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泪

國繁

<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有一个男孩在那家窝棚这片黑土地上,一户农民家里诞生。他是这个家庭中的第二个男孩,他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欣喜。却也带来絲絲忧虑,他们的这个家庭,和那家大多数家庭一样,已步入贫困家庭的行列!丰年尚好,赶上灾年,只能靠出卖土地来维持生活。孩子们虽不缺吃穿,父母也都舍不得,大手大脚的花费。以能过得去就行,这里的家庭都是这样。孩子们过着一身小掛,一春一夏,冷时穿上,热时褡肩。黑不出溜,一过一秋;守着火盆过严冬。灾年和大人们</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样的半粮半菜的过生活。各人家的小孩都要靠天养,每年一开春,孩子们出麻疹、天花。无医无药,致使大量的儿童死亡;只有命大的活了下来。那家的这个孩子自生下来,无病无灾!说来也怪!自从开嘴吃了一顿饱奶以后,在家全靠额娘嚼布子吃长大。再大一点给什么吃什么?穷人家的孩子,光不出溜的满炕滚着爬着就长大了,慢慢的人们发现,那家的这个孩子只会笑而不会哭!</span></h3><h3><font color="#010101"> 他们家是二爷爷家的老三。三阿哥生二子,长子堂兄弟排行老三,后人叫“三大爷”。三阿哥的小儿子,堂兄弟排行老五,后人叫他“五大爷或五叔。这个孩子是五叔的孙子,他阿玛叫双寿,额娘那唐氏;这个孩子就是双寿家第二个孩子。住在老屯的最西头,对外讲;那家窝棚大西头。他们家从三阿哥手里接过十来垧洼地,一处房产,经过几年的折腾家里还能有五、六垧地差不多。开始日子过得还行;往后,一年不如一年。早些年这批垦民国家有照顾,如今国家有难,垦民再也享受不到任何照顾,老百姓只能是;一有亏空和灾年就很难生活。这里的土地和上岗地不同,低洼易涝,产量不及上岗地的一半。</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就这个家庭从这男孩出生以后,一连又生了七个儿女,这是八儿一女的家庭,日子的艰难就不用说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有句话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七、八岁的孩子就领着弟弟妹妹满甸子跑!挖野菜、钓小鱼、抓哈蟆、掏鸟窝,捡野鸭蛋。晚上回家那个孩子都不会空手,惹祸的孩子会不声不响,老早钻进被窝了事,如果有人告状则免不了挨顿胖揍!孩子们一天天在外,打架了,吃亏了从来不说。没有大人管,只能是大的护着小的,一天天像野孩子一样。埋了理汰,灰头土脸的过着他们独特的童年生活!这种苦难他们将会永远铭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有句老话,讲穿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个时代就这样!一家人靠缝缝补补过日子。大多数贫苦农民那个不是这样的?老大的衣服剩下的的老二,老二剩下的给老三,最小的穿毛衫!夏天可以,一个个光不出溜一到冬天,没有了棉衣绵裤只能守着火盆呆在家里。这就是穷人家孩子的生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的孩子,小时候都没有正名,那家这股是武将后代;什么小三、小四的叫,大丫、二丫的喊着,再好听一点石头,铁蛋怎么顺嘴怎么叫,孩子多啦按数字排一、二、三最好!遇着叫大名的到不习惯啦,他们把正名叫官名或学名。不作官,不上学,有名也没用?</font></h3> <h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二孩己经八岁到了读书年令,可他的确上不起城里的这个学。