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印象——平江历史文化街

曙东

<h3>平江路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全长1606米,却是苏州一条历史悠久的经典水巷,早在南宋时期,它就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一条长长的平江路,承载了苏州几百年的历史,这里有全苏州最有特色的小店铺,最有韵味的石板路。与别处古街道、古镇的偏僻不同的是平江路正处在苏州最繁华的的闹市区中,颇有点闹中取静的感觉。南起干将路,北达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与平江路垂直相接的是诸多狭窄的小巷,小巷的一头连着幽静古朴的平江路,一头连着鼎沸喧哗的都市街道。这样的平江路颇有一种大隐于市的感觉,又依稀有世外桃源的影子。</h3> <h3>苏州政府下了大力气来保护这条800年的古道,从2002年至2004年,苏州政府实施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通过拆除违章建筑、10类管线入地、铺设石板路、疏浚河道、维修老房子等,共耗资1亿多元,使平江路从百塔东路到干将路的主要部分(全长1090米)再现原来的面貌,这个保护工作做得很出色,因而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h3> <h3>与平江路垂直相接的是诸多狭小的街巷,狮林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儒巷、萧家巷、钮家巷等等,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可能有着长长的故事。巷子一径是高高的垣墙夹着曲折的街巷,颇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不知高墙内深藏了多少私家花园,园林讲究市园相隔,俗者屏之,然而这也显出了苏州生活的另一面,市井生活与清修别院从来便是互为表里,共为苏州文化空间的魂魄,清雅高远的文人趣味自然提炼了苏州的精神气蕴,而“大隐于市”的美学体味却也需要人间烟火来成全。</h3> <h3>晚清近代即有不少名士寓居在这些窄巷深宅之中,悬桥巷中有书痴黄丕烈的“士礼居”旧址,传是其藏书所在。同一巷子中还有清代状元洪钧故居,他与赛金花便曾寓于此。此外名医钱伯煊、历史学家顾颉刚的顾氏花园都可在此寻觅到鸿爪片影。只是旧时王谢堂,已作百姓家,或许故居正厅的形貌还在,雕花窗棂也尚可见旧日气派,只是高墙早已挡不住市井生活的侵近,偶作一番历史的凭吊,也只有付与窗棂木梁、潺潺流水,留与形容难辨的石墩了。或许只有曲水人家的洒扫忙碌,吴侬软语的家长里短才是苏州文化中最绵长久远的记忆,炊烟、书香一并混杂在记忆中,讲述着苏州当年的风华。</h3> <h3>平江路除了因历史而出名外,它的美食便是平江路突出特色之一,在这条街上美食最大的特色有三种:一是沿着老街从头到尾的街边美食,由当地的原著居民烹饪,穿着极具江南特色的服装沿街叫卖吆喝,有桂花糕、酒酿丸子、鲜肉月饼等特色的平江路街边小吃,让你可以边走边食感受平江路文化。二是青砖白瓦下临街而立的店铺,可不要小看这样临街小铺,许多会吃的朋友是为它专门而来,比如说平江路中轴线上的鸡脚旮旯。三是有些规模的餐馆,主要经营苏州菜,老口味更地道,例如:松鼠桂鱼、蟹黄豆腐、糖醋排骨、糖醋鱼、酱蹄膀等都是必点菜,光看到这菜名就会让人垂涎欲滴。这里的所有美食都彰显着平江路的饮食文化,诉说着古老的饮食故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