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拉萨,西行散记(续)

benbobaba

<h3><font color="#010101">今年是我们河南支边青年进藏50周年,6月7日至27日,我同十多位战友一道乘汽车重返拉萨,重游第二故乡,沿途写了十多篇游记,记录了所见所闻,阐发了所思所想,今将这些文字配发上当时所拍照片,制成两集美篇,以作纪念。</font></h3> 西行散记(十一)走进林芝,走进八一&nbsp;<div><br></div><div>6月18日&nbsp;</div><div><br></div><div>我们的纪念进藏五十周年魂牵梦绕拉萨行,牵动着许许多多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得到许许多多西藏朋友的关注,更有许许多多当年一同进藏的战友的思绪与我们一路同行,每天有电话在叮嘱我们保证安全,注意身体,拍摄的照片,记录的行记,每天都受到关注,无论多晚,都有人在QQ和微信等着我们发消息。亲人们的关注和关心让我们在遙远的进藏路上倍感温暖,更加信心百倍,一切艰苦和困难都不在话下。&nbsp;</div><div><br></div><div>昨天西藏日报发布了西藏部分公路交通限行的消息,河南战友张海清立刻通过微信把消息告知我们。15日起鲁朗至八一镇的318国道路段实行交通管制,白天只有中午三个小时的通行时间。战友及时提醒,使我们对今天的行程心中有了数,为了保证在中午通过限行路段,早上我们7时吃早餐,7时30分出发。&nbsp;</div><div><br></div><div>从波密一上路,走不多久就遇上道路整修,几手所有的涵洞桥梁都在重建,道路坑坑洼洼,车子一路走来颠簸不已,真不亚于过去土石路的颠簸程度,虽然这里的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浓密的树林,湍急的河流,漂亮的民居,清新的空气,但我们已无心赏景,时刻要防护颠簸引起的磕碰。一个小时只行进了30公里。&nbsp;</div><div><br></div><div>继续前行进入著名的102塌方群,早听说过这里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泥石流滑坡塌方区,常常因为这里的塌方泥石流,阻断整个川藏公路的交通运输,这里的道路险峻,经常发生车辆损毁,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事故。因为这里是102道班的工区,所以被称为102塌方区,是川藏线上最著名的咽喉险段。不久前这里的102隧道通车了,我们幸运的赶上了好时候,不用担心遇上落石,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危险了。&nbsp;</div><div><br></div><div>继续前行,到达川藏线又一咽喉地段通麦天险,老的通麦大桥几乎年年被洪水冲垮,沿江道路仅能单车通行,对面来车要有一方退回专门的会车区,新司机大多不敢走这段路,即便是老司机也难免发生车毁人亡的大事故。如今这里依次建起了高60米,长200多米的新通麦大桥,飞石崖,小老虎嘴,帕隆一号隧道,迫龙沟大桥,帕隆二号隧道,还有两处亮洞,双向对开的道路宽阔平坦,天险如今变通途。走在这里,我们可以放心地欣赏沿途美景,观青山,观碧水,观云雾,观林海,感受震憾人心的江水轰呜,吮吸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nbsp;</div><div><br></div><div>再往前走,路过鲁朗兵站,那是我们过去休假走东线必然停留的地方,过去破旧的房屋已被崭新的楼房代替,旧模样已荡然无存。李炳灿,石尊成,许宗德三对夫妇2013年来藏时,因通麦天险路断,就由此返回,今天特意在兵站门前拍照留念。&nbsp;</div><div><br></div><div>中午来到鲁朗镇,大伙特意到鲁朗石锅鸡总店品尝著名的石锅鸡,用特制石锅配特殊调料制成,汤鲜,肉烂,味浓,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美味佳肴。&nbsp;</div><div><br></div><div>两点钟开始登海拔4720米的色积拉山,登山道路在林海中穿行,接近山顶,出现大片的杜鹃花,树上还绽放着粉色,白色或黄色的花朵,我们无心过多欣赏这花海和林海,赶紧继续前行,在规定时间通过了限行区域。