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这是我保存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上山下乡通知书”,该拿出来晒晒了。</b></h3><h3><b>“人只有上了点年龄才会怀旧,这里既有对顺境的追忆,更有对过去逆境的回望……”</b></h3> <h3><b>1969年4月29日上海彭浦车站。</b></h3><h3><b>一列满载着上海老三届学生的专列,在等候出发,目的地内蒙古。</b></h3><h3><b>此情此景我们刻骨铭心……</b></h3> <h1><b>1969.5.1.我们到达了内蒙古四子王旗。</b></h1><div><b>这是分配在巨巾号公社巨巾号大队官庄子生产队的上海知青集体户成员,穿着新发来的绿色军装。</b></div><div><b>女知青:吴在鸣、田宜云、吴在华</b></div><div><b>男知青:王宗林、全一凡、李明、徐来宝、伍锦耀、蔡福良</b></div><div><br></div> <h3><b>李斌傅淑君罗小丹许佩心顾毓龙贺德龙徒振刚徒振强分配在巨巾号大队羊房滩生产队。</b></h3><h3><b>我们和羊房滩村民的第一次合影</b></h3> <h3><b>第一次骑马。<br></b><b>车官友善子和生产队长王维小挑选了八匹最老实的马,让我们知青骑上。</b></h3> <h1><b>第一次参加装羊粪车的劳动</b></h1> <h3><b>上海慰问团老张来看望我们了!他带来了上海政府对知青的关心和指示。</b></h3> <h3><b>四子王旗地处祖国北疆。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四子王旗全民皆兵,李斌曾是战备骑兵,发有一支真枪和20发子弹。</b></h3> <h3><b>罗小丹、李斌、顾毓龙、贺德龙在巨巾号小树林前留影。 </b></h3><h3><b>如今这片小树林还在,树已长大、品种也多了起来、树林的面积已扩大了好几倍。</b></h3> <h3><b>上海知青王晓林、吴在华和巨巾号妇女干部董秀兰高秀芳等,在巨巾号供销社大门口合影。</b></h3> <h3><b>第一次到牧区,在蒙古包前留影。</b></h3><h3><b>官庄子上海知青田宜云、丰镇圪蛋李美蓉和俞伟玲。</b></h3> <h3><b>李斌傅淑君已在四子王旗结婚生子。1975.1.20.他们的儿子降生了!</b></h3><h3><b>1975年劳动节,儿子“百日”时,一家三口在自家门口的留影</b></h3> <h3><b>李斌和他的儿子钢钢</b></h3> <h3><b>这是我和李斌当年的家,四角落地的土坯房,可算是当时巨巾号最好的房子了啦!我们在这里住了六年。</b></h3><h3><b>儿子四岁那年,旗知青办选调我到四子王旗第三小学教英语,我们才离开这里。</b></h3> <h3><b>我身边的两位是我的邻居也是我的学生李兰花和王维英,我们同住在巨巾号供销社家属院。</b></h3> <h3><b>巨巾号大队中小学教师合影。前排左三是上海知青傅淑君、第四是俞伟玲、后排右三是罗小丹。</b></h3><h3><b>前排:</b></h3><h3><b>杜 林 李兰芳 傅淑君 俞伟玲 韩国香 王巧秀 苑文浩</b></h3><h3><b>中排:</b></h3><h3><b> 张培德 张日昌 刘 绪 王 永 程德富 张贤荣</b></h3><h3><b>杨茂盛 张世飞</b></h3><div><b>后排:</b></div><div><b>郭福生 金 盾 张存仁 郝兰在 罗小丹 郭俊文 孙 琦</b></div> <h3><b>1974年9月四子王旗供销总社选送李斌到“集宁财校”学习物价统计。</b></h3><h3><b>后排左二是李斌、左三是兴和县上海知青李必新</b></h3> <h3><b>1975年秋收时节,学校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回村里参加秋收劳动,每个班级选派两名老师跟班劳动。