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心得 ——家长会发言稿

ZS&JY

<h3>&nbsp; &nbsp; &nbsp; &nbsp; 各位家长,大家好!请允许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Jenny的妈妈,同时也是一名小学老师,今年是我从教的第24个年头,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教学一线担任语文老师兼班主任。</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开家长会对我来说,是常规工作的一部分,每学期最少经历两次。作为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还是很有自信的,因为从专业的视角与家长交流,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不敢说经验,总归还是有点心得体会的。但今天,作为家长站在这里,说实话我感觉很没有底气。因为咱们十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集体,咱班的孩子都很棒,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优秀的孩子往往来自优秀的家庭,他们的身后一定有一对优秀的父母在做支持,做后盾。由此,我想咱们十全十美班的身后一定是有一支优秀的、充满教育智慧的家长队伍的,所以当接到钱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我今天站在这里说点什么的时候,心里诚惶诚恐,唯恐班门弄斧,贻笑大方。</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今天站在这里没有底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的孩子不是学霸。虽然这次考试,Jenny的成绩还不错,但实属偶然和意外,这不是谦虚,而是因为我太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水平了。</div><div>&nbsp; &nbsp; &nbsp; Jenny是个内向、安稳、听话、自觉,学习努力,不给老师添麻烦的孩子,但资质平平,不聪明,也不灵活。作为老师,我见过的孩子太多了,深知优秀的孩子什么样,但套用一句流行语——“那都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虽然知道天资这种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也能正确地认识看待自己的孩子,但无形之中,还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拿Jenny和那些优秀的孩子作比较,有意无意间还是提高了对她的要求。为此,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当,曾对她造成过一些影响,并且至今还在为此做着弥补。今天,因为没有底气谈学习,所以我想说点学习之外的话题,不知能不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思考。</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 在Jenny小的时候,因为听说学习围棋对开拓发展孩子的思维大有好处,所以在她还不大到五岁的时候,我就开始送她去下棋。起先,是在一个老师家里学习,后来插班进了晚报俱乐部。当时插入的班级,学习进度要比在老师家里快一些,而且班里的孩子大都已经上学了,最大的都四年级了。虽然Jenny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但边学习边补课,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她跟进得挺好,老师们也都很看好她(因为学棋的女孩极少)。可是,慢慢地问题就出来了,俱乐部因为师资调配等问题几次合班,Jenny不停地被插到进度更快的班里,虽然听课、做题都没问题,但实战中总是赢得少,输的多。老师们也都发现,从开局到中盘,Jenny中规中矩下得都很好,眼看着大占优势,可中盘之后,一旦对手(多是男孩)不按套路出招了,她就乱了方寸。每次输棋免不了都有遗憾,因为陪学久了略懂一二,我都免不了会评论几句。每次输棋,她都会忍不住哭,其实她输棋我不上火,可一看她哭,我的火就上来了,为此没少甩脸色。Jenny从小就是个很在意别人态度的孩子,每次看到妈妈不高兴,她都会哽咽地央求我说:“妈妈,别生气,我不哭。”可边说,还是边忍不住哭。她越哭,我越上火,越不给好脸地批评她,我越批评她,她越哭……这几乎成了每次去下棋的套路。而且,在俱乐部的大环境下,老师和家长们非常热衷于今天组织这个比赛,明天参加那个定级。慢慢地,对于下棋,特别是实战,Jenny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有点害怕打怵了。每次下棋输了都哭,哭了就会挨批,批完了,我还会要挟地质问她,你到底要不要学了?我至今也不知道孩子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是每次她都会哭着说:“妈妈,我还想学,我好好学,我能学好,你别生气。”其实,当我这样逼问她的时候,心是很虚的,而且越往后来越心虚。我真怕有一天她突然说,“妈妈我不想学了!”我不敢想,如果真是那样我该怎么办,怎么应对。</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后来,直到一年级下学期,有一天Jenny爸爸问我,最初让她学棋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把她培养成职业棋手吗?我说,当然不是,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学棋的初衷,就是为了开发智力,开拓思维。