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资料</h3><div>阅读 17</div><div>华不言衷</div><div>兴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资料</div><div>一、党的教育方针</div><div>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div><div>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iv><div>工作方针:优先发展教育、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div><div>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问题</div><div>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div><div>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以县为主、分组负责,统筹规划,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则,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新目标,将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提升好每一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快建立更具公益性、义务性、均衡性的义务教育体系,切实缩小城乡之间,层级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div><div>(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及措施</div><div>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2016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基本均衡,努力与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基本消除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择校和大班额现象。</div><div>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依法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快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已出台的义务教育筹资政策,足额核定与配备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快薄弱学校硬件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大班额问题,完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依法保障特殊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工作责任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div><div>(三)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问题</div><div>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区域,高质量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能“削峰填谷”,而应在“填谷”的同时,鼓励高质量的地区、学校都能有所发展,共同发展。</div><div>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绝对的发展,而是缩小差距。有人认为:均衡发展就是绝对平均地配置教育资源,绝对平均地获得学习成绩。实际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奋斗目标,是一种基本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是要最大程度地缩小区域、城乡、学校、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是要彻底地消灭这种差距。</div><div>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千校一面”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调的是教育机会的均衡,资源的均衡,最低教育质量和最低教育效果的均衡,并不是要抹杀系在上述基础上的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div><div>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体发展。在实践中,有些人认为教育均衡发展只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但实际上,教育均衡应该是权利、机会、资源、过程、结果等的全面均衡。如果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均衡而忽视其他方面,势必会造成系统中各要素发挥效益时出现不协调,使整体最理想的效能难以实现。</div><div>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断续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再由基本均衡到更高层面的不均衡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阶段交叉、综合连续、动态推进、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div><div>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同步化的“一刀切”。</div><div>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div><div>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div><div>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div><div>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课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师配置更合理,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县城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校之间差距缩小。</div><div>六、国家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什么作用?</div><div>1、国家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国家法律和政策要求,履行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div><div>2、帮助各地进行自查自评,自我诊断,解决入学难和上好学的问题。</div><div>3、国家督促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及早实现。</div><div>七、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哪些是政府的责任?</div><div>1、承担教育发展主体责任,负责统筹管理。</div><div>2、在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要保证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div><div>3、要努力做到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确保上级用于教育的经费不被挪用和截留。</div><div>4、确保及时发放教师工资;确保校舍安全;确保中小学的公用经费,补助经费落实到位。</div><div>5、确保均衡发展攻坚工程配套资金到位和工程建设的质量。</div><div>6、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div><div>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家长应该做什么?</div><div>1、送孩子上学读书,接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div><div>2、经常与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沟通交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div><div>3、关心,支持学校发展,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共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div><div>九、认定条件</div><div>1、“一个门槛”指九项指标有7项以上达标和学校办学条件评分≥85分。(九项指标说明: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3、宿舍生人均宿舍面积;4、生均图书册数;5、教学实验仪器配置;6、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7、班班能设施配置;8、师生比;9、班额)</div><div>2、“两个内容”指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分≥85分和差异系数(小学≤0.66,初中≤0.56).</div><div>3、“一个参考”指公众满意度调查≥85分,问卷调查的数量按评估后劲常住人口的1.5%确定,我市常住人口84.26万人,问卷调查数量均为1260份以上。问卷调查对象中,学生家长的比例不低于50%。</div><div>十、一票否决指标</div><div>1、未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div><div>2、三残儿童少年教育入学率不达标(85%以上);</div><div>3、近三年教育经费投入有两年未实现“三个增长”的;</div><div>4、教育系统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的。</div><div>十一、均衡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是什么?</div><div>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达4.5平方米,初中达到5.5平方米;</div><div>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小学不低于4.5平方米,初中不低于5.5平方米;</div><div>宿舍生人均宿舍面积小学不低于3平方米,初中不低于3.5平方米;</div><div>生均图书小学不低于20册,初中不低于30册;</div><div>教学实验仪器配置小学12个教学班及以下不低于3.5万元,13个教学班及以上不低于5万元。初中9个教学班及以下不低于10万元,10个教学班及以上不低于15万元;</div><div>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不低于6台,初中不低于10台;</div><div>中、小学均实现班班通;</div><div>师生比小学不低于1:22,初中不低于1:17;</div><div>班额小学不超过45人,不多于55人,初中不超过50人,不多于55人;9项指标必须有7项达标。</div><div>十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div><div>1、强化政府责任,明确督导评估对象是地方各级政府,并且要求政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燕尾服的“第一责任人”,督导政府切实履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中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div><div>2、注重实效,评估认定以结果性评估为主。即以县城内义务教育学校实际间的差距的评估为重点,同时,评估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引导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积极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资源。</div><div>3、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把行政性评估与广大群众的实际感受结合起来,将公众评价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努力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回应社会关切。</div><div>十三、怎样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div><div>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即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div><div>十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有哪些?</div><div>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体系,与以往督导评估体系相比,有三个特点:一是更加强调科学性;二是更加强调开放性;三是体现公平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