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马厂,这个皖东古镇是我走出故土的首个驿站。从未近距离见过的山峦,山石,漫山碧绿的杉木松林,石垒的墙,挨挤的房,夜晚可闻远处野狼的叫声,异地风情,吸引当时年轻好奇的心,那是我人生中一段最清晰的记忆。</h3><h3>常梦见去东山的路,虽然相隔仅百里,但多年来为生计奔波,重走马厂路一直未能如愿。从英俊青年变成大叔,这一别竟然三十年!</h3> <h3>年轻时远大理想宏伟报负都放下,先要找一条生活出路。没几个人能决定自己未来走哪条路,不然要上帝干啥来着?</h3><div>三十多年前中国基本没啥富人,人们刚从越穷越光荣向万元户光荣转变。父亲认为学门手艺才是正业,找堂伯父带我去东山马厂拜师学木匠手艺。堂伯父的表弟在马厂木匠手艺有名气。1986年正月刚过父亲和伯伯就带我上路了,乘车往东十公里到龙山乡,剩下七八十里全凭步量了,中途还有两次摆渡过河。当时伯伯已经七十岁了,父亲也快六十了。但一天走下来我才感受到走路这功夫不是练了两年武艺的棒小伙就能与老一代人比的😥</div><div>傍晚时分走到这口水塘埂上,吴师傅家就在马厂中学围墙边的村子里。</div> <h3>说走就到了,合肥到大墅下高速,很快就找到马厂方向。这是进山第一村</h3> <h3>马厂镇地处全椒西北部,坐落在群山之间,镇前有一条沙河潺潺不绝。是全椒唯一的山区重镇。如果没说错的话是处于滁州张八岭山脉最东南麓。<br></h3><div> 马厂镇东翼雄峙玉屏山、西翼横卧龙山(又称青明山),象一匹张开双翼的天马🐎守卫着张八岭山脉的最南端。境内还有虎山、破山、刀山、江大山、燕子山、毛山、焦山、对门山、铜井山等山川环峙后方。</div> <h3>查史料有记载:马厂镇的得名始于明代,明代视马政为国家重务。马与军事实力相连,马的数量是国家富强的象征,因而为皇帝所重视。朱元璋说:“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莫不以马政为重。故问国之富者,必数马以对”。洪武六年(1373年)“命滁和等州民养马,江北以便水草,一户养一匹”。<br></h3><div> 后来由于民间为养马所累,洪武二十八年改为“江南十一户,江北五户共养马一匹”。全椒在明初,人口一万二百余人,一千四百余户,是个小县,人民不堪其苦。除民间养马外,明初在滁州设置太仆寺,专门负责养马。这是个三品官衙,选择了“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的全椒西北山区作为养军马的牧场,于是人们就将这个牧场叫作“马厂”准确地说叫:大马厂。</div><div> 明代养马机构有太仆寺,行太仆寺、苑马寺以及各军卫。马厂属于南京太仆寺。民间牧马主要用于京师,官牧马匹主要用于边镇军队。</div><div> 明代苑马在当时根据马匹数量分三等,养马万匹为上苑,养马八千谓之中苑,养马四千系小苑。一夫牧马五十匹,五十人设圄长一人。全椒马厂是上苑,故人称“大马厂”。</div><div>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曾任南太仆寺卿!(圣贤王守仁来过此地☝💪)至滁州督马政,曾到马厂这个上苑巡查过工作(天啦噜!🙏)当地老辈人还能说出有关王阳明的传说故事。</div><div>当年张云逸、汪道涵等新四军抗日将士都曾住扎过马厂镇。1939年中共皖东工委机关迁此,张云逸、徐海东在镇边二胡冲杨村领导皖东抗日。该村山光秀可餐,溪水清澈可啜(可惜开过去了没拍照👀)</div> <h3>马厂镇两条南北走向街道,有三里长,原为青石条板,两边商号鳞次。民风淳朴,美食享誉在外。其著名的小吃有马厂酥笏牌(特意去卖,兜一圈后居然忘记了👨)每到冬天,马厂的羊肉面馆就开遍全椒县城,南京等地。</h3><div> 马厂主要果树品种很多,板栗产量大。马厂的山羊,肉嫩味美,羊肉面很有名。境内发现古代采矿遗址多处,其金矿、铜矿、大理石矿、钒矿、海泡石矿等资源。</div><div>古全椒八景之“铜井流金”即在该镇境内。</div> <h3>没看到那颗白果(银杏)树,被锯掉了吗?</h3><h3>终于再见到还在!👏👏</h3> <h3>这是马厂的重要标志</h3> <h3>一路沿玉屏山脚往东向团结村孙维才师傅家找去,山形依旧,路却找不着了。