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视觉日记》
摄影与文字密不可分的,虽说有“一图胜千言”。我们看百年的历史图片,如果没有任何文字,你能知道“那是啥?”。所有著名的画册,图像必不可少,但绝对有文字表述。所以有“图文并茂”之说。我倒不为什么“茂”,只想做点尝试,用手中的相机来记日记,每天一图,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放在今天,放在今后一年半载,可能没有什么意思,但往远处放,可能还有点意味,至少,自己和家人、朋友能看到“我的时间足迹和空间痕印”。从2016年11月起,每日一图(可能会有个别空白),再精彩的采风图一天也只留一张,再慵懒的涂雅图一天也要留下一张。让岁月的痕迹一点点掠过,让生活的感受一层层起伏。
1日。下午去了石象路,天好人多,银杏叶黄的金灿灿的,想拍一张石象路的标准像,人多,无处下手,找了一角度,拍下了这张。 2日。一早,晴天。上山走天文台路到三道灣,一段岩石懸崖,手腳並用攀岩而上。架機拍玄武湖全景。PM2.5濃重。拍了幾張,越看越不成,再手腳並用下山。有時,為了采風,也挺辛苦的。 3日。讀蔡儂兄《野草坡》。喜歡這張《野草坡》,簡潔的畫面蘊含著豐富的內容:農村、農田、農民;勞作、勞頓、勞苦;山坡,山草,山妮。動靜結合,背景靜謐,野味十足,人物動勢(這種彎腰,就如駿馬奔騰瞬間四蹄騰空似的),一把鐮刀,一隻竹籃,一抹野坡,加上天邊的那朵烏雲,透著秋日的凝重。讓人不得不多看幾眼,甚至停留期間琢磨畫面以外的「圖語」。真是多一筆就溢,少一筆就欠的精緻之作。學習啦。 4日。下午又去了石象路。一對外國友人參觀翻譯陪同,給南京味加點「料」。 5日。隨朋友,參加了一次引導老年人養身休閒的大型活動。參會老人近2千,活動屬「標準格式」。我用相機抓拍了一組,现场人物。这是其中一张,黑白处理后,我认为还比较传神。 6日。听说玄武湖梁洲有菊展,问了先期去过的红力战友。上午步行40分钟到了菊展。参观的人挺多,抬相机的也不少。菊花,是每年的主题之一。在南京,喜欢摄影的人多不会错过:紫金山的梅花,六合的桃花,莫愁湖的海棠花,玄武湖(当然不止玄武湖)荷花,然后就是菊花。我也不能免俗,多少年没拍过了,今年也试一把。装备较为齐全:除了相机、长焦镜头外,还特意带了三脚架,黑布,夹子和微型LED灯。所以有了这张。 7日。阴雨一天。没啥可拍,打开办公室后窗,对着原来金城厂厂区,现在开发成住宅,雨中工地一张。 8日。昨夜风雨交加,一夜秋雨,石象路上“满城尽带黄金甲”。石象路,是我最爱来的地方。一是离我家和上班的地方近,从家走4.5公里,从单位走3.5公里。二是享受南京景区的免票政策(政府办的好事,据说是当年的旅游局长汪正和提议的,为民着想,功德无量)。三是这儿是世界遗产,著名景点,对我们南京人来说,看惯了不希奇,但在全国的旅游景区中份量足足的,光是那四对石雕(大象一对站的、一对坐的,同样还有骆驼),我个人觉得国内举世无双,真想拍,就有拍不尽的花样。我也是心野的人,跟团、摩游、自驾,国内已无空白(虽然不够细),34个省市自治区,34个首府级城市都到过了。但还是钟情石象路,至于能不能出作品,那是评委的事,跟我“毛关系”? 9日。工作照。省商会领导来单位调研。 10日。局机关关心老干部,组织了有始以来的第一次秋游活动,咋地都得参加,也算享受,更是捧场。线路经典:牛首山佛顶宫,世凹桃源。比美无锡灵山大佛的佛顶宫图《敬佛》。 11日。又是一个比较无聊容易被疏忽的一天。还好,被我翻到一张图,用索尼微单,通过接圈,接上老镜头,珠江135mm f/2.8,手端,家中书柜局部一张。 12日。大喜日子。昨天就开始忙了。夫人的侄子贾脉晨与邱丹大婚。一家人倾“城”而动,驾车去了女方家所在地,句容黄梅。当天晚上在句容市曙光大酒店举办盛大婚礼。这是婚礼场面。 13日。周日天好,与夫人爬山,步行50分钟,去看看石象路的秋色。 14日。清凉山公园有年头没去了。朋友说,秋色的清凉山最美,银杏树多的都成“谷”了。我去了,不算远,但对我骑摩托的人来说这一路多是路堵高发区,跑一趟蛮不容易的。用iPhone 5S拍摄。 15日。再去清凉山公园,昨天太迟,还没走到银杏谷天就黑了。银杏谷不大,约半个足球场,有一石刻做标志。周边高耸银杏树,地上铺满了银杏叶,金黄一片。游客尽在其中留影,巧遇一帮摆味留影的,用慢门拍下了撒秋叶的情景。 16日。按约起大早,去国展的名湖美景酒店,参加餐饮协会主办的厨师技能大赛。留一张全场操作图。 17日。下雨一天,下班后,雨小,又去了石象路。雨中的石象路,宁静,湿滑,游伞。架三脚架,等到这张,游客打伞正过石象道口。 18日。又雨一天。下班趁雨再走石象路。“蹭”拍。一游客在别的摄影师指导下,穿黑大衣,围红围巾,打粉花伞,踩着石象路的黄叶,跚跚走来。 19日。有兴趣点的一天。周六,按LP指示,约上妻妹夫妇,去香泉湖。一采购买菜;二洗天然温泉;三顺便看了有人转让的香泉湖边度假屋。这是雾中的度假村一角。 20日。周日步行爬山再去石象路。人挺多,任何角度都躲不开游客。 21日。又是一天雨,还不小。打开家里的窗户,拍下雨天。 22日。又是一天雨。石象路不缺游客。雨中的伞算是一景。预报晚上就要降温,这个天变得太快了。秋天还没过完,冬雪就要下了。 23日。一夜雪,天亮未止。肯定要去拍雪景,石象路风雪交加。 24日。下了一整天雪,今天出太阳化雪,抓紧又去了一趟明孝陵,还能看到残雪,白雪红墙黄叶,有点意思。 25日。由于是初雪,地气温度较高,雪化得很快。今天去东郊,只剩下梧桐落叶。 26日。傍晚背上便携相机,去玄武湖边散步。没带三脚架,用了相机的自拍模式,将相机放在凳上、台上、地上,拍摄夜景。效果还行。 27日。周末,背上相机,步行爬山,绕到植物园,看看枫叶还红了。红枫桥上的红叶正盛。 28日。由于长期爬山膝盖有些问题,现在换一种方式“晨练”。从家步行到玄武湖边快步走,用时45分钟。顺便背上相机,要不然每天“视觉日记”记什么。 29日。晨练玄武湖边。环卫船工人顺岸捞起杂物,以保持湖水的清净。瞧身影,年龄不小,背弯手钝,不容易。 30日。1990年我调入市委财贸部,多年变迁,财贸部的同事都分散到各个单位。晓鸿处长后来去了交行当领导,虽在一个城市也一晃20年没见面了。今天她召集大家小聚喝茶聊天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