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到了退休的年纪。</p><p> 近日,不断有喜好摄影的朋友,向我索要一本书名为《天地有大美》的摄影集以求一读。这是十几年前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我的一本个人摄影专辑。是我入职新闻摄影行业几十年间,在晋中本域所见所拍的一些以当地风光和老城大院为主体的摄影图片集。</p><p> 是时间较长的原故,家中所留的几本集子,纸面已经开始泛黄,图片颜色也有些蜕变。于是朋友们建议,何不利用现代科技和图文软件,把老书予以加工充实,以自媒体形式为其注入新的生命,让其重新服务于社会。</p><p> 接受大家的建议,在当时为摄影集提供设计装帧服务的"太原宏成图文设计公司"的积极帮助下,以原摄影集的全部底子为蓝本,又添加补充了一些近年拍摄的图片资料和旅游元素,分成(古城 .大院)(秀色.美景)(人文.地貌)三个部分编辑成册。</p><p> 希望大家能喜欢!</p><p> 2017.4</p><p> </p></font></h3> <p>原摄影集自叙: </p><h3> <b> 礼 赞 热 土</b></h3><h1><b></b></h1><h3><b></b></h3><p><b></b></p><p> </p><p> 摄影艺术是无言的艺术,但摄影者有百般深情要倾诉时,靠的是作品。 <br /> 我深感人生有幸,有幸生在晋中这片热土上,有幸成为一名新闻摄影工作者。我深爱自己的事业,也深爱自己的家乡。 <br /> 做记者做到今天,已近二十年光阴。逝者如斯,而我依然饱含热情,痴迷于心爱的摄影艺术,潜心创作,默默耕耘,其间经历的酸甜苦辣,百种滋味,说不完,道不尽。然而,就在这难以忘怀的情结中,我真正认识了我的家乡。 <br /> 世人都说家乡好。我们晋中,历史文化灿烂,文物景点众多,自然风光宜人,山水田园壮美。而今,社会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更显其勃勃生机,无限前景。尤其是近年来举全市之力打响的"旅游牌",更以大手笔开发使得竣山秀水容颜绽露,晋商城宅异彩重焕……晋中,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神往。 <br />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自己理当贴近家乡,用镜头将那或凝重,或秀雅,或壮阔的神奇美景一一定格在胶片上,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礼赞家乡,宣传家乡,记录家乡。于是,我一路走过去,一路拍过去。 <br /> 《庄子·知北游》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而我断其"天地有大美"为书名,就是要告诉世人,虽然受地貌和拍摄条件所限,镜头中的影像虽不及南国风光那般华丽冶艳,但在我的心目中,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却永远是最亲的,永远是最美的。家乡天地有大美,我们当大言之、当高歌之…… <br /> 于是,便有了这本《天地有大美——晋中写真集》。</p><p> 2003.5</p><p> <br /></p><p> <br /></p><h3> </h3><p></p> <p>平遥 . 古城 . 1999 . 热气球拍摄</p><p>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中游。地处黄土高原东,晋中盆地南。这座美丽的城池其形似龟,所以亦称龟城。平遥古城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明清时期古城镇的典型代表。 <br /> 当你踏上这块土地,迈进这座城池,你看到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浓缩和精髓。这里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荟萃,是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三晋地域文化和晋商文化的宏大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由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平遥古城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br /> 1999年7月,我在热气球吊篮中,鸟瞰城池,记录下了壮观巍峨的古城雄姿。</p> <p>平遥 . 古城 . 1998</p><p> 现存平遥城墙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新筑。周长6000余米,墙高10余米。有瓮城6座作为城门,其上均建有城楼。城墙四角各筑龟楼一座。四周有敌楼72座,垛口3000个,象征着孔子的72贤人和3000弟子,城墙外部有护城河环绕。 <br>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我在采访返榆途中,走至平遥附近时,天空出现霞光,便匆匆忙忙找角度拍下这张照片。</p> <p>平遥·古城墙·1998</p><p> 这是1998年一个冬日的下午拍到的照片。在太阳落山前的一瞬间,低色温光线把城墙敌楼染成金黄色,我将机位选择在北城门瓮城口,看到的是蓝色的天空和一个个整齐排列的城墙敌楼。通过透视关系和色彩对比,彰显出古城墙的坚实厚重和高大挺拔。<br></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平遥 . 古城墙 .2001</p><p> 静,无比安详的静。早7点,在一天的喧嚣还未开始前,当迷雾还未散去时,我将初醒的古城定格在胶片上。</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平遥·城墙瓮城口·2001</p><p> 一场小雨过后,瓮城踏道的石板路在雨水冲涮下,洗去昔日灰尘和劳顿,露出了娇嫩朴素的真身。