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封”的由来——记崔国良院士和我的一件往事

马亚清

<h3>  2013年春节前,刘济威和史百鸣两位老同志受所里委托,去北京慰问病中的老所长崔国良院士。节后上班,我在所内局域网上看到这条新闻。照片中的崔总坐在轮椅上,模样苍老,身体虚弱。见此情景,我不免有些伤感……</h3><h3> 一件久藏于心的往事,就象一股泉水清晰地涌了出来。</h3><h3> 事情从1989年说起,当年11月15日国家邮电部为反映我国国防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发行《国防建设——火箭腾飞》特种邮票一套。我爱好集邮,又在国防单位工作多年,自然对这套邮票格外珍爱。当我购得这套邮票首日封后,就萌生了请崔总签名的念头。</h3><h3> 那时候,崔总调到北京已经四年了,见一面可是件不容易的事。说来也巧,第二年的夏天,崔总来呼和浩特开鉴定会,我得知消息,下班后赶到东门招待所去找他。崔总正好就在房间,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和我们在所里时一样,崔总还是那么和蔼可亲,还是那么令人敬仰,而平易近人正是崔总一贯的风范。</h3><h3> 几句问候之后,我拿出了首日封并说明来意。崔总沉思片刻,说出他的想法。崔总觉得他在我国国防建设的航天领域,还不能算知名专家,这么大的题目只有他的签名,分量显然不够。崔总想把首日封带回北京,再多请几位在航天领域国家级著名专家签个名,这样才有代表性。这既让我有点始料不及但又感到喜出望外,我想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有崔总助我一臂之力,能得到这样的签名封实在是太珍贵了。在表示感谢的同时,我还是恳请崔总一定要签上他的名字,崔总欣然应允。</h3><h3> 这件事最初我想的比较简单,而崔总不是那种妄自尊大的人。他办事既热心又认真,表现了老一辈科学家谦虚谨慎和虚怀若谷的精神境界。这就是崔总的人格魅力。</h3><h3>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两年就过去了,签名的事还没着落。各种情况我都猜想过,也许这本身就是件很难完成的事。这时我真有些后悔了,后悔不该给崔总添麻烦。但我又相信崔总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的人。只是崔总工作太忙,我的这件小事实在是不能再打扰他,可我又放不下这件事。</h3><h3> 我正左右为难,1992年的8月18日,国家邮电部发行《国际空间年》纪念邮票一套。而8月18日是我们四十六所成立纪念日。我想借这个机会好写信寄首日封给崔总,因为崔总是我所成立后第一任老所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向老所长表达了思念之情,同时也说明期盼得到那个珍贵签名封的迫切心情。</h3><h3> 同年11月,崔总托四十六所的同志给我捎来了盼望已久的签名首日封(崔总把我寄给他的首日封也签了名一并给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 /></h3> <h3>  同时,还附有一封崔总的亲笔信:</h3><h3>亚清同志:</h3><h3> 你好!你托我签字之事,耽搁了很久,原打算多找几位我部在航天方面有影响的老专家,但是近期很难凑到一起,我想你也希望早点得到这个纪念封,哪怕是不十分完美也好,现把只有四位老总的签字信封寄去。屠(守锷)老总是我国运载火箭的著名专家,梁(守槃)老总是海防导弹的专家,黄(纬禄)老总是战略导弹专家也是巨浪一号、东风21号的总设计师,陈德仁是控制系统的专家,都是驰名中外的老专家。再见</h3><h3> 祝工作好!</h3><h3> 崔国良</h3><h3> 1992.10.30</h3> <p class="ql-block">  读着崔总的信,我心里是激动不已,眼眶有些湿润。两个签名封捧在我手里感觉沉甸甸的。崔总对老专家们的尊重以及他本人的谦逊姿态使我深受感动。因为在我心目中,崔总已是德高望重贡献卓著的国家栋梁,但他自己却十分谦虚,从一开始就觉得不能与那些著名老专家齐名,落笔时的细微处又显出谦逊的姿态。签名封上四位老总的签名在前,崔总的签名在后,而他签名的字体比四位老总的略小。</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崔总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求得四位老总的签名,想想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当时不过是一名普通员工,崔总为了满足我的请求,操心劳累地把事情办得非常圆满,我连当面道谢的机会都没有,心里很是过意不去。那时就有这样的念头,等时机成熟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写出来,赞颂我们的老所长——崔国良院士。</p><p class="ql-block"> 崔总他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的点点滴滴的言行总在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人。</p><p class="ql-block"> 2013年2月25日我把珍藏了二十多年的签名封拿出来,并写了一篇题名"签名封"的短文,投稿四十六所内网上,引起所领导和同志们极大关注,点击量在当年是最高的。不是我文章写得好,而是崔总他做人做事实在太感人了。在记者到所里收集崔总生平素材的时候,所里又把我写的东西提供给了他们。</p><p class="ql-block"> 正像《崔国良院士传记》作者宋瑶在第九章第3节"朋友情同手足"里描写的那样:他的胸怀像苍茫大海那样宽阔,又像涓涓流水那样细致入微,实在让人感动,使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2016年11月于呼和浩特</p> <h3>  二零一七年一月十八日6时51分崔国良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h3><h3> 崔总永垂千古!我们永远怀念他。</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