</b></h3> <h3><b>1975年集体户知青顾毓龙要走了,他被选调到包头供电局工作。</b></h3> <h3><b>时隔41年后的2016.5.羊房滩五兄弟又相聚了!虽然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容颜,有的两鬓已斑白,但他们依然精神饱满,自信和乐观。</b></h3> <h3><b>巨巾号公社府壕子中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b></h3><h3><b>后排右起第三位是官庄子上海知青伍锦耀</b></h3> <h3><b>1976年四子王旗五七大学卫生分校防疫学习班。</b></h3><h3><b>前排左起第三位是巨巾号小队的上海知青王晓林</b></h3> <h3><b>傅淑君和巨巾号中学第五届毕业班师生合影 </b></h3><h3><b>第二排中间三位依次是:语文老师张日昌、物理老师郭补毛、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傅淑君。 1976.5.</b></h3> <h3><b>四子王旗二中首届毕业生二班留影 1982.7.</b></h3><div><b>第二排左边是傅淑君和她的女儿 </b></div><div><b>第三排左一是天津知青姜意平</b></div> <h3><b>1980.9.傅淑君带着未满两岁的女儿去集宁教师进修学校英语培训班学习</b></h3><h3><b>第二排右起第三位抱小孩的是傅淑君 第四位是天津知青姜意平</b></h3> <h3><b>1984.4.我通过努力终于商调成功!调到老家浙江义乌教师进修学校工作。</b></h3><h3><b>马上要离开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同事好友,还真是有点依依不舍……</b></h3> <h3><b>当时我任教的四子王旗二中初二(3)班的师生们。班主任:吴志伟</b></h3><h3><b>第三排第三位开始是课任老师依次是:张静芳、罗保国、董兴旺、吴志伟、傅淑君、郭斌、张 龙、孙素梅</b></h3> <h3><b>二(4)班全体女生和任教的五位老师。</b></h3><h3><b>班主任:罗保国</b></h3><h3><b>第二排左二起是五位课任老师:董兴旺、罗保国、傅淑君、张龙、吴志伟</b></h3> <h3><b>和五班的女生合影。 班主任:郭斌</b></h3><div><b>第一排:邢永利、冀红宇、曹红英、徐振梅</b></div><div><b>第二排:商文莲、弓常青、田胜兰、王淑珍</b></div><div><b>第三排:孟秀枝、王 丽、 梁振平、 杨玉梅、耿金桃</b></div> <h3><b>前排:贺觅星 傅淑君 乔文胜</b></h3><h3><b>后排:邹孝东 李昌茂</b></h3> <h3><b>儿子当年的转学证明书</b></h3> <h3><b>这是儿子当时就读的四子王旗第二小学三(1)班全体师生合影。班主任:孙 兰</b></h3><h3><b>孙老师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合影,第三排第四位是我,第六位是孙兰老师。其他几位老师姓名记不得了。第四排站在我身后穿着条纹毛衣的是我儿子。</b></h3><h3><br></h3> <h3><b>天津知青赵玉衡勾金鍼夫妇、李延祚王红兵夫妇领着孩子来给我们送行。 1984.4.</b></h3><h3><b>在乌兰花镇河槽边我们家院门口的留影</b></h3> <h3><b>李延祚、李斌、赵玉衡 1984.4.</b></h3> <h3><b>【情在第二故乡】是当年在四子王旗下乡的天津、北京、上海、呼市、包头、集宁的知青们把他们下乡时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记录了下来。</b></h3><h3><b>是一部反映知青真实生活和情感的巨著,全书分七册装订。四百多名作者,七百余篇稿件,二百多万字。(我的四篇拙文也在其中)。还有珍贵的老照片、历史性的证件和字画等等,可看性很强。