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2年5月更新,欢迎点评转发 )</span></h5><p class="ql-block">因为有照片,人生的每一步都留下如此珍贵、清晰的脚印!——— 网友点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7年6月,自费留学来到了美国洛杉矶。1995年8月,和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现名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联合成立了洛杉矶长城文化有限公司,开办了实体店长城书店直至2013年5月。书店座落在洛杉矶的唐人街,当地的华人华侨都习惯称呼唐人街为中国城 Chinatown,我也喜欢这个称呼。书店面积2000平方英尺,折186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书店极具规模。店内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是宣传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当地华人华侨思乡的一个聚集地,更是美国读者寻找中华文化必到的地方,而且在当时可以服务到侨胞的能有的项目我们都有,是当地侨胞有事没事都会到长城书店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好去处,还是洛杉矶中国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都会来的一个景点。从下面的照片你可以看到书店的规模,实体店时代丰富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产品,以及我们服务侨胞的一些项目:</span></p> <h5><i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黑黄标志性小屋是我们承办中国农业银行西联汇款 WESTERN UNION 回中国,这是当时的一项最受欢迎的惠民服务。那年头有多少的同胞千辛万苦的来到美国,拼命的打工赚钱,省吃俭用,一有了钱就往我这里跑给家里寄钱,那场景既感人也心酸。所幸现在这个场景一去不复返了,【西联汇款】也成为一段历史收场了。我们还因此招来了4次的抢劫和盗窃,钱财的损失倒不要紧,那种的担惊受怕有点受不了。我们还成功拦截了多起被诈骗而汇款,受到西联汇款总部的嘉奖和同胞们的感激,很有成就感。</i></h5>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1987年我刚到洛杉矶,唐人街还很多人穿唐装,特别是仿缎锦唐装棉袄,我那时也在国货商店买了一件没穿几次。后来还回国买了一件当时流行的改良唐装,春节的时候在书店应景穿上(见往上数第三图),很受客人欣赏。就在国内文化衫兴起的那年,我也开始卖起了文化裳,卖最多的是太极衫(到书店结束都还没卖完,只好拿回家做念想了),以及比其他国货商店好多了去的唐装(订购为主),旗袍不敢卖。配合着书店原来就有卖的刀剑棍棒这些武术器械,以及丰富的太极武术的音像制品和图书,结果很受欢迎,尤其是老外顾客特别喜欢。说实话老外和黑人他们穿唐装、太极衫比我们好看。他们人高马大,骨架大肌肉丰硕,能把唐装、太极衫撑起来很好看。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华人自己却是很少几乎已是没有人穿唐装了,现在穿唐装好像感觉是在穿戏曲服装,穿越回到民国似的。现在回想起来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包括了唐装、太极衫这些中华服装,那段日子很有意义,更是很有意思,很值!<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h5><i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所代理的美中之间的飞洋快递服务可是要比国内现在的快递早十几年的哦。</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请注意看下面广告里的“形象代言人”。那时候书店打有报纸广告和电视广告通通由我自己来上镜头,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很快就混了个脸熟,蛮拼的了,为推销自己和书店这是很有效的一招。当时在华人圈规模和影响都是最大的熊猫电视台为书店打出了一条广告:“长城书店,书的长城” ,够气派响亮的吧?有朋友看过后说,广告词应该改为“长城书店,文化长城”,也是哈,这似乎还贴切些,同样是够气派,响亮!</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为了尽快让大家认识和知道长城书店,我还会在节假日的时候到中国城热闹的地方摆街摊。像洛杉矶的中医界常有年会、研讨会之类的活动,我从没缺席,都去摆摊卖书。从这些小打小闹做起,到举办大型的书画展,并从此走进侨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下面有详细介绍),从收获“认识度”到提高“知名度”,终于把生意做起来,做大起来,做响起来。</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很遗憾的是,经营了18年的实体书店最终不敌网络电商,于2012年12月宣告结束营业,仅结业大甩卖又持续了5个月。从此,我也“退出江湖”了,因为我手上没有了人们看得到的实业了。下图是洛杉矶《侨报》对书店结束营业进行新闻报道时所拍摄的照片。