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那些事(知青)

汉江平民

<p class="ql-block"><b>知青点标志:皂角树</b></p> <p class="ql-block"><b>72年8月与同组插友合影</b></p> <h1><b>&nbsp; &nbsp; &nbsp; &nbsp; 我16岁刚过便插队当知青,在农村时间不足两年。回忆当时情景,找不到"青春无悔"的感觉,留下的是少助无奈的印象。如果用红灰白三种颜色来形容知青生活,我应属于是灰色!谨以以下碎片回忆,纪念我的插队生涯,怀念已逝的插友。</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 郧县五七二校70届初中生插队白桑区黄柿公社新江大队六人,加上我这个往届生共七人。插队时间长短各异,酸甜苦辣均尝,回忆起来,还真有些难忘之事。</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1)〈遭训〉1971年十一月,我和罗来合一起到黄龙滩水电工地当民工。上工首日,腰系安全带在岩壁上清理炮后石渣。民工宣传员继承人民军队传统,隔一段便有人打着快板为干活者鼓劲。听着蹩脚的郧县普通话,想着我们累的难受,他们在图嘴快活,气不大一处来,牢骚话就来了。不料,情况反映到了民兵营。下班讲评,营长(区里带队人员)当众对我俩训斥。此时,真恨不能有个地缝钻入。时隔不久,我调指挥部前方值班室,再见到营长,对方竟点头哈腰。刚入社会也有感触,同样一个人,他日和今日怎么就不一样了呢?</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2)〈争分〉齐向阳在我们组块头最大,力气也是最大的。齐向阳在下放期间,属老实人。有个月队里评工分,好象是因回家返队超时,队长借此压低齐向阳工分。评分过程,我们不服,几个人与队长等人面红耳赤大吵了一架,最终齐向阳工分提高了。我们当时有一个说法,在组里,关上门我们可以大吵大闹,开了门我们绝对一致对外!</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3)〈抓人〉我们下放那个年代,虽说全国都在“以阶级斗争为钢”,但我们在下放期间没什么感觉。我们生产队有戴帽地主分子一人,有几个在解放初期与参与反革命暴乱有关联的人,也就是当时称有历史污点的人。这个地主分子当时应该是五十多岁,只有一女儿,嫁与本队一强势家族。因此,平时也少有人找岔,批斗也从未搞过。其他有历史污点的人,除了派点脏活累活,也还太平。那年,带帽地主说是有病,请假到了刘洞公社亲戚家,长期不归,脱离了监管范围。队上安排民兵排长和我前去抓人,那天晚上,我们步行沿山路前往。几个小时后,到达此人亲戚家。见队上来人,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好菜好饭招待,那个年代能吃饱就不错,吃点好的实属不易。排长不客气,我也不推辞。酒醉饭饱,对方强调实在有病,不能回队。人不走,我们也没法强行带走。只能是例行公事返回队上交差。其实,即便是全国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也还是有不少"真空"地带!</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4)〈借粮〉下放期间,由于不会精打细算,计划着过日子。更做不到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干稀搭配,粗细粮搭配。处于"今日有酒今日醉"状态。加上正长身体,特别能吃,分的口粮也不算多,有时几乎接近断顿。我们还曾经到邻近公社,拣过别人不要的包菜叶子,回来掺着少得可怜的粮食裹腹。应该感谢队上先后两任保管(刘道礼、尚光祥),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刻,借生产队的粮食帮我们渡过饥荒,而这些借给我们粮食,从来没让我们还过。那年我返城,需要到粮站卖粮卖油,转粮油关系,那年分的点油,早被我们吃光了。无奈之下找到保管,保管二话没说,让拿瓶子来,悄悄到仓库打了油,让我赶快到粮站去卖。回想起来,这两位保管的情谊,终身难忘。