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发展课堂”研讨观摩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正式拉开帷幕!非常感谢领导给予了我这次观摩学习的机会。 名师云集、千课荟萃、万人共享,聆听专家的讲座,走进名师的课堂,让人感叹不己!真切的为专家的魅力、名师的风采所折服。他们用激情、用智慧演译课堂,或风趣幽默、或诗意洒脱、或朴实无华……。全新的视角、精巧的设计、丰富的互动全方位展示了数学课堂的魅力和精髄。
唐彩斌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周长和面积》为本次活动打响了第一炮。唐老师站在发展的角度解读目标、拓展目标。首先出示宽相等,长不一样的两个长方形,目测哪个周长长?哪个面积大?再出示长10cm,宽4cm和长7cm、宽6cm的两个长方形,通过计算发现周长比较长,面积不一定更大。在此基础上老师提问一条长24米的篱笆,要围出尽可能大的花园,长、宽是多少?如果一面靠墙呢?通过基础练习先学后导,变式练习打破思维定势,综合练习完成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思辩分析。以学生发展为本,呈现学生多元化的想法。 70岁高龄的刘德武老师让我感动,感动于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感动于他课堂中的激情、睿智,感动于他对中国文化与数学的探究与诠释。他执教的是《轴对称图形》,课始就与众不同,课题居然是倒着的,师生一起做向上翻的动作,课题才正,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可爱的小乌龟、魅力的中国文字、飘落的花瓣……都深深印在脑海中。在文化、在美的熏陶下感受对称,感受对称美的价值,感受数学的美。不忘初心,感恩刘老师! 洪侃、王丽兵、袁晓萍三位名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的资源化为课堂资源,放手让学生探究、思辩。多思考课堂的目标定位该关注什么?怎么来的?怎么运用? 喜欢俞老师的机智幽默,面对会场灯突然熄灭,俞老师说:“天被说黑了”,顺利化解了意外的尴尬。教学过程以引路人的身份,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郑毓信教授的《“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教育》讲座中指出:无论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我们都应该石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积极地去进行思考,并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更合理。 华应龙、刘伟男、谭青秀师徒三人同台献艺《认识面积》。谭老师通过围一围、涂一涂、摸一摸、刷一刷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了从“一维”的绳子(线段)到“二维”面积概念形成过程。刘老师以“开发新球地盘”为情境导入,男女生比赛,激励着孩子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华老师的课就如他的人生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面的里面有什么呢?积线成面、积小面成大面……。整个教学另辟蹊径、不落俗套、勇于创新,再次颠覆和超越了我对“面积”的理解。教学首先出示华老师凤凰古城游玩看到织布的场景,让人想到成语“积线成面”。以七个小矮人迎接白雪公主为情境,教学如何比较两个面的大小。最后让学生自己创造比较正方形、长方形房间大小的方法,细心处处皆学问。喜欢华老师说的“勇于展示不完美,就是走向完美”。时间虽然接近一点钟,但已忘记饥饿疲劳,全场沉浸于这场教学的盛宴。 精彩纷呈的计算课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或清新、或幽默、或激情……。四位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积累。体现出尊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新的计算教学观。
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打破了以往教学思路“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方法”----“进行量角练习”的教学顺序。设计了一个开放性、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四人小组合作量4个不一样的角”,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调整、互助中得到结果。教学中张老师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探究,让学生逐步形成量角的正确方法,体会到量角器的价值。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数学的魂。 吴正宪老师指教的《用字母表示数》----虽然没有精彩的情境导入,也没有华丽的课件。但却是爱与美的陶醉,形与神的结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表达。喜欢吴老师说:孩子“不急”“不急”“真的不急“你肯定可以””。理解儿童,理解教学、理解数学,教师的智慧引领,打开发展学习的这扇门。 吕玉英老师让我心生敬意,68岁的她刚刚博士毕业,连续做课2小时,整个教学过程引领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分析表达数据,并通过统计图、直方图让学生估计出概率,培养了学生的数据观念。她的身上诠释着一种精神----“活到老,学到老”。 短短的四天学习,让我满载而归,名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结合以往的教学工作,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坛无边,学海无涯,我们在路上,相信明天会更好!