会,怀孕后再选其中一位结婚,早期的黎族部落奉行类似母系氏族的生活方式。)</h3> <h3> 后来民俗专家通过对黎族妇女黥身纹脸的图形分析,发现黎族因支系不同、居住地域不同,黥身纹脸的图形也有所区别,由此认为它是一种部族标记。</h3> <h3> 通过了解得知,白查村这里属于美孚黎部落,所以纹脸图案也是这个部落的标志。村里的老阿妈告诉我,她们黎族女孩从13~14岁就开始施行刺纹手术,鲸身纹脸非常痛苦,而且需要经历数次才能完成,甚至有些女孩承受不了而因此死去。对于她们来说,纹身是一件很纯洁的事,所以要选择吉日,还有一些禁忌,一般选择在秋季。解放后这个传统就慢慢淡化、根绝了, 古老而独特的纹身之美,正在逐渐消失,年青女子几乎不再去纹身,手艺也已在失传,只能在历史中去回味了…<br></h3> <h3> 这次在白查村看到了三位老阿妈有着鲸身纹脸, 其中在老村庄的那位老阿妈对拍照很反感,而且脸上表情有点怪异。她站在低矮的船型屋门口看着远方,我不知道老人心里想什么,但看着老人布满特异纹身沧桑的脸,隐约感到被一股未知的神秘力量慢慢包围…</h3> <h3> 白查村古村落的边上是政府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船型屋”而为村民新建的村子,让村民都搬迁到新的村子里。水泥墙面的房子,道路也铺上了水泥。但是据村里的老人说这种茅草屋无人居住反而更容易破败,因为海南的气候比较潮湿,原来的村民在茅草屋里烧火做饭,能够保持屋子的干燥。</h3> <h3> 目前白查古村落里的人都已经搬到旁边新建的村子,我在村里看到一位老阿公用从山上采摘的一种特殊的藤,采用黎族传统工艺编织着黎族部落里特有的用具,而一位老阿妈则用古老的织锦工艺在编织她衣服的布料(宋末元初时期的纺织家黄道婆就是在海南学习了当时黎族先进的织锦和棉纺织技术,后来回到松江老家加以改进后成为知名的纺织家)。她告诉我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织的。小孙子快乐地陪伴着2位老人,其乐融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