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件不小的事——三(2)班结对帮扶活动

浪里小白龙

<h3>&nbsp; &nbsp; &nbsp;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这句话旨在告诫我们,为师者,应当注重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h3> <h3>所谓的沟通与交流,不能只着眼于学生成绩上,也不能仅限于口头上的嘘寒问暖。教师更应当了解孩子们的在家情况,做到“家校合一”,共同教育好学生。校推行的结对互助帮扶活动,就是老师走进学生家,走进学生生活的最好体现。</h3> <h3>&nbsp; &nbsp; &nbsp; &nbsp;本次活动,我校的流程大致是上交班中的留守儿童名单;接着学校进行分配结对活动,模式为“领导——班主任——学生”;然后一领导搭配一班主任一起了解一学生的个人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帮扶活动;最后,把这个活动长期执行,做成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活动。</h3> <h3>我们三(2)班有两名留守儿童。一个是父母在乐东打工,由外婆照顾的女同学李子墨,由我和李文斌校长对其进行帮扶。另一个是父母离异,监护人是奶奶的男同学冯贵,由我和洪善吉主任帮扶。</h3> <h3>这里要说下冯贵同学,在没有进行家访之前,我有电话沟通过“冯贵的妈妈”。告诉她,冯贵在校的情况。然而,在这次活动中,我致电给她,说会和洪主任一同家访后,她终于对我说出了实情。原来,她是冯贵的姑姑!父母早在孩子两岁时就离异了。妈妈在万宁打工,但从没回来看过孩子。爸爸在海口打工,甚少回家。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人都没告诉他这事儿。</h3> <h3>但通过我本学期的观察与了解,冯贵是个敏感的孩子。也许,他或多或少也知道些事儿。感觉到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他,话少,内向。上课不主动发言,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不自信,不敢开口,或者是小声回答。在此次家访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建议冯贵的亲人花多点心思在孩子身上,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多与老师沟通,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h3> <h3>&nbsp; &nbsp; &nbsp;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便是——爱孩子。他如是,我们如是,家长亦是。所以,家校合一的沟通模式不能断,结对帮扶活动应继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