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师,名课——记“浙派名师”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成果展活动

闹闹0别闹

<h3>&nbsp; &nbsp; 11月18日,在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举行了“浙派名师”·小学科学名校·名师·名课教学改革成果展。</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校——幸福的人生起点</h1> <h3>&nbsp; &nbsp; &nbsp;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是一所成立于2005年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立足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追求“轻负担、高质量”,创建幸福“江南”的校园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江南四院”,发展了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早上,江南实验学校金晓东副校长代表学校欢迎了各位来宾的到来,同时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开拓的国际视野,和谐的身心发展,幸福的人生起点。同时,金校长向与会的老师介绍了江南实验学校的“四院”建设,即少年文学院,少年科学院,少年艺术院,少年体育院。</h3><h3>&nbsp; &nbsp; &nbsp; 最早成立的江南少年科学院目前下设四个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信息学奥赛工作室、模型工作室、天文观测工作室。学员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比赛,获得的奖项涵盖从区级到世界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h3><div>&nbsp; &nbsp; &nbsp; 成立于2012年的江南少年艺术院,下设十几个分支机构,如:“江南”管弦乐团、“江南丝竹”民乐团 、“夜莺”合唱团等。多次获得省市区各级比赛的一等奖,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div><div>&nbsp; &nbsp; &nbsp; 江南少年文学院成立于2013年,《甄嬛传》的作者吴雪岚(流潋紫)担当指导老师之一。文学院下辖的各类小记者团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采访,编辑,小记者们写的稿件多次出现在主流媒体上。学生也多次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少年文学院的成立,培养了一批“江南小记者”,他们活跃在杭州的主流媒体,宣传幸福江南。</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nbsp; &nbsp; &nbsp; 接着,教学处沈颉主任向老师们介绍了学校从这个学期开始开展的拓展课程情况,同时对学校科学组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解读。在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下,学生光光了解学校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开设了拓展课,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了解,接触课本以外的内容,全面发展。</h3><div>&nbsp; &nbsp; 在今年学校开展的拓展课中,学校依托“四院”的丰富资源,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兴趣点,共开设200门拓展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折纸,贴画,烘培课程,有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品茶,跆拳道,肚皮舞课程,也有拓宽学生视野的迪士尼,穿越课程。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拓展课程,让学生体验着幸福快乐的校园生活,发展了学生各方面的爱好和特长,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快乐学习,让学生个性化发展。</div><div>&nbsp; &nbsp; 自建校以来,学校一直秉持着“幸福江南”的理念,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不断前行。</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师——专业的价值引领</h1> <h3>&nbsp; &nbsp; &nbsp; 本次活动,邀请了浙江省特级教师、省教研员教研员喻柏军,浙江省特级教师、滨江区教研员姜向阳。两位专家从课程标准,核心价值等方面,解读了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如何从基于学生的视角出发,满足学生对于科学的渴望,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引领作用。</h3><div><br></div><h3>&nbsp; &nbsp; &nbsp; 来自江南实验学校的4位老师针对学生,课堂,教法,学法进行深入解读,从“数据的精准化测量”和“协同教学”两个方面,为在场老师展示了4节精彩纷呈,又各具特色的展示课。</h3><h3><br></h3><h3>&nbsp; &nbsp; &nbsp;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老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要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活动背后所蕴含的科学道理。</h3><h3><br></h3><h3>&nbsp; &nbsp; &nbsp; 专家的引领从更高的高度为我们解读了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如何在课堂上引领学生的思维,使我们有了更深的认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课——科学思维的碰撞</h1> <h3>&nbsp; &nbsp; &nbsp;&nbsp;</h3><h3>&nbsp; &nbsp; &nbsp; 早上的主题是数据精准化采集,第一位老师是杭州市教坛新秀,小学科学组教研组长林丹玲老师,授课的题目是《测量力的大小》。林老师自制了教具,利用教具的改良,使学生的测量活动变得简单,同时,又将科学概念完整地展现给学生。</h3><h3><br></h3> <h3>&nbsp; &nbsp; &nbsp;&nbsp;</h3><h3>&nbsp; &nbsp; &nbsp; 第二节课是钱伶坪老师带来的《怎样获得更多的热》。这一节课,钱老师也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教具,将太阳搬进了教室,避免了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的无法观测的情况。同时,钱老师在教具中加入了温度传感器,使数据的采集变得简单和精准。<br></h3><h3><br></h3> <h3>&nbsp; &nbsp; &nbsp;&nbsp;</h3><h3>&nbsp; &nbsp; &nbsp; 上午的课结束之后,滨江区教研员姜向阳特级教师对上午的课进行了点评。林老师的课,表面上是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但是背后隐藏着科学的核心概念:力作用在物体表面能够引起一个形变。同时,姜特指出,我们在课堂上围绕核心价值在做了,如何在课后也能持续地做下去。引导我们从课中走出来,深入学生的实际。</h3><h3><br></h3> <h3>&nbsp; &nbsp; &nbsp;&nbsp;</h3><h3>&nbsp; &nbsp; &nbsp; 中午,江南科学院在邹小斌,章澄瑶老师的带领下,向老师们展示了少年科学院的航模、建模以及机器人项目,并让老师亲身体验。</h3><h3><br></h3> <h3>&nbsp; &nbsp; &nbsp;&nbsp;</h3><h3>&nbsp; &nbsp; &nbsp; 下午是由杨文老师和傅杭超老师带来的团队协同教学。杨老师首先从河流形成的原因出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对土地的侵蚀,同时,使用棉线,尺子等工具,量一量河流的长度,深度。并请同学上台汇报,你发现了什么。然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h3><h3><br></h3> <h3>&nbsp; &nbsp; &nbsp;&nbsp;</h3><h3>&nbsp; &nbsp; &nbsp; 接着,傅老师承接杨老师的课进行拓展。让学生设计一张图纸,在刚才实验的土地上,你要设计一片属于自己的家园,你会怎么设计,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布各种建筑物的位置。在学生完成之后,根据学生实际完成的作品,请各个小组进行打分,并请得分最高的小组和得分最低的小组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总结设计的要求和设计亮点。</h3><h3><br></h3> <h3>&nbsp; &nbsp; &nbsp;&nbsp;</h3><h3>&nbsp; &nbsp; &nbsp; 在两节课结束之后,省教研员喻柏军点评了两位老师的课。在科学课的课堂中,更多的加入工程和设计的元素,是未来我们课堂的方向。同时,当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分歧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地求同,而是需要论证它的合理性,让学生从各个方面考虑设计的合理性。这样的思考,有助于考验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h3><h3>&nbsp; &nbsp; &nbsp; 喻老师的点评,使我们对比现在的教学,反思我们的课堂,这也将成为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h3><h3><br></h3> <h3>&nbsp; &nbsp; &nbsp;&nbsp;</h3><h3>&nbsp; &nbsp; &nbsp; 科学的课堂不应是概念的堆叠和灌输,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实践和思考才是课堂的主旋律。</h3><h3>&nbsp; &nbsp; &nbsp;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践,获得科学的体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引领学生探寻科学现象背后蕴藏着的科学道理。让我们的孩子学有所得,学有所思,乐于学习,在这条路上,我们将继续前进。</h3><h3><br></h3>

学生

老师

江南

课堂

科学

学校

教研员

少年

实验学校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