Jenny爸爸说:“好了,从目前看,你的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围棋就学到这里吧,再学下去,不是棋下得怎么样了,而是孩子的自信心就彻底毁了!”起初,我还不甘心,因为大家不是都说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吗?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再三权衡,我最终还是听从了Jenny爸爸的意见。</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现在回忆起来,Jenny学棋的这段经历应该是很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后来的很多年我都在反思,其实学习围棋本身是个好事,之所以出现种种问题,是我的自以为是、执迷不悟造成的。首先,我没有蹲下身来看孩子,总觉得听课没问题,做题没问题,下棋就不该出问题。可我没有认识到,听课做题没问题,那是因为孩子的习惯好,但把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对于一个在棋手中年龄偏小,性格内向,不聪明、不灵活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第二,每次输棋,我都会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评头论足,指手画脚地说这一步下得不好,那一步下的不对,虽不是要埋怨什么,但在孩子听来就是我这不行,那不好。作为妈妈,我从没有设身处地想过,其实输了棋,最难过、最遗憾的是孩子,当她认真努力地去做一件事,却没有得到证明和认可的时候,这是一种多大的挫败感。换作今天,不用别的,孩子的一句“你行,你来学!”就会把我将得无言以对。第三,孩子都向上、都要好,谁愿意输,谁不想赢?下棋输了哭,是她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我却不允许她哭,不让她宣泄自己心里的情绪,要知道孩子的坚强是靠不断地成功培植起来的,而不是靠不断地失败和打击磨砺出来的。当孩子的努力没有被认可,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没有被安抚的时候,为了让妈妈别生气,她反过来还要讨好我,哄我开心,孩子的心地是多么善良、多么宽容,与她相比我显得多么冷漠无情。面对如此的种种,可想而知,当孩子说:“妈妈,我想学,我好好学,我能学好。”的时候,她还是真的爱下棋吗?她不过是在委曲求全地安慰妈妈罢了!Jenny学棋这件事,让我得到了深刻的教训,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到今天为止,我还在默默地为孩子被我伤害的自信心做着弥补和修复。</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今天之所以从这件往事讲起,是因为我不知道在坐的各位家长当中,有没有人也在做着和我当年同样的事情,如果有,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到底是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态度、方式、方法出了问题。</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工作中,面对班里后进生的家长,我常这样说,你们总埋怨孩子没有优等生努力、出色,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优等生不光有好的学习态度,还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品质,这些都是人家的爸爸妈妈从小、从一点一滴培植起来的,这些好加起来,让他们赢得了许多好的评价、成功的体验,这所有的一切再叠加起来,才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这良性的循环又会让他们得到更大的激励和鼓舞,变得好上加好!而咱们这些后进的孩子呢,因为我们该做的功课没有做好,才使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态度,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可是,我们的孩子多么不容易,虽然学校不是他们喜欢的地方,但他们每天都按时到校上课;虽然每节课都有那么多听不懂跟不上的问题,但他们都能坚持坐上40分钟;虽然每天都会遇到那么多不会做的题目,但他们还在尽量的完成作业;虽然学习的体验并不愉快,但他们还是想尽可能提高点成绩;虽然来自老师父母的眼光并不亲切,态度并不和蔼,但他们还在试图通过努力,给这些不怎么善待自己的人些许安慰。优等生的确很努力、很辛苦,但我们的孩子,这些后进生是不是也更坚强,更不容易呢?</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 当然,我今天讲这些,并不是要给目前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找借口,或是给这些孩子的家长找安慰。我刚才也说了,这些孩子自身一定也是有问题的。据我对我所教的学生的了解,现在没有笨孩子,但是不缺懒孩子,很多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主要是懒给耽误的。懒,是病,得治!而且要下决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反复治、治反复,才能有效治疗。这里不光需要孩子的坚持,还必须有父母的坚持,而且往往是父母能坚持多久,孩子就能坚持多久。</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讲这个问题,我还是从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起。