</b></h3><h3><b>作为一段知青历史的记载,既可以留给子孙后辈们看,也为我们这代人的“情在第二故乡”留下了永久的纪念。</b></h3> <h3><b>董庭玉、李斌、罗小丹在罗小丹单位,上海戏剧学院小会议室 2008.3.8.</b></h3> <h3><b>李、罗、董三家人 2008.3.8.</b></h3> <h3><b>那天正好是三八节,三个女儿买来鲜花表达对母亲的爱,让三位母亲十分感动和温暖!</b></h3> <h3><b>2009.5.9.参加乌盟上海知青联谊会活动,四子王旗上海知青的第一张集体照。</b></h3> <h3><b>巨巾号大队知青合影 2009.5.9.</b></h3> <h3><b>我们的第一次回访。</b></h3><h3><b>四子王旗部分上海知青随同天津北京知青回访第二故乡,受到了当地政府热烈的欢迎和热忱的款待。内蒙古总工会派出十辆专车接送知青到四子王旗。</b></h3> <h3><b>李建军代表总工会来呼和浩特站迎接知青</b></h3><h3><b>这是当年李斌傅淑君和李建军在呼和浩特站前的留影</b></h3> <h3><b>原巨巾号公社老书记苏德祯夫妇在四子王旗宾馆门口等候知青</b></h3> <h3><b>四子王旗政府的欢迎仪式在葛根塔拉草原中心举行,场面十分隆重!</b></h3> <h3><b>在巨巾号村口,和时任巨巾号乡的书记在交谈。</b></h3> <h3><b>李斌罗小丹傅淑君在上海和李建军相聚,格外高兴!边吃边聊,真有聊不完的话。2015.2..</b></h3> <h3><b>得知2004年来呼和浩特站迎接知青回家的李建军来沪了,巨巾号知青聚会为他接风洗尘。</b></h3><h3><b>前排坐在正中的是李建军</b></h3> <h3><b>三十年后的再聚首。<br></b><b>羊房滩集体户的八位知青带着家人相聚在交通西路平江小区李斌傅淑君家里。</b></h3><h3><b>这张“全家福”摄于2005年春节(年初五)</b></h3><h3><br></h3> <h3><b>羊房滩集体户的八位知青全到齐了!</b></h3><h3><b>前排:顾毓龙、许佩心、傅淑君、李斌</b></h3><h3><b>后排:徒振强、罗小丹、徒振刚、贺德龙</b></h3> <h1><b>四位妈妈和五个子女</b></h1> <h3>徒杰(徒振刚儿子)、徒超(徒振强儿子)、罗晶晶(罗小丹女儿)、李亚群(李斌女儿)、李冠群(李斌儿子)</h3> <h3><b>2005年春节聚会在李斌傅淑君家里</b></h3> <h3><b>许佩心和傅淑君 2005年春节(在傅淑君家)</b></h3> <h3><b>下乡当年我们俩是羊房滩集体户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炕的姐妹。回城后她定居在无锡,平时见面机会较少。</b></h3><h3><b>2016.11.27.我们再次相聚在上海凯旋路榕港海鲜大酒店</b></h3> <h3><b>左起:徒振强妻子郭谦芳、顾毓龙妻子杨桃、许佩心、罗小丹妻子姚蔚华、傅淑君</b></h3> <h3><b>2006.2.第一次参加乌兰察布上海知青联谊会组织的聚会 </b></h3><h3><b>左起:贺德龙、李斌、罗小丹、徒振强</b></h3> <h3><b>我们都曾是四子王旗知青,也曾是沪蒙知青联谊会草原鸿雁合唱队的第一批队员,贝黎虹是我们的队长。 2006.5.</b></h3><h3><b>左起:贺舒巧、傅淑君、朱伟茵、顾敏观</b></h3> <h3><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br></h3><h3><b>羊房滩村的乡亲、知青们的好朋友郭补毛,专程来上海看望我们上海知青。</b></h3><h3><b>李斌亲自掌勺在家设宴招待第二故乡亲人。 2007.8.</b></h3><b>个子最高的是郭补毛</b> <h3><b>前排坐着的是郭补毛、李斌、傅淑君</b></h3><h3><b>后排站着的是官庄子村的上海知青吴在华吴在鸣姐妹、羊房滩知青徒振强、贺德龙、罗小丹</b></h3> <h3><b>2008.7.17.