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位于黄海之滨的江苏滨海县,是我少年时代居住过的地方。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所在部队12军35师曾在此驻防。从1964年至1969年,我们在此地的部队大院渡过了五年的时光。今年的11月10日,我们从徐州出发,一路向东南,前往阔别48年的滨海,去寻觅儿时曾经住过的部队大院。</h3> <h3>经过3个小时290公里的车程到达滨海。</h3> <h3>根据导航我们驶入新建南路途经滨海县实验小学。学校与原先的部队大院是东西隔壁,仅隔着一条水沟,到此,我就能轻易的找到部队大院的方位了。当年这个学校叫滨海第三实验小学,是部队移防到此后建造,用来做部队子弟小学的,后因军队撤销子弟学校,交给地方办学,当年部队大院的孩子都在这个学校上学,我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就读于这所学校。时隔48年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变,当年一排排苏式建筑的教室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几栋建筑风格不同的多层教学楼。</h3> <h3>滨海县实验小学(原第三实验小学)我的母校。</h3> <h3>继续向西前行500米左拐驶入中市南路,这里就是当年部队营区所在地,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记得当时的师部营区共分两个大院,西大院为师部办公区大院,院内有师部机关办公楼、师警侦连营房、荣誉室、大礼堂、小车班、大车班(马车)、蓝球场、收发室、广场兼露天电影场。东大院为师部家属院,院内有师党委会议室(正对大门),机关食堂(进大门右侧第一排平房)、大院北部为师首长宿舍共有11栋独体平房,大院南部为司令部、政治部家属宿舍共三纵六横排。与东院南头一墙之隔的是师招待所,招待所东头、实验小学南头一墙之隔的是师幼儿园。</h3><h3>时隔48年,近半个世纪的嬗变,眼前的这里已丝毫找不到当年部队大院的景象,旧貌早已换新颜,部队大院已不复存在,围墙、大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沿街商铺,院内的苏式营房拆了,现在是一栋栋住宅楼的居民小区,从这些住宅楼的外观看,楼龄也有10余年之久了吧?我在原东西两个大院转了一圈,仅发现5处原部队大院的建筑物,这可能就是滨海部队大院唯一仅存的历史痕迹了。</h3><h3>下图是西大院的师部大礼堂,现在是一个健身会所。</h3><h3><br /></h3> <h3>这是大礼堂舞台旁西耳房师电影队办公室,因院门上锁进不去,只可远摄。</h3> <h3>这是大礼堂舞台东耳房原广播室,当年大院的起床号、熄灯号就是从这里播出的。墙外拍摄,只能拍个屋顶,凑合看吧。</h3> <h3>大礼堂前右花坛,仍保持原样。</h3> <h3>大礼堂左花坛,立面花纹都在,我对比了老照片。</h3> <h3>大礼堂内已被隔为两层,这是舞台部位的上层,现在是舞蹈练功房。</h3> <h3>这是礼堂的下层,健身房,礼堂的窗户还是原来的,没有换。</h3> <h3>这礼堂的大门是不是很眼熟呢?</h3> <h3>西大院仅存的一栋师机关办公楼。已年久失修,但好像还有人住。</h3> <h3>这个部位应该是部队东大院(家属院)的大门处。</h3> <h3>这个位置应该是我们家住的独栋平房的位置,现在是中国农业银行滨海支行营业部。</h3> <h3>师部东大院遗留的三处未拆建筑之一。根据目测方位这间应该是党委会议室南边的一排宿舍的局部。</h3> <h3>这间在大院东北角的,应该是原政治部主任家住的独栋平房宿舍了。因周围私搭乱建的房子和院墙,只能拍个屋顶了。</h3> <h3>这栋未拆建筑算是相对完整完好一点的,位于上图西边平行的一栋独栋平房宿舍,这应该是丁同学援军家住的房子了。</h3> <h3>从部队大院原址出来,沿中市南路向北,途径滨海中学,现在是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滨海中学已搬到中市北路去了。学校周围已被沿街商铺给包围,记得当年是水沟,里面还长着芦苇。</h3> <h3>途径中市桥时发现一个凉粉摊,记得64年刚搬到滨海时,我转入滨海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第三实验小学还没有建好),当时中市桥西南头就有一家卖凉粉的,他家的凉粉很好吃,我经常在下午放学后,去桥头吃凉粉,然后在回家。现在这家凉粉摊还能吃出当年的味道吗?于是我下车向这个女摊主打听当年桥头那家卖凉粉的,机缘巧合的是这家凉粉摊就是当年的那一家,女摊主告诉我,她今年59岁,上海下放户,是原来那家卖凉粉的儿媳妇,老摊主夫妻已过世,现在的凉粉摊由她打理。于是我买了她三份凉粉,配好调料、打包上车,打道回府。回家后在品尝吧。当晚7时我们顺利返回徐州。</h3> <h3>现在这个摊位已不仅只卖凉粉了,有图为证。买了她家的凉粉顺便替她做个广告,不过她摊位上贴的广告"火腿肠"写的是"火腿长",我就纳闷了?她家的火腿也不见的比别家的火腿长呀?开个玩笑。</h3> <h3>在母校门口留个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