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四)官帽压人<br> 每年打官司时,懋二老爷在公堂上照例穿着官服,戴着红缨帽。一次他觉得有些热烦了,便把官帽摘下,放在桌子上。这时只见管大爷霍地爬将起来,站在堂前。堂上堂下,人人惊愕。通判大人厉声喝道:“大胆刁民,安敢不跪?”只见管大爷手指懋二老爷高声说道:“不就是官帽压人吗?他不戴官帽就和我们平民百姓一样。他可坐着,我也可以坐着。”这时众人一齐向懋二老爷望去,只见他慌忙抓起帽子戴在头上。这边管大爷就像打了胜仗一样,慢慢跪下了。<br> <br> (五)客栈里息案<br> 乾隆三十七年,设岫岩厅,隶属奉天府,置理事通判官制。下属三十七个社。到光绪年间岫岩厅改为岫岩州。这岫岩州地域广大,百姓众多,每年到州府打官司告状的人络绎不绝。这些人通常都住在州府临近客栈里。所打的官司大多是为了田边地头和邻里边界的纠纷。“官府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古时候打官司告状,一般都是谁送给官府大人银钱多,谁就胜了官司。所以没有钱的人不敢去打官司。因为管大爷打官司经历的时间长,是客栈里的常客,在打官司的人中很有威信,人们都愿意听他介绍打官司的一些经验。他给一批一批来州府打官司的人说,我和你们不一样,我们是和有钱人打几十亩良田官司,不是为地边地头的小纠纷。我们有理没有钱,虽然我一人皮肉受苦,但土地在我们手里。为了保住土地,才打了这么多年官司。你们来打官司的缘由,都说与我听了,对错我也给你们评判了.大多都是为了一些小小不然的事情。到州府打官司,一是来“烧钱”,二是来上火遭罪。各位都退让一步,什么事情都好办了。这打官司的罪是不好遭的,最无法忍受的是“揭疙子”,是旧痂未去,又挨板子,最是痛苦不堪。这些打官司的人听他说的有道理,有惧怕受刑的,也有不舍花钱的,一帮一帮的经管大爷协商调解后,握手言和,打道回府了。也有些不信的,只求去那衙门弄个输赢。到了退堂之时,有被差役打的屁滚尿流的,有被判罚钱财,吓得魂不附体的。回到客栈,急忙去找管大爷讨个和解,不再去打哪个遭罪的官司了。<br> <br> (六)拜年 <br> 这官司打久了,自然也打出了感情。自从管大爷接手打官司后,在堂上打官司时,各诉理由,唇枪舌剑,各不相让。退堂了,管大爷对懋二老爷总是“二叔长”,“二叔短”的叫个口流。到了客栈,也不离前后。待懋二老爷家人叫了饭菜,他们便一起有说有笑的吃喝起来。<br> 再说这管大爷每年春节时必须要到懋二老爷家里拜年。他一进门便高声叫道:“侄儿给二叔拜年来了!二叔过年好,二叔过年发财!”便坐下说长论短。随后吃饭喝酒自然是缺不了的。到临走时,是一定要问一声,“今年咱爷俩什么时候去打官司?”年年都这样,懋二老爷有些烦他了。一年懋二老爷在退堂后格外送了一份银钱给通判大人,求其春节前不要放管大爷回家,省得他春节时到家里烦人。通判大人收了银钱,自然找了理由把管大爷关到监狱里去了。</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