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纷繁忙碌的日子,按照原计划进行职称评定打分,这牵涉到不久的职称调整。昨天就安排好了相关人员,采取中、小学部交叉打分的形式 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我得以抽身,上课,接待尚存疑虑的老师,倾听孩子和老师的需求;也插着空安排其他事物……很感谢这阳光,驱走了昨日的漫天风雪,校园里,到处都是银装素裹,诗意盎然。 走出教学楼,感受到冬的诗韵,我清楚,春天已经在雪下酝酿,宛若孩子的自然成长。 下午第一节课刚结束,教导处就用喇叭通知,要求小学部的孩子和老师抓紧到综合楼物理实验室集中。
孩子老师走在雪中,走在阳光里,仿佛一幅流动画。
翟琪主任在讲台那边安排,由于没有事先布置,许多孩子只能回到一楼取凳子,因为实验室的凳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使用。
翟琪主任在讲台那边安排,由于没有事先布置,许多孩子只能回到一楼取凳子,因为实验室的凳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使用。 孩子坐定,老师坐稳,主持人登场了:刘灏、宫馨怡。也算是老主持了,虽然也就十岁上下,但学校的诸多活动让他们获得了有价值的锻炼。
主持词,和昨天的颇有些雷同,我估计大多是照用了,算移花接木?无论如何,孩子得到锻炼,就是最大的目的了。和初中部的主持人相比,这两个孩子更有激情,但临场经验还是缺少些,究竟年龄在那儿。 开场白过后,宫馨怡同学宣布由刘波老师给大家带来班级的故事(多么妙,女儿隆重推出母亲演讲)。
刘波老师准备了ppt,她发言的题目是《我们班级的小故事》。一个老师和七个小精灵的故事:卫生习惯初养成,一年级的孩子不会收拾卫生,刘老师就早到或插着空打扫,某日到校,惊喜地发现七个小家伙,各个操着家什,满教室舞弄;“小老师”初见成效,每个孩子都有镜头,稚气的样子犹如天使,穆波蓉同学看到胡艺洋同学的精彩表现后,按耐不住,也慢吞吞地挪到讲台前,拿起教鞭,有模有样地开始指点“江山”。 “每一个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刘波老师的话让我啧啧称赞。
于双月老师发言的题目是班改课改小能人。在诗意的开端后,她向大家讲述了刘笑涵的故事。作为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刘笑涵不但在班级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且还作为小小解说员,经常抛头露面:大学区活动、承办全国活动,悦读大道旁边的文化墙多是她向客人介绍(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解说词一改再改,她的解说也越来越精彩)。 轮到李树龙老师发言了,他提到了前几天出现的卫生的问题,做了自我反思,也借此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要参与这场触动学生内心的革新活动,而不能置身事外,因为教育是全方位的。提到让孩子当小老师时,“老师要坐下,当好学生,不能站在小老师旁边,否则就架空了小老师”,树龙老师的这句话忽然唤醒了我。我让孩子组织大家学习文言文时,一般都站在旁边,学生出现了问题就见缝插针,现在看来还是有问题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果然如此。
李嘉阳老师是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去年分配的特岗教师,带着小学部最大的班级,十八个孩子。李政,来自八道沟的一个孩子,原来很少完成作业,在班改的促动下,不但积极完成作业,而且责任意识也增强了。为了小组荣誉,最初由组内的同学陪着做作业,后来到他争抢着为小组加分,这转变是发自内心的。
李老师以李政的故事验证了班改带来的改变。针对她讲的,我有不同意见,李老师以学困生、优等生把孩子分成了两类,她是以什么作为分类标准的呢?我开始思考今天需要谈点什么了。 六年级的于慧第一个发言,来自三联办的这个女孩十分能干。她以成长为题进行了发言,讲述了李政的故事。孩子的眼睛是闪亮的,可以敏锐地捕捉到闪光的瞬间,于是李政的变化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石磊,也是六年级的,他的题目有些大,“我们的班改课改故事”,介绍了宋葆谊的可喜转变。宋葆谊,很聪明的,可惜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不完成作业。但落实班改后,组间的评比发挥了作用,他也开始为小组荣誉着想了。
张伟也选择了讲述宋葆谊的故事,他的题目很有意思:胖墩的变化。宋葆谊比较胖,以此为题,很有味道。拟题也是一项艺术,张伟很擅长。
张丽杰的发言干脆利落,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描述了变革前后的变化,以往的“松松垮垮”到现在的“默默地午读”,班级面貌的确发生了改变。
宫馨怡向我们讲述了“检查中的学习”,他们到二年级检查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准备扣分,后来了解到真相,得出不能盲目下结论的观点。实践出真知,孩子从中发现了规律。
赵承斌是四年级的孩子,朝鲜族,长得很可爱,只是很紧张,走到前面,脸色发白。他讲述了自己第一次当小老师的故事。“一切都很顺利”、“奇迹发生了”,这些概述性的话语,让我们体味到了孩子的成功体验。
王通的发言很有针对性,“我会提问了”。他讲述了自己在课堂上两次提问后,成为那堂课的质疑之星后的喜悦之情。每个人都有获得认可的需求,只有唤醒这种需求,人的发展才能达到一定高度。
闫邵文以卫生委员的身份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一年级的故事。她们早晨七点二十五分到班级检查,发现一年级的孩子都在打扫卫生,还没有收拾好,就准备给她们扣分。这时一位老师指出,一年级的小孩能够主动做就很好了,建议不要扣分。她们想想,接受了老师的意见。但闫邵文在发言结束时,告诉高年级的孩子,要主动地教一年级的同学收拾卫生,使他们尽快地学会自理。
李政是最后一个出场的,他回忆了转入金华后自己的变化,“被良好的学习氛围感染了”,每次上课都十分关注“五组”的分数,因为五组是他所在的组。关注组内的分数,引发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也许就是班改给孩子的最大红利。
孩子发言间隙,我已经想明白了,今天讲“三自”:自信、自律、自强。
面对的是小学的孩子,我不能谈得过深,主要联系小学部孩子的表现,谈了我的想法。谈论其间,我否定了把学生分为优等生、学困生的说法,并以李政为例做了说明,李政特别喜欢读书,一旦拿起喜欢的书,会长时间静静地悦读。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一定要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说到自强的问题,我联系在北京十一学校看到的,说明我们和外边的世界的确有了太大的差距,一定要认识到这种差距,通过读书等认识广博的世界,为异日走向辽远的地域做好准备。
结尾,我又重新罗列了这三个词:自信、自律,自强,以加深孩子对此的印象。孩子小,需要以此实现强化的目的。
走向室外,一个明朗的世界,我们欢欢喜喜地回到教学楼,继续我们的行程。
11月29日补写 11月29日18点56分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