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龙港白沙古时属于平陽县慕贤东乡十都,现是龙港白沙社区,据故老相传:此地原是一片冲积平原,北宋时,因虹桥堤塘旁有条色如白玉的沙岗,遂称“玉沙”,又称“白沙”,乾隆《志》作“白沙村”,又作“白沙市”;民国《志》称“白沙里”(今尚有此俗称)。原包括十都的刘店、方良、章良、二河、缪家桥、黄中及十一都的虹桥、孙店等处。解放后一直为乡名,八四年又析置白沙、海城两乡。过去龙港白沙路,白沙河不但是水陆交通要道,商业繁荣,而且物产丰富。把白沙与金乡、宜山、钱仓等并列为全县九市之一,俗称“白沙市”。龙港白沙自古男耕女织之风甚盛,农村妇女纺织普遍,据说温州南戏瓯剧《高机和吴三春》的一些题材曾取材发生于这里。“夜过白沙路,处处织机声”从唐宋坎坷曲折的横阳古道,到明、清时期平整宽阔的官差驿道,龙港白沙路历经了近千年沧桑。从五代吴越国后晋天福井拦石刻,到白沙路河面上众多的古桥梁,白沙河两岸众多的古寺庙、古牌坊,都曾是白沙路走过的千年时光的历史足迹。</h3> <h3>象中村,以前是石板路,现在水泥路。这条路通到海城,长达10多公里。几十年前下雨天不用带雨伞,现在留下不多的这样屋檐。</h3> <h3>通往龙港城区,这条河是白沙河。以前是交通主道,白沙路老百姓出门就在门口等船坐船去东西南北。这条河30多年前,老百姓洗衣服,做饭洗澡都是用这条河水里的水。</h3> <h3>以前是一条商业街,</h3> <h3>王师傅告诉我,他是象中村长大的。在这里理发已有40多年了。</h3> <h3>牌坊</h3> <h3>象南村,这间老房子。也就是白沙路唯一保存下来的老房子。</h3> <h3>看到白沙粮站,是不是回忆当年。每年到了丰收时,老百姓都把粮食按人口来上交国家。</h3> <h3>粮站的仓库。</h3> <h3>这间房子,以前是卫生院,七河卫生院。也是唯一一个。</h3> <h3>七河村,供销社。以前所有东西必须要到这里买,还要用粮票等等。</h3> <h3>白沙中学,小学是一起的,也是我的母校。现在是刘店老人院。</h3> <h3>学校二层,还有一边已拆了。</h3> <h3>刘店村,现在菜市场,以前也是菜市场。</h3> <h3>60年前来刘店,这里的摊铺凉牌,塘河边的凉牌下,沿河一边挨个排满了各色摊铺,或摊于地,或架以木,蔬果苗秧,鸡鸭鱼肉,犁锄箕畚,品种繁多,与对面的布店,药店、。箍桶店、面坊、打铁铺……形成一条长长的商业街。</h3> <h3>过去的白沙路村村有商店、饭铺、客栈。为了方便行人息脚和乘凉避雨,家家店铺及民居前都有凉蓬,形成了商铺相连、凉蓬相接的十里白沙路,沿河半爿街的特别街路格局。</h3> <h3>这是刘南村,以前是一家工厂。</h3> <h3>这是白沙乡电影院,白沙乡办事处,现在是变成教堂。白沙乡办事处在黄中村。</h3> <h3>白沙乡电影院边上的一幢房子,30年前这幢房子给火烧光。这是后来建的。</h3> <h3>方良村,白沙路就这样慢慢消失了。</h3> <h3> 从唐宋坎坷曲折的横阳古道,到明、清时期平整宽阔的官差驿道,龙港白沙路历经了近千年沧桑。从五代吴越国后晋天福井拦石刻,到白沙路河面上众多的古桥梁,白沙河两岸众多的古寺庙、古牌坊,都曾是白沙路走过的千年时光的历史足迹。</h3><div>时光飞越、星转斗移,历史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白沙路已慢慢地消失。</div> <h3>章良村,</h3> <h3>理发店</h3> <h3>唯一存在的打铁店。</h3> <h3>二河村</h3> <h3>白沙路及白沙河流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忙。白沙路完成了交通要道的历史使命,留下的只有那昔日行人不断的道路和舟楫不停的河流,今天,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