</i></h5> <h5><i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也从此由实体店转向网络,继续做着图书生意一直到现在,销售以美国当地出版社为主,以及中国国内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传统中医、中草药、针灸、气功、推拿、按摩和中华文化之类的书籍,以及继续为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出口美国地区的图书做转运。</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洛杉矶《世界日报》也对书店结束营业做了新闻报道。</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文章说,“18年来书店不仅是卖书的地方,已经成为华埠一个社区服务站,民众依赖的地方。”在这里说3个小故事吧。90年代出国的本来就很少,能把护照给丢了就少之更少了吧?有天书店来了一客人说他捡到一本护照,想都没想就直奔书店来了,说长城书店有办法找到失主。我一听就乐了,立马用免提拨通洛杉矶总领事馆电话,大家都听到电话那头传来话说,正好有人报失护照,正在总领馆焦急等候消息呢。半小时以后丢失护照的这位老兄在一堆人陪伴下火急火燎的就赶到书店,又是感谢又是拥抱的,感动得书店里发出了一阵小欢呼。而再说的这个小故事则是,有一天书店来了一位老先生,进店后就很神秘的把我拉到角落说,姜老板,我要找组织我要过组织生活,请你帮我引线。这回我可没乐了,连忙安慰他说,老爷子,到这边了就没有这一出了,要想就放在心里想吧,回去以后再也不要到处“找组织”了,有空常到书店来。后来他真成了书店的常客,来了乐呵呵的就说,就是想来看看你,说说话,这不又来了。再说一事,有个东北小伙子经留学中介给申请到洛杉矶留学,下了飞机也没人接就自己打的直奔中国城来了。先是到餐馆吃了顿饭,就向餐馆老板娘求助,老板娘说你找长城书店去他们会帮你,他就拉着行李找到书店来了。这孩子嘴甜他不叫老板叫我“叔”,我碍着这一声叔的“情面”,就说等晚上书店打烊了送你去中介订的旅馆先住下来再说吧。一看地址我心里就发毛了,在市中心 Downtown 3街,这地方晚上是不敢去的。果然车一开到旅馆门口,就包围来了黑白都有的一群游民,又是敲打车盖又是趴你车窗,叽里呱啦的,吓得我们俩就差没尿裤子,在车里听天由命了。所幸,他们闹了一会儿也就都散了,我们就像死里逃生似的夺命而逃。这小子很幸运一来就找到我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后来就一直都很顺利。有首歌唱“小城故事多”,我这儿故事比小城多。</i></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美国,我经手举办了二十多场的书画展,邀请和接待过不知多少国内来人,确实为弘扬中华文化和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实事,经典的有《中华图书文化展》和《中国福建书展》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华图书文化展》从1988年到1998年十年之内连办五届 ,主办单位来自北京、香港和美国。头三届我在里头是打工的,后两届我的长城文化有限公司和长城书店是美方的主办单位。书展规模很大,必须在外面租借场地举办,是华人的一大盛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届《中华图书文化展》</i></p> <h5><i style="font-size: 18px;">第一届《中华图书文化展》,1988年。举办地点:蒙特利公园市 City of Monterey Park 林肯大酒店。主办单位: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洛杉矶利民图书公司。书展特邀著名电影演员张瑜做“形象大使”(上图左一)。</i></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届《中华图书文化展》</i></p> <h5><i style="font-size: 18px;">第二届《中华图书文化展》,1991年。举办地点:阿罕布拉市 City of Alhambra 老东方家俱店。主办单位: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洛杉矶利民图书公司。可惜的是没找到有关的图片资料,那年是羊年,书展的参展单位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为书展设计了唯一一次的书展 LOGO,一个美术化了的羊头,相似于上图。</i></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font-size: 20px;">第三届《中华图书文化展》</i></p> <h5><i style="font-size: 18px;">第三届《中华图书文化展》,1994年。举办地点:蒙特利公园市 City of Monterey Park 长青文化广场。主办单位: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洛杉矶长青文化公司、洛杉矶利民图书公司。</i></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font-size: 20px;">第四届《中华图书文化展》</i></p> <h5><i style="font-size: 18px;">第四届《中华图书文化展》,1996年。举办地点:蒙特利公园市 City of Monterey Park 长青文化广场。主办单位: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洛杉矶长青文化公司、洛杉矶长城文化有限公司。上图是开幕式上,左四为加州州务卿余江月桂女士(华裔),左五为洛杉矶总领事馆冯树森总领事,左三为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参展团团长孟祥杰先生(后来任国图公司总经理直至退休)和国图公司徐滨先生(左二),左六为长青文化公司老板刘冰先生,左一为长城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家健先生。