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之歌》及其背后的生死传奇

旅途老马

<h3>&nbsp; &nbsp; &nbsp; &nbsp;1990年,在中央电视台《外国人唱中国歌》的专题晚会上,南斯拉夫留学生贾米娜深情的一曲《知青之歌》,博得满堂掌声。为什么?是这首歌的艺术性,思想性特别高雅出色吗?特别阳春白雪吗?非也,是它特别下里巴人,它是属于那一个时代1800万知青的歌。是它的历史情结特别凝重,是它的民间知青感情共鸣性特别深沉,它凝重深沉到能感动现场的人痛哭流涕的地步。就象横渡大渡河的士兵听到“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歌声一样惊心动肺。</h3><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这首歌是南京去到江浦县插队的知青任毅写的。这首歌,不过是一个知青内心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抒发了知青思念父母,思念家乡,还有对农村的苦累劳动的感叹,对前途的迷茫。思想感情是自然而然存在于人的内心,思想感情的抒发是不能以行政命令,政治号召来统一一致的。</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最初任毅把这首歌命题为《我的家乡》,但后来在知青传唱中人们以更清晰主题相关的《知青之歌》代替《我的家乡》。歌词是这样:</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蓝蓝的天上,</div><div>  白云在飞翔,</div><div>  美丽的扬子江畔,</div><div>  是可爱的南京古城,</div><div>  我的家乡。</div><div>  &nbsp; &nbsp;啊,彩虹般的大桥,</div><div>  横跨了长江,</div><div>  雄伟的钟山脚下,</div><div>  是我可爱的家乡。</div><div><br></div><div>  告别了妈妈,</div><div>  再见吧家乡,</div><div>  金色的学生时代,</div><div>  已伴随着青春史册,</div><div>  一去不复返。</div><div>  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div><div>  曲折又漫长.</div><div>  生活的脚印,</div><div>  深浅在偏僻的异乡。</div><div><br></div><div>  跟着太阳出,</div><div>  伴着月亮归,</div><div>  沉重地修理地球,</div><div>  是光荣神圣的天职,我的命运。</div><div>  啊,用我的双手绣红了地球, </div><div>  绣红了宇宙,</div><div>  幸福的明天,</div><div>  相信吧, 一定会到来。</div><div><br></div><div>  告别了你呀,</div><div>  亲爱的姑娘,</div><div>  揩干了你的泪水,</div><div>  洗掉心中忧愁,</div><div>  洗掉悲伤。</div><div>  啊,心中的人儿告别去远方,</div><div>  离开了家乡,</div><div>  爱情的星辰永远放射光芒。</div><div><br></div><div>  寂寞的往情,</div><div>  何处无知音,</div><div>  昔日的友情,</div><div>  而今各奔前程,</div><div>  各自一方。</div><div>  啊,别离的情景历历在目,</div><div>  怎能不伤心,</div><div>  相逢奔向那自由之路。</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这首歌是抒发了知青思念父母,思念家乡南京城,感叹农村劳动的苦累,感叹爱情和前途的迷茫。这是一首很普通很民间的歌。如果放在正常的年代,它不会算得上一首艺术性思想性非常突出的歌。但由于它产生于不正常的年代,并且,围绕着这首歌发生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字狱沉重而又传奇的故事,才使这首歌具有了历史的凝重性,深沉性和悲壮性。才使它成为一首世界知名,内涵非比寻常的歌。</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 由于文革时期知青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非常贫乏,1969年5月下旬,南京知青任毅自然而然地写下了这首《知青之歌》。在工余的时候,任毅弹着吉他唱这首歌,知青都不由自主地围了过来,听了这首歌,就象正在打仗的楚国士兵在战场上听到了楚哥。几个女知青被歌声感染,竟触景生情,呜呜地哭了起来。这首歌引起了广大知青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思乡,爱情,苦闷,很感动人,很吸引人。就象战争年代刚创作出来的歌剧《白毛女》特别能感动全国的广大劳苦大众一样。<br></h3><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本来任毅创作这首歌纯碎是自娱自乐,是个人行为,就象他喜欢吃冰琪琳就买了一根冰琪琳吃一样自然和简单。