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之旅(一)水与火

游云

<h1>&nbsp; &nbsp; &nbsp; &nbsp;摩洛哥是我踏上非洲大陆的第一个国家,冥冥中我选择了它,是因为多种原因促成的。小时候,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在我脑海中形成的梦幻般的场景,城堡、沙漠、飞毯、毛驴、骆驼、各种色彩的坛坛罐罐、街头艺人、缠绕头布的阿拉伯人……。这些异域风情都能在摩洛哥找到。它就是我心中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发生地。</h1><h1>&nbsp; &nbsp; &nbsp; &nbsp;英格丽·褒曼是我最喜欢的好莱坞影星之一,她主演的影片《北非谍影》故事就发生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她的名字在我很小时从妈妈嘴中听到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妈妈在重庆看她主演的影片《煤气灯下》后,她和姨妈都说我舅妈长的很像褒曼,很漂亮。这是我最早记住的第一个好莱坞明星的名字。</h1><h1>&nbsp; &nbsp; &nbsp; &nbsp;我没有读过台湾作家三毛所著《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但三毛特立独行的个性,以及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她和荷西为何选择在撒哈拉沙漠生活,都让我好奇,我也想感受一下世界上最大最美的沙漠的独特魅力。</h1><h1>&nbsp; &nbsp; &nbsp; &nbsp;世界上有两个最著名的以蓝色为主调的小镇,一个是希腊的圣托里尼,一个是摩洛哥的舍夫沙万,圣托里尼给我留下阳光、浪漫、温馨的记忆,舍夫沙万又会给我留下何种印象呢?</h1><h1>&nbsp; &nbsp; &nbsp; &nbsp;今年五月摩洛哥国王访华后,达成协议,去摩洛哥旅游免签入境。去摩洛哥是件很容易的事,为避免国人大量涌入,接踵比肩,趁早捷足先登。促成了我摩洛哥之行。</h1><h1>&nbsp; &nbsp; &nbsp; &nbsp;</h1> <h1>&nbsp; &nbsp; &nbsp;&nbsp; 上面是我们的行程路线,虚线是飞机行,实线是汽车行。</h1><h1>&nbsp; &nbsp; &nbsp; 从北京乘9个小时飞机到达卡塔尔多哈,转机过程2个多小时,多哈飞摩洛哥卡萨布兰卡7小时,部分乘客下飞机,在飞机上呆近一小时,又上来一批人,继续飞往马拉喀什1小时,近20小时舟车劳顿。来到非洲大陆西北角的摩洛哥,兴奋掩盖了疲劳。</h1><h1> 在马拉喀什我们参观了库图比亚清真寺、巴西亚宫殿、和著名奢饰品品牌主人伊夫·圣洛朗的私人花园。不眠广场充满浓郁阿拉伯市俗民风的情调,在我脑海中构建的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画面真真实实出现在眼前。兴奋和时间有限,使我无法慢慢品味那异域风情。当晚吃了烤全羊(全羊的一部分),观看了阿拉伯歌舞,在梦幻的灯光下看了马术表演。直到深夜11点。</h1><h1>&nbsp; &nbsp; &nbsp;&nbsp;&nbsp;从马拉喀拉出发翻越阿特拉斯山脉,行程两天,每天5小时车程,一路风光无限,到达梅祖卡的撒哈拉沙漠,其间参观了被誉为非洲好莱坞之城的瓦尔扎扎特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艾本哈度村。</h1><h1>&nbsp; &nbsp; &nbsp; &nbsp;住在最美的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帐篷中,遙望浩瀚的星空,满天繁星,儿吋见过的北斗七星和密集上千亿恒星及上千亿星系着带状银河突现眼前。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脖子都酸了,也舍不得低头,久违的星空……。 &nbsp; &nbsp;</h1><h1>&nbsp; &nbsp; &nbsp; &nbsp;再次沿西北方向穿越阿特拉斯山脉,行车7小时,途中经历秋冬两季,秋之艳阳,冬之风雪。来到殖民者为滑雪建造的欧式小镇伊夫兰,仿佛置身欧洲。风景的转换反差如此之大,还未来得思考又来到九世纪的菲斯古城,见证了千年历史的老城,迷一样的巷子,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的阿拉伯女人在一线天黑暗的巷子里影影绰绰,各种用最原始方法制成的食品充满一路,极具特色的阿拉伯服饰地毯,擦拭一新的银器……,以最原始的交易成交。窄得只能用毛驴当交通工具,又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千年之前。 &nbsp;</h1><h1>&nbsp; &nbsp; &nbsp; &nbsp;在梅克内斯,参观了古罗马北非遗迹,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帝国征服世界的足迹已到达北非,透过遗址可以想见当年城市的辉煌,遗址中古城街道、住房、凯旋门、剧场依然清晰可见,配以文字说才能辨别油磨房、公共浴室、市场。