</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5 )〈杀狗〉一日,金敏(此时他已到其他队教书)来我们组,诱来狗一条。放工后,大家回屋见关有狗,甚喜。打狗罗来合还是有一套,先用绳套住狗脖子,两个人使劲拉,一个人用锤子敲狗头,不一会狗不行了。罗来合拿刀很利索的剝了狗皮,割了狗头。半夜跑队上地里偷了点萝卜,放到脸盆熬了一盆,兄弟们美美饱餐了一顿。</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6)〈吃猫〉屡屡招工不顺,时日,一人(此时罗来合已招公路段,齐向阳在修公路当民工)放工后,闲逛于卫生所,见有信一封。拆开一看,大喜,原来是我的郧阳技校报名通知书。晚饭后,独一人前往十多里外找齐向阳。与齐向阳会合后直奔新江一队(赵胜利、陈建邦、杜长武处),杜长武亦属技校招生对象,我们曾相约谁接通知,第一时间告知对方。进门告之相关情况,一队兄弟说,盆下扣有一猫,半夜杀了兄弟们庆贺一番。半夜宰猫熬了一锅,缺油少盐且有狐味,但也其乐融融。</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7)〈炸鱼〉大队打穿山洞,小队常派知青当差。炸药、雷管、导火索今拿一点明拿一点,也积了不少,东西有了就准备炸鱼了。罗来合胆子大,装药装管充实非他莫属,到了河边,点火往河里扔也是他的活。瓶子入水,只听轰的一声,不一会河面鱼漂了一片。此时还是冬天,见到鱼,兄弟们一个个脱的光光的,跳入水中捞鱼。鱼是捞的不少,但人上岸冻的直哆嗦。苦中有乐啊!</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8)〈打赌〉下放后,不会过日子也不想好好过日子。记得那年分油,第一件事就是炸油条。还新挑了一缸水,炸了就淬入水缸,要的就是个入嘴便化。吃的差不多了,便开始打赌开心,说是谁再吃若干根如何如何,金敏积极响应,油条是没少吃,但该他刷锅洗碗之事不可免。洗碗时低不下头,弯不下腰。窘态为一时之笑谈。</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9)〈砍柴〉下放后,烧柴是个问题。一直没能很好的解决。记得那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到龚家台砍柴。看着茂密的丛林想着缺柴的困苦,真是高兴。柴是砍了不少,但缺乏捆的经验,纤担一插挑起来乱晃。凑合着往回挑,柴捆乱晃,不一会就筋皮力竭。刚出山不久,就拖不动步了。实在挪不动了,躺下来,几个人在阳光下便呼呼大睡,这一觉睡了很久,那个美劲呀真难忘。睡完了还得往回挑呀,干粮砍柴时就吃完了,走着走着肚子又提意见了。又累又饿好不容易到了沟尾六队(我们是沟头八队),住户见是知青,很是同情,熬了苞谷糊。就着酸莱一人喝了几碗,那个香劲呀别提了。晃晃荡荡柴是挑回来了,人差不多也散架了。此后,我们再也没进山砍过柴了。</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 (10)〈夏收〉下放近两年,参加了两次夏收,这是个最累最苦的时期。割麦子一排人,稍慢点就会被拉下,几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挑麦子麦捆没大小都差不多,挑得动挑不动都得挑。打麦子是不分昼夜,为防止麦芒进入眼睛,将薄汗衫套在头上,在脱粒机前忙乎。麦芒粘的满身都是,其痒无比。从割麦到麦粒入仓,整个过程十多天,没日没夜,加上吃的跟不上,我们当时也就十六、七岁,苦不勘言啊!</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11)〈插秧〉麦子收了,插秧开始了。比起夏收的累苦,插秧相对好点,但也不轻松。一个时期天天泡在水里,长时间的弯腰劳作,一天下来也是腰酸背疼。我们队会计是插秧快手,我们还是挺偑服的。初生牛犊,我们也不示弱。插秧我的体会,只要你的腰弯得下去,手离水面越近,手脚还算麻利的人,插的自然就快。当然我的插秧速度确实不慢于他人。但这也要付出代价,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 (12)〈烧窑〉队上有一窑场,主要是烧瓦。农闲时期,逢装窑烧窑,队上劳动力一齐上阵。