毕竟三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残存的记忆:一条小路却被正在修筑的道路冲得七零八落。</h3> <h3>老屋</h3> <h3>新宅</h3> <h3>一路问来,左手边这个七八户人家的小山村终于与记忆重叠了!</h3> <h3>门前的树木换了,房子翻修过,好半天才确认这是孙师傅家,事物与记忆再次重合。当年师傳24岁,与师娘有个叫玲玲的女儿,有威严的父亲与慈祥的母亲,有个比我大一岁的兄弟,一个比我小三岁叫维琴的妹妹。</h3> <h3>两位老人家说村里只有三个人在住了,前面的某某去年走了,后面的谁谁前年去了。年轻人进城打工定居了,老的走一个少一个。听了心里不免心中感觉凄凉。在城市化进程中,这是普遍的现象。</h3><h3>我说有件事要去做,两位老人家送出来好远。</h3><h3><br></h3> <h3>三十年前十月底的一个下午,一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放下挖山芋的铁锹,抑制不住好奇与向往,第一次感受倾斜的下引力,壮着与狼相遇的胆,爬上他人生的第一座山峰:安徽滁州张八岭最南麓的玉屏山主峰,并砸石为记:三十年后将再次登上这个山头。</h3><div>光阴荏苒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帅小伙变成了大叔,岁月抹去了无数的记忆,却冲不淡当初那份诺言。</div> <h3>今非昔比呀[尴尬]四百米走了近一个小时[发呆]水库大坝坡上脱去保暖衣,当年山上杂草灌木与松针都被村民收集回家当柴🔥,而今很少有人上山割草了,山上又恢复了蛮荒时代,想从当初原路上山是不可能的。</h3> <h3> 茅草比锯子还快,挂彩了[怄火]超虐😰</h3> <h3>三十年前上下只用两个小时的山,现在无论如何努力也上不去了,心情非常沮丧😠</h3> <h3>玉屏山上现在建起了风力电机,应该有便道上山的,步行是来不及了,只得开车上山。</h3><div>问路人说山最东面,石灰窑边有路可以上山的</div> <h3>路边的新农村造得很漂亮</h3> <h3>这边也有水库</h3> <h3>上来了,风景不错吧?</h3> <h3>玉屏山远眺,心情是相当的爽</h3> <h3>山头安装风机这些年势头很猛。开到这里没路了,离最高峰还隔几个山头呢咋办?</h3> <h3>经过迂迴终于来到最高峰下✌</h3> <h3>哎呀!山头被削平了建了这玩意😭</h3> <h3>虚惊一场😂林子里才是最高点☝</h3> <h3>残阳如雪,风景独好。谁来首诗吧?反正俺是江郎才尽了</h3> <h3>终于又见到你啦!这块约五米面向正西的石头不知道啥名字?看着像块屏风就叫你“玉屏石”吧!我从小青年小😌哥,变成大叔👨你都一点没变😍这里俺应该亮个像,但看看镜头里额头的皱褶就不登大雅之堂了吧😁</h3> <h3>这是最高点吗?</h3> <h3>测得最高记录,水印海拨有点偏差</h3> <h3>测得经纬度</h3> <h3>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h3><div>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div><div>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div><div>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div> <h3>师傅师娘在马场等我吃晚饭。傍晚时开始找下山的路,一直开到玉屏山最西的山头,导航显示离马厂镇仅几百米距离了,却没有下去的路😣只好原路返回,遇上陷入沙石轮胎开冒了烟才摆脱囧境。经过一个多小时艰难的颠簸,绕了三十公里才下到镇上,有种无奈叫近在眼前却不得不回头😣</h3> <h3>晚餐一大桌,其中有马厂羊肉面,吃到“内蒙鼓”</h3> <h3>和师傅师娘还有大娘一家唠到很晚才休息,告别了只有几位常住村民的小村庄,还有后面这座很多年不见主人的老房子。