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蹉跎岁月 感悟幸福人生

五彩云霞

<h1>&nbsp; &nbsp; &nbsp; &nbsp;漫漫人生长河中,每个人都会经历许多往事,随着岁月流逝,许多过往会烟消云散,不复记忆。但也注定会在某个阶段或某一时刻留下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记忆。</h1><h1> 1974年2月20日,在我的人生记忆中永远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但是我却真的已经记不清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天气了,是阴云密布抑或是太阳当空?也或许都不是......但这一天已经深深嵌入我的生命历程的记忆里。这一天,正值花季的我们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怀着一腔激情燃烧的热血和对未来理想的憧憬、期盼以及对未知生活的忐忑、彷徨,离开了亲爱的父母和生长的家园,集结在宝鸡市斗鸡中学的操场上,在父母和亲人泪眼迷茫的目送中,搭乘着解放牌敞篷军用卡车, 从斗鸡中山路向西进入宝鸡市区,沿着主要街道浩浩汤汤巡游,在红旗路的胜利桥掉头一路向东,从潘家湾入口沿着潘太公路向南进山,向着 目的地太白深山里的终南、桃川和鹦鴿公社开进。从那天起我们也像高我们几届的学长们一样被冠以“知识青年”的称谓,开始了“上山下乡干革命,广阔天地练红心”的生涯,在太白山中桃川河畔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度过了三年人生最难忘的苦乐年华。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h1><h1> 时光荏苒,往事如烟,时隔四十二年后, 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但有些情节依然清晰依旧如在眼前。那时的潘太公路,不像现如今的公路平整宽阔,石子铺就的的道路坑坑洼洼,道路狭窄,会车时相向而行的车辆似乎就要擦车而过,没有过硬的技术恐难以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由于路不好走,车辆又多,开不起来,车队只能以龟速缓慢前进,终于在大约下午两三点后到达太白县城。一进入县城,一片热闹景象。锣鼓喧天,彩旗高挂,路两旁有许多围观的太白人民,高音喇叭里播放着热烈欢迎知识青年的来到太白等口号,还循环播放着我们学校四班GJQ同学"扎根农村一辈子,广阔天地练红心”的决心书,播音员洪亮高昂的播放声音令人顿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同时我也陡然增添了对GJQ同学的敬佩之情。在简短的欢迎仪式之后,县城周边终南公社插队的知青们分流到各队,而分配在鹦鸽和桃川公社的学生车队继续前行。不久,五里坡到了,这是东进鸚鸽和桃川的必经之路。</h1><h1> 所谓五里坡顾名思义,这是一个长达五里多的陡坡儿,后来知道了一些有关五里坡的历史。据说在古代时候曾是"三国古关”,诸葛亮六出岐山必经此处。而今是太白林业局运送林木时的一条通道。道路狭窄,蜿蜒曲奇,坑坑洼洼,颠簸不平。放眼左面是嶙峋陡峭的悬崖山石,突出的巨石威武地虎视眈眈的注视着车辆和人们,不禁令人生畏。再看右面是深邃不见底的峡谷,非常险峻,对于我们这些没出过远门的城市学生和送行的家长来说可谓看一眼就心惊胆颤,刚才还在车里有说有笑的,观此险情说笑声嘎然而止,大家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盯住前方, 都不敢多说一句话。好在驾驶员都是技术娴熟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凭着艺高人胆大和完成政治任务的光荣使命感护佑着我们安全到达即将安身立命的生产队。 </h1><h1> 后来我们才听说在当时人们把五里坡称为“死亡之路”,道路之险要可想而知。在这个坡段,也曾出现过多次车毁人亡的悲剧。天气晴好的的时候,从太白县城到鹰鸽公社每天只发有一辆长途大巴车,遇上下雪天,五里坡被皑皑白雪覆盖,车辆无法通行,长途车就停运。要想通过五里坡只能靠步行近一天的时间。 也有一些胆大技术高的林业局司机偶尔冒险经过。</h1><h1> 车队驶过了五里坡,就是相对平坦一些的公路,大家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路边也开始稀稀落落地有村庄出现,后来知道依次是杜家庄,店子上,路平沟等生产队。九班及以后三个班的同学们分别先于我们到达了各自的生产队。我们继续又前行了几十公里,天快麻麻黑的时候,终于到了我们知青组所在的鹿台沟大队。