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竹和竹筒茶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蘇东坡喜歡的是竹的表和其展示的雅。比較起來,鄭板橋喜愛竹的層次似乎更深一点。「盖竹之体,劲瘦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𠗕云,不为俗屈。」勁瘦為其表,卓尔不群,有气有节是其里和质,是以他對竹的喜愛已到了敬重的地步。
其實嚴格講起來,鄭板橋的四字概括,勁和高還比較貼切,然瘦和孤則未必。孤,就是形單影隻,這和大部分竹是丛生,群生是有悖的。而瘦則可能是指其故乡蘇州和其為官的濰县之竹,因他沒有到过云南,更無緣見到直徑可达30公分,高度可达20多米的龍竹。
云南是世界上竹种最多的地區之一。龍竹是云南特有的竹种,有巨龍竹,大龍竹和小叶大龍竹,其中巨龍竹更是1982年才發現並命名的新品种,傣語「埋博」。云南临滄/普洱瀾滄一带是其主要產区。雖是少了江南竹的搖曵多姿,它却多了几分丰碩健美。用龍竹制筒貯茶是近年茶商和茶农合力打造的又一銷存云南普洱茶的全新模式。由於其存茶量大(每筒可裝茶25-30公斤左右),占空間多(高度一般在2米左右)占倉儲面积小,况通過对表面的紋饰(可於表面刻字、画)可做裝饰擺于茶室、书房,故相信很快就可以风靡茶商兩界,掀起又一波普洱茶賞玩潮。
長成的龍竹一般直經20-30公分,高度20多米。基本的加工程序是選竹后由挖掘机挖出,然後根據需要截成2-3米高,帶根須。運至專門的加工厂用高温水蒸煮處理,主要是防腐、防虫、防裂。還需經打通各竹节并進行烘干處理后竹筒才完成了制作工续。 下面就是裝茶工续了。對所選之茶(一般是生普)進行軟體加工,即是蒸處理,類似压餅茶前的工艺,便于后邊將其压入竹筒。压茶虽不复杂,但非专业之人亦不能也。雖不同于制餅,但压入竹筒茶的密度决不小于茶饼,因為30公斤茶饼堆起来的高度会大大超過竹筒的高度。而竹筒茶也將比饼茶更少接触空气,在竹筒中渡過漫長時間。作为茶人,要缩短其氧化時間,唯一能做的恐怕只能是在竹筒兩側各开6-7个圓孔了。至於字、画的镌刻,則要看購買者的喜好了,反正竹身面积够大。 云南普洱茶历史悠久,就是竹筒茶也不是今天的產物。早在明朝,出使緬甸的錢古訓就在其「百夷傳」中對筒茶有过較詳細的記載:「沽茶者,山中茶叶,春夏間採煮之,實于竹筒之内,封以竹箬,過1-2岁飲之,其味极佳。」這和今天的筒茶制作何其相似。所不同的是竹筒的體积、容积和筒身的紋饰而已。
茶分青紅皂白,竹色紫翠湘妃。茶味純浓陳厚,竹香百转千回。把朴實無华的茶裝入虛怀若谷的竹,使本就兰麝誘人的茶又溶進清新沁肺的竹香,這茶未饮就已經醉了。况书房,茶房摆兩件刻有詩句的竹筒,虽是貯茶,更是一种高雅的裝飾。「孔中窺茶翠生光,俗去雅来室有香。」谅這股源于广東的筒茶之風很快就可以风靡海内,屆時,我們更可以多方面了解竹筒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