因为家里没钱,只能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打柴挑水什么活都干,特别是挑不动水领着弟弟去抬。每天打着赤脚在草甸子上跑:他喜欢的是马,放马的时候,他会骑着光腚马,就是没有马鞍子的马飞奔。他会上树并能灵敏的爬到树稍,最难掏的老鸹窝他能掏!他光着脚能撵上野兔!他手中的弹弓能打住麻雀,他喜欢和那些读书的孩子一起玩,他会指着马问人家,马怎么写?他记住这是马。他指车问人家,车怎么写?人家会告诉他这就是车!有时候他掏到鸟蛋会给人家送去,就这样日积月累,也学了不少的字!可他没有大名,不知道自已名怎么写,只知道叫“小二“!</h3> <h3><font color="#010101">  有一年秋天,他和一帮孩子从邻村地里边,掰了一些青苞米,在地边子上燃起一堆火来烤起了苞米。农村的孩子都喜欢这样吃,小金黄苞米烧着吃很香。自家地里的苞米他们都舍不得掰,只能偷偷摸摸去掰外屯地里的苞米;这事都由小二说了算。因为小二是这帮孩子里的头。孩子们中间有爷爷,也有孙子。有叔叔也有侄,但孩子们在一起从来不乱叫,他们跟爷爷叫小爷爷小叔,当爷爷、叔叔的管小辈的叫大阿哥,二阿哥或叫将军或叫统领。当孩子们玩起来的时候是不管不顾的,有梯子他们可以上天。他们吃着、玩着、闹着豪无顾忌。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时有个老头真接向他们走来。到得跟前用手中的竹板敲了两下,说了句小伙子,我给你们谁算一卦怎样?这时小二说了句,不算!我没钱?这时老头说;给我两穗苞米,我就给你算。好嘛!原来老头饿了!小二,将刚烤好的苞米递给老头,老头一边吃着苞米,一边问小二,你报个生日时辰,我给你掐算一下!小二说;我阿玛老说我没出息!你看我什么时候能出息呢?老头问:那你喜欢什么?小二说;我喜欢骑马垮枪!老头说;我看这个小孩挺有意思,让我再吃一穗苞米我给你好好算一下。你报一下属什么和生日时辰?小二说我属鼠,三月初五午时老头一掐指,一闭眼说;丙子年生人,鼠能钻。你这辈子?好啊!常言“好命难能占三午,大富大贵当将军!困龙能否早出水?(否则)一生一世受罗乱”(落难)老头说完;小二真信啦!可是最后那句是因为口音还是什么?没听明白。等他回过神来,老头没啦!</font></h3> <h3>  几天后,小二走了,阿玛、额娘问了好多孩子们都说不和道,小二上那啦?后来那个在城里读书的孩子,告诉阿玛额娘不要找他,叫大家放心他是去闯荡世界,走时候他满打满算才十五岁!那是公元一九零三年秋。</h3><h3> 他一路向南走去,饿了路边有能吃的就是找点,有时点火不方便,干脆就吃生苞米。他选择早上或晚间进地掰青苞米,能点着火,他可多掰几穗吃完带着剩下留着下顿吃,他知道大秋天的我反正饿不死。困了就睡,屋沿、桥洞空房,庙宇,坟地那里都能睡。他身上分文没有;他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脚上设有像样的鞋,他光着脚丫捡土道走。在有人的村屯饿了他要水喝,确张不开嘴要东西吃,有好心的老头老太太给他吃的,他确千恩万谢,有时人家看是小孩可怜,并知道他的去向会找些旧衣服或鞋给他,他会感激地给人作揖或施礼。他最留意的是过往军人,最喜欢的是骑马挎枪的,他想当兵,他不管什么兵都想当,他在家最羨慕的是,当过老兵的三大爷,骑着马扛着炮想干啥就干啥。他看着当兵的就跟着人家搭讪,并说出他想当兵!这也是他的唯一心愿!</h3><h3> 天气越来越冷,他穿的太单簿现在己进入冬天,他无法抵御寒冷,他需要打工、挣钱,他需要找一个能吃、能住的地方。能找到活干的时候,有时也能挣到几个大钱,他走的地方很多,他也记不清都到过那里。有一次他病啦,倒在一个大车店门前。被好心人背进店里,他整整半个多月人事不知;店主也拿他没办法,只能给他请医生看病。命大的他顽强的话了下来,他答应给店东,用干活来补下他的欠账。他就留在了这里,他劈柴,挑水做饭什么活都干,他勤快,礼貌东家很喜欢他。就这样他给人家白干了一个冬天的话。转过年春天,他要走啦,他和店东告别,还好,店东给了他两块大洋,他不要,他说讲好的用干活顶你给我治病花的钱!人家说;傻孩子拿着吧!这叫穷家富路,他谢过店东。他踏上了他的希望之路!</h3> <h3>  小二在前行途中曾遇到过两次当兵机会,可人家一看就说不行。