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新疆,它有一个儿子叫阿尔泰,还有一个女儿叫天山。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天山家的北边。</h1> <h1>天山家美丽富饶,有森林,湖泊, 河流和草原,还有风不吹也能看見的羊儿和马儿。</h1> <h1>天山家最英俊的是博格达峰,引无数帅哥美女竞折腰。</h1> <h1>皑皑白雪,轻云浮雾,更有那柔美的月和金灿灿的晚霞。</h1> <h1>天山家的北边有个烏鲁木齐市,那儿有一条团结路。故事里的小学- 直小就曾经在那儿。从校园里每天都能望見博哥。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们天天看博哥,看的多了自然也就沾了点英俊潇洒,清丽妩媚的地杰天姿。不过再英俊潇洒,清丽妩媚也得吃饭,民以食为天。现在直小的发小们就聊聊直小的”食为天”中心,大食堂。</h1> <h1>慕永萍:记得那时吃饭6人一桌,吃饭时不许说话。每周吃一次炸酱面,一次抓饭。抓饭分甜咸(羊肉)两种,我喜欢吃甜的。边吃边听校广播。我有幸参加了广播,在老师的指导下,普通话长进很多。</h1> <h1>滕力:直小食堂吃饭都是各班站队后进入食堂。淘气的男生会悄悄地把两个女同学的长辫子栓在一起。当一个女生走时会拉上另一个女生,这时男同学会发出一阵坏笑。这种恶作剧时有发生。</h1> <h1>秦孟珺:直小吃饭时,不许讲话。如果讲话了,值周老师要命令你停动!</h1> <h1>等让你再“动”时,桌上那盘为数不多的菜,已所剩无几了!你们有印象吗?</h1> <h1>李立:民以食为天,儿时在校就歺,六人一桌一盘菜,不必说,开饭前不得吵闹不得说话,要在校值周监护允许下一声哨音再开动,。。。</h1> <h1>贺随保:说到吃饭前老师让开动之事,我记的特清。57年底才从延安来时因是低年级就在直对大门冰场后的大食堂长桌两边小櫈上,还要背手……我不知这开动的规则,一坐下就端碗吃,结果,高延年指着我又吹哨子又喊,从此以后高处处与我作对。学校有过三处吃饭处。直对小礼堂前还临时有过一平房食堂。</h1> <h1>潘文源:野蘑菇中毒一事记忆。五六年中秋节学校晚饭很丰盛有很多菜,其中野蘑菇炒肉很香,但到晚间睡觉前全校有很多同学上吐下泻,厕所暴满不够用了。校医郭大夫忙了一夜。后来才知道是野蘑菇中毒。</h1><h1>发小-棉:哈!好记性。让我想起了郭大夫。可惜已经找不到56年在校的老师了。</h1> <h1>贺随保:开机晚了。因家事烦忙。</h1><h1>关于野蘑菇中毒,时间有誤。应是五八年?五九年中秋节。因五六年我还在延安。五八年?五九年中秋节学校在最大的平房(低年级食堂)有主食,炒蘑菇,还有西瓜,甜瓜,月饼……很丰盛。后来有同学出现腹泻,吐现象。但,并非全体同学均有症状。这下可吓坏了熊校长,两王主任。结果,蘑菇没毒。可能吃的食物多,杂,造成积食,消化不良。我还没有出现不适。确切日期五八年。五九年就到小礼堂吃饭。</h1> <h1>滕力:在直小吃面条最有意思,高年级同学有经验第一碗少盛点,可以很快盛第二碗,这样基本上饱了,吃慢的第二碗要等好长时间,对于爱玩又要抓紧时间的同学可受不了等待。吃饭速度对于直小的学生是一个锻炼,准军事化。</h1> <h1>发小-棉:我小时最怕吃面条,觉得要把那么长的面条吃进去太累,宁可吃又冷又硬的剩馒头。</h1><h1>滕力:南方人不爱吃面条,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人爱面,尤以面条为主,可多种吃法,其实这都是习惯,从小家里陪养的。</h1> <h1>刘均:陪病老妈,插空参赛,上课,手忙脚乱挺着!偶尔看看群,好热闹!老寿星记性特好,小时的经历一辈子忘不了!我嘴上的血管瘤,医生不让吃辣子,而我每次吃面都加辣子把面拌成红色,特带劲儿!……</h1> <h1>发小-棉:米饭馒头可以放进嘴里。要把面条放进嘴里,不容易,很辛苦。<br>滕力:看來你使筷子不怎么样!</h1><h1>发小-棉:击中要害!</h1> <h1>李立:……也不必说阿姨打饭,饭要一口口吃,两口馍一口菜,不得抢,约定束成,光是消灭菜盘中的残汤就有无限的乐趣。