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景德镇--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从皇家御窑厂到明清窑作群,从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到建国后十大瓷厂,因为制瓷这项手工艺而活色生香一千年,风华绝代,卓尔不凡。这徐家窑始建于明末,是目前景德镇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窑遗址。其在1949年后归景德镇建国瓷厂管理经营,主要烧制碗、盘、壶等日用瓷、工业用瓷和釉里红、青花、青花釉里红、单色釉等艺术瓷,并于1979年停烧。这次景德镇徐家窑在原址重建,复烧,取得成功!</h3> <h3><br></h3><h3>徐家窑是一座可容300多担坯的蛋形柴窑,1949年前归资本家所有,1949年后,归建国瓷厂管理经营,主要烧制碗、盘、壶等日用瓷和颜色釉瓷,1979年停烧。此次挛窑工作将在本月下旬完工,重建后的徐家窑将再现昔日的辉煌。</h3><h3>2015年12月8日 原址重建徐家窑</h3><h3> 【挛窑】 24天</h3> <h3>一群手艺人,坚守技艺,用时24天,在徐家窑原址重建,这是艺术再现当年徐家窑的风采!</h3> <h3>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以徐家窑为核心,已修复完成了可容300多担坯的蛋型柴窑,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8座明清坯房与徐家窑形成一个完整的古代窑作体系,闪耀着千年瓷都的光芒,引得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赏,触摸到陶瓷历史的印记,感受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璀璨。</h3> <h3>判断一件瓷器的价值,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它的历史年代、文化价值、工艺制作难度、数量等等,而“一方顶十圆”这个说法,则是单从工艺制作难度上来讲的。</h3> <h3>方形瓷器做坯过程图在这过程中,稍干的泥板可以用作拼接器物比较挺直的部位,比较湿软的泥板可以用扭曲、卷和等方法做出其他造型。</h3> <h3>圆形瓷器,比如我们常见的瓷碗、瓷杯、瓷盘、瓷罐……都可以通过陶车拉坯来实现,熟练的工匠一天可以拉成许多,等坯阴干之后,再经过利坯修坯,上釉上彩,就可以入窑烧了,整个过程相对比较直接简便。但是方形瓷器就不一样了,因为目前还没有人能从陶车上拉出方形的坯来。</h3> <h3>那么,方形的瓷器要怎么做?只能是一块一块地做,然后把它们拼接起来。比如做一件方形的镶器,需要先把陶泥碾压成板状,待泥板干到一定程度后,按所需的块数和尺寸切好。接着在底板上涂上泥浆一块块进行拼接,拼接的时候既要保持紧压感,又要控制好力度不让器物变形。等完成拼接后,晾干到八九成,用刀片将镶器四周修平整,坯体就算完成了。</h3> <h3>景德镇瓷器,从瓷土到瓷器“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古法古艺。擂料,这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制作陶瓷颜料的工艺。</h3> <h3>所以景德镇的匠人们才有“一方顶十圆”的说法,这像是匠人们的内心表达,带着一种“方器虐我千百遍,我待方器如初恋”的无奈感受,可能也有对几经辗转却还是没烧成的方器的惋惜,有对浴火重生烧成的方器的珍惜。</h3> <h3>这次徐家窑烧制的瓷器达数千件,师傅们在烧制之前仅码放景德镇瓷艺俗语“满窑”就花了7天时间。</h3> <h3><br></h3><h3>11月8日上午,作为我市迄今最大的一座柴窑遗址,位于建国瓷厂内的徐家窑经过复建,在停烧38年之后成功点火复烧,传承千年的窑工技艺得以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h3><h3>2016年11月8日 复烧</h3> <h3>制瓷艺人放不下手中的技艺,景德镇的手工制瓷技艺面临薪火相传。在徐家窑遗址复烧过程中,景德镇的窑火里——上色、淬炼、成型……烧制出一件件精美瓷器,我们没有忽视这窑火里的一切,由时间来上色、淬炼,却需要手艺来成型。</h3> <h3>这次徐家窑复烧,从点火到熄火整整烧了20多个小时!</h3> <h3>窑火难测,在景德镇却能历千年不熄。</h3><div>因为景德镇的手工制瓷技艺代代相传,或父传子,或师传徒。</div> <h3>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施釉后,一经烧制即呈现出色彩斑斓、乳光交融、变幻无穷且特点各异的作品,是巧夺天工的自然形成,恰如“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h3><h3>2016年11月12日 开窑</h3> <h3>徐家窑 【出窑】</h3> <h3>古人今人握手</h3><div>面目表情变化基本大致相同</div><div>无人能够想像,瓷器</div><div>走出瓷窑之前</div> <h3><br></h3><div>窑变,是否存在抑或它的形态</div><div>意想不到的变化</div><div>千百年来让人如醉如痴</div><div>神魂颠倒</div> <h3>窑工们夜以继日的工作,就是为了那窑火的生生不息!</h3> <h3>出窑那瞬间的惊喜</h3> <h3>鬼斧神工般的色彩搭配</h3><div>神工鬼斧般的图案变形</div><div><br></div> <h3>成为人类<br></h3><div>永远破解</div><div>却永远也破解不开的迷</div><div><br></div><div><br></div> <h3>窑变,确实有很多次品</h3><div>而且次得一塌糊涂</div><div>但精品出现</div><div>却一件难求</div> <h3>火焰与泥土亲吻</h3><div>让一种叫做釉东西</div><div>诞生了人世间的另一种语言</div> <h3>釉面,细,滋,肥,莹,油</h3> <h3>火焰</h3><div>跳动的灵魂</div><div>培育多变的性格于呆板的泥胎</div><div>想像它是什么就是什么</div><div>认为它是什么就是什么</div><div>虽然</div><div>那纯属是制瓷工序中</div><div>一次无意中的偶然啊</div><div><br></div> <h3>然而</h3><div>对于有些人</div><div>站在另外一个角度</div><div>窑变</div><div>不过是瓷器</div><div>烧制过程中的一次失败</div><div>一次失败中产生的一件</div><div>次品</div><div>一如一张错版的邮票</div><div>错得价值连城</div> <h3>73岁的把桩师傅胡家旺也难掩喜色,他说这次瓷器烧制出来的效果非常好,从目前来看,成功率应该在70%以上。</h3> <h3>一座城以皇帝的年号命名,一座城的产物成为一个国家的代称。这座城为何有如此的魅力?因为“china”。在景德镇,制瓷艺人与遍地都是陶瓷。</h3> <h3>徐家窑此次复建复烧完全按照原来的形状、工艺恢复,为了在复建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护和留存整个工艺链,脱胎于明清御窑厂的建国瓷厂曾经代表了景德镇柴窑的最高水平,有"药不到樟树不灵,柴窑不到建国不正宗"之说!</h3> <h3> 拍摄结语 </h3><h3> 我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跟踪拍摄,其中有多少时间节点因工作无法拍摄,比如点火瞬间等等,这其中有多少遗憾,在这点点滴滴的瞬间如果能够表现徐家窑的一部分,这就验证了摄影是遗憾的艺术,从挛窑到开窑,每一次师傅们都有让我感动的瞬间,但为了景德镇千年薪火传承,只能尽力到此,在此,特别感谢把桩技艺传承人胡家旺师傅和他的团队,感谢挛窑传承人二位老余师傅和他带领的团队!感谢徐家柴窑复建复烧总指挥余喜来老书记和他的团队,感谢我的同学镶器制作传承人邬书永及夫人,感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鹏和郑筱卿带领的团队,感谢所有参加这次徐家窑复建,复烧所有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