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它像梦一样珍藏在我们心中。有人把它谱成歌曲,有人把它绘成图画,还有人把它化成文字,比如林海音。上周末,我们班开始阅读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h3> <h3> 课前准备:同学们用两天的时间读完了《惠安馆》这一部分。人物是小说的主要元素,因此,读小说不得不感受人物。为此,我围绕作品中的人物,设计阅读记录卡。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填写阅读记录卡。</h3> <h3> 课上分享:本节课主要分为五个环节:知内容,识人物,感人物,品情节和悟主题。课堂上,我与学生围绕人物形象兴致盎然地展开了互动对话。师生品析人物形象经历了从“走近”到“走进”的过程,通过交流,学生不知不觉间与书中的人物达成情感的共鸣。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一段段曲折的情节,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带领同学们在英子的童年里游历了一番。整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把时空和舞台都还给了孩子们。学生畅所欲言,尽展才情,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听课老师的赞扬。</h3> <h3> 同学们利用本节课习得的读书方法,即把握内容、感受人物、品味情节,继续到林海音的童年里寻觅她儿时的快乐与忧伤。</h3> <h3>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地引导学生走近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书中的人物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不仅深入地感受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人物,而且习得了读书的方法。但这节课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感受人物、品味情节时,没有经过小组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直接请同学自由发言,这就造成了部分同学课堂参与度不高,常常游历于课堂之外。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带领学生品味作品中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也给学生的后续阅读带来了不便。</h3><h3> 课后,各年级的老师们都及时地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受益良多,也深受感动。感谢同事们无私的付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之路上,我将带着你们的教益,深入学习,不断提高,争取为孩子们注入更全面、更有价值的营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