&nbsp;</div><div><br></div><div>下得山来,时间还早,我们专程拐到林芝巴宜区巴吉村柏树王公园,寻访世界柏树王,这里有多棵树高三十米以上,树径一米以上的古柏,其中最大一棵高50米,树径约4,树围14米8,&nbsp;</div><div><br></div><div>树龄3234年,被誉为世界柏树王。&nbsp;</div><div><br></div><div>今日住宿林芝(八一镇)牦牛广场边的鑫城商务宾馆。 &nbsp;</div><div><br></div><div><br></div> 西行散记(十二)美丽南伊沟&nbsp;<div><br></div><div>6月19日&nbsp;</div><div><br></div><div>今天去南伊沟游览。南伊沟位于米林县城南5公里,人称小江南,藏地药王谷,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的最大聚居地。既是生态旅游区,又是民俗旅游区。&nbsp;</div><div><br></div><div>从宾馆出发,由于林芝至米林的道路翻修,我们有幸绕道林芝机场高速,机场高速穿过尼洋河湿地,直奔机场,高速路宽阔平坦,我们很快到达机场大门,在转行通往米林县城的老路时,看到机场连续起飞了三架客机,可见繁忙程度。记得当年我们在拉萨时,贡嗄机场一周才两个航班,西藏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真是天翻地覆,变化太大了。&nbsp;</div><div><br></div><div>南伊沟紧邻麦克马洪线,在景区深处就可以看到麦线所在的山巅。来到景区,先过边境检查关,守关战士将我们每人的身份证留下,待游览完再发还。到售票处要购买老年人优惠票时,又要求必须出示身份证原件,无耐只得让司机又驱车返回边检站索要身份证。最后总算按每人155元购买了景区门票和观光车票。虽然小小不愉快令人扫兴,但到景区观光后一切不快都一扫而光。&nbsp;</div><div><br></div><div>先参观了琼林村珞巴民俗,全木结构房屋高高架起,既隔潮又舒适,屋内摆满珞巴族特色的物品,劳动工具,劳动成果,各种猎物。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用藏文作为交流文字,生活在茂密的原始林区,以畜牧,采集森林果实,纺织为生,狩猎是最重要的副业,所以珞巴男人一般都爱挎长刀,善弓箭。&nbsp;</div><div><br></div><div>前行不远,一座珞巴吊桥架设在南伊河上,是珞巴人过河狩猎,采药必经之路。上面挂满经幡,昭示着祈求平安,保佑丰收。&nbsp;</div><div><br></div><div>沿着河边步道,穿行于河边密林,绿树浓荫密密麻麻,河水清澈晶莹,虽激流奔涌,涛声震耳,河底石头却清晰可见,多种不知名的野花开放于路边林间,美景伴随游人脚步不时变换画面,人仿佛在美丽的画中漫游。&nbsp;</div><div><br></div><div>南伊沟的原始森林栈道,是南伊沟风景的精华。这里古木参天,绿苔如毡,树萝高悬,空气清新,是难得的自然氧巴。原始森林中随处可见枯木树桩,造型千奇百态,林中人迹罕至,步道边土地上厚厚的绿苔,一脚踩上,脚下立刻渗出一汪水来。林中格外安静,潺潺溪水在林间流淌,水声清晰可闻。林中树干上挂着长长的树萝,这种寄生物只有在环境没有一絲污染的地方才能生存。树林深处有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几只牦牛在和旭的阳光下悠然自得地在草地漫步,紫色的马兰花点缀的草地更加生机昂然。这里的景色用一步一变换,步步皆美景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本来规定半个小时的游览时间,可是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一直在不停的赏景拍照,足足用了一个小时才走完这段1点5公里森林栈道。&nbsp;</div><div><br></div><div>游完南伊沟,我们又专程到八一电厂,林芝毛纺厂两地,去完成战友们委托的拍照任务。</div><div><br></div><div><br></div> 西行散记(十三)回到拉萨&nbsp;<div><br></div><div>6月20日&nbsp;</div><div><br></div><div>今天将到达我们魂牵梦萦的拉萨,大家迫不及待,6点多我们就吃了早餐,7点就出发了,路过西藏民俗第一村顺道进村参观,村民热情的献上洁白的哈达,用最具西藏特色的酥油茶,糌粑招待我们,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制作的各种特色银器。