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然生长成为时尚!

张新蔚

<h1><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二篇章 柳中平校长讲座《让自然生长成为一种时尚》</span></b></h1> <h1><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教育的魅力在于远方的未来的那一片光芒!---柳中平</span></b></h1> <h3>&nbsp; &nbsp; &nbsp;&nbsp;&quot;把教育做到孩子心里去&quot;,这一直是柳校长的教育追求。朋友之间交流时,都认为美国及香港的教育不仅做得细,而且做得好,设计的活动看似简单,却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真正&quot;把教育做到孩子心里去了&quot;。有人批评中国校园缺少自由的呼吸,孩子的自由在哪里?孩子的创意空间在哪里?把教育做到孩子心里去,孩子未来发展究竟需要什么?柳校长一直在思考……</h3><h3></h3><h1><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挂满希冀的小树</span></b></h1><h3></h3><h3>&nbsp; &nbsp; &nbsp; &nbsp;&nbsp;我们将荔园外国语小学校徽确定为&quot;七彩树&quot;图案,树干由&quot;LY&quot;组成,表示荔园精神引领下的孩子会有七彩童年。而校名该请谁来书写呢?名家?还是学生?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当看到刚进入一年级只有六岁的林诗宇写下拙朴可爱的的&quot;荔园外国语小学&quot;时,我欣喜不已,有人说:用一个一年级孩子写的校名,你够大胆的!我笑着说:&quot;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吗?&quot;我们的学校,不正是需要这样的童真与孩子们对学校质朴的热爱吗?</h3><h3></h3><h3>&nbsp; &nbsp; &nbsp;我期待我们的孩子有默默成长的现在,更有丰富多彩的未来,于是,我们的校歌也就传唱出来了。</h3><h3></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挂满希冀的小树</h3><h3></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柳中平 词 郑冷横 曲)</h3><h3></h3><h3>我是一棵小树</h3><h3></h3><h3>自由健康的呼吸</h3><h3></h3><h3>依偎在阳光的怀抱里</h3><h3></h3><h3>厚爱拳拳</h3><h3></h3><h3>慢慢长大</h3><h3></h3><h3>我是一片希冀</h3><h3></h3><h3>快乐创意的思考</h3><h3></h3><h3>升腾在未来的蓝天里</h3><h3></h3><h3>期待殷殷</h3><h3></h3><h3>渐渐飞翔</h3><h3></h3><h3>&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把自己的教育理想通过这首校歌传唱出来,希望这些&quot;挂满希冀的小树&quot;,成长为一片充满希望的生命的林子。</h3><h3></h3><h3>&nbsp; &nbsp; &nbsp;&nbsp;有人批评中国校园缺少自由的呼吸,我思考:孩子的自由在哪里?孩子的创意空间在哪里?把教育做到孩子心里去,孩子未来发展究竟需要什么?</h3><h3></h3><h3>我们希望能给孩子更多的时空,让他们自由创意地思考,让他们成为走向未来的世界公民。</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满浸文化的香港教育</span></b></h1><h3></h3><h3>&nbsp; &nbsp; &nbsp; &nbsp;第一次参加港大同学会小学周会活动,作为一名刚入港的内地教师,我更多是以一名参观者的姿态站在后面看。当时的活动有表彰学生、猜猜看游戏等活动。在"猜猜看"游戏中,大屏幕上出现一些物品,或小玩具,或教学用品,让所有学生"猜是哪个老师的?"猜中后,这位老师就上台与孩子一起或唱或舞或聊,其乐融融。