我们第二次回访第二故乡。参加四子王旗政府举办的“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活动”,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呼和、集宁和本地知青四百余人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的。</b></h3> <h1><b>2008年7月回访第二故乡时,我们羊房滩集体户赠送村里一面锦旗“难忘苦乐年华 更惜舐犊深情”。</b></h1> <h3><b>分别了24年的四子王旗二中的同事们欢聚一堂</b></h3><h3><b>前排:傅淑君 刘耀华 勾金鍼 王家荣 姜意平</b></h3><h3><b>后排:张锦芳 王金鱼 白丽霞 孟少芳 王拉柱</b></h3><h3><b> 吴志伟 罗宝国</b></h3> <h3><b>“知青老师回来了,知青老师回来了!” 学生们奔走相告。四子王旗二中分别了24年的师生们又相聚了!</b></h3><h3><b>前排左三是天津知青勾金鍼老师、左四是天津知青姜意平老师、右三是上海知青傅淑君老师。</b></h3> <h3><b>我们俩身边的四位是我当年在农村教书时的学生,如今都是局级处级干部,是社会的栋梁,是当地的父母官。</b></h3> <h3><b>七十年代,我在这里工作了六年。</b></h3><h3><b>撤乡并镇后巨巾号小学已不复存在了…</b></h3> <h3><b>2008年我们巨巾号大队上海知青集体回访第二故乡,董庭玉和勾金鍼在呼市设宴招待我们并安排住宿。离别时在招待所门口留影。</b></h3> <h3><b>2015.9.相聚在呼和浩特</b></h3><h3><b>左起:董庭玉、勾金鍼、李斌、那顺、傅淑君</b></h3> <h3><b>2010.2.20.巨巾号大队知青相聚在彭浦新村某茶楼</b></h3> <h3><b>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暨乌兰察布上海知青联谊会十一次会员大会</b></h3><h3><b>大会还邀请了乌兰察布市和各旗县领导来上海参加纪念大会</b></h3><h3><b>这是四子王旗知青和旗长王晓军、旗办公室主任朱天江合影</b></h3> <h3><b>巨巾号知青在上海款待来自第二故乡的父母官,王晓军旗长和旗办公室主任朱天江。</b></h3> <h3><b>参加乌盟上海知青联谊会组织的联欢会</b></h3><h3><b>我们还邀请了来自第二故乡的朋友吕向阳和董秀兰参加。</b></h3><div><b>前排左起第五位是董秀兰,后排左起第四位是吕向阳。</b></div><h3><b>2013.1.20.</b></h3> <h3><b>2013.7.在吕向阳董秀兰夫妇、李斌的同事张桂花,及我的学生们的陪同下,来到了“神舟五号返回基地”参观。</b></h3> <h3><b>回村里再看看乡亲,再去盘腿坐坐土炕。</b></h3><h3><b>2014.7.28.</b></h3> <h3><b>在羊房滩村口和村民王召有合影。<br></b><b>左起第三位是羊房滩村民王召有,当年他算是村里的读书人,也是知青们的好朋友。<br></b><b>2014.7.28.</b></h3> <h3><b>王召有和常改娃正忙着在给知青们做黄米糕呢</b></h3> <h3><b>村民王兰锁在忙着把锅里的油烧热,准备炸黄米糕。知青们早就馋的不行啦!</b></h3> <h3><b>李斌大口大口地喝着刚从井里打回来的泉水,边喝边说:“真过瘾!太爽了!”</b></h3> <h3><b>当年接我们回村的车官友善子来看上海知青了!我们见到他总觉得格外亲。</b></h3><h3><b>图片中李斌正在和友善子热烈地交谈着……</b></h3> <h3><b>在羊房滩村王兰锁家里吃午饭。 2015.9.</b></h3><h3><b>生西红柿真好吃!还是几十年前的味道!美!</b></h3> <h3><b>李斌傅淑君和巨巾号公社当年的老书记夫妇及他们的大儿子苏建军。