他丝毫也没有写这首歌让中国人和外国留学生都爱唱,让自己在国内国外都出名的动机。他连一张歌词歌谱都没有印刷。但这首歌触动了广大知青内心思想感情这根弦,引起了共鸣,感动和激动。民间自发地口口相传的传播力量是惊人的。他的这首《知青之歌》不径而走,在大江南北的广大知青中传唱开来,在知青的聚居点,在火车上,在汽车上,在轮船上,在上海,南京,北京……,甚至公社领导都让他在会场上指挥唱《知青之歌》。民间的思想感情是自然而然的,就象西江水向东流是自然而然一样。</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后来一同学告诉他,《知青之歌》已在当时被称为苏联修正主义的莫斯科广播电台广播,并被改为男声小合唱反复播放。歌名为《中国知识青年之歌》。“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要支持,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都要反对。”自己写的东西被敌人广播了,任毅感到自己要大难临头了。他的个人爱好,个人行为竟变成了国际政治斗争的道具。这是不以他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他无法预知掌控的。</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一个月以后,南京街头的大批判专栏上贴满了批判这首歌的文章,它已经被批判为反动歌曲。 任毅像挨了一记闷棍,万分恐怖,差不多成了惊弓之鸟。他立即把所有文字烧毁,包括女朋友写给他的信——她在另一个地方插队。任毅等待着厄运降临,他无数次做梦,梦见自己被抓起来。</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1970年春节期间,上海知青回城探亲在上海多个地方大唱《知青之歌》,这本来就象众人都爱吃烧烤,就聚集在一起吃烧烤那样自然和简单。但它却被始终严密盯注阶级斗争新动向的上海革委会向四人帮汇报。庸人自扰,无事生非地把这种民间思想感情的抒发变成严重的政治现行反革命事件来办了。四人帮中有三人就《知青之歌》做了明确批示:江青、姚文元作了“要抓紧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要查清作者情况,要对黑歌进行批判”的批示,张春桥“指示”,要“上海市革委会有专门小组在抓这件事”。本来众人都没从这歌词中看出什么“反动”,“反革命”之处来,但四人帮的专家们却鸡蛋里挑石头,硬是分析出来:“金色的学生时代”就是歌颂和肯定被四人帮否定了的“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为刘少奇鸣不平。而”深陷在偏僻的异乡。““沉重地修理地球”是攻击上山下乡政策,是现行反革命。在四人帮的分析引导下,这首歌被交由群众讨论,于是很多群众也很听领导的指挥,认为这首歌是反动的,群众也认为这个作者应该被枪毙。 1970 年5月20日,在经过所谓“群众讨论”的形式后,南京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以反革命罪判处任毅等25人死刑,立即执行;1970年6月6日,南京市革委会同意对任毅等25人的死刑处理意见,签字盖章后报到当时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审批。如果没有意外,7月31日,他将陪同那一天被处决的24人一同上刑场。那年他刚刚22岁。四人帮中有三人下了明确的批示,南京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南京市革委会都对任毅下了“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但在最后一关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一把手许世友手里,25个将被处死的犯人许勾了24个,唯独留下一个人,他不同意判任毅死刑,理由是刚二十出头,没有犯罪前科的一个学生,怎么能因为写了一首歌就要了人家的命?于是,任毅也象广西贵港的简毓骐一样因为“现行反革命”被判了十年徒刑,是许世友保住了他的命。</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思想和人心是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去统一一致的,就象你不能命令每一片树叶都长一个样自然天然。《知青之歌》没有因为任毅被判刑而停止在知青中的传唱。任毅入狱后,这首歌在知青中反而传播得更快,更广泛。用行政命令去阻止民间思想感情的抒发,就象命令西江水必须要向西流一样违背自然规律。</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1970 年4月1日,离他的22岁生日还有三天,他被拉到他插队的江浦县批斗。在公社的大厅里挤满了知青,为预防意外,不知从何处动员来的民兵端着枪布满了会场。他见到了大批熟悉的面孔,见到了为他的事遭受了太多麻烦的女朋友,那女朋友是他在五中的同学,比她低一届,他俩曾一起在五中广播室并开始谈恋爱,五中毕业后去了另一个地方插队。显然,仅仅因为她是任毅的女朋友,她也受到了牵连,她显得很憔悴,无言中分明流露着担忧与关爱。他真地有好多话要对她说,而现在却被困在台上。正在这时,五中同学沈六九挤到台前悄声说:“批斗完上厕所。”任毅心领神会。批斗完,他在军代表的引领下走向广场角落里的厕所。