“你个小孩牙子,没长胡子没长毛,还没有人家枪高”,当个什么兵呀!死活都是不留的,并告诉他回家等两年再来。可他刚想说;我没有家,他又咽了回去,而是有家不呆?他想吃苞米的老头是不是说错了啊?还是我就不该出来?</h3><h3> 一天他作了一个梦,梦见了阿玛和额娘,只听阿玛说;这个孩子怎么还不回来?是不是死那啦?他梦见了只比自己大两岁的小哥,他处处护着自己,帮助自己!他有点心软了,他想哥哥。还有那些数不清的,满炕爬到处窜的弟弟妹妹他们都怎样啦?</h3><h3> 最不放心的还是他,心中的那朵金花,从小就在一起玩,有一回,他用野花编了个花环高高兴兴的给她带在头上,他瞅着她傻笑,他说;真像,她问她像什么?他说;像新娘。有她,过家家玩时他不准她当别人的媳妇!长大后他们之间却有点相远,他偷偷的跟她说:他要娶她,就怕金大爷不愿意!她告诉他,只要你骑马挎枪来,他不敢不愿意。梦醒了,他还得追寻他心中的那个梦!</h3> <h3>  在他社会上飘荡两年后,他有了苦难生活的经历,有了社会处事的经验,他成熟了!他知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再那么直接。他会看人的脸色,他知道怎样能不挨打,怎样不挨欺负,他能够作到喜怒于无色,宠辱不惊慌,他具备了将来做大事的条件!</h3> <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公元1905年,那家小二在辽宁义县参加清军,成为晚清新编陆军第二十镇中的一名军人,起名那文海!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小二打听到义县招兵的消息,提前十多天就来到这里,他并没有太着忙。他先观察一下,他要先编排一下言语,省得到时出纰漏。愿意当兵大多数是当地的贫苦农民,都为的是讨得一口饱饭,当时的兵都有军饷,大多数人都是靠军饷养家。一个新兵入伍就给两块光绪银元,谁知道以后还给不给?当了军官以后,挣的更多。当时新编陆军每镇大约一万二千人,镇下设协、标、营、队、排、排下管棚、每棚十二人。管这棚的人叫目,目分正副就是后来的班长、班付。</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辽东义县城关小北门里,这里正在招募清军,这里只放了一张长条木桌一个青年军官模样的人在那一边写字一边问话,两边各站一人像似警卫。轮到小二,问你多大啦?从来不会撒慌的小二,这时撒了个慌,顺口说十八。军官说;“瘦点,没关系用不了一年的兵饭准胖起来,”叫什么名字?小二只能说姓“那、叫小二“,军官说这名不行,那么?小二望着远处的大海,那么我叫“那文海”吧!军官问;什么那云海?你是在旗吗?军官又问;什么旗?云海答正黄旗!军官说;好哇!这样一问一答间,把准备说的话都忘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文海排队领一套灰布军装,他看着小,他硬换回来一件大号的。他知道自已可以长胖,长大,这也是他从生下以来,穿上最好的衣服。鞋都是纯皮的蒙古靴子,而且还有一条皮带特宽,他很满意他可以和当年的老爷爷相比。</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 他们是新编陆军不同于过去的军队,他们这些新兵是要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才能补充至各队,(连)他们从军容风纪,军事条例,条令开始学。队列、军容、解散、集合开始练,还要练唱经典军歌,“万马军中第一勇,长板坡前赵子龙”!</font></div><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  新兵进队后分别编入各棚管理,新兵有很多规距。一,要负责全棚(班)内务卫生。二,全包全棚内的公差勤务。三,要负一日三餐打饭。四,要给老兵打洗脸、洗脚水。五,要给老兵洗衣服。六,发饷后,用自己的饷金给老兵买烟抽。这几条你能弄明白,你就少挨打,少换骂!</h3><h3> 文海不在呼这些,他有两年社会历练,他虽小,他可知道怎样对付每个人。