看到这个遗址让我想起意大利毁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瞬间消失的庞贝古城。这个古罗马遗址是经过多少年又因何故逐渐败落的呢?</h1><h1>&nbsp; &nbsp; &nbsp; &nbsp;许多人都是因为舍夫沙万认识摩洛哥的,这个独特的蓝色小城吸引无数国内美女带着色彩亮丽的盛装来到这儿拍着风情万态的美片,这些照片充满有关舍夫沙万的链接。我对它的感受会专门出美篇述说。</h1><h1>&nbsp; &nbsp; &nbsp; 丹吉尔,扼守在直布罗陀海峡口,可遥望西班牙大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西方列强争夺和人民要求独立的反抗一直不断。到这座城市才见到现代化的玻璃幕墙的建筑,顶高的楼也就十层左右,没有摩天大厦。</h1><h1>&nbsp; &nbsp; &nbsp; 拉巴特是个布满了绿树、干净、安静的小城,是摩洛哥的首都,没有高楼大厦。全程唯一吃到中歺的地方。吃的狼吞虎咽。</h1><h1>&nbsp; &nbsp; &nbsp;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500多万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位于这座城市的大西洋水中。因《北非谍影》而出名的Rick' s&nbsp;Cafe歺厅需要按预约时间进歺。这是我们摩洛哥行程终点。</h1><h1>&nbsp; &nbsp; &nbsp; &nbsp;</h1><p class="ql-block"><br></p> <h1>&nbsp; &nbsp; &nbsp;&nbsp;&nbsp;上面是摩洛哥的地形图,摩洛哥地处非洲大陆的西北角,隔海与欧洲大陆相望,西部是直达美洲的大西洋,中部东北向西南方向横亘着阿特拉斯山脉,山脉的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如火的撒哈拉沙漠。西面是水,水与火在这片狭小的国土上展现出反差鲜明的风光,我们行进在这片土地上,风景就在路上,有幸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车拍了途中特色地貌及风光,这集命名《水与火》。</h1><p class="ql-block"><br></p> <h1>从马拉喀什出发,开始我们的车行,向撒哈拉前进,路边随处可见耐旱的植物仙人掌,在马拉喀什我首次品尝了它的味道,很好吃,甜甜的。远处隐约可见阿特斯拉山脉。</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座雪山一直时隐时现在车行的右方,是我视线中最高的雪山,从地图上方位看,我觉得它是海拨4165米的图卜卡勒峰,阿特拉斯山脉最高峰,也是北非最高峰。</h1> <h1>山体是很松软的沙石结构,人们就地取材,用于建筑房屋,颜色如此统一,浑然一体,以至于缺乏美感。</h1> <h1>由于缺水,难见成片的林木,这棵孤独的小树顽强地挺立在山坡上,经受着严酷天气的考验,不知它的生命能坚持多久,能否长成參天大树?</h1> <h1><br></h1><h1>随着车行 ,山体和大地的颜色变得更红,房屋的色彩也与之更搭配。</h1> <h1><br></h1><h1>有人烟和房屋的地方,首先映入眼帘的最高建筑就是粉红色或棕红色方方的清真寺宣礼塔,位于大西洋海岸的世界第三大哈桑二世清真寺宣礼塔为蓝色花纹图案,它们与大地大海色调如此协调。</h1> <h1><br></h1><h1>远方的山就是我们翻越过的山脉</h1> <h1><br></h1><h1>古老的城堡</h1> <h1><br></h1><h1>地层剖面的纹理和颜色多美</h1> <h1><br></h1><h1>这座山让我想起了澳大利亚荒漠中那块有名的艾尔斯巨石。</h1> <h1><br></h1><h1>很奇怪这座山为何两种颜色,可能所含矿物质不同。</h1> <h1><br></h1><h1>沙漠的边缘是戈壁滩,再过多少年是否会继续风化成沙漠?</h1> <h1><br></h1><h1>十一月已是摩洛哥的雨季,戈壁滩还保持着这一滩清水,旱季这些水将消失。</h1> <h1><br></h1><h1>红色的房子 红色的戈壁滩。</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风起沙扬</h1> <h1><br></h1><h1>逐渐接近撒哈拉沙漠,远处弥漫着沙尘。</h1> <h1><br></h1><h1>漫漫长路,终于到达世界上最大最美的沙漠边缘。等待我们骑行的单峰骆驼。</h1> <h1><br></h1><h1>撒哈拉沙漠的边缘的柏柏尔人,他们和传统的阿拉伯人不一样,实行一夫一妻制,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出门不用戴面纱,行动也较自由,他们非常开朗,从不拒绝我的镜头。他们的衣装才符合我想象中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阿拉伯人的着装。