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莫奈、凡高等大师作品展观后感

理查德·黄

<p class="ql-block">看风景画,画中美丽的日出,奇幻的极光,闪烁的星空或者是汹涌的海浪,都是吸引人的。我常想,除了再现自然的美丽,艺术大师还想表达些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6年10月22日至-2017年1月29日,加拿大安大略省艺术馆(Art Gallery of Ontario)有一个画展,标题是:秘境:莫奈、凡高等大师作品展( Mystical Landscapes: Masterpieces from Monet, Van Gogh and more)。展览从世界各地借展了90幅相关的作品,主题是艺术大师如何在风景画上表达自己的心灵秘境。&nbsp;</p> <p class="ql-block">展品的创作时间集中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那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工业革命,城镇化,物质主义,民族主义的浪潮接踵而至;达尔文的进化论刚刚流行;传统的宗教制度受到挑战。艺术家们和民众普遍陷入了信仰危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们试着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寻觅自身的心灵出路。比如,高更到在布列塔尼(Bretagne)回归原始来找寻宗教的觉醒;莫奈在吉维尼(Giverny)通过冥想来体验内心的平静;凡高在阿尔勒(Arles)借助星夜来感应心灵的呼唤。他们的探索、思考和创作,成就了一大批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的杰出作品。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展览以高更的三幅名作开始。 </p><p class="ql-block"> </p> <h3><font color="rgb(1,1,1)">布道后的幻象(Vision after the Sermon),高更(Paul Gauguin),1888,藏于英国苏格兰国家画廊:</font></h3> 这幅油画描绘了一群布列塔尼农妇在教堂听完布道之后,眼前出现了圣经故事里面雅各与天使摔跤的幻象。<br><br>作品采用了大色块,平面化的处理,没有阴影,流畅粗实的轮廓线,使得画中对象鲜明突出。<br><br>在构图上,斜穿的树干,把画面分割成两部分。左下方是闭目祈祷的农妇,代表着现实世界;右上方是扭打在一起的天使和雅各,代表了精神世界。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被巧妙地表达在小小的画布里。<br><br>最出彩的是这大片的朱红色。高更并没有使用传统的泥土或草地的自然原色,而是大胆地运用了超自然的朱红色。大片的红色让我看到的好象是田野,又好象是天空。体会到的仿佛是天使和雅各扭打在一起的脸红耳赤、甚至是头破血流的感觉,又仿佛是作者追寻心灵更新的躁动和炽热的渴求。&nbsp;<div>  <br></div><div>画里面的物体是不成透视比例的,比如那只很小的奶牛。作者是要刻意地在表达画面的景象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它是只有在布道后才会出现的幻象。 <br> <br></div> <font color="rgb(1,1,1)">黄色的耶稣(Yellow Christ),高更,1<font color="rgb(1,1,1)">8</font>89,藏于美国水牛城公共美术馆:</font> 这幅油画描绘了法国北部的农妇正在为耶稣受难做祷告的情景。<br><div>  <br></div><div>耶稣受难按照圣经故事应该发生在耶路撒冷,作者把它画在了法国,这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耶稣受难不是真实景象,是一种宗教信仰。耶稣身体以及田野采用了相同的夸张的黄色,象征着无处不在的超自然的精神信仰。</div><div> <br></div><div>透过背景中正在跨越围墙离开的小人,我仿佛看到了高更希望逃离城市,回归原始,过简单生活的诉求。这也是一种象征。</div><div> <br></div><div>这幅油画,连同他的另外一幅《绿色的耶稣》,被认为是象征主义(Symbolism)的开山及代表之作。 <br> <br></div> <font color="rgb(1,1,1)">园中的焦虑(Christ in the Garden of Olives),高更,1889,藏于美国诺顿艺术博物馆<font color="rgb(1,1,1)">:</font></font><br> 这幅油画描绘了圣经里面客西马尼园的故事。耶稣在上十字架的前夜,和他的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之后前往这个耶路撒冷的橄榄树园祷告,它是耶稣被他的门徒加略人犹大出卖的地方。<br><br>画中基督的面容是高更本人的自画像。那颓丧的表情,表达他对社会的失望。