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大批知青拥了上来,将他和军代表隔开,他看到了许许多多平日要好的五中的同学,又见到了女朋友……“不要怕,任毅,我们记住你!”……一只又一只手拽住他,朝他的口袋里放钱和粮票,口袋都被扯被了。他止不住泪流满面,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这份永生难忘的友谊和理解是任毅在狱中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虽然那些大家来之不易的钱和粮票最后被军代表没收,但他收下了大家那一颗颗滚烫的心。</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在他被关牢狱的时候,一天,下着鹅毛大雪,在窗外看守的一个刑警要任毅打开窗户,并命令他唱《知青之歌》给他听,任毅不敢唱,刑警说是没事,他是为了刑警能批判此歌而要他唱。听了任毅的《知青之歌》,那警察竟然落泪了,这让任毅茫然不知所措。那刑警流着眼泪对任毅说他也曾经是知青。他拿着吃的在窗外递给那窗内的知青囚犯。那知青刑警没觉得这歌很反动,很反革命。倒是知青因为创作了此歌而被判刑让他很悲伤。</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 四人帮被打倒后,任毅开始上诉。上面派来音乐学院的教授来鉴定此歌,教授们还是说这首歌写了爱情,是黄色的,是靡靡之音。任毅不服,坚持上诉到北京。</h3><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1979 年2月,任毅获得平反,出狱。好消息像一阵春风,传遍了任毅的同窗、师长、亲友,传遍了金陵的各个角落。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争相对他进行了报道。任毅回到南京自己的家中,看着白发苍苍为救自己出狱四处奔走呼号的老母,欲哭无泪,9年的光阴啊……但能等到粉碎了万恶的“四人帮”的这一天,活着出来又是不幸中的万幸。</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那一天,他家的小屋里挤满了人,当年在一起的同学几乎都来了,还有她,当年为他受牵连的女朋友。酒桌上,同学们谈起了他和她,但如今她已为人妻、为人母。她伤感,无奈,但又直率而坦然:“没想到任毅还能出来。”任毅笑道:“我们的爱是很纯的呀,我和她都没有拉过手噢!”</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纺织公司所属的丝绒厂热情地接纳了他,他被安排到总务处.出色的工作,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天降奇缘,同在这个工厂工作的一个清秀女孩注意到他,就在这时,一个五中的老同学上门提亲,而对方正是那个清秀的女孩,提亲者正是女孩的哥哥。她出身于工人家庭,一家人很本分,对任毅印象也很好,哥哥因同任毅是老同学,也是知青,因此这门亲事更是亲上加亲。</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任毅后来的这个小家庭至今安稳甜蜜,他像一棵大树为妻子遮风挡雨,撑起一个令人羡慕的家。他们后来有了孩子,一个可爱的女儿。</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女儿的名字叫“任重”,是任重道远的意思吧?他不置可否。</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女儿上了小学,当上了班干部,性格与父亲出奇地像。任毅不愿让女儿纯净的心受到一点伤害,他不愿让女儿过早地了解那段沉痛的历史。对女儿半点也不谈他的历史。</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女儿心中的父亲也是一个最为出色的人。可是有一天,女儿严肃地站在他面前,十分委屈地问:“爸爸,同学说你戴过铐子,是真的吗?”任毅怔住了,他点了点头,他真的不愿对女儿谈及那段历史,他想等到女儿长大,再亲口对他讲。不想自己一位老同学的儿子跟女儿是同班同学,他无意中说到任毅的往事,被儿子讲到了班上。看着女儿困惑的大眼里闪动着泪花,任毅对他讲起了那首歌的故事。事后,任毅找到了那位老同学说:“小鬼还小,跟他们讲不是时候啊。”那位老同学找到了任毅的女儿,告诉她:“你爸爸是个好人,他是被坏人陷害的。”任毅在写自己的回忆录《生死悲歌》时,把书稿给女儿看。女儿终于理解了爸爸,而让她懂得或了解那个时代,又谈何容易!</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他不愿让女儿过早地去了解那段沉痛的历史,他伴着女儿去追寻梦想。</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这一年,在南京市作文比赛中,女儿含着眼泪,用心写成了《雪夜》这篇作文,获得作文比赛第一名。她对生活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那深刻动人的真情实感获得评委们的赞誉。</div> <h3>&nbsp;(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均采自网络,敬致谢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