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教育集团教科研中心在文轩幼儿园举行“环境创设研讨活动”

天街小雨

<h3>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只有通过创设多元的、互动性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大胆的探索、充分的表达,从而获取有益的经验,才能真正做到“环境育人”。为此,12月7日下午,集团教科研中心的李艳华主任来到了我园,与老师们就“主题环境的创设”展开了研讨。</h3> <h3>李主任对“主题环境创设”提出了几点宝贵的建议:</h3><h3>环境要体现教师的教学目标。</h3><h3>如:大班的主题环境——我设计的邮票,幼儿的作品是否展现了邮票的特征、邮票的作用,这些恰恰是体现教师的教育目标的。因为呈现的环境是给孩子看的,要与孩子的现有经验互动起来。</h3><h3>其次,教师是否对孩子的作品进行了解读,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是否关注了幼儿的发展,因为教师对孩子作品的解读也是一种与幼儿沟通的途径,是观察、分析幼儿的一种方式,可以分三步进行:客观行为描述、关键行为描述、观察分析。</h3><h3>再次,就是情感的价值体现,比如两个小朋友合作的照片,无形中就会成为两个人谈话的话题,让孩子潜意识认为:老师更关注的是小朋友之间的友好、合作,以此为目标与其他人交往。</h3><h3><br></h3> <h3>互动性主题墙的创设</h3><h3>互动性的主题墙更能引发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尝试把材料性的主题墙改为操作式的主题墙,如大班的主题环境——电话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把所有顺序排列的电话拿掉几个供幼儿操作,熟练之后也可以打乱顺序尝试让孩子重新排列,与课程接轨,充分发挥主题环境的教育价值。</h3> <h3>又比如中班的主题环境——我在马路边,也可以尝试让固定的墙面动起来,让孩子对马路上的车、建筑、树木进行排序,体现环境的教育价值。</h3> <h3>作品类的主题墙与幼儿的互动。</h3><h3>对于作品类的主题墙教师可以给孩子创设情境,放手让孩子去布置去动手操作。比如中班的主题环境——我制作的车,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好情境,比如有超市啊、商场啊、小吃店啊、加油站等等,并为每个场所设置“停车场”,让孩子把制作的车“停”在自己想去的地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接轨。</h3> <h3>主题环境要注重与“关系内容”的结合。</h3><h3>如主题环境——我堆的雪人,如果只是把“雪人”放着就显得单调而且没有价值,但是如果与“关系内容”相结合,比如说可以有堆雪人需要的工具材料,不同的雪人:下雪时的雪人的形态,有太阳时的雪人形态等,让主题环境与“关系”相互作用,那么展现出的结果就是有价值的。</h3> <h3>观察记录的运用</h3><h3>观察记录不仅可以运用到区域和户外活动中,同样可以运用到主题环境中。如:我是值日生。可以让孩子对每天做的工作进行记录,每周进行总结梳理,从中关注幼儿品质的发展。</h3> <h3>小班的主题环境创设:可以是孩子们活动时的照片,并对照片进行解读,关注孩子社会性交往、良好行为习惯这方面的解读;而对于作品的解读要抓住关键点。</h3> <h3>李主任还跟我们分享了对于自由墙利用的一些想法。自由墙不一定只作为涂鸦壁来使用,可以把班里的趣事或贴或画在自由墙上;也可以把最漂亮的作品展示介绍;或是让值日生来规划,让孩子关注班里每天发生的事情。充分发挥它的价值。</h3> <h3>“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是我们的宗旨,幼儿可以在与墙壁“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丰富对有关主题美好的理解,从而获得有益的经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