有一次晚间他打洗脚水时带去一只水壶,打了一壶开水备用。当他将每人的面盆装好水后,将他最讨厌的那个兵的盆里倒入开水,他问大伙,水热不热?大家都说;正好!那就痛快的洗吧。可他,刚一伸脚却发现太热,立刻把脚退回到盆边。云海默不作声到他到他跟前,两手把着他的脚就往盆里摁,他说大伙都不怕热,怎么就你怕啊?来我帮你洗洗舒服,这时的他被热水烫的吱哇乱叫。从此他们各干各的,有谁还敢欺负这个新兵?没有多长时间连班长、班副都看他的眼色,围着他转。</h3> <h3>  文海在军营中第一个认识,那个会写字的曾管报名的军官,他是营里司书,后来营里管这个职务叫书记。其实这就是排级职务,云海最喜欢,也最羡慕的就是这样的人。经打听才得知他叫李杜。从此后他和李杜结下不解之缘。</h3><h3> 文海从此关注李杜,故意靠近他,他们成了朋友。李杜帮助云海学习文化,云海学的很认真,学会了很多字。李杜走啦,进了讲武堂学习军事,一年后回来,他成了这个队的队长。就是后来所叫的连长。他把文海提升为班长。</h3><h3> 当时正敢上日俄战争时期,他们这支部队正卡在关里关外的要冲地带。连里又新添了轻重机枪,他们将随时参加各种战斗,全军开展了大练兵运动。文海使用的是汉阳造步枪,枪管长,射程远能射杀十里以外集团目标,枪后座力大,初学者很难掌握它的特点,除步枪外还有队列、战术、刺杀,投弹等。云海的眼力好200米机枪靶他是一枪一个,投弹更是了不得,一斤重手雷他能投80米以上。他经过长期去练,他为练臂力,在枪管上挂上砖头!长期的摸爬滚打练习战术,很快在全军军事技术考核中,拿下多个第一。班长当的也是呱呱叫,出了名的文海,他得到连长李杜的重点栽培。</h3><h3> 公元一九一一年民国,整个清军编制完全改制为奉军。奉军首领张作霖实力大增,为充实军力,增添了大量的轻重武器。张作霖己成为统辖东三省的陆海空军大元帅!这时的文海和大多士兵一样,剪掉了养了二十多年的辮子,到挺可惜的。没有了瓣子,也到挺省事,再也不用又洗又梳啦。李杜已升任团长,该团由上级调配一批德制二十响净面匣子,专门成立了一个手枪连,李杜调文海为该连连长,后称九连。这时的文海也就二十多岁,年青,有活力。云海当时是奉军中的最年青的连长,他见到了匣枪特别的高兴,他谢团长栽培。团长给了他一个任务,你必须把枪练好,我供应你子弹,直打到他眼乏手软为止。文海如鱼得水,刻苦练习,终不失苦心。手使双枪,他能达到枪响物落,他的双枪,大展雄风,百发百中。从此他枪不离手跟随他征战沙场!</h3><h3> 在一次军事大演习中,大帅亲临校场看到了他的表演,过问文海,大帅操着浓重的辽宁口音,问坐在身旁的李杜,“他是那一沟的?“沟是土匪行话,即问哪一股或是哪一部份?李杜顿时明白;九沟!九沟!从此文海得了“九钩子”(沟)外号。</h3><h3> 同时大帅又看了手枪连的表演并高兴的说;这个连带得好啊!再给他个营吧!李团长;不,现在是李师长!大帅说中将师长李杜!李杜宣读大帅命令;那文海晋升营长授少校军衔,大帅临走前还叫了句“九沟”!</h3><h3> 李杜,公元1880--1956年,字植初,辽宁省义县人,19岁时家道中落,作过学徒,厨师。李杜投清军20镇耿营麾下任司书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历任奉军连长、奉天防军管带东北陆军29师114团第3营营长。114团团长,15师中将师长等职。1924年被降职任依兰镇守使兼东北军十旅旅长。</h3><h3> </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  公元1922年直奉战争奉军战败,直系军队并没有赶尽杀绝。15师死守山海关一线,阻止直军乘剩追击,文海营首战告捷,文海晋升为上校团长。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公元1924年5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李杜师拒绝了参加军阀间混战,文海团也在其例!此战奉系击败直系,张作霖直接掌握了北京、天津,热河,辽西、辽东、吉林、黑龙江、松江省;掌握了中国北方各省实际领导权,成为了中国北方的唯一领袖。