<br /></h3><h3></h3><h3>&nbsp; &nbsp; &nbsp; &nbsp;正当我为这样的画面感动而入神的时候,屏幕上突然出现了我的头像,这时候有一个学生跑过来,把写着"柳老师 谢谢你"的一支"红五星"送到我面前,并拉着我走到台上。这时,黄桂玲校长微笑着说:"欢迎柳老师加入我们的大家庭!"我很激动。此时,所有老师就以不同的方式站在台前,牵着孩子的手,与孩子们齐唱校歌《我们齐闪耀》。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感动着,回味着……我想:长期工作于此的老师们感受会更深切,这"爱"的文化想得到!更看得到!</h3><h3></h3><h3>&nbsp; &nbsp; &nbsp; &nbsp;我走进五年级C班观课,看到教室后面一个角落有几块彩色的塑板铺在地上,还有一个漂亮的小熊猫抱枕放在上面,好温馨的角落。我走近想看个究竟,这时,一个小男孩用手拦了我一下,用粤语提醒我,我听不懂他说了什么,但从他的表情和动作,我猜到他是担心我踩上那彩色的塑板。</h3><h3></h3><h3>我停下问小男孩:"这彩塑板和抱枕放在教室角落是干什么的?"小男孩很幸福很陶醉的样子,告诉我:"我们可以靠着小熊猫,或抱着小熊猫,坐在这里看书啊。"我才明白:这方承载着爱与文化的净土,是值得孩子神圣守护的!</h3><h3></h3><h3>&nbsp; &nbsp; &nbsp; &nbsp;我到六(C)班观课,看到孩子们在美劳课中做的"圣诞小车",孩子们的用心与创造很让我惊喜。我与班主任袁老师交流说:"香港孩子真幸福。有资源,就有动手的机会。" "学生能动手就有创造。"袁老师很认真地说,"要让孩子多动手,石头也能做出一个城堡来。"我内心震了一下,这就是香港教师的教育理念。或许我们只会感叹条件不如,从没有思考过我们的理念不如,哪怕穷到只有"一块石头",也要让孩子们造出一个城堡来。</h3><h3></h3><h3>&nbsp; &nbsp; &nbsp; &nbsp;&nbsp;让"爱"时刻浸润着师生;为孩子营造一块温馨的角落;让孩子动手构建自己童话的城堡……我边走边看,感叹着,思考着,也在领悟着:这满浸文化的香港教育。</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静待黄叶飘满地</span></b></h1><h3>&nbsp; &nbsp; &nbsp;&nbsp;2013年11月,走进美国布朗大学,我看到校园到处都是随风飘落的树叶,有黄的、红的、橙色的,有密集的,也有疏散的。池塘里满是落叶,与岸边丛林相映成"层林尽染"的景色,不少人拿起相机,站入景中留念,我也匆忙提起相机,拍下一张张黄叶满地的相片。边拍边想:秋风扫落的黄叶不是垃圾吗?原本我们心中的黄叶,怎么就自然飘落成如此美景呢?我联想到我们的教育,也反思我们的理念。<br /></h3><h3>&nbsp; &nbsp; &nbsp;&nbsp;满地黄叶,引人心动,那是一片美好的风景。也许在功利的眼中,黄叶已经完成了使命。可是,即便是一片黄叶,也曾经带给人们一片葱绿;即便是一片黄叶,也要随风悠然飘落;即便是一片黄叶,也能站成美丽的风景,让你心动!<br /></h3><h3>&nbsp; &nbsp; &nbsp;&nbsp;面对这些黄叶,我们该有什么心境呢?我们就该让其自由飘落,就该给其一片留存之地,更应该予其驻足大地之时。<br /></h3><h3>&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的教育,也该有四季常青,其中也不乏飘落的"黄叶"。"黄叶"让我想到教育中的"个性""另类",还有"顽劣",这些字眼或许常常出自于老师之口,也常有埋怨之声。<br /></h3><h3>&nbsp; &nbsp; &nbsp;&nbsp;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和校园,在面对"个性"、"另类",还有"顽劣"时,要如风轻托,让其轻盈着地;要如大地宽阔,容她一席之地;要有"静待"的心境,让她飘落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风景。<br /></h3><h3>&nbsp; &nbsp; &nbsp; &nbsp;当我们再回头看时,那已然是一幅缤纷的孩童季节,那该多好啊!