</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洛杉矶《侨报》《星岛日报》对书展做了新闻报道。</i></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font-size: 20px;">第五届《中华图书文化展》</i></p> <h5><i style="font-size: 18px;">第五届《中华图书文化展》,1998年。举办地点:洛杉矶中国城 City of Los Angeles Chinatown 长城书店展览厅。主办单位: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洛杉矶长城文化有限公司。</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上图是在第五届《中华图书文化展》上,洛杉矶总领事馆副总领事(位中),文化领事和商务领事(左右边),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参展团团长(左二)和长城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家健先生(右二)合影留念。</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国内全体参展人员合影留念。</i></h5>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下面上图是协办美国亚裔美术家协会画展,当时的洛杉矶警察局局长李贝卡 Lee Baca(华人女婿)身着大红唐装携夫人为画展捧场,应景,又喜庆。<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中国福建书展》是福建省新闻出版局(现名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自1999年开始每两年一次在我长城书店内举办的书展,连续举办了六届以后移师纽约,《福建画报》为此出过专题报道。<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5><i style="font-size: 18px;">上面下图,中为福建省出版总社社长、《99’中国福建书展》团长杨加清先生,右为洛杉矶总领事馆文化领事刘纪抗先生,左为长城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家健先生。</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中国福建书展》参展人员留影洛杉矶、留影长城书店。</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福建画报》2000年第2期(月刊)专题报道了在我长城书店举办的《99’中国福建书展》。</i></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九十年代那时候,我在当地社团活动挺活跃的,主持了1997年洛杉矶侨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48周年庆典大会和升旗典礼。</span></p> <h5><i style="font-size: 18px;">之后,有好多好多的人来书店来看我,我觉得这是提高“知名度”和推销书店最成功、收获最大的一次。</i></h5>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我还主持了不少的社团活动。</i></p> <h5><i style="font-size:18px;">在主持联欢晚会的时候,我往往会在合适的时候,插进去自己来一个,唱一首,反正话筒在我手上,互动效果很好很受欢迎的,让人很轻松的就记住了你。其实啊,也是因为在当时的社团活动晚会上,很难组织到一台的节目,很多时候就得靠“主持人”灵活上场,然后再“带出来”几个“群众演员”,才把一场晚会撑过去了。你还别说,高手在民间,会“说学逗唱”的人还大有人在。就这样,我把大家给带出来,推销出去了。</i></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还直接参与了洛杉矶侨界接待江泽民主席1997年访问美国和1999年朱镕基总理访问美国。参与了庆祝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的庆典活动,以及侨界每年十月庆祝祖国国庆的各项活动,为祖国的崛起摇旗呐喊。</span></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想插进来说说19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突然一个晚上的时间,书店门面的落地窗大玻璃全给刮花了,铺天盖地的贴满了大标语和涂鸦,玻璃窗还挨了一枪。第二天一早商店面前站满了鼓噪起哄“报警报警”的、辩论争吵得脸红脖子粗的人群。我却是很冷静地把标语撕掉,把涂鸦洗掉,对大家说,这样发泄一下就够了,没事了,大家都散了吧。叫员工照样开门迎客,跟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没有笑话让人看去。从此,再也没有发生类似跟我过不去的事了。有位知情的朋友说:“1996年发生的危机处理得很得体,恰到好处!这给以后带来了顺利发展是分不开的。”是的,确实是这样。就像下面的这张照片一样,逢年过节,那两面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旗子就会在书店门前高高飘扬,这已经是常态了。所以你还就必须得学会怎样和这两面旗子所代表的他们和平共处,周旋于游刃。