&nbsp;</div><div><br></div><div>离开村庄,登上林芝至拉萨高速公路,即平稳又快速,然而沿路就无法与自然风光亲密接触了。林拉高速还未完全建成,从工布江达到墨竹工卡翻越米拉山的路段还在建设中,我们从工布江达继续改行318国道,沿途随处可见繁忙的施工工地,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日以继夜的在高速公路工地紧张施工,318国道改扩建也在紧锣密鼓建设。建没者非常注重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施工经过的草地,都要把上层草坪铲取,专门封存保护起来,完工后再重新覆盖上去,沿途工地随处可见封存保护的草坪堆放场,一堆堆的草坪块码放整齐,上面用网布罩起,草叶从网布的孔眼中顽强地钻出,保持着旺盛的生机。&nbsp;</div><div><br></div><div>松多吃过午饭,在唐蕃古道和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顶稍作停留,我们即继续前行,从墨竹工卡重新走高速直奔拉萨。&nbsp;</div><div><br></div><div>下午18时到达拉萨。离开拉萨36年了,回到第二故乡,大家都激动万分。坐在行进在拉萨街上的汽车里,一个个翘首向外观望,寻找记忆中的拉萨景象,可是什么也没找到,宽阔整齐的街道,漂亮新颖的楼房,穿梭往来的车辆,穿着入时的人流,让大家目不暇接,拉萨的变化太大了,让我们叹为观止。&nbsp;</div><div><br></div><div>朋友预定的燕栖花园客栈在仙足岛上,当年这里荒无人烟,如今美如世外桃园,我们的车子转来转去也未找见,还是酒店老板专程到街上找到我们,才安顿下来。老伴的老同事杨红军刚巧也在拉萨,她女儿有一处家居,开车过来把我们夫妇接去入住。&nbsp;</div><div><br></div><div>刚安顿下来,拉萨的亲朋好友纷纷到两处住地来看望我们,让我们更有到了家的感觉,真是在我们的第二故乡处处有亲人。 &nbsp;</div><div><br></div><div><br></div> 西行散记(十四)回到阔别三十六年的皮革厂&nbsp;<div>6月21日&nbsp;</div><div>来到拉萨,心情特别放松,一觉醒来,已是早上7点了,一路走来,天天都是三四点就醒来,甚至半夜一点多就醒了,而且再也睡不着了,真是回到第二故乡有了到家的感觉,连睡觉也这么香。&nbsp;</div><div>上午十点,李强派司机小祝准时来送我们去皮革厂。汽车沿拉鲁湿地向西走,这条路比我们当年去拉萨常走的路更偏北,如今己是一条崭新的市政道路,车辆川流不息,沿途楼房鳞次栉比,絲毫不亚于任何内地大城市。&nbsp;</div><div>转了一个弯,走上原来到拉萨通往哲蚌寺的路,如今叫北京路,这一段路当年基本上没有人烟,如今一路上两边的楼房连绵不断,一直来到哲蚌寺山坡下,我们顺道拐到哲蚌寺门口留影,原来荒凉的山坡如今已成繁华街道,直达山门。留影后我们又拐上空指路,顺道去看看原生建师旧址,路口的原汽车营已改成汽车修理厂和交通安居小区,原来师部的院子被道路分在两边,东边是职业技术学院,西边是居民小区。再往南走上金珠路,从这里往西,一路上盖满漂亮的房屋,汽车十六团,军区汽修厂,后勤仓库等单位的大门都已改到这条路边,大门都很漂亮。车过农科所,通往堆龙德庆方向的路维修封闭,汽车改道向南,在我的印象里这一片原来是河滩,如今是工业开发区,道路纵横,工厂林立,许多食品工业,如啤酒,矿泉水等工厂崭新漂亮,我已分辨不出通往皮革厂的方向,汽车一转弯,一座崭新的大桥出现在眼前,小祝告诉我,一过桥就到皮革厂了。只见桥左侧一座废弃的石拱桥,桥上挂满经幡,依稀可见我们当年所走的大桥影子,桥右侧又一座大桥正在打桩建设。&nbsp;</div><div>下得桥坡,道路两边都是卖钢材,设备的店铺,再往前是17路公交车终点停车场,道路尽头就是皮革厂的大门,按方位判断,这里好象是原来生产班的作坊和菜地。&nbsp;</div><div>在厂门前下了车,让小祝自己开车回去,我们沿着大门里的道路往里走,两边离路二三十米是一橦橦的职工住房,过去低矮的平房完全不见了,代之的是二层或三层石砌楼房。