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如果说把儿子6岁到14岁这8年分为三个阶段,我感觉自己也像经历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千言万语,感触太深。</h3><h3> 同样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湖北大省的教育现状、各中小学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拼比……看得太多,无奈太多。</h3><h3> 今天在这里,也算做个简单的记录与回顾吧。</h3> <h3><b>第一阶段:轻松与无求。</b></h3><h3> 作为家长,我一直认为自己还是开明又尽责的。</h3><h3> 儿子从小体弱多病,怯弱胆小。作为一个男孩子,他基本上还有着男孩们大多数共性的缺点。例如:动作慢,做事拖拉,一篇作文三四个小时写不完;玩性重,不刻苦,粗心大意……</h3><h3> 小学期间,我一直告诉自己,不急不急,《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这篇文章我们都读过,儿子就像极了一只我行我素慢慢爬行的小蜗牛,他需要我的耐心,需要我慢慢的指引。只要他善良随和、乐于助人、不惹是生非,不够优秀不够出众又何妨?</h3><h3> 于是,我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早早就开始语数外的培优,六年级以前,我们全家都一直处于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一起逛街吃大餐看电影,重视体育美育方面的锻炼远远超过了对学习上的要求和紧张。</h3><h3> 好在我所在的华科大附小本身就是一所重视素质教育坚持多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优质小学,在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在老师们亲切耐心的教育陪伴下,儿子慢慢胆大自信了,也越来越阳光开朗敢于表现自己了。</h3><h3> 他在成绩一直保持中等偏上的情况下,还积极参加了纸艺时装秀的比赛与表演、担任了区运会入场式学校仪仗队的旗手 、取得了湖北省劳技纸工制作一等奖、武汉市电脑绘画设计二等奖、校运动会跳远第二名等等一系列的好成绩。</h3><h3> 那段时间,我和他对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都没有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也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涯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多大的改变。</h3> <h3><b>第二阶段:郁闷与思考。</b></h3><h3> 顺利的进入华科大附中初一火箭班之后,原来我对他自由放松的教育方式立竿见影地受到了质疑和打击。</h3><h3> 作为一个省重点中学,附中老师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对孩子们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提醒与要求周而复始地在课堂上、QQ群里、家长会上响彻着。每个孩子、每位家长都摩拳擦掌、雄心壮志地立起了更远大的目标。</h3><h3> 然而对于一直都没什么紧张感的儿子来说,变化实在来得太大。我战战兢兢慢慢适应的同时,偷偷观察着自己的儿子。</h3><h3> 短短几个月,他又恢复儿时的胆小沉默了,班上成绩中下的排名让他失去了上进的激情与信心。随之而来的,是我的焦躁与他的对立。</h3><h3> 因为上学早,每天六点我就要起床给他做丰富又有营养的早餐,以对付一天学习的消耗与疲惫;因为作业多,晚上我熬到十一二点不能睡觉还要不停催促他的磨蹭,指责他的马虎。</h3><h3> 渐渐的,往日家中的欢声笑语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就是我从早到晚的啰嗦训斥和他皱眉沉默的一张脸。</h3><h3> 有时候我也郁闷,这么好的中学,培养出了那么多学霸、那么多优秀的毕业生,为什么儿子就不能尽快适应尽快懂事成绩突飞猛进呢?为什么教了二十年书桃李满天下的我对步入中学的儿子却束手无策黔驴技穷呢? </h3><h3> 那段时间就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他每天无精打采,我每天是身心疲惫。</h3><h3> 孩子又一次生病发烧时,医生关切地问了一句话:这孩子是不是每天都休息不好啊?这段时间抵抗力弱得很……我咬咬牙,我知道,自己该做决定了。该长身体的时候弄垮了身体,学习再好也没用。</h3><h3> 我静下心来思考着:我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我到底更看重成绩还是能力?我是不是该为他选择一个更适合他的学习环境呢?</h3><h3> 一周之后,儿子转学到了枫叶。</h3> <h3><b>第三阶段:希望与启航。</b></h3><h3> 选择枫叶,是因为儿子小学毕业时我就一直在关注、在咨询、在比较;选择枫叶,是因为身边的几个同事好友、家长们都为自己孩子到枫叶后的变化而惊喜,至少没有一个为选择枫叶而后悔;选择枫叶,也得幸与朱奇校长的一番对话,他的教育理念、他的国际视野、他对每个孩子的信心与肯定,让作为妈妈的我惭愧不已。</h3><h3> 如果我自己对孩子都没有信心,如何给孩子自信?如果我自己每日只会焦虑数落,如何让孩子阳光?</h3><h3> 转学刚刚半年,我不能吹牛儿子的进步与成长有多大,那太不实际。</h3><h3> 也许,和枫叶生机勃勃阳光自信的同龄孩子们比较起来,儿子依旧胆小生涩;和课堂上积极与老师对话、球场上勇于拼搏、舞台上多才多艺的枫叶学子们比较起来,儿子依旧秀气略显退缩……毕竟才半年。</h3><h3> 但是作为妈妈,很多细节都告诉了我,他悄悄地在变化着,他一天一天地在成长着。虽然都是小事,但对于我们整个家庭,却更显意义重大。</h3> <h3> 细节一:四月份转学到枫叶开始住校起,这半年他真的不再生病了,健壮了,个子也明显长高了。爷爷奶奶最高兴:住校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抵抗力强了,身体自然也就好了。得到家中老人的认可,这也算我的第一个小庆幸。</h3><h3> 细节二: 从小到大,家中老人照顾有加,所以儿子很少做家务事。短短几个月,每次我去他的寝室,被子叠得整整齐齐,鞋子文具也收拾得有条有理。而且,阳台上经常晒着他自己洗的T恤和袜子,这的确是我始料不及的变化,可谓是最大的惊喜。我知道,他长大了。</h3><h3> 细节三:儿子生性内向,在家一般都是我说他听,很少叽叽喳喳像话唠一样的和我们聊天。但现在每个周末才回家一次的他,开朗大方了许多,经常主动和我们聊起枫叶住校的生活、同学间的趣事、对不同学科学习的认识、甚至对自己未来的一个思索。</h3><h3> 在小区里,在爷爷奶奶家,他似乎也更懂礼仪了,经常主动和熟人打招呼也更有规矩和礼貌。看着逐渐又与我慢慢恢复起来的亲密和和谐,我感概,这样的亲子关系,这样的氛围应该比年级成绩上的排名重要得多。</h3><h3> 细节四:在这学期枫叶学校的中秋晚会上,他虽然还没自信上台表演,但能主动申请做志愿者为同学们服务了。</h3><h3> 他很自豪的对我说,妈妈,我管理话筒……呵呵,好吧,总要有坐在路边给明星们鼓掌的普通人。只要开心自在,乐意付出,我都支持。</h3> <h3> 一点一滴的进步与成长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h3><h3> 是的,细细想来,儿子其实一直都有着许多优点。他乐观、他大度、他随和、他幽默、他有创意、他从不惹是生非……只是,那段时间急功近利的我竟然忽视了太多太多。</h3><h3> 孩子间的差异是肯定的,并不是个个孩子都能进名牌大学。大树可以参天,小草也能成绿,我们做不成钱学森、乔布斯、刘翔……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善良快乐的人,做一个能自理自强、能受挫、能合作、会感恩的人。</h3><h3> 想通了这些,我庆幸,作为他的妈妈,我自己也成长了、成熟了。</h3> <h3> 虽然孩子才刚刚初二,前路遥远又渺茫。</h3><h3> 但是我知道,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只要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能陪伴他鼓励他,阳光会为他开路,小船终究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