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深秋,亲友相约在离上海不远的昆山锦溪古镇小聚。锦溪于我而言并非首行,同以往那种早出晚归,吃过午饭就打道回府的匆匆游不同,3天2宿锦溪行是深度游了。棋牌、欢歌、赏景、摄影自得其乐。我是拎着相机上塘街下塘街一日兜3转,收获满满。</h1> <h1>锦溪,曾是南宋皇妃香消玉殒地。史载,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赵昚宠妃因病殁水葬锦溪五保湖中,为怀念陈妃,孝宗赵昚在五保湖畔钦旨建庙,为陈妃诵经护坟,锦溪亦因此被宋朝皇帝御旨改名"陈墓"长达800余年。 </h1> <h1>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锦溪的写照。</h1> <h1>这条似龙脊的古石堤埂卧于五保湖和菱塘湾之间。堤上的8只石狮把守着村镇。</h1> <h1>菱塘湾一字排开的乌篷船,等待着游人光顾。</h1> <h1>水乡神韵,宛若一幅幅动人心魄的曼妙画卷。 </h1> <h1>古莲桥,锦溪地标性建筑。不巧正在大修,开始觉得有些遗憾本不想拍它,转而一想,搭着脚手架的莲桥千载难逢,镜头里非常时期的桥有着非常的味道。</h1> <h1>古色古香的莲池禅院是座院门朝北的稀罕寺院。</h1> <h1>古莲池中残荷梗,依旧坚挺舞秋风 。</h1><h1><br></h1> <h1>沿着菱塘湾北行,在一艘艘游船的指引下,一条狭长的水巷出现在眼前。水巷里小船轻摇,船歌轻扬;水巷上,座座石板桥连接两岸;两岸街道,店铺林立,店旗飘飘。</h1> <h1>锦溪,因溪得名,湖荡密布,古桥联袂。锦溪有着"36座桥,72只窑"美丽传说的古镇,桥梁密度,举世罕见,不足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就有古桥36座,而且大多数古桥保存完好,桥柱、楹联、碑刻保存俱全,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 </h1> <h1>里和桥,俗称南塘桥,始建于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重建于清乾隆十二年,为锦溪诸古桥中最古老,跨度最高大的石拱桥。这3日里我走了N次赏这桥,先是自赏,又拽着亲友共赏。它的靓点在于夜景。</h1> <h1>白天,高高的桥拱与水面合成一轮满月,矜持地藏于柳叶中,任游船穿梭,夜晚灯光下,它似一牙新月,破云而出吸引过往来客。</h1> <h1> 这条水巷叫锦溪河,居民们习惯性地叫中市河,就是居于闹市中心的河。河西就是上塘街,河东就是下塘街。这是古镇的中心游览区域 。 </h1><h1><br></h1> <h1>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不经意间,脚下的走过的路,都有二千余年的历史。 </h1> <h1>镇上的邮局还沿用着陈墓这一老地名。</h1> <h1>五保湖的清晨。没有阳光的日子宁静安谧,给你一幅和谐生态的画卷。</h1> <h1>有阳光的日子,晨霞尽洒湖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h1> <h1>赶早观日出。头天太阳没出来,第二天早上终于露出水面。不过就一会,马上又钻进云堆,再也不肯出来。还好起得早!这不十眼桥上已经人头攒动。</h1> <h1>五保湖往南有一渔村,村民生活一半在岸上一半在船舱。</h1> <h1>沿着下塘街一直往北走,过了长寿路,就到了下塘街的北段。这里主要是古镇居民区,罕有店铺商家,游客一般很少走到这里。走过这段,我感到这才是锦溪的精华所在,江南的灵魂所现。</h1> <h1>这里没有景区的喧嚣,没有游客的摩肩接踵,没有保安查票的烦琐,而这里的江南古镇元素一样不缺。曾经在江南古镇生活过的我,直呼到家了,到家了,太亲切了!</h1> <h1>天水桥俗称北观音桥。明代永乐5年由郭子敬捐资修建。历经600多年的风霜雪雨,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抬眼望去,恬静幽雅,古意盎然。天水桥连同其他古桥一同构筑着锦溪镇的古朴与典雅。</h1> <h1>瓦当,是中国建材的一大组成部分。它安放在瓦楞下面,兼有护檐和装饰的功能,是一种特殊的瓦片。安放时弧型朝上的,称为滴水;安放时弧形朝下的,称为檐头。景溪有瓦当博物馆,但我更愿意看现在还覆盖在老屋的露天瓦当。</h1> <h1>天水街一处老宅,保存完好的瓦当。福寿主题,一块小小的檐砖有的是篆体“寿”还有5只蝙蝠。</h1> <h1>2016年11月14,15,16日。跟赵家门亲友于江苏锦溪古镇。</h1><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