再往前是原厂大门通往生产区的路,原来的厂大门已经封闭,我们刚进厂时所住的房屋那一带已成平地,再往北从原来小院到礼堂一带被一处围墙围住,从墙上豁口进去,里边空空如也,只有当年院中那棵高大的树还独自挺立在空旷的土地上。&nbsp;</div><div>走到生产区门前,上次李静秋回厂时拍摄的原幼儿园旧址,如今已变成废墟。门卫得知我们是厂里的老职工,就放行让我们进入厂区。老仓库,皮革车间,二车间,老三车间等旧厂房还在,已显破败,大部分已停用,原皮革车间以前晒皮子的地方又盖了一橦厂房,里面机器轰呜,正在生产。&nbsp;</div><div>这个车间前边是厂部的二层办公小楼,上得楼来,全是一些生面孔,只有尽头一间办公室有位稍年长些的干部似曾相识。互相介绍后,大家都忆起旧事,他是我内调时调到厂机关的扎西多吉。&nbsp;</div><div>扎西将我们热情的让进办公室,介绍说,当年的老职工都已退休,老人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上班。他热情的翻开退休职工化名册,帮我查找一些老同事的联络电话,并用办公电话让我与好几个老朋友通了话,他们退休之后都在拉萨买了房,从厂里搬走了。&nbsp;</div><div>从办公室出来,我又在厂职工生活区转了一圈,先后碰见了白吉,苏拉,洛桑,小赤来央宗等人,她们热情的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用香喷喷的甜茶招待了我们。如今她们的居住条件比我们当年在时大为改善,单元房宽敞明亮,内部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一应齐全,十分舒适。&nbsp;</div><div>我们又乘公交赶到八一社区,这里就在原来八一农场附近,小次旺到大街上来迎接我们,他的家盖的相当漂亮,两层小楼占地300多平米,宽大的客厅,庄重的经堂,明亮的卧室,齐全的厨卫配套,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夫妇用酥油茶,各种甜点热情款待了我们,临别还送给我们珍贵的珍珠七十。小次旺又带我们到小区其它几家老朋友家,可惜由于我们事前没有联系,都不在家,只好作罢。&nbsp;</div><div>从八一社区小次旺处出来,我们又打车来到晨曦花园黎明(原西郊医院医生)家,在成都我们见过面,我们到达林芝的那天,她刚飞到拉萨。我们来到后,杨红军也来到这里,大家畅敍友谊,品酥油茶,吃西瓜,与远在内地的战友微信畅聊。&nbsp;</div><div>傍晚,杨红军的女儿又专程来接我们到布达拉宮广场拍照留影,晚上又设宴招待了我们。&nbsp;</div><div>来到拉萨的第一天,满满的行程,厂里物是人非略觉伤感,然而处处的亲情友情,又令人充满温暖幸福,真是处处有亲情,尤如在家乡。 &nbsp;</div> 西行散记(十五)厚重拉萨&nbsp;<div><br></div><div>6月22日&nbsp;</div><div><br></div><div>今天是回到拉萨的第三天,一天中马不停蹄,先后到了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大召寺,冲赛康,小昭寺,龙王潭(宗角禄康),一天跑下来,手机上计步器计数达到27000步,大约15公里,坐公交车所走的路程还不包括在内。一天的行程下来,感觉对拉萨的印象应用厚重二字概括。&nbsp;</div><div><br></div><div>说拉萨厚重,一是拉萨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建城史。拉萨古称惹萨,惹是山羊的意思,萨是土的意思,相传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拉萨先后建了大昭寺,小昭寺,围绕两寺,不断建起旅舍,商铺,民居,形成八廓街,为建设这些用山羊背土填塘,故称惹萨。松赞干布在红山兴建布宫。自此,拉萨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nbsp;</div><div><br></div><div>说拉萨厚重,是因为这里是西藏的政治中心,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土蕃王朝,拉萨就是西藏的政治中心,后来由于战乱虽一度衰败,但一直在西藏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清王朝派驻驻藏大臣,就一直在拉萨设立驻藏大臣府衙,负责管理西藏事务。