</h3><h3>我要去拜访另一个人……</h3> <h3>镇南不到一公里的马厂中学旁的村子,是当年我到这里的第一落脚点</h3> <h3>到学校门口附近向一对做小吃的夫妻打听吴元友师傅,巧了,这对正是他的女儿女婿,她完全记不起我了,我也找不到当时只十三四岁小姑娘的印象。</h3><h3>吴师傅师娘还在马厂水库做绿化工,(算算该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干等着他们不如走进马厂中学去看看</h3> <h3>当年一千几百个学生,现在只剩下两百名了。</h3><h3>草圣林散之书写的《马厂中学》校牌不在了,建了座新校门。</h3> <h3>学校现在非常漂亮,这么大的学校仅剩200学生是浪费社会资源呀!都进城了,家长还要跟着陪读,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是很大压力呀,舍近求远真的不合理</h3> <h3>确实比以前漂亮了</h3> <h3>两排圣贤巨匠的塑像</h3> <h3>走出马厂中学,进村的水塘埂三十年没变</h3> <h3>学校变新了,村庄倒旧了。现在基没人在农村花钱盖房子,都是二三十年前的房子,都进城买房子了</h3> <h3>因为种地的收入越来越低,一年下来,刨去农药、化肥、灌溉等成本费用,所收获的粮食除去全家食用,其余可售卖变成人民币的少得可怜。对农民来说,吃饱饭已经不是问题,手中没有钱花才是大问题。为了挣钱,只有脱离土地的束缚,进城也罢,转行也罢,只要有途径可以挣钱,他们都会尝试。</h3><div>没有人再留恋一亩三分地,老婆热炕头的简单生活。父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人甘心留守在乡村,伺候那一片庄稼地。更不要说那些年轻气盛的青年人,外面的大千世界太精彩,诱惑无处不在,处处都充满了可能的机遇。</div><div> </div> <h3>中国自古是定居农业国度,现代文明发展缓慢,农村物质匮乏,教育相对落后,多数人与时代脱节,思维僵化。这不是对乡村生活的抹黑,是活生生的现实,多少年亦如是,仿佛亘古未变。我们不可能都有足够的自信,像诺奖诗人切斯沃夫·米沃什一样说一生保持着一个小地方人的谨慎,那正是因为他去过了很多地方,反而没有成为一个世界主义者。而那些终生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他们对生活的认知无法超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巴掌大的天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只有一种慢慢萎缩、枯萎、衰老的生活状态,而后者至少提供了无数生活的可能性。<br></h3> <h3>当年俺接受劳动改造的农田</h3> <h3>有的变成了葡萄园</h3> <h3>在吴师傳家师娘比较传统老套,光让劳动干活,快半年了木匠手艺得不到多少练习实践,当时心中比较急躁😢就在那年农历六月十四日在这口水塘里我的思想斗争比较激烈,决定另投门派(劈腿了😷)六月十五中午非常热,我忘了从哪儿借来的自行车去团结村找孙师傳(在马厂中学做木匠活时孙师傳的内弟徐师傅介绍我的)对于我來说这在当时是件大事,要考虑来自家中的压力的。</h3> <h3>中午时分吴师傅夫妇推着没电的电动车匆匆赶回来了。我向他们真诚地表示一直以来想表达的歉意,以及分别时不应该的不当言辞。他们表示不介意,很开心我的到访,双方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诉说这些年来的变化,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共享午餐。并诚邀师傳一家人在方便的时候来合肥访问指导</h3> <h3>做事谨慎木匠手艺精湛的吴师傅老啦,俺也半老啦</h3> <h3> 滚滚烟云,谁又能挽留不散缱绻成永久?</h3><div> 芸芸众生只不过是苍茫宇宙间匆匆过客,</div><div> 日月星辰亦不能永恒。</div><div><br></div><div> 生命一瞬,所有经历也是一场云烟。</div><div> 生命因为短暂所以珍贵,努力去活。</div><div> 过往都是云烟所以要及时释怀得失。