苏建军如今在旗政府任职。</b></h3><h3><b>前排左一是巨巾号公社老书记苏德祯,他一直十分关心和爱护知青,并注重培养知青成长。深受知青们的爱戴。我们离开巨巾号后,听说苏书记调到四子王旗政府任职了。</b></h3> <h3><b>我和我的学生们。</b></h3><h3><b>他们是我七十年代在农村教书时的学生,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巨巾号公社人,如今都是年过半百奔花甲之年了……</b></h3><h3><b>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带走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每次我回访第二故乡,他们都会聚拢来陪着我聊天,陪着我走访各处……我会常常想念他们,并发自内心的感激他们!</b></h3> <h3><b>下图:</b></h3><h3><b>左边这位是我下乡地~羊房滩村村民武贵贵的儿子武连生,我该算是他的启蒙老师吧。(小学一、二年级时就开始教他了)</b></h3><h3><b>记得当年他妈妈宫外孕大出血,是羊房滩民兵赶着马车把她送到旗大医院(当时知青都是民兵),我们集体户男知青都曾为她献过血。他的母亲一直记着。知青回访时,她来看望我们,握着我的双手激动地说:“上海知青是她的救命恩人!” 嘱咐她的儿子一定要当面感谢知青。</b></h3><h3><b>武连生后来考上了内蒙古大学中文系,再后来是在内蒙古某出版社当总编、当社长。</b></h3><h3><b>右边这位是当年巨巾号公社书记的二小子苏建礼,在巨巾号学校读初中时我是他的班主任兼化学老师。</b></h3><h3><b>后来考上了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后回呼和纺织局工作。如今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政府任职。</b></h3><h3><b>2009.7.呼和浩特市某宾馆</b></h3> <h3><b>2014.7.27.上海知青和苏旗长夫妇、旗办公室主任朱天江在四子王旗政府新大楼前合影</b></h3> <h1><b>留不住的是岁月,留住的是记忆。在我们知青这代人心里,什么都可能淡去,难以淡去的就是那段刻骨铭心的插队生活。</b></h1><h1><br></h1> <h1><b>千言万语也难表达知青之间的情缘,笑谈中仿佛又见对方下乡时的模样,纯真的友谊回荡在两鬓斑白的你我之间,唏嘘里感叹几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岁月的年轮已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脸上,我们不再年轻但我们的心依旧。在举杯共饮的美酒里,融入了那几十年的情感与祝福:让我们共同来维护这份弥足珍贵的知青情谊,携手共度快乐健康的幸福晚年!</b></h1> <h1><b><u>2016.11.6.刚从千岛湖回来,20天后我们这群原四子王旗巨巾号公社巨巾号大队的上海知青们又相聚了!</u></b></h1> <h1><b>许佩心(左一)从无锡赶来蔡隆九(右一)从包头回来和大家团聚</b></h1> <h1><b>引用我们集体户知青罗小丹的话来结束我的“美篇”吧:“高举满酙的酒碗,欢笑着碰杯一饮而尽时,忽然想起了一句老话~患难见真情。我觉得这句话用来描述我们这些曾经在那些栉风沐雨、顶雪披霜的艰难困苦中挣扎过来的人们所建立起来的真实情感实在是贴切不过。否则很难解释我们已经两鬓斑白的老头老太为什么会如此看重仅占自己人生很小部分的那段逝去的日子,会一直絮叨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老乡,会反复咀嚼在屯耕劳作中所遇到的那些坎坷,会在偶尔相聚时如此激情奔放~因为昔日同经患难,所以今天更惜友情。”</b></h1><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