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从此拉萨走向新生,1959年民主改革,西藏自治区成立,拉萨一直是自治区党政军首脑机关驻地,西藏的政治中心。&nbsp;</div><div><br></div><div>说拉萨厚重,是因为拉萨是西藏的经济中心,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旅游,基本建设等等各个方面,拉萨在全西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nbsp;</div><div><br></div><div>说拉萨厚重,是因为拉萨是西藏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出版印刷,戏曲歌舞等各方面都有悠久的传承和发展,起着引导全区的重要作用。藏传佛教在拉萨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寺庙在全藏区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红山上金璧辉煌的布达拉宫更是当年政教合一的象政。老城区满大街的经幡,虔诚的磕长头者,手不离经桶和念珠的转经人群,更让人感到藏传佛教的深入人心。&nbsp;</div><div><br></div><div>一天的行程,让我对拉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nbsp;</div><div><br></div><div>晚上,老同学的小女儿陈春专程接上我们夫妇和李风海,为我们这次返藏,在拉萨著名的泽当饭店设宴招待,本来我们是替老同学看望孩子,却让孩子破费,很过意不去。 &nbsp;</div><div><br></div><div><br></div> 西行散记(十六)神圣甘丹寺&nbsp;<div><br></div><div>6月23日&nbsp;</div><div><br></div><div>昨天李炳灿打来电话,邀我们与战友们今天早上7点出发同游甘丹寺。拉萨公交车6点40才从始发站发车,乘公交无疑赶不上出发时间,所以一大早我和老伴就来到街上打车,真担心天不亮难以打到车,谁料刚出门就有出租车驶来,的哥告诉我们,现在拉萨打车太方便了,24小时都不成问题。&nbsp;</div><div><br></div><div>和战友们聚齐后,7点准时出发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山下,顺利通过安检,谁知刚拐上登山弯道,守道的将我们的车拦下,要求全员(包括司机)必须每人50元全额购门票,僵持间不少车鱼贯而过,无论大车小车都仅收2元门票,我们才猜测是否因为我们乘坐的车子挂的是四川牌照,看来无论什么地方都可能会欺生的。最后在公安检查站的协调下,才对我们这些老西藏优惠半价。谁料此时又发现一辆我们乘坐的车油料不足,又下山去加油,一来一回耽误了一个多小时。大家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nbsp;</div><div><br></div><div>车沿盘山道上行,也不知折来返去拐了多少个弯,才上到山顶,眼前山凹中呈现一大片气势恢弘藏传佛教建筑群,红白相间的墙体,金碧辉煌的屋顶,层层叠叠,甚是壮观。这就是藏传佛教最重要寺庙之一的甘丹寺。&nbsp;</div><div><br></div><div>甘丹寺位于拉萨以东近五十公里的旺波日山上,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筹建,是格鲁教派的祖寺,清朝世宗皇帝曾赐名为永寿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为拉萨三大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bsp;</div><div><br></div><div>甘丹寺的主要建筑五十多座,包括措钦大殿,宗喀巴寝殿,羊八犍经院,宗喀巴灵塔祀殿,绛孜扎仓,夏孜扎仓及23个康村,20个米村组成,措钦大殿(意为大经堂,即大雄宝殿),建于1409年,长宽均40余米,大柱108根,可同时容纳3300名僧众诵经。