但拿李杜确没有什么办法,只能降职使用,以示惩戒。调为依兰镇守使兼管第十旅旅长,文海降职为中校营长,随调。(依兰当时归吉林省管辖)</font></h3> <h3>  公元1927年秋,文海身骑着高头大马,一身戎装,肩佩中校军衔身挎双枪,带着一班警卫回到了家乡那家窝棚屯。拜见父母兄弟姐妹和亲人,办了几桌酒席款待了邻里乡亲。寻找到当年的那朵金花;见面后金花爽快的说;“小二你回来晚了!用手指了指身旁大大小小的一帮孩子,我现在已是这帮孩子的妈妈啦!哦!只是晚了点点吗!这一点就二十四年!其实文海早就想回来,怎耐他那个部队有个规定,非营以下军官是不配备马匹的,自己不骑马又怎么能回家呢?</h3><h3> 文海经人介绍娶了赫舍里氏女子为妻。他差人将家里简单收拾、装扮一下;并沿着老家旁的这条土道步步向北,用他的八个卫兵抬着大轿往返二十多里路将新娘子娶了回来。他高兴的是戎马半生如今有了家,他正沉寝在新婚的幸福中,密月还没有过完的他,就有电报传来,说有新的任务招回部队。他只能把新婚妻子送回娘家!他辞别了妻子,告别了父母,兄弟,辞别了前来送行的乡邻,他一路兼程赶回了部队,这就是军人。乡邻们望着小二离去的背影,楠楠自语;从小就看出,是个有出息的孩子,这是块将军的料,你看他那个精神劲!</h3><h3> 公元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h3><h3> 也就是这年文海的儿子诞生!文海知道自己有了儿子,非常高兴,值此国家动荡之时,他给儿子起了个“维国“但愿国家富强人民安宁!</h3><h3> 李杜将军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宣读:少帅张学良关于东北易帜决定的文件。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将领张学良于公元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同时宣读少帅命令,将十旅扩编为师,恢复三个团长,一团团长谢文东,二团团长李华堂,三团团长那文海,的上校军衔。李杜本人恢复中将军衔!他们均得到了少帅的平反令。</h3><h3> 公元1931年9月18日,日军公然开火,炮轰北大营,张学良下令不许抵抗,带着部队跑了,李杜这个依兰镇守使下辖松花江沿江十几个县的防务,十旅这时候要钱没处要连军饷都停了,处于最困难时期。</h3><h3> 公元1931年后,熙洽等汉奸对于极度困难中的李杜曾四次派人劝降,日军首脑则威胁利诱,企图迫李杜就范。李杜当众揭穿敌人阴谋痛斥游说者,致电北平救国会庄严宣誓,“只有杀敌李杜,光我中华民族,决无降敌李杜,污我中华战史。</h3><h3> 李杜抗日义勇军发展到七个旅,大约五万人。中共周恩来得知李杜举旗抗日,派参加过北伐,留苏归来的共产党员周保中协助李杜展开抗日斗争。李杜第一次接触共产党人,同参谋长周保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h3><h3> 1932年10月,日军三个师团对李杜领导的抗日联军围剿。李杜、周保中和副司令王德林率部,分路阻击终因力量单薄。李杜撤入苏联境内以图东山再起。后来组织的抗日联军各路军,在周恩来的建议下暂不设总司令一职,空缺留给李杜将军!</h3><h3> </h3><h3><br></h3> <h3>  1932年10月,日军的三个师团兵力,向李杜的义勇军进攻。李杜义勇军有五万之众,都是没经训练的,打不了什么大仗。唯一能有战斗力的就数原十旅这三个团,司令部设在依兰,文海三团(这时叫旅)被摆在了最前线的方正。阻击日军,李华堂的二旅则设通河,两旅可相互支援,谢文东一旅保护司令部其他部队都在二线三线上。</h3><h3> 李华堂外号草上飞一听就知道,他是绿林出身,在军中他最佩服是老九沟子,他管文海叫九哥,文海大华堂一岁。</h3><h3> 华堂也是贫苦出身,老家河北滦县连年荒旱,十几岁的他跟着父母逃荒,可怜的父母把最后一点能吃的留给了他,双双离去。他将父母埋了那里。他不肯离开,(辽宁)白天出去要饭,晚间回来,他支了个防雨棚,每天就睡在这里。