</h1> <h1>食堂黄萝卜炒粉条,炒土豆丝盘底的油汤是那么香,我们不吃辣子的一桌人,事先就准备好手中的馍,没有馍的同学要立马到馍馍筐取馍,在一个公认的头领蘸的号令下,六个人不约而同,手忙脚乱地将馍扔进盘中,让馍吸入盘中的汤汁,再飞快塞进自己的口中。瀚潮兄說我泡馍的样子大概就是当时的馋相。</h1> <h1>李立:泡馍在盘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汉界楚河一定要在自己面前不得超越,就这样也常因占领他人领地发生争执。</h1><h1>滕力:李立你太搞笑了,你们桌有女生吗?</h1> <h1>滕力:我挺怀念外出时发的面包和馕,虽然没菜没汤,干吃也挺香。苏伯汤也好吃,大块肉,土豆,胡萝卜,莲花白,皮芽子,香!</h1> <h1>郭安敏:记得有时中午没饭,說食堂检修,发一个面包和一个大西红柿还是黄的,真好吃。我们用手帕把面包包起来挤成一小块再吃,很有味。看我淘吧。</h1> <h1>潘文源:星期一馍馍炒菜,二是汤面,三是大米饭,四是炸酱面,五是苏伯汤花卷,六是抓饭吃完回家。</h1><h1>李立:那时,每逢周六中午,学校伙食是抓饭,油亮亮香喷喷,咸抓饭大米黄萝卜羊肉皮芽子,甜抓饭大米葡萄干红枣黄萝卜,十分诱人。同学们一般端上碗就快吃,争取打下一碗。饭由阿姨管,饭多肉有限,吃慢了肉就没了。我们高年级在礼堂就餐,老师们也在那里吃,但老师的饭菜是单独配给的。老师一旦吃完离开 餐厅,就有人捷足先登,飞快打扫战场,那抓饭盘中尚许有肉啊。事过多年,想起那事那人总令人好笑不止。</h1> <h1>慕永萍:回味起来有一股甜甜的感觉。</h1><h1>滕力:李立,你的脑子真好使,这些嗅事全记得。</h1> <h1>瀚潮:抓饭里不放枣,直小甜抓饭放非常多杏干,所以吃完抓饭,大家都在砸杏核。</h1><h1>贺随保:话题说到吃饭,我也讲几句。</h1><h1>……直小固定食谱!一,二,三,记不清了,四是苏波汤(羊肉,莲花白,海带……)六,抓饭,肉,素(甜抓饭杏干葡萄干)我每次各两碗。(咱校是黄色军用小碗)。</h1><h1>学校有特色的菜是豆腐炒鸡蛋,苏波汤,土豆丝,几年各集体食堂全一样。还有就是高汤,说穿了就是醋加醬油撒上些韭菜开水一冲。</h1> <h1>贺随保:<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次周六下午本市住同学背着书包吃饭。饭后各自回家。我们那桌有,王彦亭,王观郎,修蓉,吴冀英,贺随保,李立。我将吃过的骨头偷偷放到王彦亭的书包里。这个秘密直到那年在我家吃饭时我才向王彦亭揭秘。他說,不知道每次回家后书包里的骨头哪來的?</span></h1> <h1>贺随保:60年由于校方以及自然灾害?缘故,学校一度吃定量的发糕。有葡萄干,红枣很香。记得我们男生不到时间就饿,所以,薛丁文,贺随保,王胜利,高根昌,宴鸿春,吴镇义合计发糕有问题,不够重量(一块说是200克)。我和薛丁文去找班主任老师张建新汇报。第二天張老师提了一杆盘称从食堂取一发糕当着全班同学称,正好200克。我记得特清,当时薛丁文从坐位上起来对老师说,你称的不对,应去水,净面粉200克加水又高产最少得300克才对。老师无话可说。</h1> <h1>慕永萍:我隐隐约约记的发糕不夠份量的事,远不如贺随保记的详细,他和李立的记忆力非凡,令我佩服。</h1><h1><br></h1> <h1>发小-棉:那么多让人流口水的故事。有誰还记得放角麻的酥油茶?我的大爱。后来大学毕业去宁夏,遇到有卖的,买了好多。之后此生再无缘见到了。</h1><h1>瀚潮:王棉棉吃的角麻是什么?是不是蕨麻煮粥时放的,乌市到处都有卖,只是現在价格賊贵。</h1><h1>滕力:是的,是蕨麻。</h1><h1>于媛:大家的交流,又勾起许多回忆,想起来,直小的饭菜真的好吃啊!</h1> <h1>贺随保:那年乙班何民安得了伤寒。我们不怕传染,还去看过他。</h1> <h1>郭安敏:那是那一年宿含不够住,四年级以上都住大礼堂,台下都是床,台上两条长凳併一张床。</h1> <h1>那年我不知得了什么病,迷迷糊糊连床带人被抬到隔离室足足住了两周才出来。</h1> <h1><b><i>谢谢关注! </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