有意思的是以上三幅选展油画,都隐藏了高更自己的面容,都有它的象征意义。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这三幅油画并列展出。<br><br>更有意思的,是耶稣异乎寻常的红色头发。表达了他和梵高的紧张关系。他们曾经是相互赏识的好伙伴,后来反目成仇,最后高更离梵高而去,梵高则为此还割掉了自己的一个耳朵。真是爱得深,恨亦深啊。<br><br>高更的这幅作品直接刺激了梵高创作了的他的橄榄树系列油画。<br><br> <font color="rgb(1,1,1)">橄榄树(The Olive Trees),梵高(Vincent van Gogh),1889,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font color="rgb(1,1,1)">:</font></font> 梵高显然是不认同高更的做法,他说高更的《园中的焦虑》言之无物。他认为自然界自有神圣在。如果他要描述客西马尼园的故事,他只画橄榄园就够了,没有必要把耶稣画出来。于是他便创作了这幅《橄榄树》。<br><br>这幅画运用了流动的的线条勾画出云彩、远山、以及橄榄园。翻滚的线条让我感觉到树在动,地在动,天也在动,仿佛有股神奇的力量正在形成,在涌动、在积聚。 这才是梵高心中的"言之有物"。<br><br>类似的作品,还有他的更负盛名的星夜系列。<br><br> <font color="rgb(1,1,1)">罗纳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梵高,1888,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font color="rgb(1,1,1)">:</font></font> 这幅油画描绘了法国南部城市阿尔勒的罗纳河上的夜景。当时,梵高刚刚搬到阿尔勒,正热切地等待着高更的到来。这时候的梵高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夜色和星空给了他无限的遐想。他在写给他弟弟的信中提到,当他需要心灵籍慰的时候,他会抬头仰望星空。<br><br>打量这幅作品,我被厚重的色彩吸引住了。天空是宝石篮色的,水是深蓝色的,地面是紫红色的,把小镇烘托成了蓝色和紫色。煤气灯是金黄色的,反射的倒影从赤褐金色逐渐变成青铜绿色。天空中,星星闪闪发亮,发散出绿色和粉红色光。顺着煤气灯的倒影往下看,一对彩色的恋人在河岸上携手漫步。多么迷人的夜晚。<br><br>看画展,顺便看看周边看画的人也挺有意思的。有个小插曲。有两个年轻女孩在一起看画。其中一位趋前指着画中最亮的几颗星星比划出北斗的形状,另外一名女孩则点头认可。仔细一看,还真是。我也会心地笑了。能领会出作者的小心思,是一个美妙的事情。<br><br>夜本应是黑色的,作者却使用了明快的宝石蓝色。星星也画得特别的大,像小花,像火柴光,像烟火般绽放在蓝色的天幕里。这显然并不是自然界星夜的简单再现。它是梵高心中的神秘星夜,是令他神往的的心灵栖息地。<br><br>前面还有一个坐轮椅的年迈的老人,身边有两个协助他的年轻志愿人。梵高的画,一如既往地围满了人,经常有人不经意地挡住了老人的视线,年轻人就会上前拍拍他们的肩膀,请他们让一下。就这样,老人端详了这幅油画很长一段时间。然后,老人居然站立了起来。哗,好神奇啊。故事到这里,本可以吹嘘一下梵高的画有气功的疗效了。呵呵,信奉科学的我,倒不会这么认为。相信老人本来就可以走路的,只是身体虚弱不能久站而已。看着他满足的神态,相信这个美妙的星夜,给老人的体能和心灵又充满了能量。这点是可以肯定的。<br><br><div>如果说梵高在星夜里感觉到了呼唤,那么莫奈则在莲花池中找到了平静。<br><br></div> <font color="rgb(1,1,1)">睡莲系列(Water Lilies),莫奈(Claude Monet)<font color="rgb(1,1,1)">:</font></font><br> 虽然身处基督教盛行的国度,印象派大师莫奈却借助佛教的方式来获得内心的平和。莲花是佛教的符号之一。也许是源于对日本艺术的喜好,莫奈在自己的花园建了一个荷花池。从此他每天都要面对荷花池冥想数小时,然后作画。<br><br>他画的莲花悠然地飘在湖面上,平静的水面倒影着岸上的垂柳和天空的云彩。注视着镜子一样的湖面久了,我仿佛还会看到自己的影像,看到湖水在缓缓地洗刷着我的内心世界。<br><br>荷花池就这样在一战的硝烟里为莫奈开辟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莫奈一生画了250多幅睡莲的作品。他在战后把一部分睡莲作品捐给了国家。<br><br>时至今日,每天到吉维尼这个荷花池驻足冥想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div>  <br></div><div>自然界就是这样的神奇,睡莲湖水能让人内心平静,黑夜星空让人感到神秘和向往,太阳则让人充满了能量和希望。 <br> <br></div> <font color="rgb(1,1,1)">太阳(The Sun),蒙克(Edvard Munch),1910,藏于挪威奥斯陆大学:</font> 这幅油画描绘了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景象。作品诞生的时候,正值蒙克从精神分裂中康复。