有一天,一支队伍从这路过,把奄奄一息的他背了回去,给他点稀米汤喝了,救了过来,醒来后他还要走,一个小头目样的人问他为啥?他说;我父母在那,我得守着他!他这一说;众人都掉眼唳。都是苦出身同病相怜,大伙都劝他留下吧!这里离你父母也不远,可以随时去看。他留下了下来,他懂事,老的他叫叔,大的他叫哥,后来他知道大当家的叫杜立三,他在各山沟间传递信件,他从不失手,从中也锻炼了腿脚。最后他得了个外号“草上飞”后来他当上了个小头目。他的寨子坚固易守难攻,他经常与各山寨联系,他都非常了解。在清军攻破杜立三大寨以后,大多残余都集中到这里他成了当时最大一支土匪力量!他年青,有武艺,他也喜欢武艺高强的人。</h3><h3> 破他这个寨子的任务交给了李杜师,李杜把任务派给了文海营,并交待他带几门炮给他轰平了事,文海答应了,几天后他派侦察员回来报告,他做出了个独特进攻方案。他汇报给李杜,李杜听了直挠脑袋,这样很危险!文海却胸有成竹。</h3><h3> 进攻这天,文海按排全营待命。他只带两个兵背着大枪。他们到得寨前,果然是个易守难攻的寨子,唯一的山门单人上去也难。往里看远远的有一面杏黄旗在飘扬,估计是什么替天行道一类字?因为土匪都这样。文海目测一下距离!从随从士兵手里接过步枪,手起枪响,只听山里一片呼叫声。杏黄旗飘飘荡荡落了下来,原来旗杆的旗绳被打断!</h3><h3> 这时只听山上传下话问什么人?敢闯我山门,打落我旗帜?只听下面回答十九师九钩子。在土匪队伍里都知道这是张作霖给起的绰号!只听上面传话;请!不一会寨门大开走出一人,正是草上飞李华堂。华堂将文海及两随从引入正厅坐下,文海说明来意华堂听后,说;我愿投降追随九哥干大事,只是!文海接下说;只是怕弟兄们不服是吧?华堂一笑!当下,吩附摆酒迎九爷。正这时文海看天上飞有雁群,一行行飞来。云海说,摆酒应该有野味才行,手举双枪叭叭叭一阵响后。喊了声你们去拣。一会工夫下面捡回来十多只大雁,下面却传来阵阵呼声,九爷神枪!</h3><h3> 第二天整个山寨,大车小辆拉着给养,五百多人浩浩荡荡下了山寨,随后一把大火将山寨烧个净光!李杜高兴,任命李华堂为营长授少校衔。从此后李杜在军中调任,都带着李华堂与文海,他俩成了李杜的忠实追随者!</h3><h3> 这次与日军决战,李杜心里明白,虽有四五万兵力,但他绝对不能成正比,他没有打赢的希望。此仗必须得打,用他来喚醒亿万之众。他按排华堂,文海你俩要互相支援,给我顶三天后自行撤出战斗,上山打游击去。</h3> <h3>  这天凌晨,天还灰濛濛的,日军向文海旅开始了进攻,文海旅不同于其它部队,他旅里有一百多个射击能手,他们利用地型开始了远距离射杀。一下打死了十几个鬼子,气得日军指挥官哇哇乱叫,这是支什么部队。那有这样战法?日军第一次进攻并不用大部队一回上两三个班而且是分散开来,动作也非常慢,这是在试探进攻。文海的前沿阵地上的连长很有经验,命令描准了在打,这下日军又丢下十多具尸体。文海命令前线部队立即撤退五十米,防止日军炮击。前线接到命令动作快的撤了出来。动作慢的这时正好一排炮弹飞来打的掩体七零八落,联军伤亡不大。文海命令部队进入阵地,放进五十米开枪。这回日军哇哇哇的有一百多人冲上来,文海命令轻重机枪同时开火,这次日军进攻又告失败。文海命令部队撤向两翼等待日军炮击。几番进攻都遭到失利,日军留下了几十具尸体。战斗一直坚持到第二天,阵地上静悄悄,出奇的安靜。他们不知道日军想干什么?原来他们是等待大炮的到来。下午稍晚日军向联军阵地连续不断的炮击,这次炮击文海的指挥所也挨了炮。联军战士从未经过这样炮战,无处躲无处藏傍晚文海旅只能撤出一线阵地。文海命令清点伤亡,这一顿炮战伤亡300多人。这次战斗华堂旅伤亡的更多。整场战役没超过三天,义勇军五万多人被打散。义勇军总司令李杜将军只带少数人马撤至境外。这支义勇军队伍只有少数人坚持,在山林里的打游击!</h3> <h3><font color="#010101">  文海带着队伍在林子里转!看不见日本人也看不见中国人,他们只能下山去打,能有补充就补充一点,有时候,却暴露了目标,遭到了敌人讨伐队的大举进攻。他们缺少的是武器弹药,没有粮吃,这是最大的困难。在冰天雪地的大山里,冻死,饿死比比皆是,伤兵无法医治,只能等待死亡。