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为什么喝了那么多年岩茶,你的审评技术还是那么渣?也许并不是你喝不懂,只是你不懂得说出口。</h3> <h3>很香?有杂味?汤色橙黄?叶底整齐?这些术语都太低级了。这么直观,只要味觉、嗅觉没太大问题,不懂岩茶的小白也能说出这些答案。</h3> <h3>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你不是小白现在我将秘籍传授给你,懂了这些术语,立马跻身岩茶老司机行列</h3>
<div>
<br />
</div> <h3>描述酒劲道足可以说"杀口",说岩茶够带劲同样可以用"杀口",尤其是肉桂、铁罗汉等滋味较烈的品种,入口醇厚,收敛性强,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苦涩,而你来一句"这茶杀口",一听就知道喝岩茶有点时日了!</h3> <h3>"水厚"跟"水薄"。刚入茶门的小白喝香气,能喝出茶汤厚薄的,必定有些功底。影响茶汤厚薄的,主要是一种叫果胶的物质,也就是我们平时用来做果冻的东西。大咖们常说"这茶里面没东西",其实是说茶水太薄,想想一碗清汤和肉羹的区别。当然,茶汤的厚薄并没有那么明显,假以时日,当你能喝出茶里面有东西的时候,你便晋升了。</h3> <h3>"青味"跟"返青味"。当你喝到一泡涩而且还有青草味的岩茶时,就像米夹生那种生生的感觉,就是做青没做透,即所谓的"青味"。如果这种涩感带着水汽,就像梅雨天衣服穿上身那种潮潮的感觉,它就是"返青"了。</h3> <h3>香气的"锐"和"幽"。如果你只是描述"香""很香",你的水平还处于二三流,岩茶的香气还有"锐"和"幽"之分。锐香是扑面而来,"冲"而刺激;幽香是清幽淡雅,要细细感受。简单地说,一个霸道,一个温柔。</h3> <h3>"花香"和"果香"。岩茶讲求"岩骨花香",以花香为主,发酵再重一些就会出现果香,果香是更熟更沉稳的一种香型,但往往花香易得,果香难求。当然,也有可能是品种自带或者技艺独到而做出来的香气,例如水仙的"兰底",佛手的"雪梨香",肉桂的‘’桂皮香" "蜜桃香"等。</h3> <h3>收敛性"真正懂得收敛性的人不是很多。收敛性是跟茶的苦、涩有关的,它是苦味、涩味转化成回甘之间感知时间的强度。收敛性越强的茶,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而后消退再转化成回甘的过程就越短,反之收敛性就弱。肉桂就具有代表性,好的肉桂入口必有苦涩味,独特的魅力一下就抓住喉咙,很快从喉底翻上来醇厚的回甘,不自觉就联想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h3> <h3>"层次感"。指口感表现出的先后顺序。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h3> <h3>"挂杯"。品茶时的挂杯和葡萄酒的挂杯不一样。葡萄酒是指酒液在杯壁上流的速度,流得越慢挂杯时间越长;而品茶时的挂杯是指茶香留在杯壁上的时间,饮茶后杯底的清香之气经口、耳、鼻五官入大脑,能够使脑中繁杂之绪恢复平静。挂杯留香的时间越持久浓郁,说明茶越好。其香型结构最具魅力的,当属武夷岩茶,正如陈橡教授所说的:"武夷岩茶的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其岩韵挂杯之香,是其它茶类无可比拟的。</h3> <h3>"蛤蟆背"</h3>
<div>蛤蟆背是焙火足、焙工到位的标志,就是叶面表皮起了一个一个的小疙瘩。常说岩茶得慢慢炖,让它吃火,而且得吃透。就像人上火了长痘痘是一个道理的。</div> <h3>"急火"。茶叶喝起来有一种类似烤焦的味道,这可能是因为焙火时温度过高或者火候过猛。这跟刚焙完的茶带火气是不一样的,后者的火气隔半个月到一个月可以退下去,但是急"火"已攻心,是无法挽回的。</h3> <h3>做茶不能急,喝茶也不能急,但提升喝茶水平刻不容缓。还有什么术语能甩开小白几条街?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向岩茶老司机迈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