有别于他的名作《呐喊》所表达的那种恐惧和孤独,作者仿佛彻底地从内心的忧郁痛苦中解放了出来。此后的作品变得明快、安静和富哲理,被美术史学家称为"第二时期"。<br><br>画中太阳发出的放射状的光线以及圆圈状的眩光,占据了整个画面,冲击着我的眼球。阳光扑面而来,好像直接照进了我的内心。它有着一种令人崇拜的,超乎自然界的力量。<br><br>黄色和白色的阳光,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正是这种热量沐浴着世间万物。画面中的草地,和右下方的小花也因此充满了生机。这冉冉升起的太阳,让人看到的是希望。<br><br>这幅作品被挂在奥斯陆大学讲演厅用作激励后来的年轻人。<br><br>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在挪威发生布雷维克屠杀了78人的恐怖事件以后,这幅作品被展现在公众场合,让民众可以坐下来冥想。没有什么比一幅画能起到的疗伤作用更神奇的了。<br><br> 结语:<br><br>第一眼看见这些大师的作品的时候,也许只是被它的色彩,它的线条,它的构图吸引住了。当我再仔细打量这些作品,把自己放在历史背景下去感受每一个细节的时候,画就活起来了,大师也活起来了。我看到的不单单是画面,还仿佛听到了作者在诉说他的心灵的感受。<br><br>现今的世界,同样也是纷繁复杂。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平静一点,快乐一点呢?我的方案是:多听听音乐,多看看画作,多读读历史。<br><br>艺术作品是可以疗伤的。<br><div><h3><br></h3><h3><br></h3></div> <h3>———点击以下链接,浏览其它文章———</h3> <ul class="ql-block"><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4q4hq3j4"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我们时代的安塞尔·亚当斯》观展记</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4poysg0w"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视线 - SFMoMA馆藏摄影作品展》观展记</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3ujwyhv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MMFA关于声音展览的观展记</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3t9g1rgr"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2021多伦多户外艺术展印象</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2qdwigp0"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2020多伦多The Artist Project观展记</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3qbbxf2r"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2021年AGO安迪·沃霍尔回顾展观展记</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2cm84oeg"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菲林下的世界足迹》观展记</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2ciww8o0"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维利•罗尼的摄影之旅》观展记</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2cb9uppu"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群体与孤独:戴夫·希思作品展观后感</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24ljbbu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多伦多摄影节观后感(1)</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24lt9zjd"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多伦多摄影节观后感(2)</a></li></ul><p class="ql-block"><br></p>

梵高

莫奈

耶稣

观展

油画

作品

心灵

星夜

观后感

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