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父母亲——父母虽远在天国,但父母的养育恩情是至死也不可能忘记的……</h3> <h3>母亲——母亲共姊妹五人,无兄无弟,母亲行大。那时,姥姥家生活较充裕,母亲未嫁之时生活衣食无忧。嫁给父亲尤其是有了大哥二哥后,父亲闹腿病长时间卧床不起,母亲以其对家庭强烈的责任心,坚强的面对困境,乐观生活。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母亲养育了我们弟兄五人。除此,母亲对奶奶的孝顺更是让我们学会敬老孝老。那时,家家生活都很困难,平时主要食物是白薯类——白薯干粥,白薯面饼等等,难得改善生活,好吃的食品更是极其奢侈的,人人想得而食之。然而,当我们家有好吃的或做改样饭食的时候,母亲一定让我们先送给我奶奶吃——无论奶奶是轮到大伯家还是叔叔家(父亲他们哥仨,父亲行二)。有时母亲去县城赶集,那时去县城赶集是要步行的,往返三十多华里。去赶集时母亲宁可饿着不吃也得给奶奶买回点好吃的。每当说起孝敬老人的话题时,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也养着儿子呢”,母亲的这些良好品质在我们哥五个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h3> <h3>父亲——儿时记忆中的父亲对我们并不过多说教,但我却对父亲有着天生的敬畏。记忆中父亲只打过我一次,那是在我同小伙伴玩时打了他(其实,那个小伙伴比我大,我不记得我当时有错),那个小伙伴先于我到家中跟我父亲告状,结果我一到家就挨了父亲一脚……从那以后我懂得了要和他人和睦相处,与人为善,这个信条一直延续至今……</h3> <h3>父母亲在一起风风雨雨六十多个春秋。在我的记忆中有争执但没动过手,到了上年岁更是相互关爱体贴。这又是留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母亲和老姨</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子</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的照片</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子——妻子年轻时绝对是三里五村数一数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美女级人物,而且毕业于滦师,手握“非农业户口本”,吃国家供应粮,在讲究“粮本”的年代绝对炙手可热,给她介绍对象的介绍人绝对能排上一排长队。我这一无良好家庭背景,二无傲人相貌,放到人群里就再也无人注意的人娶到她绝对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结婚后,父母就让我们单过,当时啥也没有,能给我们的就是连500克洗衣粉包装袋都没有盛满的大米……就这样,我们俩开始了自己的生活。简单、清苦是我们生活的主调,妻子勤俭持家,对日常的每一笔开支都要精打细算……感谢妻子多年无私的辛勤的付出!</span><br></h3> <h3>在天安门城楼上</h3> <h3>滦州古城留影</h3> <h3>带孙子在武清花海游玩</h3> <h3>我和儿子——感谢儿子。儿子带给我的是满满的喜悦,是杠杠的前行的动力……</h3> <h3>懂事的儿子小时起直至现今从没有让我和妻子过多的操心费力……</h3> <h3>儿媳——感谢儿媳。儿媳的倾情加入使得我们这个家更加充实完整</h3> <h3>儿媳虽然属于现代知识女性,却很好地继承了我国女性端庄、贤惠、孝顺的传统美德。对人谦和、有礼,对我们很是孝顺,时不时的就会给我们买衣服及其它日用品,对孩子更是疼爱有加……</h3> <h3>儿媳带孩子在秦皇岛海滨沙滩玩儿</h3> <h3>儿子一家人在迁安山叶口景区游玩儿中</h3> <h3>俏皮的孙子</h3> <h3>孙子——感谢孙子。正是孙子到来,给我们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活力,让我们每人都信心满满!</h3> <h3>孙子很是爱学习</h3> <h3>孙子渐渐长大</h3> <h3>旅游途中背着孙子,虽然累点但心里却满是甜甜的味道</h3> <p>孙女——感谢我的孙女。正是孙女的到来,才使得我们这个家庭更加趋于完美,更使得我们这个家庭时时充满了欢声笑语……</p> <h3>远在东北吉林的连妹来滦县时在古城留影</h3> <h3>带连妹游古城时,妻子(左)与连妹在滦河母亲下留影</h3> <p>(大哥大嫂)</p><p>在我的亲人中要感恩的还有我的几位哥哥嫂子及弟弟弟媳,还有我的侄儿侄女及远在东北的亲人们……正是有了你们才使得我的世界丰富多彩,才使得我的生活更富有动力和意义……</p> <p>张氏家族在我们这一辈共哥九个。这是前年春节时在滦的哥几个妯几个的合影。大哥大嫂远在内蒙,老九两口子亦远在石家庄,故合影中没有他们四位。。</p> <p>远在东北的四个姨</p> <p><b style="font-size: 20px;">后记——本篇美篇最初作于2016年感恩节。2018年5月23日喜得孙女,已经两周半多了。今天重温这篇美篇,重新编辑了一下,添加了一些照片……</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