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h1><h1> 桃川公社鹿台沟大队,据说是桃川公社最贫穷的生产队,位于桃川河北侧的两座山夹成一线天的山沟里,要进沟里必须要先过河,汽车无法开进村,只好停在了河北侧的石头铺就的路上,家长和学生们卸下了自己的行李,只见一群衣衫褴褛,逢头污面的老乡过来扛着行李 往村子里走,这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们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跟着老乡走在那 坑洼不平的山村小道上,终于到了我们的新家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h1><p><br></p> <h1>  我们知青小组共十个人,六男四女 ,生产队给我们安排的新家位于一进沟口的两间胡基(用土制作的砖)垒起来的房里,房间坐北朝南,面朝桃川河。一进屋右侧一间从中间隔开,里边半间是我们四个女生的床,四人大通铺,外边半间是我们的厨房,左侧一大间是男生们的卧室,同样是六人大通铺。整个房间简陋的没有任何设施, 仅仅两张木头搭成的大床,床上铺着麦草秸杆。</h1><h1> 安置好行李之后,大队书记亢德财带领学生和家长到了贫协主任李德才家,支部书记姓亢,是一个长着络腮胡国字脸的中年汉子,面相倒也和蔼淳朴。他操着一口近似于陕南口音表达了热烈欢迎知识青年来到广阔天地扎根农村的态度,然后开饭,山里人以最高的待客规格臊子面(有点肉的汤面条)接待知青和家长。饿了一天的知青和家长们草草吃了饭来不及品味饭的滋味就被解放军战士和送队老师催着要乘车返回宝鸡,此时已是晚上八九点左右了。</h1><h1> 记得当天父亲在西安的省委党校学习,早晨母亲跟着车队送到斗鸡粮站含泪告别,哥哥姐姐随车送我去队里。在去的路上姐姐和我的好友月娥的小姨是好朋友,所以姐姐先和小姨送月娥到店子上,然后两人又马不停蹄的搭车赶到了我们队,饭都没顾上吃又匆匆离别。当我们送别家长到了河边时,我紧紧地抱住姐姐和小姨放声大哭,此时送行的其他家长和学生们也不禁都潸然泪下…… &nbsp;</h1><h1> 送走家长,这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第一次看到山里的夜晚,漆黑黑一片,萤火虫般的油灯在空旷漆黑的夜晚闪着微弱的光,一阵冷风吹来浑身直打哆嗦,男生们仿佛立刻懂事了一般显示出男子汉的刚强与勇敢,他们劝说着安慰着女生回村子,有带手电的立即打开照亮,可是在这漆黑空旷的山野里,手电也不比煤油灯明亮几许,发出的光束依然像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在脚前几米处闪亮,根本不足以缓解漆黑的夜空带来的恐惧。我们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跟着老乡走在那坑洼不平的山村小道上回到了我们即将在这里开始新生活的新家。</h1><h1> 那一夜晚,也许是由于舟车劳顿了一整天的缘故,感觉到疲惫了,也许还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在片刻的难过害怕之后,无瑕再多想不经洗漱也没有条件洗漱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h1><p class="ql-block"><br></p> <h1>&nbsp; &nbsp; &nbsp; &nbsp;第二天,正当大家还沉睡在梦乡之时,突然被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和粗旷的叫喊声惊醒,只听外面有人边敲边喊"红太阳、红太阳,起床了”!原来是贫协主席来叫早了,睁眼一看天已经大亮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初来咋到的,老乡们叫不出知青的名字,暂且称”红太阳"。原来淳朴的乡亲们虽然没有文化,但毛主席的语录却烂熟于心:"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我们初到乍来他们还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就以"红太阳”相称我们。</h1><h1> 听到叫早声,于是大家一跃而起,怀着忐忑不安开始了在鹿台沟插队生活的第一天。在当天上午,队里安排一位妇女给我们教如何做饭,吃完饭后知青们结伴来到位于沟口的桃川河畔,又仔细看了昨晚没有看得清楚的桃川河。 &nbsp; &nbsp; &nbsp; &nbsp;</h1><h1> 桃川河是一条贯通桃川东西的河流,迄今为止我也不知道属于哪一枝干。河床宽度因春夏秋冬不同季节而发生变化。在春夏秋季特别是雨季,河水暴涨,汹涌澎湃,波涛滚滚,虽然河水看似温柔清澈,但雨季时温柔全无影踪,怒吼着咆哮倾泻而下,形成一个个漩涡,这时河床的宽度和河水的深度也就放大加深。