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微州、深秋皖南

桑桑

<h3>2016年11月,很幸运与如影随形来到微州,微州,如一副山水画卷、粉墙黛瓦散发着精致典雅的韵味,美的不落俗套,古建筑群藏着传统深厚底蕴,,记载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今天,桑桑带微友们随我的镜头走进烟雨微州,欣赏皖南秋色……</h3> <h3>  清晨,一场雨后的塔川,山间云雾袅绕,农家的小屋若隐若现,红枫丛中忽露出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在金黄叶子的掩映下,就如中国山水画般诗情画意。这片宁静而美丽的小村庄,就是被誉为&quot;中国三大秋色之一&quot;的安徽塔川</h3> <h3>西递牌楼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通体采用当地的"黟县青"大理石雕筑而成,整个牌坊上下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来,而每一处图案都蕴含有极深刻的寓意。</h3><h3></h3><h3>历史上,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现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伟最精致的,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景点基本保存原貌,全村"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h3> <h3>宏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h3><h3></h3><h3></h3><h3><br /></h3><h3></h3><h3></h3><h3></h3><h3><br /></h3> <h3>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次看的有点多,不仔细就搞混了,这里是长溪村,参天古枫和古桥是它的亮点,因为没有落日,也没见到余晖</h3> <h3>传说中清晨的石城,白墙黛瓦的古民居在晨雾和炊烟袅袅中若影若现,与村边高大的红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可惜天气没给力、我的技术也只能如此。</h3> <h3>中国最圆的一个村庄</h3> <h3>晒秋…篁岭古村是依山岭坡地而建的古村落,数百栋精美的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据说整村被眼光毒辣的商家购买,村民搬到山下,古村被开发成旅游摄影基地。称晒秋人家,我还是照点小景吧……</h3> <h3></h3><h3></h3><h3></h3><h3>&nbsp; &nbsp; &nbsp; 说起徽派建筑,呈现在我们脑海里的画面,是粉墙黛瓦,配天井;雕梁画栋,马头墙。而位于安徽歙县深渡镇的阳产土楼,则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徽派风格,它是徽派建筑为数不多的另类。阳产土楼,依山而筑,运用原汁原味的原材料,夯土成墙,伐木建梁,采竹为筋,青石筑基与铺路,房屋外观全是材质自带色。土楼不重视装饰,墙面多为土黄色,或白色,风格简洁朴素,与大环境融为一体,一眼望去,令人有种沧桑出世的感觉。</h3> <h3>位于黄山市附近的姬川村又名花果山,满山的柿子红在深秋,红在初冬…绝对的事事如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