活路对于我们比较简单,一是传递瓦坯装窑,另一个就是往窑洞内传递柴草。烧窑对知青感觉是比较爽的,一是大家一起干活,说说闹闹很是有趣,二是可以吃大锅饭,自已不开伙,省了不少事。那年烧窑,主食锅盔馍,汤是牛肉汤,可能是做饭的人也不懂,牛鞭没洗干净,一锅汤都有臊味。但在那个缺吃少食的年代,一个个仍吃的是津津有味。</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 (13)〈打洞〉农闲时期,队上常派知青公差,到大队打穿山洞。穿山洞,就是让河水改道,水由山洞过,原来河滩改田,增加种植面积。打穿山洞,活路就是打炮眼、装炮、放炮、出渣。我们主要是打炮眼和出渣。打炮眼三人,一人掌钎,两人抡锤。掌钎的人手脑要灵活,在锤击过后的瞬间及时转动钢钎,轮锤的人要膀子甩得开,打得准,能使出劲打。知青不苯,干这些活肯定是不比农民差。山洞是两边打,有一侧往山下倒渣,垂直距离有三十多米,有时不小心车轮就滚下了山坡,因为山路陡峭,往上扛车轮上坡,一般人还真有难度。曾有不知是上面何方干部,或是报社记者,光临山洞,上这个坡是手脚并用,几乎是爬着才上来。常有车轮滚下,我们习以为常。久而久之,扛车轮上山如走平地。在我离开农村前,这个山洞打通了,原来河道的田也改好了。看到这些,想到我们曾在这里流过汗,出过力,心里还真是美滋滋的啊!</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 14 ) 〈回家〉知青点距县城有一百多里路,比那些插队异乡的知青,我是幸运的,一年可以回几次家。回家主要是乘车、爬车、步行。乘车就是坐代客车,那种用卡车替代的无座运人工具。由于知青点非代客车起点,拦车乘车几乎不可能,只有步行二十多里路,到区里白桑关才能乘车。爬车,有时没钱又不想走路,就约几个人,在过路汽车上坡处,等汽车上坡减速,往车上爬。如果运气好,司机同情知青,睁只眼闭只眼,就搭上车回家了。没钱了又要回家,只能步行。记得有次回城,晚上出发,拿了根棍子就上路,一路奔波,到了离家还有二十多里,又困又饿,实在走不动了,便在一稻草堆边睡着了。一觉醒来,看到有客轮停在岸边,二话没说,匆匆忙忙上船。待船一开,一看方向不对,连忙喊搭错船了,让船靠岸。少不了白眼,出尽了洋象。</b></h1><h1><b>&nbsp; &nbsp; &nbsp; (15)〈返城〉从下放那天起,就盼着回城。同队老知青曾感概:给我个城市户口,让我扫厕所都干。此话并非戏言。对于这些初中毕业没能上高中的知青,返城的路注定更坎坷。下放当年,正在黄龙滩电站郧县民兵指挥部前方值班室当保管的我,此时还是很滋润的。一个电话,回队填表招工(我是小组第一个被推荐回城)。这好事赶紧回生产队,表填了与化肥厂招工的也见了面。没有下文,虽没人说但也能猜到:政审没过。其后公路段招工、区合作社招人,公社都给了指标没过关。此时,本组来时四人,金敏上卫校,罗来合到公路段。只剩下我和齐向阳。一个连道班养路别人都不要的人,可以想象当时的心境,一片茫然,心灰意冷!转眼快到了下放的第二年底,适逢郧阳技校招收首届学生。峰回路转。也许是贫下中农对我评价还行,也许是我写的自传、填写的表格,字迹还恭整,语句还通顺,没啥错别字。感谢招生的王清一老师,让我有幸过了各关,于当年十二月底拿到了入学通知书。结束了一年八个月的知青生活,返城了。</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将我的知青生活定位为灰色,是指既无战天斗地业绩,也没吊儿郎当瞎混。偶有偷鸡摸狗,实属困苦生活所迫。)</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同组知青退休后到界碑</b></p> <p class="ql-block"><b>白桑区部分插友2016年初聚会</b></p> <p class="ql-block"><b>注:此文系加精美篇《悠悠岁月.不曾忘却的记忆》节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7xhthey"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悠悠岁月 • 不曾忘却的记忆</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