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王荣根</h3><div><br></div><div><br></div> <h3>评2016年上海诗歌节获奖者秦琼的诗歌</h3><h3> 《我读张爱玲》</h3><div> </div><div> </div><div> 心里只要有一道风景已经足够</div><div> </div><div> 阅读和欣赏诗歌有多种方法和角度,其过程在自己内心也有一个演化作用。与情与理和与善与智等这些内心里的渴望和需求,往往和现实相悖,在这种情况下的阅读质量,其升华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首诗歌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如果把生命放在严峻的现实生活中考量,每个人首先考虑的是用何种办法来延续自身生命的质量,尤其在这一生当中。那么,“我读张爱玲、喜欢下雨独处的时光,”作者把这两句作为开篇,也就暗示了诗歌的发展方向,这种想法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其所起到的作用,便是对诗歌的某种框定,比如环境和情绪,诗歌的边际与开拓等。一首诗歌的创作,如果能从保护自己精神世界的角度出发,能抵消来自现实生活中残酷的一面,这种对等意识,是实质上的自我保护的有为方法,而不是无为。这样思考,可以借鉴,“或躺或坐、让思绪在屋内流淌、细碎而清亮、守着门,守着窗。”</div><div><br></div> <h3>某种情绪相通也容易使一首诗歌创作成功。现实中的人的情绪和历史人物的情绪想通点有很多,比如性格,家境,经历阅历,这是指生活的一个层面而言。层面如梯,台阶有高有低,所以心境也往往构成了诗歌内涵的特征。是否可以把“出走避世,远赴重洋”看作是义无反顾,“你抛下的是流光/却种下了不朽的书香,”这时候也可以掩卷凝思,在法国某一个寓所里,一张床上躺着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悄然离世,“让你在明月下酣睡/成为他手心里的冰糖。”这首诗的意象有点奇特,“如果时光逆转/愿这冬天里的荒草是中药/给决绝的你疗伤/补心补情,补惊世的情殇,”寥寥数语,道出了一个民国女子的传奇色彩,这种色彩至今还在影响着现代人的情绪和精神世界,作为魅力传承,它具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h3><div><br></div> <h3>这首诗看似针脚缜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作者在结构诗歌时的心律与众不同。每一个作者的创作个性都不一样。忽视作者的创作个性也容易出现所评不当的现象。读原作、意象、节奏时最好换位思考,思考作者创作时的情感轨迹,旋律与结构,理念偏重和情感控制等。委婉、纤细和真诚,便是这首诗歌的特色。</h3><div><br></div> <h3>我读张爱玲</h3><div> </div><div>喜欢下雨独处的时光</div><div>或躺或坐</div><div>让思绪在屋内流淌 </div><div>细碎而清亮</div><div>守着门 守着窗</div><div>今夜穿越了民国的烟雨风霜</div><div> </div><div>痛惜着张爱玲的孤芳自赏</div><div>爱情的迷惘</div><div>让曾经的才情芳华</div><div>卑微地舞尽了清冷的光芒</div><div>凝神的片刻仿若一一粉墨登场</div><div> </div><div>胡兰成的风流倜傥</div><div>多情和狂妄</div><div>玷污了许下岁月静好的过往</div><div>现世没曾安稳带来的只是恐慌</div><div>言犹在耳 是那无尽的暗伤</div><div> </div><div>出走避世而远赴重洋</div><div>逃离潋滟的湖光</div><div>害怕世间的纷纷攘攘</div><div>我的耳边低语着</div><div>那洞箫低低的温柔和惆怅</div><div> </div><div>你抛下的是流光</div><div>却种下了不舍的书香</div><div>半生缘的顾曼桢以悲情收场 </div><div>红的是男人心中的朱砂痣 白的是明月光</div><div>又道尽了多少人的衷肠</div><div> </div><div>如果时光逆转</div><div>愿冬天的荒草都是中药给决绝的你疗伤</div><div>补心 补情 补惊世的情殇</div><div>让你在明月下酣睡</div><div>成为他手心里的冰糖</div> <h3>作者简介:王荣根,诗人,小说家,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大奖。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著有长篇小说13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评论若干,现居住上海。</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