你说我容易吗了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站出来,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在美国大洛杉矶地区促进中国统一联合会大会上。</span></p> <h5><i style="font-size: 18px;">1999年庆祝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我作为侨界代表第二次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讲了对天安门大阅兵的观感。那天,我受邀参加洛杉矶总领事馆的国庆招待会,并兼看天安门大阅兵实况转播。期间,熊猫电视台点了包括我在内的五位不同行业的代表进行实况拍摄,拍我们观看阅兵和交谈观感。拍完后告知我们是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但是到时候只有一人会出镜,结果到时候播出的人是我。后来熊猫电视台送我录像带,我看到自己了,10秒钟的镜头,只有一句话,形象还行,蛮好。</i></h5><h5><i style="font-size: 18px;">再说1990年,亚运会组委会决定“第十一届亚运会”第一次在北京举行。我被作为海外侨胞代表,第一次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那天,忘记了是哪家电视台在中国城 Chinatown 随意拍摄海外侨胞对“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的感想。拍着拍着就来到了我正好在上班的利民书店,就拉我也拍了进去。后来接国内家人来信说我上《新闻联播》了,但是字幕把名字和头衔都打错了。我明白是怎么回事,是电视台把随意拍下来的镜头送交中央电视台选择,中央电视台看到了我的镜头形象还行,会说话,就我了。可是电视台拍摄的当时也没想太多,根本就没问我姓名和头衔什么的,所以就随便给按个姓名和头衔就播了,哈哈,这事只有我自己知道。1991年我第一次回国,还专门跑到中央电视台去买了那天的《新闻联播》录像带,看过录像带后我也觉得还真应该选我出镜。</i></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8年,福建东南电视台《记者行动在美国》摄制组来美国纽约、洛杉矶等地拍摄闽籍华人华侨在美国创业和生存的专题节目,其中就有拍摄我的专题报道,请看视频。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萨本敦先生居然保留有这个录像带,然后拷贝到U盘送我。萨本敦先生是我小学六年同班同学,是福建省电影公司总经理直至退休。</span></p> <h5><i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里不得不说说拍摄过程中的有惊无险的一幕。是我说也要拍拍美国的阴暗面,就带他们到洛杉矶Downtown 5街一带游民聚集的地方去偷拍。已经很顺利偷拍到很多镜头了,不巧来到一个十字路口遇上红灯。也就在等绿灯的几秒钟里,被一群游民发现车里有摄像机在偷拍,一下子就疯湧而来把我们包围住了,使劲的敲打车子和挡风玻璃并怒吼。还好很快绿灯亮了,大白天的十字路口来往车辆很多,有司机见状还鸣喇叭等于救了我们。这些人很快也就散了让我们得以逃脱掉,但也着实把一车人吓得面无人色,魂不附体了,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缓过来的。</i></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点久违了这个场合。金秋十月,2019,七十大庆,我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历好莱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好莱坞,它对观众来说都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地方。我居然也到好莱坞做美工,给好莱坞电影写中国字。当我挂着好莱坞片场的通行证,在美工车间,在布景地,在拍摄片场煞有介事地通行无阻,当时确实感到莫名其妙的兴奋和自豪,感觉就像是在梦游一样不真实,下图是在片场留影。<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5><i style="font-size: 18px;">那是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Warnerd Bros. 】拍一部电影在环球影城的外景棚专门搭建了一个唐人街,到中国城来找人为这个新搭建的唐人街的全部商店写招牌。他们来到了利民书店,正好我在当班我接待了他们。我让他们看了书店里里外外的都是我写的字,他们高兴极了,大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立马拍板叫我去了。</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一星期去两天,一共去了两个月,我用不同的字体写下了全部商店的招牌。完工的时候给我的工钱比我报价的多了不少,我还挺感动的。其实是我们双方在当时谁都不知道写这些中国字的活能值多少钱?现在我算明白了我报价太便宜了,他们给的也不算多。但是我已经心里乐开了花,这算多大的本事呀,我可以拿写字赚美刀啊?</i></h5><p class="ql-block"><i>不记得过了多久,我陪同朋友游览环球影城,坐着游览车环绕经过这个外景棚时,惊讶的看到这个我写招牌的唐人街依然存在着供游人观赏,后来知道了它会一直保留到下一个电影来更换它为主止。