&nbsp;</div><div><br></div><div>宗喀巴长居甘丹寺,1419年大师圆寂后,灵塔内尚存宗喀巴的肉身,宗喀巴的寝宫内尚存有他的经书,法衣,印章等遗物。历代甘丹寺的最高主持人甘丹赤巴也在此寺居住礼佛,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甘丹寺的修建,标誌着格鲁教派有了根本道场,由于格鲁教派的僧人都带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nbsp;</div><div><br></div><div>甘丹寺的壁画和雕塑非常精美,也藏有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有乾隆皇帝所赐的盔甲,明代絲织唐卡,宗喀巴升座时的法座和圆寂时的禅床,明永乐皇帝赐的24幅唐卡,国家特级文物纯金书写的整套《甘珠尔》佛经等。&nbsp;</div><div><br></div><div>甘丹寺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古老的建筑全部被拆毁,只留下断壁残垣,寺内文物也基夲被洗劫一空,只有一少部分贵重文物得以保存下来,直到2000年以后才陆续重修。&nbsp;</div><div><br></div><div>用了近两个小时,走马观花看了部分殿堂,乘车返回拉萨。安排我们进藏乘车的冯老板招待我们吃了午饭,与战友们分手,各回驻地。&nbsp;</div><div><br></div><div>当年同事白吉的女儿拉巴卓玛帮我联系了明天去羊卓庸湖游览的旅行社。西藏电视台记者王攸康又打来电话,说晚上要请我和战友们吃饭,由于战友们下午另有活动,明天又要乘火车去日喀则,只得婉言谢绝,待战友们从日喀则返回后再另作安排。他们的盛情,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不禁感叹,拉萨处处有亲人。&nbsp;</div><div><br></div><div><br></div> 西行散记(十七)圣湖羊卓雍&nbsp;<div><br></div><div>6月24日&nbsp;</div><div><br></div><div>今天去羊卓雍湖一日游,8点10分导游打来电话,通知我们车马上到达,约等了15分钟,车来到了,一路上车又接了几拨客人。&nbsp;</div><div><br></div><div>穿过柳悟立交,跨过拉萨河,沿机场高速公路前行,驶过拉萨火车站,便开始与拉日铁路并驾齐驱。中途参观了位于曲水县境内的拉萨净土健康产业示范区,不仅对藏药的种植生产有了初浅的了解,而且亲身体验了藏医手诊的神奇,仅靠看手掌纹路,就可诊断全身各个器官的病变。在曲水午餐后,跨过雅鲁藏布江大桥,登上海拔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一片湖光山色便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碧玉般美丽的羊卓雍措。&nbsp;</div><div><br></div><div>羊卓雍措与纳木措,旁玛雍措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湖面海拔4441米,面积675平方公里,湖水深20一一40米,最深处有60米,湖岸线总长250公里,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般,所以在藏语中又被称为高山上的珊瑚湖。&nbsp;</div><div><br></div><div>站在高处眺望羊湖,一大片状若弯月的湖水静静的横卧在群山环抱之中,蓝天白云,群山牧场,牛羊牧犬,湖光山色,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天上白云飘荡,湖水随之变幻,这边湛蓝幽深,那边碧色如玉,换个角度又五光十色。难怪藏族同胞赞美羊湖,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湖,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nbsp;</div><div><br></div><div>欣赏完羊湖美丽风光,我们踏上归途,回到拉萨后,又参观了奇圣土特产品有限公司牦牛肉加工厂。一天的羊湖游结束了。&nbsp;</div><div><br></div><div>傍晚,我与老伴专程赶到布达拉宫广场欣赏夜景。