</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 平遥·古城墙·瓮城.1998 </p><p> 在瓮城内拍照会有很多感悟,这里能看到让你迈出古城,迎接挑战,透着亮光的门洞过道;也能感受到面徒四壁,进退两难近乎身陷囹圄的孤独无助,你还可以在积水洼中照一照未沾外界尘埃的真我……蹲在小小的瓮城内能体会人生。</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平遥·古城墙·1997</p><p> 古城在夜晚也是美丽的,1997年春节,工作人员首次给古城墙穿上“新衣”,戴上“彩链”。由此,在护城河的映衬下,我们看到了古城在夜晚仍不失娇丽的身姿。</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 平遥古城. 市楼 1992</p><p> 图片摄于1992年元宵夜,当年旅游开发刚刚起步,世界文化遗产还未申报。未受外界打扰的市楼在夜幕中安详从容,街道静谧。有摩托车从市楼穿过,留下光迹。</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平遥·古城.2000. 热气球拍摄</p><p> 平遥古城现有的近四千处古民居建筑中,有400余处较为典型,集中体现着中国古代北方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历史原生态,徜徉于龟城中,古街、古巷、旧屋、旧景,蕴含了太多的神秘和故事……</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平遥·明清街·2002</p><p> 古城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特征。在店铺遗址集中的明清一条街,有众多的古玩商点和店铺,这些各具形态的店铺摊位前可以看到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古董玩物和仿古制品。</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平遥·古街巷·2001</p><p> 蚰蜒小巷在古城内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些古朴幽深的巷道将古城内的商铺、民居、庙宇连缀起来,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交通网络,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通道。</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平遥·明清街·2002</p><p> 这是一个雨后的早晨,我带着像机想去拍一点古明清街的镜头。透着逆光我看到的是古风犹存的街市,这时从街边的一个侧门中打闹着跑出一对小姐妹,可能是去吃早点。当她们发现自己面对镜头时,顿时安静下来,大的搂着小的静静地从我面前走过,在镜头面前表现得是那样的从容自若,十分可爱。</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平遥·明清街·2002</p><p> 拉洋车、坐洋车是古城旅游的一大特色。在高大挺拔的城墙上,在狭长幽深的小巷内,在土语方言的浸染中,坐上洋车兜兜风,确实是件惬意的事。</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平遥·明清街·日昇昌票号 1999</p><p> 平遥古城是自16世纪以来中国北方的商业重镇,是明清时期著名晋商商帮的发源地。清道光三年,中国金融业鼻祖、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在这座看似不起眼的院落中。自此,运、存、放、汇、兑,使得商业流通世上康庄大道,告别了现银运送的历史。“日升昌”也由此成为中国创立最早,经营最久,规模最大,获利最丰的“天下第一号”。</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平遥·明清街·日昇昌票号 2006</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平遥·城隍庙·2000</p><p>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庙宇、道观和寺院的荟萃之地。这些宗教建筑是构成平遥古城巨大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散布于城内外的佛寺、庙宇、道观等建筑年代久远,精巧独特。</p></font></h3> <p>平遥·双林寺·1998</p><p> 双林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寺中有两千多尊彩绘泥塑,同寺中壁画一样都是稀世珍宝,这些栩栩如生的彩塑作品继承了我国唐代以及宋、辽、金、元彩塑的传统,具有很高的写实风格,是明塑中的佼佼者,看后令人赞叹不已。 <br> <br></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 平遥·双林寺·1998</p><p> 自在观音是双林寺彩塑精品之一,这尊塑像形神兼备、做工细腻、精美绝伦,艺术价值极高,弥足珍贵。</p></font></h3> <p>榆次 . 老城 . 2002 <br></p><p> 榆次老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古城旧址上修筑进来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老城占地一百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六十万平方米,景区建筑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构造精巧,是一处优秀的以汉族古建艺术为载体的中国城市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和民居文化的集结地。其地理位置独特,是晋商旅游黄金线路的起点。县衙、城隍庙等八大主要景点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中国民间民俗艺术表演赋予老城灵气与生机;近百部影视剧的取景拍摄逐渐使其成为华北最大的影视城。