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家乡

李仕强

<h3>我的家乡是余干县黄金埠镇松霞源村,全村有三百户人家,有谢湾、八里源、口头、里头四个村小组,背邻礼经源村,侧邻边山村、朱家坞村,前邻院前村,这里人民纯朴、风景特美,是一个历史悠久、有高山有清水的自然村落</h3> <h3>家乡四面环山、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成片的良田,村庄进出路虽有两条、但一条灌木杂草丛生行走很不方便,现在常走的路是经过院前村这条水泥路,没有来过的人认为前路不通,但径直走去却有“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是现实版陶花源。</h3> <h3>年少时候在黄金埠中学读书几年里,中途常与一个村里同伴请假回家带腌菜,头天摸黑回到家、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步行返校赶学校早操、早读,听村里人说这条狭窄的山路常有鬼出没、为了壮自己的胆就大声唱着歌驱赶身边鬼影,这条路一个星期来回总要走2-3趟,太熟悉了!</h3> <h3>看这条路是通往八里源村的路,以前这路只能过大板车、土车、自行车,现在这路拓宽了、铺上水泥,小轿车、大卡车均可顺畅通过。</h3> <h3>这里有黄金埠镇最大水库__寨里水库,该水库大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追寻往事,修建这座水库举全县之力,那时不少上余干、下余干人来这里兴修水利,我家都安置了不少外来兴修水库者,不得不感叹广大人民的力量,正是他们一担一担泥把水库圩堤筑起来,改革开放后了水库不断地得到重修与加固,机械操作替换很多苦力活动,特别近几年来国家投入不少水利钱,寨里水库的坡用石块护坡,水泥路铺到圩堤顶,现在小车、中型载货车也可以开上来。</h3> <h3>冬季来临此时由于捕鱼,水库的水已干沽了,春夏季水库的水又装满了,下游良田灌溉都需要这里的水,一座水库养育着数万人民。</h3> <h3>看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水电站,这座水电站发电当时只供应松霞源村,当时周边村没有电很羡慕我村,可水库水量少时水电站发不了电,所以到了过年时偏没有电,家里又要用上煤油灯,用了几年后高压线架到我村,村上用上了变电站输送的电,这座水电站由于设备老化不能再发电,后来成了管理水库人的用房。</h3> <h3>这是李氏宗祠,始建于乾隆八年祠堂牌头做工精细有很多人像雕刻、还有双龙抱石……,可由于经过年代有二百七十多年,不少人像头部脱落、损坏严重,曾记得小时候夏天常来此乘凉、特凉快,也常来此下磨里棋、抛石头子等活动,上世纪代九十年代由于房子损坏严重、屋角断了不少,村民凑钱重修这座祠堂,很遗憾由于那时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谈薄,屋里內部结构改变不少,如天井没有了,后堂也变了,这祠堂就变得不透气、不透光,灵气也没了,可惜!可惜!</h3> <h3>这条路是通往道临峰庙,道临峰庙建在海拨高度约300m的高山上,落在礼经源村背后,站在峰顶可远眺黄金埠镇全景及很多村落,视野开阔、一望无边、尽收眼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觉,2013年松霞源全村村民凑了不少的钱在峰顶的旧庙遗址上重修这座庙(据老人说古庙在文化大革命被拆)并修通了通往该庙的路,水电已安装到庙里。小车可开到山脚下,然后行走10多分钟就可以到此,呼吸新鲜空气、做有氧运动、远离喧闹都市请到此处来。</h3> <h3>这是家乡小溪流过的地方,为了方便父老兄弟、老老少少洗衣服、洗菜……村里在这里拦了一小池搭建了石块、石板。</h3> <h3>这是松霞源村完小,现有80左右学生,多少年来这所村完小为国家输送不少优秀学生,松霞源村解放前有黄埔军校毕业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从这里走出很多优秀大学生,有浙江大学的、武汉大学的、吉林大学的……(计划经济下的大学生很难考上,那时有很多复读好几届高三都考不上)那时我村年年有不少学子考上大学,是邻村学习榜样村。</h3> <h3>改革开放后,松霞源村靠种买红辣椒,红荷芋头等农作物生活大有提高,房子做得漂亮,别具一格、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农村纯朴传统特色,可近几年来,村里少部分村民思想落后、小农意识强、重视子女教育意识、敢闯敢拼精神差……村里少部分家庭前景不妙、生活越走越艰难、日子越过越窘迫。</h3> <h3>“松霞源”这个漂亮美丽的字眼,这是祖先的智慧也是祖先的恩泽,这里山美、水美、风光美,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里算得上黄金埠的很美乡村,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定会孕育许许多多的中华优秀儿女,谱写出崭新的生活篇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