虽然曾在拉萨工作生活十多年,只是在新闻图片中见到过夜色中的布达拉宫,身临其境还是第一次,其高大雄伟依然如故,在华灯喷泉的映衬下更多了几分妩媚神圣。</div><div><br></div><div><br></div> <h3>夜色布达拉</h3> 西行散记(十八) 再见拉萨,再见西藏&nbsp;<div><br></div><div>6月25日&nbsp;</div><div><br></div><div>今天将告别拉萨,乘火车返回河南。&nbsp;</div><div><br></div><div>不到十点,杨红军老大姐和女儿就开车来送我们。姑娘昨天就感冒了,还有些发烧,今天仍执意要亲自开车送我们去车站,路上仍不停咳嗽,着实让我们感动不已。因要先过安检,大家在车站停车场挥手告别。&nbsp;</div><div><br></div><div>拉萨车站的安检确实严格,十多天来,我们经过了无数次的安全检查,都没有这里严格,人和行李都要严格检查,已经过了无数安检的一把小水果刀,在这里被收缴了。&nbsp;</div><div><br></div><div>在售票大厅取了儿子在网上预定的车票,来到候车大厅门前,想从站前广场拍一张拉萨车站的全景照片,还没向广场走出几步,就被执勤武警制止了,仔细一看,诺大的广场空无一人。无奈,只得走到安检口,从侧面拍下拉萨的最后一张留影。&nbsp;</div><div><br></div><div>检票,进站,登车,方才发现儿子给我们预定的竞然是两张软卧下铺。平时儿子不善言辞,关键时刻竞如此心细,知道我们老两口旅途劳顿,特意照顾我们舒舒适适踏上返程。&nbsp;</div><div><br></div><div>列车缓缓驶出拉萨车站,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从车窗外闪过,静静流淌的拉萨河,堆龙曲边的堆龙德庆县,曾经辉煌的皮革厂,……。真如老朋友说的,我们不禁有了老西藏新游客的感叹。十几天的拉萨行就要结束了,如今的拉萨,如今的西藏变得我们已经不认识了,更多了许多现代感,更多了一些商业化,拉萨更象一个现代都市,人们的生活更欢乐,更幸福了。&nbsp;</div><div><br></div><div>舒适的车箱让我多了几分困意,不知不觉睡着了,睁开眼睛,列车已行进在藏北草原,蓝天与白云,远处的雪山,辽阔的草场,流淌的小溪,平静的湖泊,成群的牛羊,甩动牦牛鞭的牧童,热闹的牧民定居点,繁忙的青藏公路,奔驰的各种汽车,山丘上的经幡,高耸的通信塔,发电风机与太阳能电池板,向列车施礼的护路工,动与静,古朴与现代,在这里是那样和谐完美。&nbsp;</div><div><br></div><div>火车先后驶过藏北重镇那曲,美丽的措那湖,安多县,唐古拉山,驶出了西藏。我在心中默默念着,再见了拉萨,再见了西藏。&nbsp;</div><div><br></div><div>人常说,归心似箭,确实盼着早日回到家。然而在离开拉萨,离开西藏之际,心中更有几分依依惜别之情。回想进藏之行的这十多天,我和战友们先后19次翻过了15座海拔超过4000公尺的山峰,折多山,高尔寺山,剪子弯山,卡子拉山,两翻兔儿山,三过海子山,波瓦山(战友们亚丁之行),宗巴拉山,拉乌山,东达山,业拉山,安久拉山,色季拉山,米拉山,岗巴拉山,跨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经历了高山反应,车险堵路,水毁改道,修路限行等困难,但战友们义无返顾,一路前行。因为我们心中始终有一个梦,就是西藏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在这里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我们在这里长大成人,这里赋于了我们人生的信念,智慧,能力和力量,我们的一生都与这里不可分割,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支边进藏五十周年之际,重返西藏,重返拉萨,再一次拥抱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亲人。&nbsp;</div><div><br></div><div>虽然我已圆了这个梦,踏上了回家之路,但我的心永远眷恋着西藏,眷恋着拉萨。其它战友们还在日喀则继续完成圆梦之旅,祝战友们的梦更加完美,更加充实,更加成功。 &nbsp;</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