Jenny是从幼儿园大班毕业的那个暑假开始学游泳的,暑假班结束的时候,已经学会了蛙泳。我本想会游就行了,但她自己提出还想接着参加日常班,继续学习其他泳姿。我知道练体育是很艰苦的,所以并没为她的热情而冲动,我劝她也再考虑考虑,并告诫她要学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因为喜欢水,爱玩水,Jenny最终还是丝毫不打折扣地表示愿意坚持。起初,学习的积极性的确很高,仰泳打腿一练就是一两个月,虽然很累很枯燥,但她却乐此不疲地坚持下来了,这也让我暗暗窃喜。慢慢地,天开始冷了,虽然游泳馆报的室温水温都挺高,但孩子下水前和出水后,还是感觉很冷的。此时,问题出现了,每到游泳的日子,Jenny就会因为怕冷,而和我讨价还价不想去。我想,学习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都会有个爬坡的过程,如果过不去这个坎,可能以后会有很多坎都能把她绊倒,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必须坚持!不容商量!为此也发生过很多状况,例如:硬是一路哭一路被我从家拖进游泳馆;躲在更衣室不出来,被教练软硬兼施地拽出来扔进水里;为逃避游泳耍小聪明,拿练琴和多写作业跟我做交换,最后被累成狗,从此再也不敢自作聪明……虽然从开始学游泳,Jenny就一再被专业队教练看好,但我有了前车之鉴,为了保护她的自信心,既没有让她参加专业队,仰视高手,承受陪练、被套圈、超负荷训练的压力;也没有被环境影响带偏,鼓动她整天去参加这个比赛,那个比赛。但在长达六年的游泳学习中,抱着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初衷,我一直鼓励她坚持参加每周两次的游泳训练。尤其是在天冷、作业多、抱怨教练太严格、训练太辛苦,想打退堂鼓的时候,我更是要求她必须坚持。几年下来,在她主动报名代表学校参加的区游泳比赛中,她年年都能拿到名次,从七八名,到五六名,到三四名,游泳不仅锻炼了她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让她学会了坚持,懂得了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这里面固然有她自己的韧劲与耐力,但也离不开我的坚持和陪伴。在学游泳这件事上,我最大的感受是,只要确认环境是安全的,孩子的身体心理不会被伤害,我们一定要通过坚持原则,严格要求,来对付孩子的懒病和惰性,并且绝不退让。</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这里我还想插一句,经常听到家长们说,“孩子就听老师的,不听我们的。”“老师说一句顶我们说十句。”如果家长说这句话,不是为了推脱自己的教育责任,确实是出于无奈和求助,我想说,老师的话之所以有分量,是因为老师坚持原则,定下的规矩不会轻易改变。而许多家长不一样,虽然态度上貌似很强势,但实际上自己定的规矩总在变。在与孩子的拉锯中,总是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反过来又埋怨孩子不听话。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不听话,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自己身上。其实追究起来,孩子身上的很多坏毛病都是被家长惯出来的,只是我们自己浑然不知罢了。</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刚才谈到了“严格”,接下来我想谈谈自己对“严格”和“严厉”的一点看法。最初去比较这两个词,是源于一次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估。在进行学生座谈的环节,督导老师这样问孩子:“你们的老师严厉吗?”孩子一听,赶紧七嘴八舌地抢着说:“严厉!”天真的孩子们以为这是在美言夸赞自己的老师很认真很负责。没想到后来,这却被作为督导中的一个问题反馈给学校,并要求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大家听出问题在哪了吗?其实是督导人员的一个文字游戏,挖了个坑,把孩子绕进去,把老师卖进去了。督导意见指出,正确地回答应该是:“我们的老师不严厉,但是很严格。”因为严厉只是态度上的厉害,而严格才是执行规定、进行管理的方法有效。</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在工作中,我有这样一个发现,每当孩子出现问题,老师希望家长配合的时候,老师总是觉得家长配合的力度不够,而家长却觉得冤枉啊冤枉,怎么还不够?我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可我总不能天天打,把孩子打死吧?其实这里是家校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老师是希望家长能严格督促孩子,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而家长却误把“严厉”当成“严格”了!其实,当我们埋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大越逆反的时候,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我们出了问题,至少不是孩子的问题在先,而是我们的问题在先。要知道,“严厉”和“严格”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心平气和,还是带有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听不进道理,而是孩子不喜欢我们讲道理的态度,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孩子不喜欢我们讲话的腔调。