<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h5><i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美国好莱坞第67届(1994年)奥斯卡获奖影片《 Forrest Gamp 阿甘正传 》,里面的《 热烈欢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20个大字,是我写的。派拉蒙影业【 Paramount Pictures 】出品。</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我写的第二部电影,一个电话打来叫我去的。当时我还傻傻的问,你们怎么知道我的电话?怎么知道我会写字?电话那头说,我们的资料库里有你的资料,你已经为我们写了一部电影,我们很满意。开写的时候,我指挥他们给我画好田字格。然后他们都停下手里的活,围着一排,奇怪的看着我拿起油漆刷子会是怎么写的一个个比“八仙桌”还要大的中国字。写完以后,我后退远远的拿照相机拍照,才发现有一个字写出格了,然后挤了隔壁的那个字,使得隔壁的那个字写小了一点。请大家仔细看看上面的大图,找找看是哪两个字?围看的这些老美美工都说没有什么不对啊?我就让他们拿尺子来量一量看看是不是有错。结果他们都赞扬我认真诚实什么的,并帮我把这两字涂掉,拿鼓风机吹干后让我再写,就有了上面右小图的这样了。(答案:第一)</i></h5><p class="ql-block"><i>第三部是 【 Red Corner 】。写好字他们让我留下来看他们拍片,是好莱坞明星李察基尔 Richard Tiffany Gere 的一场戏,米高梅 MGM 影业公司出品。</i></p><p class="ql-block"><i>第四部是一个电话叫我去救场的。他们拍一场在中餐馆的戏,样片出来后才知道他们美工自己模仿出来的中文字错误百出,看不过去,就一个电话打来叫我过去救场修改。我到后一看这些中文字确实惨不忍睹,这一改比我重新写一遍还辛苦。</i></p><p class="ql-block"><i>那时候他们的美工已经开始学用中文软件了,我也大大方方的教他们,后来就再也没有写字这活再找上门来了。我很满足了,这是一段美妙的经历,满满的自豪和回味。</i></p> <h5><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一本美国医学杂志写了 “针灸” 二字。</span></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这些字放现在看起来其实写得并不怎么样,但是在当时对老外,甚至是当地的华人华侨,要找一个会写毛笔字的“先生”,而且还是写超大字号的中文字的人还真的很难找哦。后来还就因为我会来这一手,又是在书店工作整天抛头露面的,也怪我一逮着机会,就拿出给美国电影写字的照片来显摆,找我写字的人可多了去了,小钱也是有赚一点的,但是很多是免费的哦。最有意思的是老外都来找我取中文名字,而每取一个中文名字我都会很认真的告诉人家英文的意思,然后写成简繁体钢笔字、或者是毛笔字、或者是电脑打字送给他们,这活绝不收费。所以有很多老外,特别是年轻人,都会跑来向我索要中文字或中文名字,他们拿去刺青 Tattoo。这时候我就特别的开心,心情好极了。</i></h5> <h5><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8年,洛杉矶地区有个美国创业者协会,并出版在当时颇吸引眼球的刊物《创业者》,我也被选中“榜上有名”。</span></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其实刊物本身没有什么含金量,就是通过刊物把“创业者”介绍给大家,大家在互相认识之后,好团结互助,联合起来,共谋发展,共图大业,刊物在这方面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后收你一笔广告费或是赞助费什么的,因为刊物也要靠它活下去嘛。知道刊物没有什么含金量,但是这个刊物我还是要上。在美国我学会了要张扬,要抓住机会表现自己,推销自己,推销了自己的书店,不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是向老美学的,有它的道理在。</i></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洛杉矶福州同乡联谊会,注册用名是美国罗省福州同乡联谊会,罗省是取洛杉矶英文发音的头两个音而得的。它成立于一九八四年,是洛杉矶享有盛名的爱国侨团。早期来美国的人,都会去找同乡会帮助的,我也没有例外,并得到了一份工作,后来我还是同乡会的骨干、积极分子、铁杆基本盘呢。</span></p> <p class="ql-block">80年代末到90年代,再到两千年的头几年,是罗省福州同乡联谊会会务和人丁最兴旺的时候。罗省福州同乡联谊会在洛杉矶中国城拥有自己的会所,每年都有中秋、春节团拜、春宴等各大聚会,侨界的所有活动从没缺席过,是接待国内特别是家乡来人最热情的海外亲人。我感恩罗省福州同乡联谊会,我们相伴维系造福乡亲三十余年到如今。下面三人合照的大图左起为罗省福州同乡联谊会会长林行珍先生和夫人陈灼英女士,五人合照的大图左为侨领张素九女士。</p> <h5><i style="font-size: 18px;">2004年5月专程随美国罗省福州同乡联谊会代表团回福州参加世界福建同乡首次在福州举行的《第四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代表团入住闽江饭店,大会在西湖交际处大会堂举行。</i></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出去以后,终于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机会接触到和认识了很多名人。</span></p> <p class="ql-block"><i>作家刘宾雁,已故。</i></p> <h5><i style="font-size: 18px;">“伤痕文学”作家卢新华,我们同在洛杉矶利民书店打工有五年之久。从卢新华这儿还认识了当时也在洛杉矶的作家钟阿城。