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为了儿时的记忆(上)[ 原创 ]

清风徐来(丁浩)

<h3>“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阳光照新房,门前开红花……”这首《哈瓦那的孩子》在上世纪60年代初曾广泛传唱于中国,与之共同构成一代中国人难以磨灭记忆的,还有古巴白糖,因提纯度不高而呈现出黄水晶般的色泽,这可是在那个困难年代极稀罕的营养补品。古巴,地处拉美加勒比海的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因此而成为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我一直有个愿望,此生一定要去古巴走一遭!2016年11月,我终于辗转上万公里行程,踏上了古巴的土地。</h3><div>古巴是一个岛国,面积和我国江苏省差不多,人口一千多万,其中白人占了三分之二(基本上是殖民者后裔),黑人和混血人种三分之一,还有少量华人(华人无处不在哈)。</div><div>古巴虽小,却因其自上世纪50年代后的特立独行而显得与众不同。而这一切,皆因一个叫菲德尔•卡斯特罗的人的出现。这个岛国15世纪末被哥伦布发现,16世纪初即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以后法国也曾染指过一些局部地方。因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被称为“墨西哥湾的一把钥匙”,扼守着南北美洲的咽喉,横亘在美国南大门外(距弗罗里达最南端仅一百多海里)。19世纪中后期,古巴先后两次爆发独立战争,其间美国趁机介入,并在战胜西班牙后占领了古巴,20世纪初,古巴独立,但仍受美国操控。1950年代中期开始,庄园主的儿子菲德尔•卡斯特罗举起革命旗帜,历经波折,1959年,卡斯特罗推翻美国扶持的古巴独裁政权, 建立了称为“古巴人的古巴”革命政府。1961年,美国策划并组织一千余人的前古巴流亡政府雇佣军登陆古巴,被老卡(那时才三十几岁,应该叫小卡)击退,是为“猪湾事件”。此后,美国便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对古的经济制裁与贸易封锁,此举彻底激怒了小卡,促使他转而与苏联交好,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制度。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冷战时期苏联借助古巴向美国进行的一次最严重的核示威(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手指已经放在核按钮上,差一点就按下去了)。</div><div>古巴是拉美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1960年9月)。古巴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使美国如鲠在喉,但又奈何不得。被美国制裁了几十年,老卡从未屈服,就是在苏联解体,古巴失去赖以生存的经济援助,国民经济一度濒临绝境之时,古巴也未曾向美国低头让步,这也见出老卡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因此,不管其如何饱受争议甚至诟病,但其传奇人生仍堪称一代英雄。</div><div>古巴虽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其领导人却从不搞个人崇拜,在古巴,公共场所看不到老卡的巨幅画像和雕塑,只有一些家庭和商店之类,间或看到老卡的照片,但都不是统一印制的那种。反而是老卡的战友,另一位已牺牲的革命者切•格瓦拉的画像照片随处可见。还有,你穿行在古巴大街小巷,也看不到任何宣传标语,我十分注意的观察,真的一条也没有!这有点出人意料的另类。</div><div>古巴目前还是实行计划经济,但也出现了一些市场经济的萌芽,比如售卖旅游品的小摊小店,还有一些服务类的行业等等。