他不是神仙,他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难题,也没有人告诉他怎么办。他联系不上李杜;他只能告诉战士们把家庭地址留下,等待时机我好找你们。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能给日本人做事!你们要寻打机会消灭一个日本人,我给你们一百块大洋。先记住,等到胜利的那一天你们找我来取,另外告诉大家从此以后再无那文海。你们;那叫什么?他手指弯曲打了个手式,这时大家都明白啦!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九带着几个人回到了老家,其中有两个是他当营长时的警卫员。对九忠心耿耿,九待他们亲如兄弟!那家窝棚是处于敌人后方,日本人只在山里剿匪,从未想到这大平原上有什么匪,九带这几个人一连建了十多个窝藏点,神出鬼没于人群、集市、乡间、田地。九杀汉奸,对付不良伪满警察,被九除掉的都留下九字样。有一段盛传阎王爷派来个钩神,连乡村里小孩都怕!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他们家很神密,据说有个没底的疙瘩柜,里面和地窖相连,他们白天在里面睡觉,晚间出去活动,有一次他们被一个伪警察发现,他们装作赌钱警察说了两句就走了,后来这个警察就失踪啦。这里的日本兵从来不敢单独出来。他们怕遇上“钩”。 后来在民间(指做坏事)有这个一句话 ;看你怕不怕九钩子?早晚会把你钩去的!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九家有时用小孩放哨,“镰刀把,别害怕,“这是没事。“扁担勾,顺草溜!”这是有事!后来屯里人都知道他是和日本人作对,并主动帮助他,给送粮送菜。他们都知道文海就是九钩子。他的双枪有谁敢惹?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九的一家人很悲惨,老大夭折,老三夭折,老四,十五岁时,被卖到拉林的回子馆因偷吃猪肉被反复灌肠,受不了老板的虐待,把老板打了,老板差人把他活活打死。连续失去了几个孩子的额娘生生哭瞎了一双眼晴;老五为了找二哥,进了山,后落入双鸭山煤矿挖煤。老六为找他,带着儿子偷了财主的走马(专门用于骑行)后落入吉林舒兰,客死他乡。最后只有八姑嫁与乌雅氏家,老九文煥终生未娶,人民公社时期享受五保,六十年代死于家中。九只有维国一子。长年在外与妻聚少离多,且身有伤残不育再无后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公元1936年未,那家窝棚来了一个货郎打扮的人径直走向他家。第二天他们几个人全都走啦。这次走,维国那年八岁。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公元1937年一月,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成立。军长李华堂,付军长XXX,参谋长李向阳(病逝)政治部主任李熙山。政治部主任魏长魁,1938年6月,在通河苇子沟战斗牺牲。政治部主任王克仁,1939年五月林口刁翎战斗中牺牲。该军主要成员来自原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和第三支队。 (十旅)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九军的战斗多数都是李华堂信任的九哥来指挥的,九哥手中的双枪威震敌胆,死在九钩子枪下的日本鬼子,不计其数。日本人惊呼;老九钩子!枪神!钩人,钩魂! 日伪的新京时报曾有报导。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老九钩子和赵尚志是好朋友。他说;他有文化有头脑是将才。是共产党,只可惜他被开除了!要不然我也会成为共产党的。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公元1939年最后那一次战斗中,老九钩子负伤,被他的两个兄弟藏在山里,李华堂投降日本人,掩护了九哥,使得鬼子再没搜山。