徜徉其间,古之思、民之魂、历史的沧桑、民族的归宿,各种情感油然而生。</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榆次 . 老城 市楼. 2005</p><p> 榆次有举办灯节的传统,2005年元宵节期间,在人潮还未涌动的一个小时前,拍下这张照片。</p></font></h3> <p>榆次 . 老城 .城隍庙. 2003</p><p> 城隍庙位于榆次区东大街,创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明代扩建,清代多次维修。现存建筑为元、明、清遗构。庙宇占地4500平方米,坐北朝南,轴线两侧完全对称,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玄鉴楼、乐楼、戏台、显佑殿、寝殿,山门以里两侧分别为钟楼、鼓楼,东西配殿。整组建筑依其功能的不同,有主有从,错落有致。玄鉴楼结构复杂精巧,雄伟壮观,城隍庙的戏台音响效果极佳,琉璃影壁及琉璃瓦件脊饰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p> <p>榆次 . 老城 . 2003</p><p> 老城内“迎城隍“民俗表演。</p><p> <br></p> <p>榆次 . 老城 .遗址公园 . 2003</p><p> 榆次老城“遗址公园”全名榆次老城西门瓮城遗址公园,因依托榆次老城西门瓮城遗址而得名。整个公园南北长近800米,东西宽110多米,占地面积近9万平方米。瓮城筑于隋朝开皇年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作用是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现如今看到的瓮城遗址是属于当时西城门的月门。<br></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 . 老城 . 2002</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 . 老城 . 2002</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 . 老城 .戏台. 2002</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 . 老城 . 2005</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 . 老城 .县衙. 2002</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 . 老城 . 2002</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 . 老城 . 2002</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 . 老城 . 市楼. 2002</font></h3> <p>榆次老城 . 凤鸣书院 . 2005</p><p> 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办学形式、教授方法、管理制度等教育模式,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br> 历史上凤鸣书院不止一个,在四川大竹、山西榆次、重庆秀山、陕西岐山、甘肃崇信、广西博白、安徽怀宁等地都有同名的“凤鸣书院”。<br> 榆次凤鸣书院是清代榆次县学,是古代山西榆次的最高学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称凤鸣书院,院名来源于西晋荀藐,任榆次知县,卓有政绩,有凤集榆次之说,书院占地2700平方米,书院呈园林式布局,湖光山色,中间的湖名为砚水湖,占地4800平方米,古建主体为两贤祠和和讲堂、还有六角亭、四角亭、绿花轩、祭坛等。<br></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榆次老城 . 凤鸣书院 .藏书楼 . 2005</p><p> </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祁县 . 晋商老街 . 2005</p><p> 祁县是晋商发祥地、晋商文化中心区、万里茶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晋商老街、金融老街、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祁县灿烂的文化。明清两代祁县商业繁荣,为著名的晋商故里,出现了一大批晋商大贾,商业票号遍布全国,汇通天下。</p><p> 古城的晋商老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以十字口为中心,4条大街垂直交叉,8条小街,28条巷、72圪道与之纵横贯通。古院落1000多所,明清建筑风格的房屋2万多间。雄伟大气的院落,严谨有序的布局,精雕细刻的工艺充分显示了晋商鼎盛时期,祁县古城店铺、民居建筑设计方面的特色风格。</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祁县 . 晋商老街 . 2005</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祁县古城 . 长裕川茶庄院 . 2005</p><p> 长裕川是当时渠家最大的茶庄,开办于清乾隆、嘉庆时期,起初叫长顺川,光绪时更名为长裕川,距今已 200余年。位于祁县城内段家巷14号(现祁县人大、政协等机关大院)。初很狭小简陋,从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十几年,才陆续修成现在的规模。目前总有四个大院和两个偏院,共有砖瓦房一百多间。整座大院三面临街,院内明楼、统楼、出檐走廊雄伟气派;砖、木、石雕随处可见,寓意深刻;斗拱飞檐、彩绘金装、工艺精湛。</p></font></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祁县古城 . 茶庄院 . 