</i></h5> <p class="ql-block"><i>李惠英,作家、记者、讲师、侨领。生前为美国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会长、南加大USC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海外联谊会全国总会理事。她是我尊敬的一位侨领,她很待见我和我做的文化事业,跟我关系很好,我书店推销过她的书。终于2004年,享年72岁。下面中图左边是我福州三中中学同学、后来也是福州三中的老师、全国模范教师魏丽真老师,当时她是交流学者在洛杉矶。</i></p> <p class="ql-block"><i>作家王性初,旅居美国旧金山,现任美国《中外论坛》杂志总编辑、中国冰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福建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老乡,却是在美国才认识的,现在是老朋友了,相见恨晚。他还是我高三数学老师王性复的亲哥哥,这才叫名副其实的“师哥”呢。<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h5><i style="font-size: 18px;">祝希娟,著名电影演员,相遇在洛杉矶总领事馆庆祝国庆招待会上。</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张瑜,著名电影演员,在第一届《中华图书文化展》,1988年。</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许还山,著名电影演员,参观长城书店时留影。他很惊讶的在我书店里发现了他平反以后拍的第一部电影《樱》的录像带,说是他在国内都没找到,我就做为礼物送给他,他回国后还托朋友捎来话说可惜因为制式问题,录像带在国内不能放,但是他会把它当做珍贵礼物收藏。</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周采芹,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女儿,好莱坞华裔演员,新版《红楼梦》贾母的扮演者,是书店的常客,她要我凡是看到有关她父亲她家族的书都给她买了她都要。</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在书店,我还接待过陈冲、姜黎黎、王姬、宁静和洋老公、冯小刚和徐帆、郭凯敏、宋佳(庭院深深)、罗燕(女大学生宿舍)、邹倚天(红衣少女),认识了陶斯亮。在国际机场和班机上遇到邬君梅、腾格尔。还有著名电影导演吴天明,他在洛杉矶蒙特利公园市 City of Monterey Park 开录像带出租店,我们算是同行而认识的。这些经历都很有意思。</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王惠民,Ted Wang ,翻译家。父亲是北京人,母亲是瑞士人,是一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外国人”,《北京人在纽约》英文版的翻译,还翻译出版《三言两拍》章节选英文版上下两册,我书店竭力为他推销过这两本书。我们同在洛杉矶利民书店打工过,为省房钱,我俩还同租住利民书店职工宿舍一室。从王惠民这儿,我还认识了香港和台湾武侠电影导演胡金铨,后来才知道胡金铨在中国电影界也是个人物,誉为新派武侠电影的先驱。2016年10月王惠民不幸车祸身亡,享年83岁,一想起他是这样的走了就心里难受。在1977年的经典老电影反特片《黑三角》你还可以看到他,形象非常帅。请看下面这组剧照:</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Stephen Lesser ,因为他要学中文而认识的,是好莱坞早期一个制片人的孙子,一辈子不需要工作,靠吃老祖宗的遗产也足够他 “人死了,钱还没花完”。他喜欢中国,去过中国大地不少地方。下面4张照片,可以看到我们从中壮年到老年。每次他来书店总要买上百来块美金的东西,好多根本就是没用的,我知道他这是在帮衬我的生意。他逝于2021年6月,享年81岁,这段时间正值美国疫情肆虐。我想要是没有这场疫情,他一定是健康的还在人间,遗憾那。下面图中女生是电影《红衣少女》的女主角邹倚天。</i></h5> <h5><i style="font-size:18px;">我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漂亮的英语私人老师 Luise(见下图),她是免费教我的,美国就有这样的好人。那是我在利民书店打工时,她看我英语实在太烂了,主动提出免费教我英语,连带的也从我这里学学中文,就这样坚持了好几年,对我帮助很大,我很感激她。她非常佩服我这个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一无所有来到美国,居然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看这也是她乐意教我的原因吧,孺子可教也。她很喜欢来我书店,要是踩上饭点,我都会请她出去饮茶招待她。有一次她应该是心情特别好吧,就往我脸上亲了一口,也不顾书店里都是客人。我也是的,不知怎么的就把她推开了,连忙去擦脸上的红嘴唇 ...... 从此她再也不来了,电话也打不通了。刚来美国不久她带我去她家过一次开Party,我就凭着那么一点的记忆找到她家的范围了,结果晕菜了,怎么也找不到她家是哪家,真是很遗憾的一件事。</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下图的我们仨同龄。下面的上图这哥们是向我学中文而认识的,至今30年了。他一米九多人高马大的,年轻的时候绝对是帅哥一个。不幸的是年轻的时候一场车祸把他的右腿弄残了,脚后跟被削掉。他给我看了用自己身上的肉补出来的脚后跟,看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这哥们很有心,好多年我生日快到了的时候,都不会忘记给我寄生日贺卡,或是发电子生日贺卡邮件,让我感受到了中美都有的这个美好的生日文化和习俗的温暖。