当我们冲着孩子发脾气使厉害的时候,我们只发泄了自己心里的负面情绪,并没对孩子进行什么有实效性的帮助。当我们自以为很强势的态度已经把孩子震慑住的时候,其实孩子要么对你烦透了,已经自动把你屏蔽了;要么被你吓威了,已经听不到你在说什么了。每每如此,我们只是图了自己嘴上心里的一时解恨,却破坏了我们与孩子十几年苦心经营建立起来的亲子关系。而且我们的态度越粗暴,孩子的抗拒心里越强硬,他们可能没有立刻与你针锋相对,但你知道吗?默默无声的消极抵抗,结果会更令你束手无策。那些出问题的孩子通常都是因为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太紧张,心弦绷得太紧、最终断掉,才走向极端的。所以在埋怨孩子不听话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当孩子提高声音和你犟嘴的时候,要先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声音太高了;当孩子对你的话置若罔闻的时候,要先反思是不是自己说话的腔调态度让人心里不舒服了。如果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只剩下训斥、吆喝和打骂,那么从我们张嘴、出手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败在孩子面前了。因为这时候你说什么都是白说,说什么都是无效的。我们是成年人,在孩子面前必须要沉住气,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包容他们的错误,进而才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与其吼孩子为什么上课不听讲,不如坐下来和他解决因为没听讲而不会做的一道题;与其批评他怎么今天听写又错一堆,不如和他坐下来,把明天要听写的内容背一背,听一听。如果我们大人都不能沉下来、坐下来,和孩子共同解决学习上的一个问题,还有什么资格要求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独自面对学习上的一堆困难?要知道,孩子在学习上需要的不是一个监工,而是一个战友;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领导者,而是一个并肩前行的陪伴者。孩子在意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说话的态度;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说到严格,这里还有一个与他相关的词,就是“宽松”。以前,我们学校每年都会在六年级搞一次辩论会,主题就是“宽松教育好,还是严格教育好”。每年的正反双方都是抽签决定的,每年正反双方的论辩都很精彩。每次辩论看下来,我都不由的感慨,其实我们的孩子都是很懂事的,甚至可以说是深明大义的。他们不是不接受严格的教育、规则和要求,他们只是希望父母能用温和的态度提出来;要求可以是严格的,但希望在感情上心理上能够被理解,特别希望能有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希望父母能有一种同理心,不但能接纳他们的优点,也能接纳他们的缺点。</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说到这,我想再谈一点在Jenny身上发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其他孩子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口头语。Jenny从小嘴上总挂着三句话,早起会喊:“困死了!”写作业会喊:“累死了!”一放学,一到饭点就喊:“饿死了!”我和她爸常开玩笑地说,这是她的“三字经”。上了中学之后,特别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我发现她的三字经里又多了两句,一句是“烦死了!”一句是“别碰我!”不知大家有没有听出来,原先的三字经都是生理上的需求,只要吃饱喝足睡好玩好就满意了,而新增的三字经反映的是心理上的变化:孩子不喜欢被唠叨了,她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了,而且她和父母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小时候怎么亲、怎么搂、怎么抱都行,现在是她想让你亲、让你搂、让你抱的时候才能捞着。这些变化也在提醒我,孩子长大了,与孩子之间相处交流的方式也要随之变化了。生活上要多关心,感情上要多理解,心理上要给她留出自己的空间。平日里,我总是提醒自己要学着管住嘴,说话要经过大脑、要打腹稿,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怎么说好,说到什么分寸,怎么说才能既表达出我的希望要求,又让孩子愿意接受,真心觉得考验智慧。生活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好好说话,把话说好”是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才会让孩子的心与我们的心离得更近。</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最后,我想与在坐的各位家长分享这样两句话:一、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懂,才是没有距离的陪伴!二、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修行的过程,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div>

孩子

老师

学习

家长

问题

我们

不是

时候

态度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