2005 </p><p class="ql-block"> 茶庄院西南院门上的大型青石浮雕,高15米,宽10米,生动逼真,巧夺天工,堪称山西民居石雕之最,是国内少有的文物艺术珍品。上有祁隽藻书之楷体楹联:“立德立言居之以敬;友直友谅尊其所闻。”</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祁县古城 . 珠算博物馆 . 2005</p><p> 晋商曾汇通天下,财雄四海,算盘是当年各大票号,商号中的必备之物。老城内的珠算博物馆汇集了古今中外一千多件算盘,形状各异,质地则从日常的铜、木、到金、银、玛瑙等。</p></font></h3> <p>灵石·静升·王家大院·2004 . 飞机航拍</p><p> 被称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座落在灵石县静升村腹部。建筑总面积25万平方米,为灵石"四大家族"之首的静升王家在鼎盛时期——清代康、乾、嘉年间所筑。已开放部分由高家崖(东堡)、红门堡(西堡)及王氏宗祠、文庙组成,仅东西两堡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熏面积4.5万平方米。从热气球上鸟瞰王家大院,气势恢弘,蔚为壮观。其"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的建筑特点一览无余,画面主体为红门堡,右为高家崖。 <br /></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灵石·静升·王家大院·1999. 热气球拍摄</p><p> 这年夏天,我们乘用热气球在高空拍摄了王家大院、平遥古城等名胜古迹。</p><p> </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灵石·王家大院·1999</p><p> 本来我是要坐热气球俯拍王家宅院的,但由于时间早了点,大约是6时左右,初看天气很好,然而气球升空后却朦胧一片,能见度极差,无奈之下只好返回地面,等待着雾气散去。这时恰好太阳露头,朝阳光照在大院墙体上呈暖调子,看上去很美,于是便找好角度拍下这张照片。</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灵石·王家大院·崇宁堡.201 6</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灵石·王家大院·高家崖·1998</p><p> 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等。周边堡墙紧围,大小院落珠联璧合,或隐或现,给人造成了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这幅图是王家大院开放后的第二年,1998年夏拍摄的,机位设在瞻月亭。</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灵石·王家大院·龙凤石桥·2002</p><p> 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称"龙凤桥"。传说红门堡建筑形态似龙,高家崖建筑形态似凤,有石桥相连,构成"龙凤呈祥"。</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灵石·静升文庙·2001</p><p> 王家大院所在的静升镇有一座文庙,庙始建于元至顺三年(1675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复修,前院的石雕“鲤鱼跳龙门”照壁、棂棂星门、状元桥厚重精美,东有四层魁星楼耸立,显示了王家尊儒尚文的家风特点。</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灵石·王家大院·高家崖·1998</p><p> 本来计划是拍晴天的王家大院,谁知早上起床,树上房上已盖上厚厚的白雪。匆匆驱车赶到王家大院时已是上午九点。王家古宅银装素裹,自然别有一番风味。</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灵石·王家大院·红门堡·2002</p><p> 与高家崖建筑的繁密细腻相比,红门堡建筑特点则更多地体现着北方粗旷豪放、气势夺人的风格。幽深静谧的夜幕下,房屋院落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充分体现出宅第的磅礴大气和匠心独运。</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灵石·王家大院·崇宁堡.201 6</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灵石·王家大院·崇宁堡.201 6</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灵石·王家大院·崇宁堡.201 6</font></h3> <h3>灵石·王家大院崇宁堡·201 6</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灵石·王家大院·崇宁堡.201 6</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灵石·王家大院·石雕壁心·2002</p><p> 王家大院建筑群内随处可见的石雕、砖雕、木雕,及尽雕刻只能事,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古代国人智慧结晶的具体表现。大院 “三雕”,作为建筑装饰艺术,具有一定的建筑审美原则,不仅体现民间实用艺术与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而就内容来看,也深刻的反映了华夏民族文化素养、民俗习惯以及道德观念和审美取向。</p></font></h3> <p>祁县·乔家堡·乔家大院·1997</p><p> 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使祁县乔家大院蜚声海内外。它座落于县城东北12公里的乔家堡村,是晋商巨族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一处宅院,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乔家大院占地面积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房屋313间。