河面没有固定的桥,搭上一根或两三根砍伐的树木横跨在河的两岸,我们称其为独木桥。在暴雨多发的夏秋季,河水暴涨,没过水面,独木桥也自然就被卷进波涛之中,村民们也就无法出山。插队后不足半年时间,我们临村的北坡村的一个知青战友就是在雨季里强行渡河而永远长眠在桃川河畔。等暴雨过后河水落了的时候再砍了木头重新搭桥,反正山里最不缺的是木头。冬季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河面虽然冻了冰,但因为河床又深又宽,要过河依然依靠独木桥,下雪的时候的独木桥上铺满了厚厚的冰雪,走在桥上积雪咔咔作响,稍不留神就会打滑掉下去。记得为安全起见,我经常双腿骑在桥上,两手扶着木头一点一点往前挪,虽然笨拙但却稍微安全一些不至于掉下去。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我们组十个青春少男少女,怀着激情和憧憬,忐忑和彷徨在这鹿台沟的大山里开始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学生时代的别样年华,记忆永远在我们的心中挥之不去。</h1><h1> 青山有意化为笔,波涛有声来诉说:在桃川河畔我们顶着天寒地冻抬田修路,铁钎用力杵在冰冻三尺的地上都能够弹起一尺高,抬田休息时知青们轮流为社员们读报宣传;深山沟里我们怀揣玉米面饼就着冷水做午餐下种、间苗、除草;为了生活,密林丛中我们结伴冒险砍柴以取暖和做饭; 三更半夜磨坊里我们轮流守候着水石磨磨面磨玉米;粮食断顿时我们用麸皮野菜烙饼充饥,无奈之下我们曾"偷鸡摸狗刨洋芋摘白菜”以裹空腹;思念亲人时我们会泡茶叶看沉浮猜测有没有亲人来探望;农闲时我们也会串村走队联络知青兄弟姐妹;夜深人静时会隔河倾听对面新民同学吹奏的悠扬悦耳的笛声;辛苦劳作一年分红决算时竟然分文未得;回家过年时由于没有钱我们会在路边拦截卡车或拖拉机,爬火车一次次被赶下来又执着地再爬上去直至到达斗鸡的火车站;忘不了,在辛苦疲惫的劳作之后,寒冷的夜晚,我们依然曾激情满怀挥笔泼墨写大字报"批林批孔”;在深山老林里干了一天农活之后,住在所谓的"牛鬼蛇神”家里却还要看贫下中农批斗"牛鬼蛇神”;大雪纷飞时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坐在炕上唱歌聊天嬉闹玩耍,甚至有时还窃窃享受着”偷鸡摸狗刨洋芋打核桃“之后被老乡们追查未果的快感和刺激;当然还有许多无奈和辛酸;更令人难忘的是在这深山老林里与山民们一起感受毛主席逝世后的巨大悲痛和共享粉碎"四人帮”的无比欢乐……</h1><h1> 我们组的知青们特别是男生们也大多都才华横溢,心智聪明,学习成绩优异,有理想有情怀,有同学也曾在劳作闲暇之余赋诗弄琴,有的坚持温习文化,在山村简陋的学校里一边教书一边复习,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有机会走进神圣的工农兵大学堂,成为一名天之骄子,当然,也有同学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偷尝爱的禁果,享受着爱情的甜蜜并最终修得正果,在历经沧桑岁月后如今依然恩爱有加,志同道合,一起夫游妇随,走遍祖国的江河山川,恣意纵情显风流。</h1><h1> 在这三年里,我们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辛苦劳动,接受锻炼,经受磨练,团结互助,同甘共苦,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几年里始终没有分灶同吃一锅饭。虽然在共同生活和劳作中由于年少不更世事和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曾不可避免地产生过一些小苟且,但依然不影响我们知青们的善良淳朴和整体的好。 </h1><h1> 1975年6月我们组被评为先进知青小组,我作为先进知青组集体代表出席了太白县、宝鸡市和陕西省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去省里在西安大厦参加省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也是我长到19岁第一次进到省城,在这次会议上,见到了许多北京知青中的先进知名人物 如孙立哲、高红十等等,听他们作报告,对他们有着无限的崇拜。</h1><h1> 1976年我也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公社知青中七个首批入党的知青之一,同时也被任命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因为那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没有预备期,直接被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后,也可以担任党支部的职务),也成为当时轰动知青和家长的一件大事。