货币实行双轨制,可兑换货币称“CUC”,当地居民使用的货币叫“CUP”,CUC与CUP比值是1∶24,这与我们1980—1990年代的外汇券制度相类似。居民定量供应生活必须品,凭粮本之类在国营商店购买,价格极便宜。如果不够(也肯定不够),可以高价在非计划商店里买到,而质量则要明显好于前者。</div><div>最值得羡慕的是古巴的教育和医疗制度,还是数据说话吧。教育,全民免费教育,其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国民识字率达99.9%,受高等教育者为57%,且中小学免费提供校服和伙食——再穷不能穷教育,在古巴早已成为现实;医疗,也是全民免费,而且医疗水平很高,有不少外国留学生留学古巴,就是专攻医学。据联合国卫生组织公布,古巴人均寿命为78岁,高居拉美国家榜首。对外敌强硬,对人民柔软,这句话虽有点绝对,但确实是老卡受到古巴国民拥戴的主要原因。</div><div>古巴还有一点值得称道,那就是坦诚,真实,这一点我感受尤深。古巴的确很多方面落后于世界,贫穷现象也随处可见,但它并不藏着掖着,而是毫无保留地敞开着自己的胸怀。而我们近邻的某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只给外界展示那光如马粪的表面。外国人在古巴的城镇乡村可以自由旅行(目前美国人还不行),除了军事科研等敏感地方,没有什么禁忌,也没有那么多规矩,你可以拿着相机拍拍拍,没有谁干涉你,要拍人的话,先友好地打个招呼,通常也不会被拒绝,甚至很多居民还邀请你到家里坐坐,看看,拍拍。大概是人种DNA遗传和因教育到位而素质较高的缘由,古巴人热情,开朗,礼貌并不失幽默,虽然语言不通,但与古巴人沟通还是比较容易的。</div><div>因曾为西班牙殖民地,又被美国实际统治半个世纪,古巴人的生活留存着西方的习性和作派;古巴城镇遍布西式建筑,虽年久失修,但旧时的辉煌尚能领略一二,加上满街跑着上世纪50年代前美国人留下的老爷车,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怀旧情调来。该怎样形容古巴呢?捡两句现成的话:陈旧但不失壮丽,破烂却不乏庄严。我再补充两句:简单而并不乏味,贫穷中透着优雅。形象一点的话,就好比一个失去身份的贵族,虽然衣衫褴褛却时时处处都体现着尊严和高贵。</div><div>就在我告别古巴回国十多天后,传奇英雄菲德尔•卡斯特罗辞世,属于他的时代划上了句号。无论是非曲直,卡斯特罗带给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称其为一代伟人毫不为过。古巴一定会改变(其实这种改变从上世纪末已经开始),但无论怎样改变,希望属于它的特质留存下来。</div><div>本篇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哈瓦那,下篇除了哈瓦那外,还有特立尼达和西恩弗戈斯。欢迎朋友们浏览。</div> <h3>哈瓦那是古巴首都,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是近50多年来所建,是政府机构所在地,而老城是西班牙和美国人修的,我此次拍摄就基本上在老城进行,因为老城最能体现古巴的特质,最接地气。</h3><h3>旧国会大厦,像极了美国华盛顿国会山,是哈瓦那的地标建筑。路上跑着许多老爷车,令人油然而生出怀旧之感。</h3> <h3>哈瓦那街景</h3> <h3>正拍街景呢,一个美女故意闯入镜头,好热情大方的古巴美女!</h3> <h3>哈瓦那,夕阳下的老街光影。</h3> <h3>建筑虽破败,但难掩旧日辉煌。</h3> <h3>家中看电视的两个女子</h3> <h3>玩耍的孩童和睡觉的男人</h3> <h3>明媚阳光下色彩亮眼的建筑和人群</h3> <h3>定量供应的国营面包店</h3> <h3>国营食品店的顾客和店员</h3> <h3>老人中心。墙上有已故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像。查韦斯是老卡的哥儿们,古巴很多场所都有他的照片。</h3> <h3>在一辆破旧大巴上玩耍的女孩儿,她们的喧闹引得车外的两个男孩向内张望。</h3> <h3>跳绳的女孩,玩法不太一样。</h3> <h3>海滨广场踢足球的少年。