</h1> <h1><br></h1><h1>看了我给他拍的豁牙的的片子,他大笑,表示不好看,我示意他作个pose,他就来了下面一个展翅飞翔的动作。</h1> <h1><br></h1><h1>迎着晚霞走进沙漠</h1> <h1><br></h1><h1>撒哈拉的美在于它有形态各异的沙丘,富于韵律的沙丘波动,因阳光的变化而反射出不同色彩,下面两张图片拍摄相差5分钟,随着太阳的西落,光线的变化,沙漠呈现不同的颜色。</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傍晚顺光下的沙漠色彩</h1> <h1><br></h1><h1>为了寻找日出时柔美光斜射下沙漠色彩和沙丘的线条,早上天不亮就起床了,走一步退半步地行走在沙子中,这是我们的足迹,足迹在暗处,为了不破坏光影和线条。</h1> <h1><br></h1><h1>沙漠的美让人陶醉,浩瀚深处的沙漠却让人恐惧。</h1> <h1><br></h1><h1>色彩艳丽的服饰和移动的人影为寂静孤独的的沙漠增加了色彩和生动。</h1> <h1><br></h1><h1>据称这是世界上最高的红沙丘,我荡漾在沙漠边缘,沉浸在沙漠梦幻般的美中,寻觅着三毛的感受,这里远离市俗的喧嚣和浮躁,让心放慢节奏,让大脑专注思考,生命的意义生活的哲理会理解得更加深刻。</h1> <h1><br></h1><h1>再见了,撒哈拉!</h1> <h1><br></h1><h1>从另一个方向穿越阿特拉斯山脉山脉,奔赴蓝色的大西洋。</h1> <h1><br></h1><h1>干旱地区难见的一湖碧水</h1> <h1><br></h1><h1>毛驴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延续了近千年。</h1> <h1><br></h1><h1>亿万年地质构造形成的美丽纹理和色彩与废弃的遗址呈现出年代的久远。</h1> <h1><br></h1><h1>覆盖着冰雪的阿特拉斯山</h1> <h1><br></h1><h1>接近多雨潮湿地区,遇到雨雪。</h1> <h1><br></h1><h1>窗外的风景难以想象是被赤道横贯的非洲大陆,多像中国的水墨画。</h1> <h1><br></h1><h1>只有在这片地区才见到大片耐旱的松树和杉林。</h1> <h1><br></h1><h1>伊夫兰小镇地区是摩洛哥滑雪胜地,殖民者在这建起他们享受的乐园。</h1> <h1><br></h1><h1>刚刚在光雾山寻秋,又在北非不期而遇到如此多姿多彩的枫叶,秋之韵是人们永远喜爱追寻的目标。</h1> <h1><br></h1><h1>在阿特拉斯山脉的西部丘陵地带,是成片的橄榄树。在摩洛哥歺桌上总放着橄榄油。</h1> <h1><br></h1><h1>终于来看到了湛蓝的大西</h1> <h1><br></h1><h1>丹吉尔大西洋海边有一个非常奇特的洞穴,被称为"非洲之洞"洞穴面向大西洋的洞囗酷似一幅非洲地图,从洞内向外看是反向非洲地图,左下方还有一个小园洞,就像马达加斯加岛,传说是大力神分开欧洲和非洲之作。为什么只在非洲与欧洲隔海相望的地方形成怎么一个神奇的洞穴?我感到不可思议。我不信鬼神,也许真有主宰大自然的神灵?我分別用快慢门拍了两张,从慢门片中可看到似马达加斯加的小洞。大西洋的海浪一波一波地涌向洞口,撞击着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拍打着岩石,飞起千堆雪。据说洞口是海浪长期侵蚀和冲击形成的,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1> <h1>在丹吉尔住的宾馆,从窗户可以看到远方的陆地是与摩洛哥隔海相望的西班牙,灯光依稀可见。近山与远山之间是直布罗陀海峡口。</h1> <h1><br></h1><h1>卡萨布兰卡的金棕榈大道</h1> <h1><br></h1><h1>被遮住的太阳奋力将光茫投进大海,射向天空。</h1> <h1><br></h1><h1>撒哈拉沙漠的色彩映红了云与海</h1> <h1><br></h1><h1>霞光下的海水与撒哈拉沙漠的色彩如此相似。</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乌达亚斯卡斯巴赫城堡上看大西洋,勇敢者迎着翻滚的波涛冲浪。</span></h1> <h1><br></h1><h1>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1987年动工兴建,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阿拉伯人先祖来自海上。以已故国王哈桑二世国王命名,国民对国王非常崇敬和爱戴。高耸的塔身绿蓝色精美图案配上蔚蓝的天空和海洋是那么美和壮观!</h1> <h1><br></h1><h1>当我们抵达卡萨布兰卡时,雨过天晴,車前方出现双彩虹,当我举起像机,好心的司机迅速打开雨刷,扫去玻璃上残留的雨水,雨刷划过的弧度正好和彩虹的弧度一致,似欢迎我们胜利归来的凯旋门。明天我行将结束摩洛哥之旅返回家园。</h1> <h1><br></h1><h1>这是陪伴我们为我们开车,装卸行里的司机,我一路拍照 ,雨雪交加,他总能在我举起像机时为我拍照扫清障碍,语言不通,但心是相通的 。再见了,摩洛哥!再见了,好人!</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