九被他的两个弟兄展转数月送回老家。</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九回家后深入简出隐身下来,他忘不了他这两把会说话神枪最后干脆把他埋掉!他把儿子送入大学,毕业后的维国在松江省某研究所工作,因九的历史说不清后调入某中学任教。</font></h3> 投降日本人的李华堂叫降国不降日,(满洲国)日本人没有再找麻烦,李华堂知道。处处有眼晴在叮着自已! &nbsp;<h3>  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投降了,林彪带来了八路军佔领了下江一带(松花江下游),没过够兵隐的李华堂招集旧部,重新出山组织军队,被国民党任命为东北挺进军第一集团军上将总司令。 &nbsp;</h3><h3> 李华堂不忘旧情,再次出山去请九哥,并带去了国民政府的任命状。再次邀请九哥出山,出任付总司令一职,授上将军衔,年老多病的九哥这次确没有答应。这一切都将是过眼云烟,他知道华堂这回是要完,可他确没有办法去阻止!李华堂与共产党为敌,被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分区剿匪部队捕获负伤,后死于押解途中! &nbsp; &nbsp;</h3><h3> 九大爷在最后的居住地里生活没有人知道他的历史,只知道他当过连长,而且给他靠到了国民党身上,那他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反革命。不管什么命都没有人管他,人们都知道他有个儿子在外工作。在最后的时刻,他忍受着身上的伤痛,病痛。饥饿却无情的折磨着他,有一次同族同支的老大来看他。他委托他,一定要把他送回老家。一定要把他埋在家乡的土地上。他把最后的一点口粮留给了老伴!</h3><h3> 公元1960年,九选择了自已结束自己的人生于家中,享年七十二岁。 &nbsp;</h3><div> 世上只有流血的将军,那曾想还有流泪的将军?在将军最后的那几年他见人就哭,他说人生对错象下棋,只一步!他断断续续的说;高官,囚徒,名扬千古!一名不值!他最不能忘记的是“年轻的九连连长“,一说连长这个词,他眼睛会放光。那是他年青的骄傲,一提连长人们总和国民党联系在一起!那时他是奉军连长和国民党没关系!做为一名爱国军人,参加了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最后能全身而退,也许这就是他的完美结局! &nbsp;</div><h3> 他走以后,是那家大哥带着两个人,赶着一辆牛车,拉着睡在薄板棺材里的九大爷。顶着薄薄细雨,轻轻的,慢慢地走着,走向通往家乡的这条土道上;道上满是开了黄花的婆婆丁,在微风中摇摆像似欢迎英雄回家。道上的车轱辘菜已抽成长长的鞭穗佈满了这条荒道,有如万千士兵的军阵,夹道欢迎将军凯旋!大哥把他安葬在老家的这片黑土地上。他没有墓碑,没有坟头,没有香火。他什么都没有!这就是一个爱国军人,佩带过“将星“的,军人结局。享年七十二岁!</h3><h3> 他死后做了一辈子怨妇的九大娘把他的照片,抗联的资料一古脑地全部烧掉,仅仅剩下一个名签,名签上标示民国二十八年,现在没有任何有价质的资料证明;他的历史!他的事迹。他在抗联中用的都是化名和代号,他是一个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与养他长大的这块黑土地融合在了一起。他不需要任何名誉和光环。只要后人们知道;当年确有,“双枪杀敌寇,神鬼怕九钩“一说! &nbsp;</h3><h3> 文海大爷是那氏家族的骄傲,也是那家窝棚屯的骄傲。他将是这个国家,这个时代最后一个,流血又流泪的将军!</h3><h3> 我们叶赫那拉氏是将军的家族。我们的后人一定要记住!将军流血不流泪!!!</h3> <h3> 作者简介</h3><h3> 叶赫那拉・国繁,生於1946年,满族,爱好文学,爱好满族传统文化。</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