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王永辉</h3> <h3> 我的老家在甘肃镇原一带,素有“陇东粮仓”美誉之称,但因其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海拔相对较高,故冬天极其寒冷,且时间较长。在儿时的记忆中,冬季经常下雪,一下就是厚厚一层,久久不能融化,整个冬天都是在冰雪中度过。在那个物资匮乏且贫穷落后的年代,冬日里能有一双棉窝窝(“棉窝窝”,陇东地区之方言,也称“棉鞋”、“暖鞋”,是用棉布和棉花缝制的鞋子,因其貌似窝状,故名“棉窝窝”)穿在脚上御寒,那可是一件极其奢侈、众人向往的事情。那时候村里村外的人家都是自己做鞋穿,别看简单的一双布鞋,做起来可是费时费力、繁杂辛苦的浩大工程。现在离开家乡已经二十余载,但每至入冬天寒季节,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儿时母亲亲手缝制的棉窝窝,母亲操劳的身影便会瞬间清晰起来:剪鞋样,打浆糊,贴褙子,拧绳绳,纳鞋底,上鞋帮,镶鞋边……</h3> <h3> 每年夏忙结束后,母亲便着手“贴褙子”。首先将家里不能穿的、破烂的旧衣服拆洗干净,裁成布片收拾平整,然后在门板上刷上用玉米面自制的浆糊,把布平铺在上面,再刷浆糊,再铺一层布,反复几次即可,随后将其张贴在窑门的背面慢慢阴干。褙子的厚度很有讲究,薄了浪费较大,厚了不易张贴,也不容易干,而且剪的时候费劲。</h3> <h3> 在等待其完全干透的过程中,母亲又开始加班加点的赶做麻线绳,俗称“拧绳绳”。白麻纤维粗且坚韧,做出来的线绳牢固耐磨,是纳鞋底的最好用材。每次制作麻绳之前,都要将从集市上买来的麻条放在水缸背后,使其受潮,这样不但能增强麻的韧性和柔软性,避免断折,而且还能减少对手的伤害。制作麻绳有专门的工具,叫做“拧车”。将至少3根以上的麻丝理好后,一端系在“拧车”上用手转动,另一只手则将麻丝拉直,使其依靠惯性紧拧在一起,这样不断接续,麻绳便越来越长。一双鞋所用的麻绳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拧绳绳要求非常高,不能拧得太紧或者太松,也不能太粗或太细,更不能一截粗一截细,松紧要适当,粗细讲匀称。太紧容易拧断,纳鞋底时也易打结;太松绳子不牢固,更不耐磨;太细不好拧也不结实,太粗纳鞋底时不仅费劲,而且纳出鞋底不平整,穿在脚上也不舒服。</h3> <h3>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天书也没念过,但她凭着对儿女们的疼爱,用从未拿过笔的手,画鞋样,剪鞋样,缝制精美的棉窝窝。待窑门上的褙子完全干透后,母亲将其揭下来,按照我们兄妹三人脚的大小,裁剪成一摞一摞的鞋底,再用浆糊贴上白布边。一般鞋底都用四五层,小孩子费鞋,加上为了御寒,就做的稍微厚一点。鞋面是用新布做的,大多是灯芯绒或者条绒布,这种面料柔软、暖和、结实。要是给女孩子做,就改用花布。里衬一般是旧衣服裁出来的,中间缝进棉花。等鞋底纳好后,用木榔头敲平整,软化鞋底,再将鞋面包上白布边,一针一针用麻绳缝到鞋底上,鞋子就算做好了。整个缝制过程繁杂劳神,快则两三个月,慢则半年或更长,期间还要秋收秋种,其余农活也是耽误不得。</h3> <h3> 棉窝窝的制作,最耗时费力又辛苦劳神的数纳鞋底了,也有人称纳“千层底”。母亲先用锥子在厚度超过一公分且坚如硬木的鞋底上钻出眼来,再用顶盅将针和线绳穿过去,勒紧。牢固的线绳在母亲的手上留下一道又一道的勒痕,没人能替她感受钻一个孔要多用力,纳一天鞋底手会有多疼。为了减少疼痛,母亲便找来几块布条缠在手上,就这样不分昼夜,劳作不息,历经夏秋两季,最终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让我们兄妹三人穿上了暂新的棉窝窝。</h3> <h3> 母亲的手巧,我们兄妹三人的棉窝窝一人一个样,鞋口有方的圆的,有系带的上拉链的也有带松紧布的,鞋底的图案也不一样,有的是小花,有的是菱形,有的是三角形,还有各种线条的。在乡亲们的夸赞声中,我们兄妹三人为拥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无比骄傲!然而,棉窝窝后面母亲所付出的心血,又有几人能够知晓!母亲的辛劳也绝非文字可以尽述。</h3> <h3> 如今,棉鞋的款式、材质千百种,但最暖心的,还是母亲曾经亲手缝制的棉窝窝。它是母亲的疼爱,母亲的牵挂,母亲的叮嘱,好多场景至今记忆犹新。有时候,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兄妹围拢在母亲身边,一边看着母亲纳着鞋底,一边听那绳子发出的“兹啦兹啦”声。有时候,我们一觉醒来,看到母亲仍在昏暗的灯光下纳着鞋底,少不懂事的我们却问母亲为何还不睡觉,母亲总是抚摸着我们的头说,还差一点就完了,你们赶快睡吧。替我们盖好被子后,转过身又继续着手里的活计。有时候,我们几个贪玩把鞋子弄破,母亲生气地说,破了你就光着吧,你们几个啥时候才能长大!</h3> <h3> 日子,在母亲的日夜操劳中慢慢流走;白发,在母亲的针线里悄悄生长;皱纹,在母亲的疼爱中渐渐加深。如今,我们兄妹三人各已长大成家,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真正领悟到了母亲的语重心长,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不易。</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棉窝窝,不仅暖脚,更暖心。</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 图片: 摘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