<br> 出于消防安全考虑,大院内所有灯笼都没有光源。为了拍摄灯笼亮起来的照片,工作人员积极配合,下午装上了灯泡,天擦黑时我用两次曝光方法拍下此照。</p><p> </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祁县·乔家大院·1996</p><p> 乔家大院是一个全封闭的城堡式宅院,十余米高的砖墙将大院围得严严实实。在房顶上拍照你可以看到精巧细腻的各种造型。墙顶部有女墙有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房顶吸收了许多宫式建筑的特点,有鸱吻、神兽等构件,显得既有气势又蔚为壮观。</p></font></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祁县·乔家堡·1998 . 飞机航拍</p><p class="ql-block"> 据说乔家大院是按照" 囍 "字形设计的。1998年,我在飞机上航拍了这张照片,仔细分辨一下,还就是有一点"囍" 字的味道,大概古人也崇尚"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追求。</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 祁县·乔家大院·1996</p><p> 乔家大院的院落都分为正院、偏院,正院居住主人,偏院居住佣人。正、偏院之间有院门相通。建筑上正院要高出偏院,以示主仆之分。为使更夫值更方便,其住所便建在房顶上,且前后院房顶均有走道相通,构成防护网络。</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祁县·乔家大院·1996</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祁县 . 乔家堡 . 2 0 0 6</font></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谷·北 汪 ·曹家大院·2001</p><p class="ql-block"> 寓指“多福、多寿、多子”的“三多堂”是太谷曹家的大本营,又称“曹家大院”。据说曹家闯关东时发迹于辽宁朝阳县,当地流传一首民谣:“先有三泰关,后有喇嘛庙;先有曹家店,后有朝阳县”。三多堂博物馆位于太谷城西南5.5公里的北 汪 村,傍依祁介一级公路,是晋中诸“大院”以馆藏文物最珍贵而著称的一个旅游好去处。</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太谷·曹家大院·1998</p><p> 三多堂是一座封闭性极强的城堡院,占地10638平方米。共有3座主楼,3个厅堂,15个小院,277间房屋。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三座高大雄伟的顶楼,已成为“三多堂”的标志。</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太谷·北汪村 . 曹家大院·1998</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太谷·曹家大院·1998</p><p> 这幅图是曹家大院刚开放时拍到的。院里拍了一整下午,到太阳落山时我上了房顶。落日余辉将古宅甬道渲染得古色古香,十分动人。当时大院刚开放,未经太多修葺,看上去反而更原汁原味一些。</p></font></h3> <p>祁县·渠家大院·1997</p><p> 距乔家不远的祁县城内同样有一处晋商宅第——渠家大院。该院是祁县渠氏家族在祁县县城的一处豪门大宅。据说,渠家当年曾在祁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分8个大院,内含19个小院,房屋240间。整座大院宏伟庄重而又精致细巧,是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现被辟为晋商文化博物馆。</p><p><br></p> 祁县·渠家大院·1997<br> 渠家大院建筑端庄秀丽,做工考究,院内房脊吻兽、照壁花墙随着光线的移动而产生出不断变化的光影色斑。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祁县 · 渠家大院 · 渠家五进穿堂院 . 2005</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榆次·车辋·常家庄园·2001</p><p> 常家庄园是清代山西号称“外贸世家”榆次车辋村常氏家族的私家庄园,北距榆次城区15公里。现有宅院及园林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其中宅院占地面积为4万余平方米,其余为园林所占。庄园有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被人称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思、可观赏、可游览、可悦心、可咏叹的“八可”庄园。</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车辋·常家庄园·200 8. 飞机航拍</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榆次·常家庄园·观稼阁·2001</p><p> 登上“观稼阁”,极目远眺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静园。景境深远的杏林、独具风韵的遐园、姹紫嫣红的可园尽收眼底。</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 榆次·常家庄园·沼余湖·2002</p><p> 2002年元宵节,常家庄园湖水已解冻,游人也多了起来。与秋天的景色相比,少了些许艳丽,多了几分老成和凝重。</p><p> 沼余湖占地11亩,碧波荡漾,美不胜收。