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一场圈外人不懂的恋爱

鴻剑

<h3>书法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探索和积淀。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心灵的构置件。书法意境的创造带有书法家浓重的感情色彩。只有在作品中倾注感情,点画线条才有生命力,才能流美传神,才能驾起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感情桥梁。</h3><h3>&nbsp;<br></h3> <h3>意境是书法的灵魂,感情是意境的灵魂。只有用吟诗作词、放声高歌的昂扬激情,让情感掀起波涛,撞击心灵,涌向笔端,才能创作出外形润美,内寓刚劲、意境超逸的作品,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书法,</h3> <h3>正因为情随人异,情随地异,书法才有了千种风情,万般意境。书苑才出现了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笔墨品类和千古流芳的翰墨丰碑。</h3> <h3>书法是一种文化,靠的是深厚文化底蕴去吸引人们视线,打动人们心灵,任何人为炒作都会事与愿违。</h3><div><br></div> <h3>书法,如果静不下心来刻苦临帖,只是忙于展览,忙于发表,忙于应酬,而品质数年一贯制,本想早日成名,结果弄巧成拙。</h3><h3>假如为利益驱动,不在临帖上下功夫,而在宣传上打主意;不在理论上下功夫,而在关系上打主意。到头来,只能成为“社会活动家”,而不是书法家。</h3><h3>钢铁是练出来的,</h3><h3>美酒是酿出来的,</h3><h3>书法是写出来的。&nbsp;</h3><h3>耐住寂寞写自己的字吧!</h3><div><br></div> <h3>求怪,是不甘寂寞的常见表现</h3><div><br></div><div>  现在书法界确实存在一种反常现象,假如你写一手传统的“颜柳欧赵”,也许真的获不了奖,参不了展,我觉得参展和获奖都不重要,我们学习书法不是为参展、获奖而学,一切有志于书法学习的战友,一定不要为了获奖、参展去扭曲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跟着流行书体左右摇摆。“颜柳欧赵”等等这类传统的书法永远不会过时,学习这类经典书法永远不会错。把中国传统这棵千年大树连根拔起去新栽一棵是得不偿失的事。 我们提倡书法的儒雅书风,提倡书法的“中和之美”。历览古今书坛,古有王羲之、米芾父子,今有启功、林散之、沙孟海等等,个个都是儒雅之人,儒雅之字。</div><div><br></div> <h3>同时,我们也不反对百花齐放,百家登台,各种流派,共存共荣,异彩纷呈。但无论那一种流派,那一种创造,都必然出于真功夫,“功”从何来?传统为师,“勤”字当先!所谓“功到自然成”。努力吧,朋友们,用你们的勤劳和聪明写一手大众喜欢又高雅的漂亮书法吧。</h3><div><br></div> <h3>按耐浮躁,书法安抚心灵</h3><div><br></div><div>  1976年2月,沙孟海说:“书为心画,心灵不美怎么能写出美的字来?”西汉学者扬雄说:“书为心画”。柳公权有闻名的“心正则笔正”之说。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傅山也说,作字先作人,假如人格不高,字格就媚俗。杨守敬说:书法家“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朱和羹在他的《临池心解》一书中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div> <h3>名人书法充斥着商业浮躁</h3><div><br></div><div>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我们翻开中国书法史册,别的暂且不论,仅就宋代四大家来说,无论是苏(轼)字的天真安闲,还是黄(庭坚)字的纵横奇崛,无论是米字(芾)的迭宕多姿,还是蔡字(襄)的温厚敦实都与他们的人品和性格有着惊人的巧合,于是后人并有了“字如其人”之说。这些说法都为当今众多艺术家所接受。书法作为书法作者从心灵流淌出的琼浆玉液,他必须有一个美的心境,美的“场”。灿烂千余年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当年王羲之假如不是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美丽环境和文人雅集、曲水和觞的和谐心境,而是在血雨腥风的战场,就不可能写出那样精妙绝伦、流传千古的佳构。征之以书法史,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等,有英雄、有忠烈、有贤臣,人品书品俱高者比比皆是。</div> <h3>书法是情感的宠儿,需耐心呵护、培育</h3><div><br></div><div>  书法创作,不仅仅写古人法帖中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而是写我们心灵中所感受到的世界。毕加索有句名言“我不是画猫的本身,我画它的微笑”。猫的本身多么单调乏味,猫的微笑却是可以画出的千变万化的艺术感受。写心灵的情感,在中国并不生疏,所谓“胸有成竹”、“心中要有千山万壑”。“胸中之竹”和“心中的千山万壑”都是心灵之物,都是情感之物。古代的西方艺术家大都注重写实,在“形”上做文章,很难成就大业。到了二十世纪这一百年,西方艺术家为什么创造了那么的重要流派,产生了那么多的艺术大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追求到了表现心灵的感受,展示情感的世界,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形似、强调客观世界的再现,而是重在表现艺术家内心的主观世界。</div><div><br></div> <h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h3> <h3>李楚力艺术简介</h3><div><br></div><div>李楚力,笔名李不准、李甍.</div><div>先生学书之初,师从书法名家任伯琴先生,后又求教于全国著名书法家胡问遂和沈延毅先生。数十年来持之以恒,临池不缀,为奠定字体形象骨架,曾精研苏轼和颜真卿楷书;为求结体笔法的变化,对《张猛龙碑》、《始平公碑》等北魏经典书法长达数年的临习;为增其韵逸,避免拘谨,又临习王羲之《乐毅论》《欧阳询九成宫》等碑帖。其书法以楷书为基础,间学篆及其它各字体,取百家之精华,融碑入帖,由于作者持之以恒的揣摩临习和对古人技法的深刻理解,先生的行书,结构严谨,即有峻峭纵横之雄,又有潇洒秀丽之韵,飘逸自由,楷书以精美的布局,稳健的笔法,深邃而磅礴的气势让观者摒弃心理的浮躁,静心欣赏与感知其艺术魅力。</div><div>先生的作品初看时,或清淡,或平和,绝无新奇夺目的感觉,在许多人主张“狂”、“大”、“变”,追求视觉冲击效应的今天,先生的作品,简单的外在形式下暗涌奇崛,丝毫不减给人视觉与心灵上产生的美感,也不会对其丰富的内涵产生影响,应该说他的字是从更深一层上打动和吸引观者。 &nbsp; &nbsp; &nbsp;</div><div>观其字知其人,先生一生谦逊严谨,淡泊名利,以平和豁达的心态默默耕耘在书坛艺苑。</div><div>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并获奖;多次参加中韩﹑中日书法交流展并被收藏,艺术成就载入《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辞典》等。出版发行《李楚力书法作品集》、《李楚力五言对联书法作品集》等</div><div>&nbsp;</div><div>曾任洪湖市第一届书协主席 后专心研习书法 不愿担任任何闲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