我们现在有时会相约出来饮茶,我买单哦,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咱们中国人好客总是抢着买单。下面的下图这哥们是华人女婿而认识的,南加大USC教授。这都是命啊。</i></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跟国内做生意的关系,我有机会回国了好多次,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石家庄、武汉、长沙、杭州、苏州、西安、桂林、南京、武夷山、福州和香港、澳门,当然也没有忘记借此机会游山玩水哦。</span></p> <h5><i style="font-size: 18px;">1999年广州交易会,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居然也去走一遭,什么生意也没做成,权当 “姜某某到此一游” 了。</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为筹办《中华图书文化展》,我专程去过香港两次,谈判,备货。在香港见到了陈敬淼老师(下图左一),陈敬淼老师原是福州三中教导主任和英语老师,后为福州市副市长,副市长卸任后到香港华榕有限公司为负责人之一,已故。</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1994年回国,难得在北京聚会三位福州三中高中同班同学。下图左一林惠民,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科学家。右一许榕生,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研究员,中国互联网先驱。右二是当年的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吴炳清,当时在北京中央党校学习。</i></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最后在这里我要感恩董必灼先生和洛杉矶利民图书公司,刘质彬先生和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现名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span></p> <h5><i style="font-size: 18px;">董必灼先生(下图左一),是八十年代洛杉矶地区著名的侨领,罗省福州同乡联谊会会长,美国力生贸易公司和利民图书国货公司老板,福州台江三保人。1988年他雇我到他的利民书店工作,并一路栽培我做到利民书店经理,那时候利民书店的国内合作单位就是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1992年董先生不幸在国内昆山地区车祸身亡,享年70岁。1994年我从利民书店被失业至1995年6月,而正是被失业才有了创业。</i></h5> <h5><i style="font-size: 18px;">刘质彬先生(下图左二),原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总经理,后升任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直至退休。是刘质彬先生选择了我做为洛杉矶长城文化有限公司和长城书店的合伙人,从此我们携手合作,共同成就了长城书店和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18年,合作愉快,圆满成功。</i></h5><h5><i style="font-size: 18px;">而下图五人举杯之右二为齐平景先生,当时才任职总经理助理,后来接替刘质彬先生成为了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总经理,再升任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直至2014年12月,因受贿、贪污案被捕并被判无期徒刑,甚是发人深省。</i></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还要感谢常青图书(美国)有限公司(旧金山)和中国外文局的自始至终的支持和爱护。我永远记得大家的好。<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结论: 名符其实的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哪里都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时间走进2020-2022 </b></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经历新冠疫情【Covid-19】全球大流行。经历美国式抗疫,把疫情抗成了世界第一。</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好自为之,不添乱。</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刷一个“存在感”吧,给大家报平安喽。</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疫情期间的美国,剃头成了大问题。想开了,剃光头算了,算它潇洒走一回吧!</i></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2年5月更新 欢迎点评转发 )</span></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