</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榆次·常家庄园·祠堂门·2001</p><p> 石雕围栏带着长长的身影倾诉历史</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常家庄园·祠堂·2001</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榆次·常家庄园·杏园·2002</p><p> 逆光中的杏花更显稚嫩娇艳</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榆次·常家庄园·2001</p><p> 常家老宅鳞次栉比,房屋建造考究精致</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榆次·常家庄园·杏园·2001</p><p> 在老屋老院映衬下,杏花更显生命活力</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榆次·常家庄园·枕霞楼·2001</p><p> 庭院深深,幽静中明月悄悄挂上枕霞楼。</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榆次·常家庄园·杏园·2002</p><p> 秋天的杏园,绿树、青草、黄花车……</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常家庄园·2001</font></h3> <p>榆次·常家庄园·静园石潭·2001</p><p> 连续驱车跑了几个下午,终于等上了理想的光线。一抹斜阳把静园小石潭浸染得金碧辉煌,两个钓鱼人正在悠闲地把竿垂钓,我耐心地等待越来越低的色温,越来越美的光照,终于在太阳靠近地平线时,按下了快门。</p><p><br></p> <p> <br></p><p> 榆次·常家庄园·祠堂·2001</p><p> 下面几张图的拍摄说来也是有趣的。一直想拍一张"彩霞映庄园"的照片,但由于工作原因,光线理想时人在外地,人在庄园时,光线又不理想。这一日,终于又有了机会。连续两天小雨,中午吃饭时分,天气开始放晴,我琢磨着肯定下午有戏,于是午饭后准备好设备专心观察天气变化。到3时左右,放晴的天空出现朵朵白云,且越聚越多。4点钟,看看天气变化不大,我驾车急赴常家庄园。谁料想,出城没有10分钟,就从汽车倒车镜里看到一大块乌云正从后跟踪而来。果然,没有一刻钟,天空又下起雨来,我只好停车观望,等待天气放晴,神情颇为沮丧。好在天公作美,雨大约下了20分钟后,天又放晴,但天空中乌云、白云仍搅在一块,太阳躲在厚厚的云层后不肯露面。心想,既来之则安之,到庄园再说吧!于是发动汽车径直来到庄园。我一边焦虑地等光线,一边浏览庄园拍一点无关紧要的东西。天色开始放暗下来,太阳还在乱云中躲藏着,料定今天没戏了,因为时间已晚,太阳估计已接近地平线了,便收拾东西准备打道回府。事情说来往往就是这么奇怪,就在我拾掇东西的几分钟时间,突然感觉到天空一亮,抬头一看,咳!太阳从云层里露出红红的笑脸,短时内夕阳把云层渲染得美妙无比,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光照啊,欣喜中的我以最快的速度架起机器,并频频变换角度,用不同的曝光组合拍下了这些画面。</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常家庄园·观稼阁·2001</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常家庄园·2001</font></h3> <p>这是2001年冬天唯一的一场雪。<br> 榆次·常家庄园·街道·2001</p><p> 早上起床后,拉开窗帘一看,薄薄的白雪已经覆盖大地,雪花扬扬洒洒还在飘着。草草吃过早饭,匆匆赶到编辑部交待工作后前往常家庄园。由于节气早,地温高,雪初落地面便融化了,因此到庄园的路还算是好走的。到庄园后的不长时间里,雪越下越大,我抓紧时机带着大小设备开始拍摄起来。庄园开放不久,管理很好,雪在不停地下,清洁工人们也在不停地打扫。因此,雪花落在地上,扫掉,再落上再扫掉,地上白雪总是厚薄不均,镜头中的画面难如人意。随着雪越下越大,工人们终于停止了扫雪,因此我也如愿已偿拍下了“雪中庄园”这组图片。大约两小时后,雪开始变小,直到停止。又过了约一小时时间,除了阴角外,大部分白雪已化成雪水,“雪中庄园”不复存在。<br> 此后,这一个冬天再没有一片雪花飘过。</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榆次·常家庄园·可园·2001</font></h3> 榆次·常家庄园·遐园·2001<br> 雪中遐园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传说,当年常氏子弟由于吟诗作画成为风尚,而院中小水池便变成洗笔池。天常日久,池水曾一度带色,连池边的石头也留下洗涮不去的乌痕墨渍。<br>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榆次·常家庄园·石芸轩书院·2001</p><p> 石芸轩书院”是常家庄园的精品院之一。这个由传世精品“石芸轩法帖”而得名的书院,是常氏族人陶冶情操,培育后代的公共场所。在瑞雪的映衬下,书院更显儒雅静谧,灵气飘逸。</p></font></h3> <p>榆次·常家庄园·石芸轩书院·200 3</p><p> 常家庄园和榆次老城,正逐渐成为中国新兴的影视基地</p><p> 国内各大剧组在这里已经成功的拍摄了《晋商》、《立秋》、《白银谷》、《幻影神针》、《李卫辞官》《铁梨花》《乔家大院》、《走西口》、《龙票》、《亮剑》、《白银谷》、《太行山上》、《双枪李向阳》、《关中男人》、《狼毒花》、《李大钊》等近百部的影视片。</p><p> <br></p> <p>作者简介:</p><p> 赵亚利,男,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前<span style="font-size: 16px;">晋中市摄影家协会主席,</span>晋中日报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p><p> 有多件美术、艺术摄影、新闻摄影作品参加全省,全国性专业大赛、大展并屡次获奖。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摄影家大辞典。</p><p>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