</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那个激情燃烧又是情窦初开 朦朦胧胧的、却又不敢敞开心扉的岁月,依然也有短暂的相遇和憧憬 ,虽然未果但也留下我少女时期对美好爱情的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段回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一隅,那是青春纯情的记忆。同时,那段过往也成就了我和闺蜜的一段纯真的友谊,成为我们心中共同的秘密和美好回忆,至今我们依然相携走过美好的夕阳。</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巍巍的太白山,滔滔的桃川河畔,我们用自己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和金色年华谱写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知识青年蹉跎岁月的壮歌。</span></p><p><br></p><p><br></p> <h1>  所以我以为, 回忆过去,并不是一味地发泄抱怨或萎靡颓废,是因为难以忘记那段曾经刻骨铭心的蹉跎岁月,那段无悔青春的苦乐年华;回忆过去,是因依然眷恋和牵挂那块曾经接纳包容我们的土地和善良质朴的乡亲们;回忆过去,是为了告诉现在,我们曾经经历过的苦难或辉煌都已经成为过眼烟云,虽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曾辉煌,近乎平庸,但我们兢兢业业的奉献,尽心尽力的付出,在各自的行业和岗位做出了贡献,问心无愧;回忆过去,更是要告诉自己,活好当下,拥有健康平安的生活是多么的珍贵,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受当下美好的生活且活且珍惜;回忆过去也是为了让未来牢记那段曾经轰轰烈烈上山下乡的历史,正确审视和评价我们曾经经历的那段或许已经或终将被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以及对国家、对社会、对后人们有所启迪... &nbsp; &nbsp; &nbsp;</h1><p><br></p> <h1>  岁月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如今距离我们上山下乡已经过去了快四十三年。时过境迁,沧桑巨变,对那段曾经涉及千万人的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也褒贬不一。同时,作为对于那段历史的回忆和怀念,由知青们自己兴起的知青文化也方兴未艾。而四十三年前的少男少女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岁月的风霜已然在我们的脸上和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依然怀念那段苦难而美好的时光,对于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段岁月,无论是“激情燃烧,青春无悔”或是“生不逢时,、虚度光阴、青春有悔”等等,我都依然选择坚守青春无悔,因为毕竟那是我们人生的一段经历,且是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更是共和国大时代深深的烙印!我们出生和成长在共和国的那个时代,没有超脱时代的能力,必然要承受时代的重负,别无选择。况且,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老三届知青,他们所遭受的上山下乡的人生经历,无论从时间长度和磨难厚度来讲,我们都比他们幸运很多。不可否认,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是出生在那个时代,也许我们中许多人的命运会是另外一种别样的精彩,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即便我们感叹“生不逢时青春有悔",我们的人生青春也不会重新来过,只能徒添几多烦恼和颓废。最值得庆幸的是,经历了岁月磨难,如今我们依然健康的活着,感受着今天夕阳的美好和温馨,感悟着日益美好的幸福人生,这正是我们晚年最大的财富!</h1><h1><br></h1><p><br></p> <h1>谨以此文回忆我们曾经的蹉跎岁月,再一次感悟幸福人生!</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