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往事》——开平自力村碉楼群

四季如春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自眀朝(1368年—1644年)以来,开平社会治安混乱土匪猖獗,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884年,潭江大涝,附近各地房屋被淹,开平赤坎三门里村民因及时登上碉楼而全部活了下来。</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民国元年(1912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这14年中,旅居海外的华侨为了家眷不受土匪和洪涝灾害的侵袭,在外节衣缩食,请人设计好碉楼蓝图,带回家乡建造,纷纷集资汇回家乡建成各式各样的碉楼,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400多座。</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等。</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碉楼的墙体比普通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土匪盗凿墙体或火攻,窗户比民居开囗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建有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开平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从开平现存的1400多座碉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一百多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顶、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开平碉楼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多得的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体现了中国华侨与民众主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历程。</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