因为我们在:静看黄叶飘满地</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叹观"弹指一挥间"</span></b></h1><h3> <br /></h3><h3>&nbsp; &nbsp; &nbsp; &nbsp;2013年11月14日,我们参观美国私立小学Nashoba brooks,被安排听幼儿班(5岁孩子)的课。</h3><h3>&nbsp; &nbsp; &nbsp;&nbsp;走进一个有2个老师和10个孩子的班级。孩子们三三两两分成几组,有画画,有拼字母,有玩转盘等。我环顾周围后,立即被自由玩转盘的三个孩子所吸引。 <br /></h3><h3>&nbsp; &nbsp; &nbsp;&nbsp;一个小女孩面前有一个转盘、一个纸质的表格和一些红色的塑料圆片。她先用手拨一下有指针的转盘,当指针停下来后,指针对着一个字词,她就把一个红色圆片放到相应字词上面的表格中。坐在对面的男孩动作更快,只见他的手指迅速在转盘上一弹,指针飞速旋转着,当指针停下来时,拿着圆片小心放入表格中,如果指针对着两个字词的中间线,就重新弹一下。看他"弹指一挥间"的娴熟,就知道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玩了。 <br /></h3><h3>&nbsp; &nbsp; &nbsp; &nbsp;我仔细观看转盘与表格上的字词,相应的写着"I""he""was""for""on""are""as""with""his""they"。孩子们在一边玩,一边读着这些词,小组的三个人相互应和着,一边玩,一边说,一边动。 <br /></h3><h3>&nbsp; &nbsp; &nbsp; 回去后我再次查看资料,才发现表格的上方还写着SPIN﹠SAY( 旋转&amp;说 ) 、SIGHT-WORDS(高频词),原来这个游戏是要求孩子边玩边说边做,且要关注高频词。相应的字词中的格子最多只有6格,当表格上的某个字词出现达6次时,孩子们又进入新一轮活动。在这看似简单的游戏中,孩子们学到了什么?</h3><h3></h3><h3>1、was、for、on、are、as、with、his和they等词的学习;</h3><h3></h3><h3>2、关注高频词及"was"或"for"等词出现的次数;</h3><h3></h3><h3>3、表格中的"圆片"简单统计与条形图的早期渗透;</h3><h3></h3><h3>4、玩乐中的交流、学习……</h3><h3></h3><h3>这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质疑"美国课堂教学容量不够"呢?</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思念的童年,永远的家</span></b></h1><h3></h3><h3>&nbsp; &nbsp; &nbsp; &nbsp;首先,孩子离开学校后,我希望他们对学校还有好的认同感,于是,6月初学校在大堂设计了一个留言签名板报,主题是:"荔园外国语小学 永远的家",请毕业生写下自己的心声。几天后的板报上,有大大的英文字母"H-O-P-E"组成背景,这是六年级四班的孩子们合作设计并亲手绘制的。他们的智慧和能力让我自豪!</h3><h3></h3><h3>&nbsp; &nbsp; &nbsp; &nbsp;我还特别喜欢李真好同学的留言:"最初遇见你,我心中满满的期待和向往,现在站在这里拿着笔写下的话,都难掩我心中的激动和不舍,我不会忘记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荔园外国语小学,因为这是我日后会无限思念的童年。"</h3><h3></h3><h3>&nbsp; &nbsp; &nbsp;孩子对学校的情感是真切的,也是感人的,我们结合孩子成长的故事,编印了《2013学长》,有孩子写道:"成长的路没有尽头,我会记住自己的诺言,不断前行。""蓦然回首,我的成长路上已繁花似锦!"</h3><h3></h3><h3>&nbsp; &nbsp; &nbsp;&nbsp;因为学长就是其他同学的榜样,期待大家的共同成长,我也把自己的设想用13个字表达出来:</h3><h3></h3><h3>学长 学有所长 共读 共勉 共成长</h3><h3></h3><h3>&nbsp; &nbsp; &nbsp; &nbsp;在孩子离校的那天,当孩子们把鲜花献给学校工勤人员时,在场的所有人感动了!一个孩子找我签名留言,我看到满满的留言本中间只有一块小小空白了,空白处已经写上"可爱的校长大人",这时我感动了!</h3> <h3>&nbsp; 铿锵三人行😊</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