古巴青少年特别喜欢运动,随处可见因地制宜游戏或运动的孩子。</h3> <h3>调皮的小女孩,看我拍她,就故意扭屁股。</h3> <h3>撞色</h3> <h3>花店</h3> <h3>姊妹俩,瞧她们交流的眼神</h3> <h3>国营商店,好像是售一种糖汁。语言不通啊。</h3> <h3>街角出售水仙花根茎的小贩。</h3> <h3>一户人家两对老人自娱自乐,他家的狗狗不干了,赶走了一位婆婆,自己上位充当了大爷的舞伴。</h3> <h3>又是一家花店,看到查韦斯照片了吗?</h3> <h3>国营日用品副食品店。这些国营商店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让人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h3> <h3>鱼贩正向居民兜售鲜鱼</h3> <h3>修车。古巴满大街的老爷车,车龄都超过了半个世纪。车坏了,找不到零件,古巴人就自己加工,甚至将汽油发动机换成柴油的(古巴柴油便宜)。</h3> <h3>商店中店员与顾客聊天</h3> <h3>街边出售自制雪茄的老大爷</h3> <h3>民间吉它手</h3> <h3>国营小酒馆,邀请我喝一杯呢。古巴的朗姆酒世界知名。<br></h3> <h3>辅导作业。这是我看到的唯一一个课外做作业的小孩。满大街小孩都在玩,根本没有学习压力,这才是童年应该的样子。</h3> <h3>小理发店。这种规模的定是个体店,国营理发店很堂皇的,面积都在几百平米。</h3> <h3>理发店门口的少女</h3> <h3>菜品相对丰富的个体农贸市场。国营菜店品种很单调。</h3> <h3>3个身材超棒的女孩。古巴美女特多,身材更是不摆了。</h3> <h3>街边父女,爱意浓浓。</h3> <h3>家</h3> <h3>门槛上坐着的男孩</h3> <h3>售卖柠檬的小贩,生意不错。</h3> <h3>街景,看到那对搞笑的母女没?</h3> <h3>街头滑板比赛</h3> <h3>一家国营菜店,墙上有卡斯特罗照片。不多见啊。</h3> <h3>商店门前交谈的妇女</h3> <h3>两位老人</h3> <h3>院子里玩枪战游戏的孩子</h3> <h3>三轮车,三代人</h3> <h3>骑自行车的小女孩</h3> <h3>招呼同伴下楼玩</h3> <h3>出售日用品零件的小店</h3> <h3>抽雪茄的男子。古巴雪茄举世闻名哦。</h3> <h3>修鞋老人</h3> <h3>3个小女孩</h3> <h3>等客的三轮车</h3> <h3>从容的海边钓鱼人,小有斩获,稍事休息。</h3> <h3>寂静的小街</h3> <h3>街道就是球场</h3> <h3>坐在窗台上的孩子</h3> <h3>转角风景</h3> <h3>街道上的三轮车</h3> <h3>街景</h3> <h3>橱窗前的女子</h3> <h3>街边男女</h3> <h3>劳作的中年男子</h3> <h3>街道拳击赛。古巴的拳击在世界上有一席地。</h3> <h3>打散装啤酒,国营供应点。</h3> <h3>色彩亮丽的街景</h3> <h3>游戏</h3> <h3>母子</h3> <h3>婆孙</h3> <h3>街景</h3> <h3>遛狗</h3> <h3>副食商店内景</h3> <h3>鸡蛋也是定量供应</h3> <h3>街头</h3> <h3>小修鞋店</h3> <h3>推童车的妇女</h3> <h3>街景</h3> <h3>街景</h3> <h3>热恋的情侣</h3> <h3>大巴上的小女孩</h3> <h3>三轮车夫</h3> <h3>多米诺骨牌</h3> <h3>海滨</h3> <h3>虽陈旧却透着曾经的范儿</h3> <h3>老人与老树</h3> <h3>街景</h3> <h3>铺路车上休息的工人</h3> <h3>铺路工人</h3> <h3>家庭。看得出这家人日子比较好过。</h3> <h3>阳台</h3> <h3>街头交谈的妇人</h3> <h3>老街和老爷车,古巴的典型场景。</h3> <h3>街边的四个人,眼神有意思。</h3> <h3>夕阳映着老街,仿佛昨日辉煌的返照。</h3> <h3>街边常见的情景。古巴人喜欢在家门街边闲坐,这是慢节奏生活的典型场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