</div><div><br></div> <h3>告别三十年未见面的吴师傅夫妇及其二女儿、女婿,像梦一般,心里百感交集。</h3><div>那一世冷了多少凄凉,化作多少烟雨,吹散多少世间情!</div> <h3>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远外玉屏山、龙山全貌。</h3><h3>玉屏山大小约三十个山头,建了28座风机,龙山风机比较少</h3> <h3>生命像流水,那些不快的事总要过去,也只有在颠沛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痕迹</h3> <h3>纵算水尽山穷,叶落成空,那老去的年华依旧可以风姿万种。</h3><div>纵算岁月朦胧,天涯西东,依然可以觅寻当年遗落的影踪。</div> <h3>往北无目的的行驶,山岗起伏松林茂密,穿行其中只为感受下这短暂的静</h3><h3>直到这个凋落的村庄</h3> <h3>山间的水很清</h3> <h3>远处是马厂西面的青明山(龙山)</h3> <h3>马厂往管坝的路上,忽见“龙山寺”的牌子,原来在这儿呢!</h3> <h3>史载:南朝梁武帝萧衍,少年随兄南谯(全椒)城求学,常来宝志公菴(龙山寺)礼佛,与庵尼慧姑相识,萧衍钟情,私约终身。后来萧衍为官,由襄阳举兵反齐,攻占建康(南京)灭齐称帝,遂驾幸龙山,欲接慧姑还俗进宫,封为娘娘。不意,时过境迁,菴圮人亡。梁武帝异常悲痛,旨令修复此菴,于龙山主峰建慧姑娘娘庙(今娘娘顶,马厂最高点)亲笔题写庙名,千秋永记</h3><h3><br></h3> <h3>山中小寺却有帝王气</h3> <h3>龙山寺原名“宝志公菴”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502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h3> <h3>古树特征</h3> <h3>大殿门口的千年青檀,十檀九空</h3> <h3>梁武帝曾三幸龙山寺</h3><h3>萧衍称帝后,欲接慧姑回宫,不幸慧姑已亡,于龙山顶建娘娘庙,今称娘娘顶。</h3><h3>原郗氏皇后心不信善,造业深重。游后堕亡,化作蟒蛇现于宫中,求主救拨。梁武帝再次驾幸宝公菴。因敬志公佛法神异,拜称国师,指明究竟,遂在此菴聚集沙门,五百高僧作《梁皇宝忏》《梁武帝问志公因果经》赐联曰:“吾师说法如流水,弟子闻经似甘露”</h3><h3>梁武帝时称“菩萨皇帝”,创立了儒道佛三教同源的理论,要求全国大兴寺庙, 五里一菴,十里一寺。杜牧(唐)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阁烟雨中。</h3><h3>梁武帝三次舍身同泰寺(鸡鸣寺)为僧,在位48年于公元549年驾崩,享年86岁。是我国第三位以长寿皇帝。葬於修陵(江苏丹阳,陵口)</h3> <h3>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年老时看淡。</h3><div>看远才能揽物于胸,</div><div>只看眼前美景,</div><div>难见山外之山;</div><div><br></div><div>看透,</div><div>天下熙熙,皆为名来,</div><div>天下攘攘,皆为利往;</div><div><br></div><div>看淡,</div><div>看淡不是不求进取,</div><div>也不是无所作为,</div><div>更不是没有追求,</div><div>而是平和与宁静,</div><div>坦然和安祥,</div><div>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div><div> </div> <h3>沿当年的路开过管坝,隆兴,马湖,杨塘……隆兴至马湖这段丘陵山岗居然发现了鹿科动物😱👀我确信没看错,离我车前仅十五米左右,等停车再拿手机它已不见踪影。</h3> <h3>不知某年的一天,会否再次徒步行走这条路,希望子女能陪我一起走完。</h3><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